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古開天地》教案及反思
七、介紹神話,親近母語。
課后反思:
《盤古開天地》這是一篇神話傳說,講述的是一個名叫盤古的巨人開天辟地的故事。課文處處充滿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塑造了盤古雄偉、高大的形象,贊美了他為開辟天地而勇于獻身的精神。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盤古開天地的故事內容,激發閱讀神話故事的興趣,培養想象力。學后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我在教學時緊緊抓住神話故事的特點,以“傳說中的盤古是怎樣創造美麗的宇宙?”為主線展開教學,在引讀、想象、體驗中感受盤古這一神話人物那頂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勇于獻身的偉大精神,領略神話故事的無窮魅力,激發學生閱讀神話故事的興趣。
回憶整堂課的教學過程,我覺得自己以下幾點做得比較成功:
1.課的引入比較簡潔明快,通過詞語引入課文,然后抓住學生的話引入教學。
2.在這堂課上,“讀”貫穿始終,讀得充分,讀得扎實,讀得多樣。如第二節的“掄斧猛劈”通過學生自己的動作感受來加以讀的感悟; “慢慢”、“緩緩”的先理解后表達都進行了較為扎實的指導。
3.激發想象,感受神話魅力。在教學“盤古倒下后,他的身體變成什么”這節時,我采用了引讀、師生分句讀,為學生營造了輕松、愉悅的朗讀氛圍。同時隨機摘錄了這一節中的優美的詞組,通過美讀,為下一環節學生仿寫“他的,變成了!币痪湓捵隽酥R的鋪墊。
不過縱觀整堂課,也有許多的不足之處:
1.文章的情感基調沒有把握好。在教學第三節感受盤古頂天立地的形象時,盡管我請了學生動作演示,設法撥動學生心中的情感,無奈學生只游離于文字,未能走進人物心中!盤古他頂天立地站了這么久,腳痛了,脖子酸了,他快倒下了,此時此刻,他會想些什么呢?學生的回答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估計是自己在上課開始就沒能好好渲染意境。導致整體情感基調失控。
2、在教學“天地分開了,清而輕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币痪鋾r,我先讓學生自己去讀,去發現里面藏著的幾對反義詞,并引導學生從反義詞的變化中去理解盤古這一劈的神奇,并從自己的朗讀中反映出來.但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對于天地分開用上“慢慢、漸漸”體會的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