7、奇怪的大石頭
師:從這句話你發現了什么?
生:老師不肯定
師:從哪里看出來?
師:好,怎么把老師的不確定表達出來呢?誰來讀?
生: 聽說天上常常掉下來隕石,也許它就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吧
好,老師的回答,李四光又問了個問題
c這么重的大石頭從天上掉下來,力量一定非常大。它應該把草地砸出一個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為什么沒臥進土里去呢?
這個問題提得好嗎?好在哪里?
a他通過分析老師的回答進一步的提出了問題,愛動腦筋.勤于思考
b善于分析老師的答案。不僅善于問還善于分析問題,不盲從。
板書:愛動腦,勤思考,善分析,不盲從
那老師怎么回答呢?誰來做老師?
這我可說不上來了
老師當時答不上來,他說這句話是心里會怎么想?
不好意思/被問住了/
好,那應該怎么讀?誰來?
這我可說不上來了
嗯,很好.大家想不想當小演員?—想
好,下面我們搞個小角色表演,你們先跟同桌把李四光和老師的對話排練一遍,然后叫同學來演一演
……
演得真好。再叫兩個同學來演,
不錯,大家給掌聲表揚他們。
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誰愿意做旁白?
男同學讀李四光,女同學讀老師的
讀了這一段話的對話有沒發現和前面課文的對話有些什么不一樣?
沒有提示語
還發現了什么
每人的話都成一個自然段
對了,同學們都很善于發現。連文章的特殊表達方式也發現了。這樣子的對話不僅清晰而且很簡潔。以后我們寫作文的時候,兩個人的對話也可以這么寫
好,老師被問住了。李四光又跑去問爸爸,同學們想一想他會怎么問爸爸,爸爸又會怎么回答.同學在下面演一演,問爸爸的話可以參照李四光問老師的話來提問,再想象一下爸爸是怎么說不清楚的。下課后再寫一個小練筆,通過對話來表達人物的內心世界。好,演員開始排練。
小演員都準備好了嗎?好,你們來演一演。問爸爸的話可以參照李四光問老師的話來提問,再想象一下爸爸是怎么說不清楚的。
4.李四光解決了疑惑沒有?怎樣解決的?
生:解決了。他去英國學習地質學,明白了冰川可以推動巨石
師:是解決了嗎?他明白了家鄉的石頭是從哪兒來的了嗎?
生:沒有,他還回到家鄉,專門考察了那塊那石頭,才弄明白是從秦嶺來的
師:怎樣考察?想象一下考察會做什么呢
生:可以拿個放大鏡看看那塊石頭,可以看看草地周圍
4.李四光的故事對你什么啟發?
生:要向李四光一樣愛思考/勤動腦/打破沙鍋問到底
(放幻燈片,打出李四光的照片)
師:看,李四光爺爺來了,你們對他說些什么?
生:李四光爺爺,你真愛學習
生:李四光爺爺,我要學習你愛思考,勤動腦
師:說的真好,好好學習,勤于動腦。
教學建議:
課文內李四光和老師、和爸爸的對話每人只有一兩句,而且,也沒有動作神態等方面的描寫,可以讓學生分角色讀讀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去表演,不能為了表演而表演。
教學反思:
這堂課在課始初讀課文時,學生說了對李四光的印象后,我讓孩子仔細讀課文,找找自己觀點的理由,看誰的理由最要充分。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勝心被激發,進入積極備戰狀態。于是在課本上勾勾、畫畫、寫寫,留下思考的痕跡,這樣做就是優化孩子與文本的對話,讓孩子有自己的個性閱讀。然后我不急于讓孩子發言,而是讓他們在組內再次交流自己找到的理由,再次讓孩子與文本進行碰撞,撞初個性化的火花。在交流時,我十分重視學生的表達,讓學生按照句式“我從這句話中看出……”或者“我覺得這句話可以看出……”抑或“我認為……”讓孩子的語言也帶上個性化的色彩。我想,嘗試讓孩子在課本上留下思考的痕跡,也該是閱讀教學中中段學習向高段學習過渡的重要一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