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讀懂課文內容,學習有了危險,小女孩先為別人著想的美好品德,培養合作精神。
2、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理解實驗成功及教育家激動的原因。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假如你和朋友正在井下,而此時井突然要塌,但只有一個人可以從井口上來時,你會怎么做呢?讀一讀《一次成功的實驗》,會對你有所啟發。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教師提示學習方法:
(1)初讀課文,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
(2)在文中畫出生字組成的詞,并思考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生字。
(3)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詞語。
(4)再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檢查預習情況。
(1)注意易錯筆畫的字。
系:第一筆是撇。
繩:左右結構,右上部是“口”,不要寫成“日”。
茶:上中下結構,下部是“ ”,不要寫成“木”。
(2)讀準下面的字音。
系著(jì) 不假思索(jiǎ)
(3)理解詞語
不假思索:用不著想,形容說話、做事迅速。
激動:感情沖動。
(4)概括本文主要內容。
(課文寫了一個教育家到一所小學請三位學生做一個游戲的事。)
3、邊讀邊想,把不懂的問題用畫“問題泡泡”的形式提出來。
三、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顧全文內容,說說本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學文
1、投影出示思考題:
(1)教育家做了一個怎樣的實驗?結果為什么讓教育家這么激動?
(2)這個實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畫出描述小姑娘的動作、語言和神態的詞語,想想小姑娘為什么這樣做。
(3)你如果就在現場,你會想到什么?你會對誰說什么?
2、分小組學習。
3、小組匯報。
(1)教育家來到一所小學,請三位學生做這樣一個實驗:他拿出一個瓶子放在地上,讓三位學生手里各拿一個系著繩子的小鉛錘,瓶口表示井口,鉛錘代表每個人,井口每次只能上來一個人,此時井里發水,人怎樣才能快些上來?結果三個孩子既快又有次序地上來了,讓教育家感到很激動。教育家激動的原因是,這個實驗在國外做了許多次,由于每個孩子都爭著往外拉鉛錘,結果都把瓶子弄倒,誰都出不來,實驗均是失敗,而這次卻成功了。
(2)實驗成功的原因是三位學生知道遇到危險要冷靜,要開動腦筋,要先人后己。
追問:找出課文中表示孩子們先人后己的句子。
投影出示下面這句話:
一個女孩子低聲對兩個同伴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①指名讀,齊讀。
②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出了什么?
(體會出這個女孩把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品德)
(3)投影出示:
女孩子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由此我想到 ;想到 ;想到 。
①補充橫線上的話。
(想到英雄羅盛教,為了救落水兒童而光榮犧牲;想到草原英雄小姐妹為了保護羊群而凍傷了自己的身體;想到那些為了我們今天能過幸福生活而犧牲的烈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