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與鐵罐》課堂實錄與反思
師:可以了嗎?請交流一下,你喜歡誰,不喜歡誰,要說出理由。
生:我喜歡陶罐,因為它謙虛。不喜歡鐵罐,因為它驕傲。理由是“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生:我也喜歡陶罐,它不僅謙虛,還很善良。當人們把陶罐從土里挖掘出來,它立刻就說:“我的兄弟鐵罐就在我的旁邊,請你們把它也挖掘出來吧,它一定悶得夠受了。”
生:我也喜歡陶罐,它知道自己的本職工作是什么,它說:“我們生來就是給人們盛東西的,并不是來互相碰撞的。說到盛東西,我不見得比你差。”
(老師肯定了三個學生的說法,對于第三個同學讀不好“我不見得比你差”,指導讀,重讀。)
師:同學們還有什么要說的嗎?
生:我喜歡鐵罐,因為它常常奚落陶罐。
(全堂嘩然,師板書奚落一詞)
師:奚落是什么意思呢?
生:嘲諷,諷刺,用言語譏笑別人。
師:鐵罐究竟說了哪些奚落陶罐的話呢?找出來,讀一讀。
(生讀完,師再問“喜歡鐵罐的同學”,你現在喜歡誰?生回答“陶罐”。
【反思:我在學生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時,隨機抓住重點詞和訓練點,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對于課堂出現的問題,沒有強制理解和接受,而是抓住對奚落一詞的教學,達到了語思統一。這一過程進行得一絲不茍、實實在在,體現了重視學習過程的理念,初步達到了教會學生學習,以及學習方法的滲透。】
師:為什么喜歡鐵罐的你,改變了看法?
生:我以為“奚落”是個好詞,原來是個不好的詞兒,鐵罐子驕傲、看不起人,還想把陶罐撞碎,我不喜歡它了。
師:能找出相關語句讀一讀嗎?
(生大聲讀,讀的聲情并茂)
師:太好了!還有誰也想讀一讀
(師生互動讀,分角色讀,時而共讀,時而生讀,時而邊讀邊議論,這一段讀得興趣盎然。聽課老師對學生的朗讀能力流露出了贊賞的眼光。)
【反思:朗讀教學時學生、教師和文本的對話過程。對話文本就需要多讀。一開始的初讀,引導學生借助輔助工具讀正確、讀流利,在學生全身心讀文之后,讓學生說說喜歡誰,不喜歡誰,理由是什么。因為此時感受膚淺,而個別學生出錯,但是促進了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接下來,錯誤成了契機,引導學生多種形式地讀書,學生成了真正的參與者,課堂上才讀得聲情并茂,笑聲陣陣。】
師:這則寓言故事多像個兩幕的小話劇啊,你們愿意合作,演一演這個故事嗎?
(師指導排練,學生自愿結合)
師:關鍵是理解了課文內容就好,臺詞不必非按照書上的來,用自己的話也很好。
(其中一組上臺表演,頭戴“陶罐”和“鐵罐”不同的頭飾加以區分,學生的表演生動有趣,活靈活現,神情表演到位,贏得了同學們和聽課老師的掌聲。)
【反思:學生通過表演,深入體會了人物的情感,在表演過程中感悟寓言講述的道理,并能把課文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話,而且,學生表達時語言流暢,表演時入情入境,加深了理解和體驗,有了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情感的熏陶,獲得了思想的啟迪,而這一切是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中實現的。】
課后反思:
從“文以載道”到“文道合一”
三月份,是本學期的“聽課月”,學校教導處安排了三節語文觀摩課,其中亦有我一節。對于這樣的活動,我是大力支持并贊賞的,于是,欣欣然接受了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