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樹教案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給予、試探、心意、祝福、甜蜜、擔心、寬裕、前夕、提醒、興高采烈、暗示、猜測、立即、卡片、盼望、顯然、擁抱、仁愛、同情、體貼”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培養關愛他人的感情。
4.積累語言。
教學重點 通過媽媽感情的變化,體會金吉婭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的最后一段話。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師:親愛的小朋友們,你們了解圣誕節嗎?
播放媒體資源中圣誕節的歡樂場面。
教師補充介紹:12月25日的圣誕節是西方國家傳統的民間盛大節日,可以和我國的春節相提并論。圣誕節的慶祝活動從12月24日晚上的圣誕夜開始,一直延續到第二年的1月6日。在圣誕夜,一家人在圣誕樹周圍團坐,互贈禮品,共進圣誕晚餐。午夜,孩子們把鞋襪口朝上吊在壁爐旁,期待圣誕老人送來禮品。25日圣誕節這天,機關、學校放假,各行停業,共慶節日。人們在室內擺放圣誕樹,樹上掛滿彩色燈泡、光閃閃的金銀紙片以及剪紙雪花,象征吉祥如意,生命永恒。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故事就是發生在這個美麗的圣誕節的前夕。
板書課題:給予樹 ,并給前兩個字注音:jǐ yǔ ,講解“給”就是“給”(ɡěi)的意思;“予”在古文中讀二聲,是“我”的意思,在這里讀“予(三聲)”,表示“給”的意思,它和給(jǐ)合起來還是表示這個意思。
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教學字詞
1.師:想象一下,“給予樹“是什么樣?會有什么用呢?
學生想象、回答。
師:“給予樹”是不是像我們同學講得這么神奇呢?那就讓我們一起打開課本讀讀課文吧。
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范讀動畫,示范朗讀。
2.學生自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想,畫出不懂的地方。
3.學習生字新詞
。1)利用媒體資源中的認一認部分,教學生字。
。2)出示詞語卡片,指名認讀。
在認讀“沉默不語“時,讓學生找出書上含有這個詞的句子”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讀一讀,指導學生讀好這句話。
在認讀“援助“一詞時,出示有關句子,讓學生讀一讀,教師直接作出解釋:“援助中心”就是慈善組織辦的贊助機構,他們在圣誕樹上掛上反映孩子心愿的卡片來請求人們贊助。
在學習“如愿以償”、“仁愛”、“體貼”等詞語時,教師出示課文的最后一句話:“這個圣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愿以償的笑臉。”指導學生讀好這句話。
學生齊讀詞語卡片上的詞語。
三、再讀課文,感知大意
1.學生自由讀文,要求:
(1)讀通課文,把不易讀準的地方多讀兩遍。
。2)想一想,課文中寫了誰的一件什么事?
2.完成下面的填空:
在( )到來之前,( )把應該給家人賣禮物的錢買了一個送給了一個( )的女孩,金吉婭是個( )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