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教學反思多篇
遺憾的是學生能理解到小姑娘與老爺爺是在相互鼓勵,共同進步,而再進一步升華到人與人相處也應該是相互鼓勵,相互學習,共同進步這一點時,好像有些迷惑不解,是不是三年級的學生還沒有這樣的閱歷,還是前面的鋪墊還不太夠?課堂上是不是還應該增提一個問題:作者與老爺爺是素不相識的,但他們能相互鼓勵,都能從對方汲取力量,那么我們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呢?那樣的話學生可能就會想到人與人的相處,而不會停在小姑娘與老爺爺倆人身上吧!唉,新課程的文本該挖到多深呢,還是沒有很好的掌握。
《爬天都峰》教學反思
教學片段:
師:讀了寫天都峰險峻的段落后,請大家找一找表現“我” 此時的心情的句子。
生:啊,峰頂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嗎?
生:真叫人發顫。
師:這時,當“我”面對高大陡峭的天都峰產生畏懼退縮的心理時,文中的老爺爺會是怎么想的呢?
(學生想一會)
生:老爺爺會想:天啊,這么高的山,我一定是爬不上去的,還是別爬了,回去吧!
生:他會想:這么高這么陡的山,我老胳膊老腿的可怎么爬得上去呢?算了吧,要是摔了一跤可不得了。”
……
(師隨著同學們的表述,表演著老爺爺十分泄氣的樣子——嘆著口氣,自言自語地說:“我還是歇著去吧。”然后轉身假裝離開,突然,停了下來,眼睛一亮,“哎,那兒有個小姑娘,她也來爬天都峰?”接著又裝作若有所思的樣子……)
師:老爺爺還會怎么想呢?”
生:老爺爺又一想:這么小的小姑娘都來爬天都峰,我的年歲比她大得多,怎么能走呢?
生:老爺爺想:這么小的小姑娘都敢爬天都峰,我更應該給她做個榜樣。”
生:老爺爺想:怕什么,有志者事竟成!我難道還比不上一個小孩子嗎?
師:正是在這種力量的鼓舞下,老爺爺終于和小姑娘一起爬上了天都峰,他十分高興,也十分感激小姑娘給他帶來的力量,看看老爺爺是怎么說的?”
(學生再讀老爺爺登山前的問話和登上山頂時所說的話。)
師:同學們,老爺爺在小姑娘的身上汲取了力量,終于爬上了天都峰,那小姑娘又是怎樣從老爺爺身上汲取力量的呢?你能發揮想象,把課文的內容補充得更詳細嗎?”
(出示課文的4——7自然段,學生先自由朗讀,然后和小組的同學互相交流交流,在適當的地方補充描寫小姑娘心理活動的句子。)
(1)“老爺爺也點點頭說:“對,咱們一起爬吧!___________ ”
生:小姑娘聽了心想:這位老爺爺比我爺爺年紀還大呢,他都有決心爬上去,我就更應該相信自己了。”
生:小姑娘聽了心想:老爺爺都敢爬,我可不能落后呀!”
(2)“我奮力向峰頂爬去,一會兒攀著鐵鏈上,一會兒手腳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樣……”
生:我一邊向上爬著,一邊鼓勵自己,老爺爺那么大年紀都不怕累,我也一定要堅持住!”
生:我不能輸給了老爺爺,那樣太丟人了!”
(3)“爬呀爬,我和老爺爺還有爸爸,終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頂。
生:站在天都峰頂上,我想:我真是太了不起了,這么高的山我居然爬上來了。”
生:看著腳下的云彩,我真想大聲唱一首歌。”
生:太棒了,我終于成功了!真是事在人為啊!”
教學 反思:
在教學《爬天都峰》這一課時,我引導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想象,體會人物的內心,從而讓學生豐富語言,受到文中情感的激勵。在課堂中,學生的表現十分出色,做到了走進課文,充分地感悟,自由地表達。這堂課,學生思維活躍,想象合理,語言豐富,首先是因為課文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想象的空間。文中除了在“我”面對天都峰時描寫了“我”的心理,其余的地方都是通過人物的語言來揭示人物的內心。如何透過語言體會人物的內心,就需要學生充分的感悟,舍身處地地發揮想象。其次,運用問題引導,表演啟發的方式激發了學生想象的興趣,開拓了想象的空間。再者,在教學過程中把體會感悟和朗讀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起到了以讀促想,以想促說,以說促讀的目的。在朗讀了描寫小姑娘內心的句子的基礎上再來感悟老爺爺的內心,在想象了老爺爺看到小姑娘時的內心活動以后再來讀老爺爺的話。老爺爺心理變化過程其實也是小姑娘的心理變化過程,學生有了對老爺爺的心理感悟以后,對小姑娘的心理變化及其原因就有了清楚的認識,表述時便能做到合情合理,并從中受到了感染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