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盤古開天地 教學設計
猛、濁、倒、宗
7、聯系課文理解生字。
現在我們一起來玩“找朋友”的游戲(用卡片顯示詞語,看誰能最快找出詞語所在的句子,最快的讀給大家聽。)
三、緊扣神奇,品讀課文。
過渡:全班自由朗讀一遍課文。
師:讀課文啊,光能把課文讀通那還遠遠不夠。咱們得去了解課文寫了什么?是嗎?想一想,課文哪句話概括了這個故事的內容?
齊讀:人類的老祖宗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
我們今天就去看一看,盤古是怎樣去創造這個美麗的宇宙的呢?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接讀課文第一自然。
2、師:在盤古開天地之前,天地是怎樣的呢?你能找到課文中的句子說一說嗎?
指名說,句式: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還沒有分開,宇宙混沌一片。
師:這是多么荒涼寂寞的世界。
3、齊讀課文第一段。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師:巨人盤古睡了十萬八千年,盤古醒后是怎樣改變這個混沌的世界的呢?
誰想來讀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請舉手的同學站起來一起讀)
2、現在同學們知道同學們知道盤古是怎樣把天和地分開的嗎?(可以用課本中的句子來回答)
回答:他見周圍一片漆黑,就掄起大斧頭,朝眼前的黑暗猛劈過去。
3、請同學找出盤古開天劈的動詞。
這里“掄”、“劈”兩個字把盤古開天劈地時的氣魄體現了出來。
請一位同學上來表演一下盤古開田地的動作。
附:前段時間,我們學習了人物動作片段描寫,在這方面,同學們要像課本學習,描寫人物動作時要準確、生動、具體。
4、過渡:好,我們接下來看看天地被盤古分開后,發生了什么變化?(齊讀最后一句)
同學們,在最后一句話中,你發現了什么?
①找一找,這段話中有好幾對反義詞(學生回答:清——濁,輕——重,上升——下降)②運用反義詞語,可以形成鮮明的對比,體現不同事物的不同特點,使我們對事物有更加清晰的認識。這些詞語的恰當運用,讓我們對天和地的不同有了清楚的了解。
③有趣的是這段話中,除了反義詞,還有近義詞(學生回答:黑暗——漆黑,漸漸——緩慢——慢慢)
④師:孩子們,這些個反義詞,近義詞使這一段讀起來有些變化。
輕而清讀得輕一些
重而濁讀得重一些
緩緩上升,慢慢下降讀得慢一些
(請個別學生朗讀)
5、齊讀第二自然段。
課后作業:用⑤本抄寫。
1、抄寫2遍課文中帶拼音的生字詞。
2、用課后田字格中的生字組一個詞。
3、回去找其他神話故事讀一讀。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生字,讓學生用開火車的形式認讀生字。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提出本課學習內容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盤古開天地》。
師:上節課,我們的故事講到哪里了?(說到盤古用大斧頭分開開了天和地。)盤古劈開天地后就完事大吉,去玩了?
生:沒有。
師:沒有,那他是怎么做的?
2、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三自然。
3、天地分開后,盤古是怎樣做的?
生:天地分開以后,盤古怕他們還合在一起,就頭頂著天,用腳使勁蹬著地。
師:天還在升高,盤古的身體還在往上長,太神奇了!來,讓我們一起讀出這份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