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成功的實驗》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4篇)
《一次成功的實驗》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1
【學習目標】
1、認識“錘、堵、獲”3個字。會寫“育、瓶”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成功、實驗”等13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到做人要謙讓,要有先人后己的精神。
【課前準備】
演示實驗的課件。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明確學習目標
1、出示課題:
一次成功的實驗
2、質疑提問:
讀了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學生質疑的問題可能有:
為什么要做這項實驗?什么人在做呢?又是怎么做的呢?為什么實驗能取得成功呢?
教師可以把以上問題寫在黑板上。
二、初讀感知
1、學生自由讀文,邊讀邊畫出生字新詞。
2、學生再讀課文,用筆畫出不容易讀準、讀好的詞句,然后反復練讀,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3、指名讀課文,互相評價。
4、課文是按照實驗的先后順序來敘述的,老師板書:實驗這前 實驗之時 實驗之后 每部分重點講了什么?學生邊讀邊想。
5、組織交流:
、拧≌埲齻學生分別朗讀實驗之前、實驗之時、實驗之后這三個部分。
、啤≡僬埲齻學生分別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三部分內容。
三、精讀感悟
1、學生自讀課文,想一想剛才提出的問題,你有哪些已經解決了?
2、組織學生交流已經解決的問題。主要交流以下三個問題:
、拧∈裁慈嗽谧鰧嶒灒
、啤∮质窃趺醋龅哪兀
、恰〗逃覟槭裁匆鲞@項實驗?
在交流第二個問題時,教師可演示實驗過程的課件。
四、識字寫字
1、課件出示本課的生字: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住這些生字。
2、指導觀察要求會寫的字:
⑴ 引導學生分析“繩、險、倆、堵”這4個左右結構的生字在寫時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寬)
⑵ 引導學生分析“瓶、順”這兩個左右結構的字在寫時要注意什么。(左右一樣寬)
、恰∫龑W生分析“育、系、茶、危、索、獲”這6個上下結構的字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⑷ 引導學生思考寫左中右結構的“激”應注意什么。
3、學生寫字,教師巡視指導,注意即時評價。
五、實踐活動
演示課文中這個實驗的課件,鼓勵學生課后與同伴一起做一做這個實驗。
《一次成功的實驗》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2
之一
佚名
教學目的: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學習小梅舍己為人的好思想。
2、學會生字“功、激、索、獲、錘、灌”等詞。理解“不假思索、成功”的意思。
3、繼續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運用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讀懂課文內容。
4、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白實驗成功的原因,懂得要團結,心中要有他人。
教學重點:理解這次實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懂得要團結,心中要有他人。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知道實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課時安排:2課時
課前準備:3人一組一個玻璃瓶、三只系著繩子的乒乓球。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同學們,你們做過實驗嗎?實驗有的時候會成功,有的時候會失敗,今天我們學習一篇和實驗有關的課文。板書課題。
齊讀課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讓我們帶著問題聽錄音,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1、誰在什么地方做了一次實驗?做了一個怎么樣的實驗?這個實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2、指名交流
三、學生輕聲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讀通課文,不加字不漏字。
2、2人小組學習。
3、匯報學習:出示 詞語指名讀
4、自由讀課文,在正確的基礎上,要求讀出感情。
5、指名說一說外國教育家給我國小學生做了一個什么實驗?分別哪幾節寫的是實驗的準備、過程和結果。
四、學習課文
1、自由讀課文
1)、邊讀邊想:外國的教育家在實驗前是怎么做?怎么說的?找出有關詞句,用橫線畫出來。
(1)用“先……再……接著……然后……”連貫的說說所做的準備工作。(先拿瓶子,再取鉛錘,然后放瓶子,分鉛錘;最后要學生把鉛錘放瓶子里。)
(2)說:井口很窄,一次只能讓一個人上來。
板書:鉛錘小梅等
先后放水(險)
瓶子井(窄)
說話練習:實驗失敗是因為。
2、而小梅他們實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重點指導:出示句子:
1)三名學生中一個叫小梅的低聲對兩個同伴說:“你第一,你第二?臁苯逃业摹叭弊謩倓偤巴辏齻小學生依次迅速地把小鉛錘提了出來。
找出實驗成功的關鍵詞語:依次迅速提
。ㄕf說理由:“依次”是表示按順序。“迅速”表示快,因為水淹上來了,很危險!疤帷北硎.往上拉。
板書:依次提)
2)“遇到危險,當然讓別人先離開!”小梅不假思索地說。
讀了這句話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說的?
“不假思索”說明小梅脫口而出,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根本沒有做過多的考慮,首先想到的是讓別人先脫險,
3、實驗感知。
請3小組,在規定的時間內合作取出乒乓球。
說話練習:實驗成功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
實驗失敗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
4、再次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五、作業 :找一找通過合作、團結取得成功的小故事,第二天講給大家聽。
板書設計 : 15 一次成功的實驗
鉛錘 小梅等
先后放 依次提 水(險)
瓶子 井(窄)
《一次成功的實驗》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3
【設計理念】
1、讓學生在于文本的自由對話中,發展思維,提高能力。
2、采用“以讀代講”,體會人物感情。
3、通過抓關鍵詞句,理解文章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會認3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成功、實驗、教育家、繩子、代表、茶杯、危險、順利、如實、不假思索、激動、獲得”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領悟小女孩有了危險,先為別人著想的美好品德,培養合作精神。
【重點難點】
通過動作和對話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這也是教學的重點。
【教學建議】
課前布置學生分小組準備實驗用的瓶子、小鉛錘(或用小石塊代替)。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明確學習目標
1、出示課題:
一次成功的實驗
2、質疑提問:
讀了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學生質疑的問題可能有:
為什么要做這項實驗?什么人在做呢?又是怎么做的呢?為什么實驗能取得成功呢?
教師可以把以上問題寫在黑板上。
讓學生學會提問。
二、初讀感知
1、學生自由讀文,邊讀邊畫出生字新詞。
2、學生再讀課文,用筆畫出不容易讀準、讀好的詞句,然后反復練讀,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3、指名讀課文,互相評價。
4、課文是按照實驗的先后順序來敘述的,老師板書:
實驗這前:____________
實驗之時:____________
實驗之后:____________
每部分重點講了什么?學生邊讀邊想。
5、組織交流:
、拧≌埲齻學生分別朗讀實驗之前、實驗之時、實驗之后這三個部分。
⑵ 再請三個學生分別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三部分內容。
讀通課文,是理解文章的開始。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三、識字寫字
1、課件出示本課的生字: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住這些生字。
2、指導觀察要求會寫的字:
⑴ 引導學生分析“繩、險、倆、堵”這4個左右結構的生字在寫時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寬)
、啤∫龑W生分析“瓶、順”這兩個左右結構的字在寫時要注意什么。(左右一樣寬)
⑶ 引導學生分析“育、系、茶、危、索、獲”這6個上下結構的字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取∫龑W生思考寫左中右結構的“激”應注意什么。
3、學生寫字,教師巡視指導,注意即時評價。
學生自主識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詞、導入新課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30《一次成功的實驗》。
2、失敗──(成功)安全──(危險)及時指導寫字。
冥思苦想──(不假思索)平靜──(激動)
下面老師再考考你們,看看誰會演?
不假思索 激動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突破教學重點。
二、交流感悟
1、感情誦讀。
、拧∵@是一次怎樣的實驗?
、啤∵@次實驗為為什么會獲得成功呢?
① 請你找出有關的段落讀一讀,劃出試驗成功的原因。
② 4人小組討論。組長負責整理本組的意見,代表小組進行全班交流。
③ 全班進行交流。
2、教師相機出示以下重點句子讓學生談體會:
⑴ 一個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ǜ鶕M實驗的情況,這里的語氣應該是低聲而果斷的。)
⑵ 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
。ㄅ⒌幕卮饝撌琼懥炼届o的,語速應該稍快。)
。ā安患偎妓鳌痹谖闹械囊馑际遣唤涍^思考,脫口而出的,學生通過上下文應該不難理解。教師應該抓住這個詞適當拓展,讓學生想象女孩說話時的神態,并體會她的思想品質。這里的“不假思索” 形象地反映了“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這樣的意識已經扎根于女孩的心中,變成了她理所當然的行為,課文的感人之處也在于此。)
⑶ 這位教育家激動地所起女孩,好久才放下。他對校長說:“這個實驗我做過許多次,每次孩子們都爭著往外提鉛錘,結果鉛錘都堵在瓶口,一個也拉不出來。今天,我的實驗終于獲得了成功。”
理解第三段話的時候,引導學生抓住“激動”來體悟句意。如,這位教育家怎么激動?他為什么激動?
⑷ 通過交流認識到,實驗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是小女孩具有舍己為人的精神,關鍵的時刻首先想到的是別人的安危;二是三個學生有合作精神,互相配合得很好。
3、感情朗讀:
⑴ 學生自由組合,分角色朗讀課文:
讀完后互相評一評,提提改進的意見,特別是怎樣讀好人物對話的不同語氣。
⑵ 小組賽讀:
各小組開展朗讀比賽,看看哪組讀得好。老師和其他學生做評委。
本課的突出特點是對話較多,學生在朗讀時,教師可先讓學生說說,課文中的對話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例如:
“你剛才跟他倆說了什么?”
。ń逃铱匆妼嶒灣晒σ院螅雀械礁吲d又感到疑惑,這里應該把這兩種語氣讀出來。)
“你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教育家聽見女孩的答案,感到吃驚和高興,這里應該更多地讀出探詢的語氣。
整體感知課文。在小組中進行合作學習這樣使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也敢于發表自己的想法從而達到真正的互助學習的目的。
三、拓展活動
1、出示錄像:
行人爭先恐后無序過馬路。
生談感想。
2、既然合作,先人后己在生活中是如此重要,讀了這個故事你想到了什么?或者你想對小女孩說一說也可以。把你想到的寫在日記本上。寫好后和同學交流,也可貼在班級的黑板報上。
加課學生對文章內容的進一步理解,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學生由理解語言到運用語言,體現語文學科特點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明理升華
可見,我們都要向小女孩學習,學習她先人后己的精神,學習她在遇到危險時能沉著果斷地安排,也要學習另兩個同學密切配合得好品質。
【板書設計】
30、一次成功的實驗
臨危不亂 處事果斷 與人合作
先人后己 沉著冷靜 聽從安排 有序撤離
《一次成功的實驗》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4
學習目標:
a、學會生字“功、激、索、獲、錘、灌”等詞。理解“不假思索、成功”的意思。
b、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運用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讀懂課文內容。
c、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白實驗成功的原因,懂得要團結,心中要有他人。
教學重點:理解這次實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懂得要團結,心中要有他人。
教學難點:理解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知道實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知識鏈接:
課文講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學讓三個小學生做“逃生”游戲。這個實驗已經做過多次都沒有成功,而這一次卻獲得成功。實驗說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贊揚有了危險先為別人著想的高尚品質。
教育家的實驗是對學生品行的考查,三個小學生尤其是小女孩,經受住了考驗。課文的對話樸實、簡潔,意味深長,最能表現人物品質。從小女孩對同伴和教育家說的話中,可以看出她臨危不亂,處事果斷,先人后己。
文章可分為從教育家實驗的準備、實驗的經過和實驗取得成功的原因三個部分。敘述順序清楚、結構明晰。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讓學生讀懂課文內容,受到與人合作、先人后己的教育,通過動作和對話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這也是教學重點。
問題質疑:
1、這個實驗可能有幾種結果?
2、小女孩為什么能讓這個實驗獲得成功?
學習方法: 先小組討論然后全班交流,理解“有了危險先讓別人出去”的含義
課堂作業:
1、讓學生上臺實物演示,體會實驗的結果不同:
2、先爭著往外拉鉛錘,鉛錘都堵在瓶口,一個也拉不出來——這說明實驗失敗了。然后按順序,有人退到最后,能順利地一個一個地把鉛錘拉了出來——這說明實驗成功了。
3、有感情地朗讀人物對話。
4、請你寫幾句話來贊美一下課文中的這位小女孩。寫好后和同學交流。
達標檢測
a、請你填字成詞,再寫一寫。
天( )地( ) ( )前( )后 月( )人( )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 )遠眺 成( )結( ) 悠然( )( )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b、請在括號里填上恰當的詞語。
說話練習:實驗成功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
實驗失敗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
學習反思:
通過學習學生能理解小女孩遇到危險先讓別人先出去,體會先人后己的高尚品質。但是學生對這點理解不到位,不明白先人后己的道理,需要教師平時多做這方面的教育。
指導小結:讓學生實驗,親歷實驗成功的過程,體會“遇事先想別人,后考慮自己”的含義學習本單元后我的收獲
《一次成功的實驗》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領悟小女孩有了危險,先為別人著想的美好品德,培養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這次實驗成功的主要原因,懂得要團結,心中有他人。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知道實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教學準備】
課前布置學生分小組準備實驗用的瓶子,小鉛錘(或用乒乓球,彈彈球代替。)
【教學過程】
一、實驗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上課前,我們先來做個有趣的實驗。
2、教師介紹實驗的用品,程序和要求。
3、請各小組在規定時間內合作取出乒乓球。
4、實驗結果(匯報實驗獲得成功或失敗的原因)。
5、同樣的實驗,課文中的三位學生就獲得了成功。你們想了解他們是怎么做的?成功的原因又是什么嗎?
6、板書課題。
二、精讀課文,感悟道理
1、指導閱讀第一自然段:
教師: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齊讀第一自然段。
2、指導閱讀第二至十一自然段:
⑴ 自讀二至十一自然段:課文是按什么順序敘述的?
板書:
實驗前:___________
實驗時:___________
實驗后:___________
、啤∵吥x邊想:教育家在實驗前是怎么做 找出有關詞句,用橫線畫出來。
、恰∮谩跋取佟又缓蟆边B貫的說說所做的準備工作:
先拿瓶子,再取鉛錘,然后放瓶子,分鉛錘;最后要學生把鉛錘放瓶子里。
、取↓R讀第二自然段。
、伞〗處煟
夸夸實驗中的小女孩或她的同伴,邊默讀邊劃出有關語句說說。
、省∫粋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思考討論:她為什么這么說?她當時怎么想的?
。◤摹熬诤苷,一次只能上來一個人”這句話分析。如果我們三個人都爭著往外拉鉛錘,產生的結果只能是都堵在瓶口或者把瓶子弄倒,誰也脫離不了危險。如果一個一個地提,讓他倆先上,我最后上,我們就能順利地脫離危險。)
⑺ 感情讀小女孩說的話。
、獭 叭弊謩偝隹,三個學生就順利地把小鉛錘一個一個提了出來。
(這句話說明三個學生不僅合作愉快完成任務,而且完成得十分出色。)
⑼ 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
思考討論:從這個“先”字,你體會出了什么?
(先人后己。在危險時刻,心中想著別人。)
、巍⌒∨⑦@個想法是經過深思熟慮想出來的嗎?從哪個詞看出來?
“不假思索”在文中的意思是不經過思考,脫口而出。這里的“不假思索”形象地反映了“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這樣的意識已經扎根于女孩的心中,變成了他理所當然的行為。
、稀「星槔首x句子。
、小∵@位教育家為什么激動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
一方面:這個實驗做過許多次,每次孩子們都爭著往外拉鉛錘,把瓶子弄倒了。今天,這個實驗 終于獲得了成'功。另一方面:為學生心里有他人的優秀品德而激動。
3、討論:
為什么實驗能取得成功?討論的結果不要強求一致,只要合情合理就可以。
實驗能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女孩“先人后己”的精神品格和行為,讓實驗得已成功;女孩臨危不亂,沉著冷靜,讓實驗得以成功;同伴能聽從安排,有序“撤離”讓實驗得以成功等等。
三、聯系實際,明理升華
討論:在班上有先人后己或團結互助的同學嗎?請舉例說明。
四、角色朗讀,總結延伸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教師小結:
可見,我們都要向小女孩學習,學習她先人后己的精神,學習她在遇到危險時沉著果斷地安排,也要學習另兩個同學密切配合的好品質。
3、作業:
找一找,通過合作,團結取得成功的小故事,第二天講給大家聽。
《一次成功的實驗》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6
在教學《一次成功的實驗》一文前,學年老師一起備課時設計的就是在教學之前先讓學生做實驗,當時想象的是學生多數不能成功,少數成功了的話,就讓成功的學生介紹方法,如果沒有成功的,就引入課題,這種設想可以說是天衣無縫,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但在實際教學時卻出現了意想不到的狀況──學生都做成功了,這可與備課相反,但當時我被學生成功的實驗所震撼,非常激動地以既驚訝又贊嘆的語調問學生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學生爭先恐后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而且學生說的比課文中講的還要明白,還要有深度,當時的我就像是課文中講到的教授一樣激動,對學生連連稱贊說:“你們真棒極了,做了一次徹底成功的實驗!”于是板書為“一次成功的實驗”。接下來如果再回過頭去講課文,簡直是太蒼白,也太無意義了,也是多余的,于是我就機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想法和做法,那一節課學生的情緒極高,說的也很入情入理,我在其中角色就是一個聽眾、發問者或是適當點撥的參與者。
課后我就在思考,在這一節課中是否就是以學生為本了呢?我覺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育對象是學生,是活的,是能思考、能活動的。學生不是無條件的儲存器,教師傳授的知識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努力才能轉化為他本人的財富,沒有學生的思考和記憶,沒有學生的主動努力,他們的知識就無法實現,任何人也不能代替他們學習。這也就是說,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有加入他們的世界,融入他們的情感,才會擁有與學生一樣的快樂與收獲!
《一次成功的實驗》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7
一、激趣導課
師:同學們,在科學課上我們做過許多實驗,實驗有成功、有失敗,今天我們要來看看一次成功的實驗。(板書)
師: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師:看了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1:我想知道實驗為什么能成功?
生2:實驗是怎么成功的?
生3: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實驗?
師:同學們提的問題真精彩,那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師:先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自由讀課文)
2、檢查自學生字情況
師:同學們讀得可真認真,誰來當小老師領讀這些生字
3、識記要求會寫的生字
師: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見過這幾個生字?
生1:在獎狀上見過“獲得”的“獲”。
生2:在路上看到過“堵車”。
生3:在商店里看到過“鍾子”
師:太棒了,你們都是生活的有心人。
4、復習會認的詞
師:下面這些生字都是我們以前學過的,老師想考考大家是不是都還記得。請這組同學來開火車。
師:同學們的記性真好,我們也一起來讀一讀。
5、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過渡:生字讀得這么好,相信課文也會讀得好。老師請3位同學來讀,其他同學認真聽,待會兒要讓你評一評。
師:你來讀1到3,你來讀4到6,你來讀7到11。
師:同學們聽得真認真,誰來評一評。
生1:我認為他聲音不夠響亮,能再響亮一些會更好。
生2:我覺得他讀得通順、流利。
6、默讀課文,想想課文講的是一件什么事?
師:大家很會傾聽,傾聽也是一種能力。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想想課文講的是一件什么事?師:誰來說說?
生:課文講的是一位教育家帶了一個瓶子和三個鍾鉛讓三個學生做實驗的事。(師板畫瓶子和錘鉛)
師:你太會讀書了,概括得既簡練又準確。
三、精讀課文,自讀自悟
1、學法指導
師:同學們這么會讀書,老師想告訴大家一個更好地學習課文的方法。請個同學來讀這一學法。(大屏幕出示學法)
師:接下來就請同學們用這些學法來學習課文,看看哪組同學聰明,可以小組討論交流學習收獲。
2、匯報交流
師:誰愿意先來說說實驗成功的關鍵是什么?
生1:是小女孩的話。
師:小女孩的什么話呢?
生:一個女孩低聲對同伴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保ǘ嗝襟w出示)
師:為什么說女孩的話是成功的關鍵。
生:因為如果沒有少女孩的話,大家都爭著往外拉鉛錘實驗就不會成功。(板書畫鉛錘,第一,第二,最后)
師:你說得非常有道理,女孩的“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這句話這么重要,我們應該怎么讀?
生1應該讀得快點,
師:還有誰來補充?
生2應該低聲。
師:誰愿意試一試,
生舉手
師:老師很喜歡這個同學,因為她勇敢,敢試,請你讀,
生讀
師:誰來說說她讀得怎樣?
生:好
師:好在哪里?
生1:讀出了那種緊張的感覺,
生2:讀出了危險的情景。
一生讀
生:她讀得太快了.
師:對,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要低聲、果斷。老師來試一遍,我們一起來試試,想象你就是那個女孩在做這個實驗,可以比一比動作.(生讀)。
師:那我們也向她那樣讀,我們為什么要讀得這么快呢?
生:因為有危險!
師:從哪句話可以看出“危險”?
生:我從此“教育家拿——”看出來的。
多媒借體示二: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邊灌,——“
師:怎樣讀好這句話。
生:讀得緊張一點,快一點。
師:有沒有不同的看法?
生:我認為“一”“二”要讀得慢點。
師:為什么?
生:因為“一”“二” 后面用的是省略號。
師:你眼睛真雪亮,省略號在這里指聲音的延長,所以我們要讀得稍微慢一點。
師:誰愿意來展示一下你的朗讀水平,
生讀。
師:你認為她讀得怎么樣?
生:前面部分都一讀得太快了。
師:前面是作者敘述的部分,速度應該適中,你能來試試,
生讀
3、創設話語情境,指導感情朗讀。
師:同學們,你們就是代表著錘鉛,水不斷地往上漲,漫過了腳踝、到了膝蓋、到了腰部,再不出來就有生命危險了。帶著這樣的感受誰再來讀讀。你來試試。(生讀)
師:老師感受到了危險,我們全班一起來感受,齊讀。
師:“三”字剛出口,三個學生就——(引讀)。
多媒體出示三:“三”字剛出口,——。
師:同學們(指著板書),在這么危險的時刻,女孩為什么把自己放在最后,難道她不怕危險?她為什么要這樣做?
生: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
多媒做出示四: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
師:“不假思索”是什么意思?
師:盡管發言不夠熱烈,但老師從同學們的眼神里讀出了一種東西,這就是“思考”
師:“思索”就是
生:思考的意思。
師:“不假思索”就是。
生:不用思考。
師:對,就是不經過思考,脫口而出。
師:在什么樣的情況下你會不用思考,一下子就能說出來呢?能用“不假思索”說一句話嗎?
生1:老師問了一個簡單的問題,我不假思索就能回答出來。
師:你真聰明,誰再來?
生2:我這次考得很好,我要求爸爸帶我去動物園,爸爸不假思索地答應了。
師:你有個好爸爸,那課文中的女孩為什么“不假思索”?
生:女孩知道“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
師:應該說是早就知道了“有了危險——”
生:她對這句話很熟悉。
師:也就是說她把“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這句話牢牢記在心理,她特別熟悉,對嗎?
師:我們一起再讀這句話,邊讀邊感受。
4、體會人物品質
師:你感受到什么?(女孩是個什么樣的孩子?)
生:我感受女孩為別人著想;
生:女孩關心別人。
師:對!女孩有了危險是先想到別人想到自己(板書:先人后已)
師:讓我再次讀女孩的話(生讀)
師:女孩先人后已的品質感動了我們,他也深深地打動了教育家,難怪教育家激動地抱起女孩子(引讀)
師:是。嶒灣晒κ嵌嗝醋屓伺d奮!我們來找找實驗成功的原因,誰來說?
生:女孩的先人后已的精神。
生:還有同伴們聽她指揮。(大家的合作)
師:對,如果沒有同伴的團結合作,大家都爭著拉鉛錘,實驗也不會成功。(板書團結合作)
四.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實驗過程
師:同學們那我們也來做一做這個實驗,先請同學位再默讀課文,看看做實驗前要做哪些準備,想想要注意些什么?
師:好我們按小組做這個實驗,一個當教育家假裝例水,三個拉鉛錘,要注意實驗安全,開始吧!
五、課堂小結:
師:看到同學們臉上洋溢著的笑容,老師知道他們的實驗成功了。其實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需要我們學會合作。課文我們先學到這兒,我們再來看看這節課要求我們掌握的生字詞。
六,指導生字書寫
師:請同學們再讀本課生字詞,指會寫的字這些字中認為哪個難寫,容易寫錯的,想提醒同學的?
生“危險”的“!毕旅媸恰?不要寫成“已”
生:“險”寫出要注意右邊的中間一橫不要漏掉。
師:你人真細心,請同學們在下面練寫寫兩個。
[生練寫,教師巡視適時點撥:你的寫字姿勢多規范!你字如其人,請秀。咱們做人要堂堂正正做人,寫字也得端端正正地寫。]
七.課堂總結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不僅學會了生字詞,了解課文內容,還知道了女孩無人后已的高貴品質,也知道了合作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兒。作業在大屏幕上.下課。
《一次成功的實驗》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8
知識能力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邊讀邊想,了解實驗過程,領悟文中女孩先人后己的合作精神。
人文目標:要具備先人后己的精神。
教學準備:文中實驗所需要的瓶子和六個小鉛錘。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
一、質疑導入 新課:
1、教師談話: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九課《一次成功的實驗》(板書課題)
2、小聲讀課文,想一想,看了這個題目,你們有什么問題要問?
。▽W生說,教師選擇有價值的寫在黑板上)問題來源于學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的小聲讀課文,要讀準字音,不多字、漏字。
2、指名讀課文。(師生共同正音,解詞)
3、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再次默讀課文。
讀后學生匯報,可以各抒己見,不要強求統一答案。(問題在學生中解決,達到整體感知課文的目的。)
三、再讀課文,感悟道理
1、學生自由讀課文,了解這次成功的實驗的過程,并想想這次實驗與教育家以往的實驗的不同。
2、學生匯報交流,找出有關的內容讀一讀。
3、指名操作兩種實驗過程。(教師扮演教育家與學生合作完成)
然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
課件出示小女孩的話:“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
讓學生自由讀這句話。再結合剛才的實驗過程,同桌間互相交流讀了這句話的感受,最后全班交流。
4、小聲朗讀最后一自然段,邊讀邊想:你認為教育家所說的成功指的是什么?
(由按次序、合作成功的角度體會成功的愿意)
四、總結延伸:
學了課文,你有什么收獲?想到了什么?聯系自己的親身經歷或所見所聞,談一談再寫下來。
《一次成功的實驗》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9
課題:《一次成功的實驗》
教學目的: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學習小梅舍己為人的好思想。
2、學會生字“功、激、索、獲、錘、灌”等詞。理解“不假思索、成功”的意思。
3、繼續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運用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讀懂課文內容。
4、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白實驗成功的原因,懂得要團結,心中要有他人。
教學重點:理解這次實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懂得要團結,心中要有他人。
教學難點:理解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知道實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課時安排:
課前準備:3人一組一個玻璃瓶、三只系著繩子的乒乓球。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同學們,你們做過實驗嗎?實驗有的時候會成功,有的時候會失敗,今天我們學習一篇和實驗有關的課文。板書課題。
齊讀課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讓我們帶著問題聽錄音,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1、誰在什么地方做了一次實驗?做了一個怎么樣的實驗?這個實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2、指名交流
三、學生輕聲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讀通課文,不加字不漏字。
2、2人小組學習。
3、匯報學習:出示 詞語指名讀
4、自由讀課文,在正確的基礎上,要求讀出感情。
5、指名說一說外國教育家給我國小學生做了一個什么實驗?分別哪幾節寫的是實驗的準備、過程和結果。
四、學習課文
1、自由讀課文
1)、邊讀邊想:外國的教育家在實驗前是怎么做?怎么說的?找出有關詞句,用橫線畫出來。
。1)用“先……再……接著……然后……”連貫的說說所做的準備工作。(先拿瓶子,再取鉛錘,然后放瓶子,分鉛錘;最后要學生把鉛錘放瓶子里。)
。2)說:井口很窄,一次只能讓一個人上來。
板書:鉛錘小梅等
先后放水(險)
瓶子井(窄)
說話練習:實驗失敗是因為。
2、而小梅他們實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重點指導:出示句子:
1)三名學生中一個叫小梅的低聲對兩個同伴說:“你第一,你第二?臁苯逃业摹叭弊謩倓偤巴,三個小學生依次迅速地把小鉛錘提了出來。
找出實驗成功的關鍵詞語:依次迅速提
(說說理由:“依次”是表示按順序。“迅速”表示快,因為水淹上來了,很危險。“提”表示。往上拉。
板書:依次提)
2)“遇到危險,當然讓別人先離開!”小梅不假思索地說。
讀了這句話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說的?
“不假思索”說明小梅脫口而出,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根本沒有做過多的考慮,首先想到的是讓別人先脫險,
3、實驗感知。
請3小組,在規定的時間內合作取出乒乓球。
說話練習:實驗成功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
實驗失敗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
4、再次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五、作業:
找一找通過合作、團結取得成功的小故事,第二天講給大家聽。
《一次成功的實驗》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10
學習目標
1、認識“錘、堵、獲”3個字。會寫“育、瓶”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成功、實驗”等13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
4、體會到做人要謙讓,
5、要有先人后己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理解生字詞的意思。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知道實驗為什么能取得成功。
課前準備
演示實驗的課件。收集你所知道的教育家。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明確學習目標
1、出示課題:一次成功的實驗
2、質疑提問:讀了這個課題,3、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學生質疑的問題可能有:
為什么要做這項實驗?什么人在作呢?又是怎么做的呢?為什么實驗能取得成功呢?
教師要以把以上問題寫在黑板上。
二、初讀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2、邊讀邊畫出生字新詞。
3、學生再讀課文,4、用筆畫出不5、容易讀準、讀好的詞句,6、然后反復7、練讀,8、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9、指10、名11、讀課文,
12、互相評價。
13、課文是按照實驗的先后順序來敘述的,
14、老師板書:實驗之前、實驗之時、實驗之后每部分重點講了什么?學生邊讀邊想。
15、組織交流。
a.請三個學生分別朗讀實驗之前、實驗之時、實驗之后這三部分。
b.再請三個學生分別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三部內容。
三、精讀感悟
1、學生自讀課文,2、想一想剛才提出的問題,
3、你有哪些已經解決了?
4、組織學生交流已經解決的問題。主要交流以下三個問題:
a.什么人在做實驗?
b.教育家為什么要做這項實驗?
c.教育家為什么要做這項實驗?
在交流第二個問題時,教師可演示實驗過程的課件。
四、識字寫字
1、課件出示本課的生字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住這些生字。
2、指3、導觀察要求會寫的字。
a.引導學生分析“繩、險、倆、堵”這4個左右結構的生字在寫時要注意什么?(左窄左寬)
b.引導學生分析“瓶、順”這兩個左右結構的字在寫時要注意什么。(左右一樣寬)
c.引導學生分析“育、系、茶、危、索、獲”這6個上下結構的字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d.引導學生思考寫左中右結構的“激”應注意什么。
4、學生寫字,5、教師巡回指6、導,7、注意即時評價。
五、實踐活動
演示課文中這個實驗的課件,鼓勵學生課后與同伴一起做一做這個實驗。
第二課時
一、繼續精讀感悟
1、這篇課文你還有哪些問題已經理解了?
2、重點引導討論“實驗為什么能取得成功”這個問題。
a.4人小組討論。
組長負責整理本組的意見,代表小組進行全班交流。
b.全班進行交流。
學生要抓住重點語句,如:一個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迸⒉患偎妓鞯卣f:“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闭勛约旱目捶。通過交流認識到,實驗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是小女孩具有舍已為人的精神,關鍵的時刻首先想到的是別人的安危;二是三個學生有合作精神,互相配合得很好。
3、讓學生再質疑,4、再釋疑。
有感情地朗讀人物對話
1、學生先試著自己讀一讀。注意體會不2、同3、人物不4、同5、的語氣。
6、小組內合作讀一讀。
7、各小組毛遂自薦來讀,8、其他小組進行評議。
二、拓展活動
請你寫幾句話來贊美一下課文中的這位小女孩。寫好后和同學交流,也可貼在班級的黑板報上。
《一次成功的實驗》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11
【教材簡析】
這是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五冊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講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學讓三個學生做“逃生”游戲。這個實驗已經做過多次但都沒有成功,而這次卻獲得了成功。教育家的實驗是對學生品行的考查,三個小學生尤其是小女孩,經受住了考驗,體現出小女孩品質的可貴和團結合作的重要。這篇文章語言通俗易懂,生動有趣,不僅貼近小學生的生活,還給學生以啟迪。
全文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講三個學生做游戲的經過。第二部分(第7-11自然段)講教育家弄清了實驗成功的原因后,感到十分激動。
【設計理念】
、薄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本課教學以讀為主線,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閱讀,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中自我感悟和體驗,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渤浞肿鹬貙W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有所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設計思路】
⒈以教師講故事和學生分組做實驗導入,感受實驗內容,激發學習興趣,明確本節課的學習要求,初步體驗團結合作精神的重要性,為突破難點作好鋪墊。
、脖疚氖且黄宰x課文,內容有趣且易懂,因此,自讀自悟是本課教學所體現的主要特點。運用本單元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中理解重點詞句和課文內容。
、惩ㄟ^說(小組交流、全班交流)、做(游戲)、演(分角色朗讀及表演課文內容)突破本課重、難點。
【教學目標】
、闭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策\用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讀懂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辰逃龑W生學習小女孩先人后已的精神,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教學重點】
了解實驗(游戲)的經過,弄懂實驗成功的原因。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懂得“成功”的真正含義。
【教學準備】
瓶子、玻璃球、細繩子、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游戲激趣,導入新課。
1.學生分組做游戲,教師記時,看哪一組用最短的時間將玻璃球從瓶中拉出來。
2.請參加游戲的學生說說自已在做游戲時的感受和體驗。
3.請沒有參加游戲的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
小結過渡: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與剛才游戲有關的課文,文中也有三個小朋友參加了剛才同樣的游戲,他們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板題:一次成功的實驗)
二、讀閱讀提示,明確本課學習要求。
⒈多媒體顯示閱讀提示:
這是一個實驗,也是一個游戲,卻讓教育家十分激動。讀讀課文,想想教育家做了一個怎樣的實驗,這個實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再說說從這個實驗中,你想到了什么。
⒉讀一讀,并說一說“閱讀提示”給我們提出了幾個問題。
三、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辈捎米约合矚g的讀書方式讀課文。要求:⑴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讀順。⑵難以理解的字、詞、句等,用筆做上記號。
、矙z查自讀情況。⑴指名讀課文。⑵學生評議,指出讀得好的地方與不足之處。
、硯е喿x提示中的要求默讀課文,想想哪些段落是描寫實驗經過的,哪些段落是描寫實驗成功原因的。
四、交流自讀收獲。
⒈小組交流。在組內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明白,將不明白的地方在組內討論、交流。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由組長收集起來。
⒉全班交流。小組匯報,共同解決小組內遺留的疑難問題。
五、再讀課文,深入體會重點句。
、倍嗝襟w顯示重點句一:
一個小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ㄒ龑w會小女孩的聰明、急中生智、心中有他人、不怕犧牲、有集體榮譽感、有團結合作精神等。可引導學生從任何一方面來理解這句話,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理解。)
、捕嗝襟w顯示重點句二:
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
。ㄒ龑W生從“不假思索”一詞及小女孩的話來領悟人物精神。)
⒊多媒體顯示重點句三:
他對校長說“這個實驗我做過許多次,每次孩子們都爭著往外拉鉛錘,把瓶子弄倒了。今天,我的實驗終于獲得了成功。”
。ㄒ龑W生理解教育家的話一方面說明了以前的多次實驗為什么沒有取得成功。另一方面,這次實驗的成功讓教育家十分激動,也是對女孩無私精神的贊揚。)
(第五環節內容的教學也可以結合第四環節學生交流相機出示,靈活處理。)
六、再次交流收獲。
⒈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讀好人物對話)
⒉重演課文中的游戲,進一步體會小女孩先人后己的精神。(此項活動也可結合教學第四環節靈活處理。)
、痴f一說從這個實驗中,你想到了什么?
【板書設計】
一次成功的實驗
游戲的經過成功的原因
順利出“井”―――讓別人先出去
團結合作是成功的關鍵
這是一篇閱讀課文,講的是一位教育家來到一所小學進行的一次意外危險時刻的心理測試實驗。實驗的成功反映了三個學生懂得要團結,要心中有他人的好品質。
課文可以分為三部分。
第—部分(第1自然段):講一位教育家來到一所小學,要在三個學生中做個游戲。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講實驗取得成功的過程。在這部分先講實驗前的準備,取出實驗用品;再講教育家向三個接受實驗的學生說清實驗的程序和要求;最后講實驗取得成功的過程。
第三部分(第7—11自然段):講教育家了解實驗成功的原因,為小學生的優秀品德使他的實驗第一次成功而萬分激動。
1、讀課文,知道教育家給小學生做了個什么實驗。
2、明白實驗成功的原因,并從中受到要心中有他人的教育。
第一課時
一、實驗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上課前,我們先來做…次實驗。
2、請上三位學生。教師介紹實驗的用品、程序和要求。
3、實驗結果。(三位學生爭著往外拉鉛錘,把瓶子弄倒了。)
4、同樣的實驗,課文小的三位學生就獲得了成功。你們想了解他們是怎么做的?成功的原因又是什么嗎?
5、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或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
3、想想教育家做了———個怎樣的實驗。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課文,糾正易讀錯的字音。
系(著繩子不假思索
2、理解詞語。
不假思索:用不著想,形容說話做事迅速。
終于:表示經過種種變化或等待之后出現的情況。
激動:(感情)因受刺激而沖動。
順利:在事物的發展或工作的進行中沒有或很少遇到困難。
3、說說教育家做了一個怎樣的實驗。
(“這個瓶子是一口井”,“手里拿著的鉛錘代表你們自己”,實際上可以說是一次當你面臨意外危險時刻時的心理測試實驗。)
四、再讀課文,思考閱讀提示中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指導閱讀第二至六自然段。
1、自讀課文第二至六自然段,思考:這次實驗是具體怎樣進行。
2、從課文中畫出寫實驗用品、程序和要求的語句,出聲讀一讀。
二、指導閱讀第七至十一自然段。
1、這次實驗的結果是獲得了成功。他們為什么會獲得成功?
2、從全文中找相關語句,分析體會。
(1)一位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思考討論:她為什么這么說?她當時怎么想的?
(從“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來一個人’’這句話分析。如果我們三個人都爭著往外拉鉛錘,產生的結果只能是都堵在瓶口或者把瓶子弄倒,誰也脫離不了危險。如果一個一個地提,讓他倆先上,我最后上,我們就能順利地脫離危險。)
(2)“三”字剛出口,三個學生就順利地把小鉛錘一個一個提了出來。
(團結協作,緊密配合。)
(3)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
思考討論:從這個“先”字,你體會出了什么?
(先人后己。在危險時刻,心中想著別人。)
3、這個實驗成功的關鍵是什么?分組討論。討論的結果不要強求一致,只要合情合理就可以。
(在危險時刻心中有他人;在危險時刻相互關心,團結一致;比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
4、這位教育家為什么激動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
(一方面:這個實驗做過許多次,每次孩子們都爭著往外拉鉛錘,把瓶子弄倒了。今天,這個實驗終于獲得了成’功。另一方面:為學生心里有他人的優秀品德而激動。)
三、從這個實驗中,你想到些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總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要心里多想著別人。)
四、總結。
《一次成功的實驗》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12
這是一篇閱讀課文,講的是一位教育家來到一所小學進行的一次意外危險時刻的心理測試實驗。實驗的成功反映了三個學生懂得要團結,要心中有他人的好品質。
課文可以分為三部分。
第—部分(第1自然段):講一位教育家來到一所小學,要在三個學生中做個游戲。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講實驗取得成功的過程。在這部分先講實驗前的準備,取出實驗用品;再講教育家向三個接受實驗的學生說清實驗的程序和要求;最后講實驗取得成功的過程。
第三部分(第7—11自然段):講教育家了解實驗成功的原因,為小學生的優秀品德使他的實驗第一次成功而萬分激動。
1.讀課文,知道教育家給小學生做了個什么實驗。
2.明白實驗成功的原因,并從中受到要心中有他人的教育。
第一課時
一、實驗導入 ,揭示課題。
1.教師:上課前,我們先來做…次實驗。
2.請上三位學生。教師介紹實驗的用品、程序和要求。
3.實驗結果。(三位學生爭著往外拉鉛錘,把瓶子弄倒了。)
4.同樣的實驗,課文小的三位學生就獲得了成功。你們想了解他們是怎么做的?成功的原因又是什么嗎?
5.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或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
3.想想教育家做了———個怎樣的實驗。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課文,糾正易讀錯的字音。
系(著繩子不假思索
2.理解詞語。
不假思索:用不著想,形容說話做事迅速。
終于:表示經過種種變化或等待之后出現的情況。
激動:(感情)因受刺激而沖動。
順利:在事物的發展或工作的進行中沒有或很少遇到困難。
3.說說教育家做了一個怎樣的實驗。
(“這個瓶子是一口井”,“手里拿著的鉛錘代表你們自己”,實際上可以說是一次當你面臨意外危險時刻時的心理測試實驗。)
四、再讀課文,思考閱讀提示中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指導閱讀第二至六自然段。
1.自讀課文第二至六自然段,思考:這次實驗是具體怎樣進行。
2.從課文中畫出寫實驗用品、程序和要求的語句,出聲讀一讀。
二、指導閱讀第七至十一自然段。
1.這次實驗的結果是獲得了成功。他們為什么會獲得成功?
2.從全文中找相關語句,分析體會。
(1)一位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思考討論:她為什么這么說?她當時怎么想的?
(從“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來一個人’’這句話分析。如果我們三個人都爭著往外拉鉛錘,產生的結果只能是都堵在瓶口或者把瓶子弄倒,誰也脫離不了危險。如果一個一個地提,讓他倆先上,我最后上,我們就能順利地脫離危險。)
(2)“三”字剛出口,三個學生就順利地把小鉛錘一個一個提了出來。
(團結協作,緊密配合。)
(3)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
思考討論:從這個“先”字,你體會出了什么?
(先人后己。在危險時刻,心中想著別人。)
3.這個實驗成功的關鍵是什么?分組討論。討論的結果不要強求一致,只要合情合理就可以。
(在危險時刻心中有他人;在危險時刻相互關心,團結一致;比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
4.這位教育家為什么激動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
(一方面:這個實驗做過許多次,每次孩子們都爭著往外拉鉛錘,把瓶子弄倒了。今天,這個實驗終于獲得了成’功。另一方面:為學生心里有他人的優秀品德而激動。)
三、從這個實驗中,你想到些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總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要心里多想著別人。)
《一次成功的實驗》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13
一,和同學交流:你是用什么辦法記住下列生字的.
育 瓶 系 繩 茶 危 險 順 倆 索 激 堵 獲
二,選擇正確的讀音填在括號里.
(1)jì (2)xì
1.教育家取出三個系( )著繩子的小鐵錘.
2.我國和世界上許多國家的關系( )很好.
三,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窄——( ) 危險——( )
成功——( ) 低——( )
四,任選一個詞語造句.
激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假思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給帶點的字,詞選擇恰當的解釋,把序號寫在括號里.
1."思"有三種解釋:①思路,想法.②想念,掛念.③想,考慮,動腦筋.
a.遇到問題時,我們一定要認真思考,才能順利地解決問題.( )
b.高華家搬到外地去了,同學們都很思念她.( )
2."發出"一詞有三種解釋:①發生.②發表,發布.③送出.
a.聽了老師講的故事,同學們發出了笑聲.( )
b.學校發出通知,寫明了期末考試的時間和安排.( )
六,讀一讀,寫一寫.
成功 實驗 瓶子 繩子 代表 激動 教育家
茶杯 危險 順利 如實 獲得 不假思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讀一讀下面的句子,聯系上下文,展開豐富的想象,然后回答括號里的問題.
1.一個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她為什么這么說 她當時怎么想的 )
2.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
(從這個"先"字,你體會出了什么 )
3.這位教育家激動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他對校長說:"這個實驗我做過許多次,每次孩子們都爭著往外提鉛錘,結果鉛錘都堵在瓶口,一個也拉不出來.今天,我的實驗終于獲得了成功."
(這位教育家怎么激動 他為什么激動 )
八,根據提示的實驗步驟,自己設計一個小實驗.
九,動動手
準備實驗工具——實驗的經過——體驗——成功——得出成功或失敗的結論——初步說明原理.
十,選讀樂園
有趣的發現
一百多年前,英國有位著名的科學家叫達爾文.
有一次,達爾文到太平洋中的一個小島去考察.他看到島上的昆蟲,要么翅膀特別大,要么沒有翅膀或翅膀殘(cán)缺,達爾文感到十分奇怪.
達爾文捉來許多昆蟲,進行比較,又在島上認真觀察,終于找到了答案.原來,島上經常刮大風,那些沒有翅膀或翅膀殘缺的昆蟲,由于不會飛,不容易被風吹走. 那些翅膀特別大的昆蟲,因為頂得住大風,所以也能生存下來.而那些翅膀不夠大的昆蟲,由于容易被吹到海里去,便漸漸地消失了.
這個有趣的發現,對達爾文后來的科學研究起了重要的作用.
十一,動動腦
1.默讀文章,說說小島上的昆蟲有哪些不同,原因是什么.
2.說一說你從短文中受到什么啟發.
參考答案:
二,1.jì 2.xì
三,窄——寬;危險——安全;成功——失敗;低——高
五,1.a.③ b.② 2.a.① b.②
《一次成功的實驗》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生字詞,積累富有感染力的詞句。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教育家這次實驗成功的原因,體會“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的含義。
3、朗讀課文,能把人物對話的不同語氣讀出來。
教學重難點:
根據課文的情景和關鍵詞句,弄清教育家這次實驗成功的原因,體會“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的含義。
教學準備:
課件等。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同學們好,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出示課件:課題《一次成功的實驗》),一起來讀讀課題吧。
二、初讀感悟
這是一次什么實驗呢?同學們,你們一定很想知道吧,那就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吧。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課文讀正確。
剛才我們讀得很認真,(出示課件:認讀字組成的詞語;小鉛錘,堵在,獲得。)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認讀字組成的詞語吧。
詞語會讀了,那我們來輪讀課文吧(1—3自然段;4—6自然段;7—11自然段),其他同學認真聽,看他們是否讀得正確流利。
剛才同學們聽得很認真,那現在誰能說說我們為什么要這樣分部分讀課文嗎?(1—3自然段是寫實驗前的,4—6自然段是寫實驗中的,7—11自然段是寫實驗后的。)
三、研讀升華
你真會思考,那就讓我們先來學習實驗前的這部分內容吧。(出示課件:1—3自然段。)同學們,請自讀1—3自然段,然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出示課件:教育家要求做的是什么實驗?有什么要求? )
誰愿意當教育家向大家介紹一下做的是什么實驗?有什么要求?(我這個實驗其實就是一個游戲,要請三位學生來做,實驗器材有一個瓶子和一個帶著細繩的小鉛錘,瓶子代表一口井,三個小鉛錘分別代表三位學生,讓三位小學拿著繩子的一頭,然后讓他們把小鉛錘放在瓶子中,代表他們正在井里,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來一個人。)
你很像位教育家,實驗的要求介紹得很清楚。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課文的1—3自然段吧,
這三個小學生能完成實驗嗎?同學們,讓我們來讀一讀課文的四—六自然段(出示課件:四—六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出示課件:教育家和小學生是怎樣做這個實驗的?)
誰來說說這個實驗是怎么做的?(這個實驗是這樣做的,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溉水,他一邊溉一邊喊:“危險,快上來,一,二”。)
(出示課件:這次實驗成功了嗎?你從哪里懂得的?)(從“順利”,“一個一個提了出來”這里讀懂的;三個小學生都把鉛錘提了出來,就代表他們都脫離了危險。所以說實驗是成功的;三字剛才出口,三個小學生就順利地把小鉛錘一個一個提了出來,說明時間很快,也說明是成功的。)
有道理。
這么快就把實驗做成功了,這個實驗是不是很容易呢?同學們,讓我們先來讀一讀4—6自然段,想一想這個實驗難在哪里?想好了跟同桌交流交流。
(出示課件:誰來說說這個實驗難在哪里?)(這個實驗難在瓶口很窄,一次只能上來一個人,如果三個小學生都急著出來,就會堵住。)
那就一個一個慢慢地上來,行嗎?(不行的,教育家往井里溉水,說明井里非常危險,如果慢了,就會被淹死的;教育家一邊倒水,一邊叫大家快上來,口里還喊著一,二,三,如果一二三喊完了還不上來,就表示實驗失敗了。)
是啊,井里是那么危險,必須馬上出來,同學們,讓我們再來讀一讀4—6自然段,再次感受實驗的危險和成功的不容易吧。(出示課件:四—六自然段)
這么難的實驗,為什么會成功呢?同學們,讓我們認認真真地讀一讀。(出示課件:7—11自然段),想一想原因吧。
(出示課件:誰來說說實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實驗成功的原因是一個小女孩對其他兩位同學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所以實驗很快就成功了;因為那個小女孩讓那兩個同伴先出去,自己最后才出去,所以實驗就成功了;因為小女孩覺得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所以實驗才會獲得成功。)
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小女孩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說這么做的,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小女孩說的話吧。(出示課件:小女孩說的話)
(出示課件:實驗成功,還有什么其他原因嗎?)(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呢,就是在實驗前,他們根本沒有商量,誰第一,誰第二,誰最后,可是,在實驗中,小女孩這么說,她的其他兩個小伙伴也這么做了,所以我覺得他們配合得很非常好。)
你體會得很好呀。(出示課件:從這次實驗成功,你有什么體會嗎?)(小女孩的心里總是想著別人,才會不假思索地這樣說這樣做;讀懂了“不假思索”是什么意思,“不假思索”就是想都沒有想,就說了出來;井口非常窄,一次只能上來一個人,而小女孩讓她的兩個小伙伴先上去,而自己最后一個上去,這種精神就叫作先人后己;在井里玩耍的三們學生,隨時都有生命危險,最遲上來的危險就最大,而小女孩把最最危險的留給自己;團結和合作也是很重要的。)
很會學習,體會得真好。
是啊,正是因為小女孩先人后己的精神和伙伴們的團結合作才使得這次實驗獲得成功,同學們,讓我們再來讀一讀小女孩說得這句話吧。(出示課件:小女孩說的話)
教育家聽了小女孩的話,又是怎么做,怎么說的呢?誰來讀一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出示課件:最后一個自然段)
(出示課件:為什么教育家激動地抱起小女孩,好久才放下呢?)同學們,讓我們跟同桌討論討論吧。
好,我們來交流一下吧。(我知道教育家為什么抱起小女孩久久不放下,因為她太激動了,激動的是這個實驗第一次獲得了成功。我從“終于”這個詞可以看出;激動的原因還有一個呢,就是被女孩先人后己的精神所感動,所以這位教育家激動地抱起小女孩,好久才放下;這個實驗教育家做了許多次,每次都是因為孩子們爭著住外拉鉛錘,把瓶子弄倒了,而這一次終于獲得了成功,所以教育家才這么激動。)
體會得真好,同學們,讓我們再一次讀一讀最后一個自然段,體會教育家激動的心情吧。
四、寫字指導
讀得真好,再來看看這節課要寫的生字(出示課件:要寫的生字),跟同桌討論討論:用什么好辦法可以記住這些生字?
好,我們來交流一下吧:你是用什么好辦法記住這些生字的?
你觀察得可真仔細!
同學們,讓我們拿出筆和本子,把每個字抄寫一遍,要是覺得哪個字比較難寫,可以多寫幾遍。
五、總結延伸
同學們,這次成功的實驗讓我們體會到了,(出示課件:愛就是時時刻刻為他人著想,讓我們心中時刻想著他人。我們都要向小女孩學習,學習她先人后己的精神,學習她在遇到危險時沉著果斷地安排,也要學習另兩個同學密切配合的好品質。)
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電視里,書上,有關先人后己,很好合作,沉著冷靜,急中生智的事很多很多.只要我們多多留心觀察,關心他人,我們也會不假思索地做出這樣的事.由于時間有限,下課后,同學之間可以互相說說,回家也可對爸爸,媽媽說.同學們再見!
六、作業設計
(出示課件:學了課文,你有什么收獲?聯系自己的親身經歷或所見所聞,寫一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