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和鹿教學反思
獅子和鹿教學反思
《獅子和鹿》這篇略讀課文講的是在叢林中,一只鹿遇到獅子而奮力脫險的故事。平時,鹿非常欣賞自己美麗的角,而抱怨四條難看細長的腿。當兇猛的獅子向它撲來的時候,鹿的四條有力的長腿幫它從獅口脫險;而美麗的雙角被樹枝掛住,險些喪了性命。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還告訴我們,不要光圖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美和實用在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條件下都有存在的價值。
這篇文章的重點是理解指導鹿對自己的腳和腿的前后不同的態度。難點是讀懂課文,體會故事所講述的道理。
為了讓學生很好地體會寓意,我先有意識地讓學生找出鹿對它的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態度。當學生讀到美麗的角差點讓鹿送了命,而難看的腿卻讓它獅口逃生時,通過讀說到感悟,深化道理,讓學生明白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懂得世間的一切都在變化,面對變化著的事物,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去看待,要使自己的的想法和行為順應這樣的變化,啟發學生關注和發現生活中不斷變化的人和事,引導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
總的說來,雖然這節課能夠比較順利、流暢地完成,但是在教學設計、課堂組織、課堂細節等還有很多的需要改進的地方。
《獅子和鹿》教學反思
上完本課,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學:
一、同類課題,用故事激發閱讀興趣
本文選自《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我們所熟悉的很多寓言故事都選自《伊索寓言》。如《龜兔賽跑》《狐貍和葡萄》《狼和小羊》《駱駝和羊》等。而本文講的是叢林中一只鹿遇到獅子奮力脫險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物各有所長與所短;還告訴我們,不要光圖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美的實用在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條件下都有存在的價值。
本文的閱讀重點是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態度,難點是體會故事所講述的道理。針對本課的特點,我講述了寓言《狐貍和葡萄》讓學生聽完故事后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見解。故事的大概內容:狐貍找到一個葡萄園,園子里熟得紫亮的葡萄,讓狐貍直流口水,它非常想吃,但園子洞口較小,狐貍胖,鉆不進去,于是它把自己餓了幾天才鉆進了園子,它從上吃到下,從下吃到上,開心極了,可是當它吃完葡萄時想出園子,又不行了,因為它太貪吃又長胖了,于是只好又餓幾天,把自己餓瘦小了才鉆出園子。我設了一問:狐貍倒底獲得什么?
教室里熱鬧了,有孩子說:狐貍很聰明,為了想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饑餓。我高興孩子們的思維,說:“是的,狐貍雖然經歷了饑餓的過程,但它畢竟吃著了葡萄,狐貍通過饑餓也就擁有了一種經歷,而這種經歷又衍生出葡萄到底是什么味道,以及如何吃到葡萄的經驗。”接著,我巧設一問:如果你是狐貍會怎樣呢?舉手的多了爭著說,有個男孩子說:“如果我是狐貍,我也會想辦法吃到葡萄,要是自己光顧欣賞,而不去嘗試結果,怎么會知道葡萄的味道呢?”學生談的真好。于是我根據學生的論說加以了總結:是啊,如果狐貍永遠徘徊在園外,光垂涎三尺卻不去嘗試,那得到的永遠只是一個虛幻的誘惑,留下的是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