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
第三節(jié),我趁熱打鐵繼續(xù)學習本課來寫生字,并把本課所學的知識用上。我很認真地講解了上次的作業(yè)情況:一是書寫認真的;二是生字、詞全寫對的。聯系本節(jié)課,我要求學生把“認真”與“正確”集于一身(即作業(yè)本上),像書中的發(fā)明家一樣,成為一名勝利者。學生們寫得都很認真,可以說是鴉雀無聲。因為他們都想做一名集兩者優(yōu)點于一體的勝利者。本次作業(yè)結束時,只有6名學生出錯,學生們書寫都很認真。最后,我向學生宣布:他們都成了勝利者。當時,我看到學生都很高興。課下,我寫下了幾句話:一、課文是最好的教育資料;二、要善于發(fā)現每篇課文帶給我們的任何一個“機會”;三、一定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
案例簡述:……(學了課文1――5自然段之后的教學片斷)
師: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生:“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生,誰就會是勝利者。”
師:你能用生活中的事例來說明這個道理么?
生:我們要吸取別人的長處,改正自己的缺點,才能變得更優(yōu)秀。
師:對,這是從做人方面來說的。也就是我們要善于取長補短。還有其它的例子么?
生:我們用的空調就是吸收了風扇制冷和電熱器升溫的長處,可調節(jié)溫度。
生:帶橡皮擦的鉛筆不僅可以寫字,還可以擦字。
師:孩子們說的真好。是啊,發(fā)明家們善于觀察,善于集中事物的長處,發(fā)明新的事物,給人們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這種“優(yōu)點組裝法”可讓許多新產品不斷問世。
在我們身邊,還有許多事物不如人意,你能當個小小發(fā)明家,集中事物的長處,把它加以改進么?
生:我想在鑰匙上裝一個小燈,這樣在黑暗中我們也能找到門眼。
生:我想發(fā)明一種聲控門,只要你把家里人的聲音錄在里面,通過聲波,它就能識別家里人的聲音,你說“開”它就開,你說“關”它就關。如果壞蛋來了它就報警。
生:我想發(fā)明一種保護視力的筆。這種筆的頂上有一個半圓形的小燈,里面有感應器。當你的坐姿不正確的時候,小燈就會閃光發(fā)出警告
案例評析: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課內外的聯系,校內外的溝通,學科間的融合,使語文學習的天地更為廣闊,有利于學生的整體素質的均衡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矛和盾的集合》這篇課文主要介紹了一個發(fā)明家把矛和盾的長處集合起來發(fā)明了坦克,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學生對于這個道理的理解是教學的難點,怎樣攻破這個難點呢?我想:教材只是閱讀的文本,我們應該研究教材的價值,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把哪些反映時代精神,先進科學理念,關注社會、自然、生命等的有價值的問題挖掘出來。所以我設計了以上的教學流程。其凸顯的優(yōu)勢有三:
其一,這種設計聯系了生活實際,使課內向課外延伸,實現了“文本、學生、生活”三位一體的大整合,在讓學生思維得以拓展的同時,讓學生放飛想像的翅膀,大膽設想,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又得到飛躍。充分體現了“語文課程的人文性是指語文教學過程中自我實現自我成長的過程,激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力和生命力的過程。”而學生的想像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確是讓人震撼。
其二,這種設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老師為學生表達能力的形成搭建了展示平臺和提供了寬松的空間,學生暢所欲言,準確、清楚、流暢地表達了自己的設想和見解。可以說學生口語能力的形成和個性發(fā)展,是在健康豐富的對話活動中完成的,沒有任何刻意追求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