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成功的實驗》課堂實錄(精選14篇)
《一次成功的實驗》課堂實錄 篇1
【教學背景】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一次成功的實驗》講得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學讓三個小學生做逃生游戲。這個實驗已經做過許多次卻都沒有成功,而這一次卻獲得成功。實驗說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贊揚有了危險先為別人著想的高尚品質。課文可分為實驗前、實驗中、實驗后。敘述順序清楚、結構明晰。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讓學生讀懂課文內容,受到與人合作、先人后己的教育。通過人物的動作與語言體會實驗成功的原因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地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教學目標】
1、學會3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成功、實驗、教育家、繩子、代表、茶杯、危險、順利、如實、不假思索、激動、獲得”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領悟小女孩有了危險,先為別人著想的美好品德,培養合作精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讀題質疑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三十課(師邊說邊板書課題),大家一起讀課題。
學生讀課題。
師:看到課題你想強調哪個詞?試著讀讀,最好說出理由。
生:我強調“一次”,一次成功的實驗,因為以前許多次實驗都失敗了。
師:我們也來讀讀看。
學生(齊讀):一次成功的實驗。
生:一次成功的實驗,我強調成功,因為這次實驗終于成功了。
師:這兩位同學課外一定預習得很認真,不僅能把自己的理解讀出來,還講出了理由。我們強調“成功”也來讀一讀。
學生(齊讀):一次成功的實驗。
師:讀了這個課題,你們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這次實驗為什么會成功?
師:你想知道這次實驗成功的原因是嗎?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
板書:
原因?
生:我想知道這位教育家為什么要做這個實驗?
師:你想知道實驗的目的是什么,你的問題提得很有價值!還有嗎?
板書:
目的?
生:我想知道實驗的過程是怎樣的?
師板書:
過程?
評析:“疑”是學習的需要,是思維的開端,是探索的基礎。讀題質疑,激活學生思維,營造閱讀期待,引領學生走入文本。
二、初讀感知,評評議議
師: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有價值!蹦銈兲崃诉@么多精彩的問題真了不起!有了問題怎么辦呢?
生:讀書,在書中尋找答案。
師:你真聰明。大家趕快讀書吧。
學生自由讀課文。
師:同學們讀得真用心。你認為這篇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是寫實驗過程的?最好能說出理由,讓同學們心服口服。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
生:我覺得是第4、5、6自然段寫實驗的過程,因為這里寫教育家開始實驗了,一直到實驗成功。
生:我有不同意見。我覺得應該從第二自然段開始,“教育家從包里拿出一個瓶子”說明實驗已經開始了。第一自然段寫實驗前,第二自然段到第六自然段寫實驗中,后面的都是寫實驗后的。
師:你們認為誰的理由充足些。
學生大部分都說:溫怡。
師:你們分析得很有道理。現在我請三位同學一起來讀讀這三部分。誰愿意?
好多學生紛紛舉手。
師:溫怡讀第一部分,少琦讀第二部分,豪士讀第三部分。其他的同學當評委認真聽。
學生讀課文。
。ó數诙䝼同學把“系繩子” 的“系”讀成xi 時,有位同學說:你讀錯了,應該讀成ji。那個同學馬上糾正過來。)
師:這位評委聽得真認真!“系”在這里應該讀ji。
學生繼續讀完。
生:老師,我有問題。“不假思索”是什么意思?
師:有問題我們先來讀讀課文。聯系上下文來理解。你把上下兩句讀一下好嗎?
學生讀:“你為什么要這樣做呢?”教育家又問。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
生:“不假思索”就是不講假話的意思。
生:不對,應該是想也不用想的意思。
師:你說得對。志勇,你是哪里人?
學生很快回答出來。
師:你為什么不假思索地回答出來?
生:因為我早就知道了。
師:佩燕,你幾歲?
生很快回答:“九歲?”
師:你為什么也不假思索地回答出來?
生:因為我早早知道了。
師:那小女孩為什么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
生:因為她早早就知道“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
師:這句話你能用一個詞概括嗎?
學生思考,想不出來。
師:先……
生:先人后己。
生:這里的井字為什么用引號?
生搶著回答:因為這里的“井”不是真的井,而是瓶子。
生:老師,我要評少琦的讀。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邊灌,一邊喊:“危險!快上來!一……二……”這里的“一”、“二”要讀得快點,他讀得太慢了。
師:這里應該怎樣讀呢?我們還是來輕聲讀讀這句話吧。輕聲讀有利于思考。
生:我也認為要讀得快,因為有危險。
生:我認為要讀得慢。要是讀快了,下面小女孩的話就來不及說了。
師:你能聯系上下文來讀真棒。
生:我也認為要讀慢。因為“一”、“二”后面都有省略號。
師:一般情況下“一”、“二”之間用什么符號?
生:頓號。
師:用頓號,我們就要很快地讀:一、二。用逗號呢,就要稍長一點。這里用省略號該怎樣讀呢?
學生拖長聲音讀。
師:省略號在這里表示什么?
生:表示說話要拖長。
師:這里的省略號是表示聲音的延續,也就是字音要拖長。好,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邊灌,一邊喊:“危險!快上來!一……二……”
這時下課鈴響了,一位學生嘀咕:“還有兩個問題沒解決呢!
師:同學們,還有兩個問題,我們下節課繼續解決好嗎?先休息一下。
生:好。
評析:初步閱讀是對文本的整體感知。評評議議建立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讓學生及時捕捉第一印象,做到有感而發,從而把學生的思維與語言、朗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解疑釋疑
師:上節課我們已經了解了實驗的過程是怎樣的。(邊說邊檫掉過程后面的問號。)這節課我們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二部分,再次感受一下這次實驗的整個過程,看看這次實驗成功的原因到底有哪里?
學生有感情地齊讀第二部分。
生:我有問題。教育家為什么要向井里灌水。
生:因為他要做實驗。
師:這里的“水”表示什么?
生:表示洪水來了。
生:表示有海嘯。
生:表示敵人沖來了。
生:表示火燒起來了。
生:表示炸藥要爆炸了。
師:誰能用一個詞來概括?表示什么來了。
生:危險。
師:對呀,教育家向瓶里灌水表示危險來了。
生:我也有問題!叭弊譃槭裁从靡?
生:“三”是教育家說得話,所以要用引號。
生:“剛出口”是什么意思?
許多學生都笑了說:就是話從嘴里剛說出來。
看學生沒有提問,我就順勢引領:現在該輪到我來提問了吧?(學生都笑了。)請聽題:小女孩為什么等到教育家喊“二”時才對同伴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苯逃以诤啊耙弧钡臅r候,小女孩在干什么?
生:在“一”的時候說,她怕同伴忘記了。
生:不對,那時她正在思考,怎樣才能脫險?
師:在這么危險的時候,她還在思考,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小女孩善于思考。
生:小女孩在危險面前不慌不忙。
師:對呀,從這里我們看出下女孩沉著冷靜,急中生智。當教育家說“二”時,小女孩說了一句話。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
學生比較響讀:一個小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師:你們都想讓教育家聽到嗎?(學生笑了。)誰來試試?
學生輕聲地讀,讀得較慢。
生:他讀得太慢了,要讀得快點。
師:那你來試試。
這位學生讀得又輕又快。
生:不能太快,因為“你第一”、“你第二”后面都是逗號,再說要讓同伴聽清楚。
師:你來試試吧。
學生讀得恰當好處,大家都鼓掌了。
師:我們也一起來好好讀讀吧。
學生齊讀。
師:讀著小女孩的話,你心里感受到了什么?
生:小女孩把危險留給自己。
生:小女孩熱心幫助別人。
生:小女孩先人后己。
生:小女孩合理安排。
師:是呀,從小女孩的話里,我們感受到了在危險來臨時,小女孩不僅有先人后己的高貴品行,而且有處事果斷的能力。當教育家“三”字剛出口時,孩子們就順利地把小鉛錘一個一個地提了出來。你們知道“順利”是什么意思嗎?
生:表示沒有遇到困難。
生:也表示實驗成功了。
師:從“一個一個”中,你有感受到了什么?
生:瓶口小,不能一起出去。
生;小女孩對他們說了要這樣做。
師:也就是說他們聽從──安排。
生:他們很配合小女孩。
生:他們合作得非常好。
師: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他們是怎樣脫離危險的。
學生齊讀:“三”字剛一出口,三個小女孩順利地把小鉛球一個一個地提了出來。
師:如果教育家喊完了“三”,他們還沒拉出鉛球,將意味著什么?
生:意味著實驗不成功。
生:意味著他們有生命的危險。
師:可是危險已經來了。
生:意味著死亡。
師:多么可怕。∫呛巴辍叭边沒出來,意味著三個小生命的死亡,F在我們再來讀讀第三自然段感受一下這次實驗的全過程。想想這次實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讀第二部分。
生:小女孩有先人后己的品行。(檫掉問號在原因后面板書:先人后己)
生:小女孩沉著冷靜。(板書:沉著冷靜)
生:小女孩善于思考。(板書:善于思考)
生:同學們配合得好。
師:對呀,如果沒有他們的密切配合,他們是無法安全逃生的。(板書:密切配合、順利逃生)還有嗎?
生:小女孩關心別人。
生:小女孩合理安排。(板書:合理安排)
師:在危險的時候關心別人,先人后己。
生:他們很好地合作。
師:很好合作也就是密切配合的意思。大家請看黑板,大家一起說說,這次實驗的成功,原因是什么?是小女孩──
生:沉著冷靜、善于思考。
師:是小女孩──
生:先人后己、合理安排。
師:是大家──
生:密切配合、順利逃生。
生:老師,實驗后,教育家為什么要抱著小女孩好久才放下?(急著又說)我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也就是教育家被小女孩先人后己的品行深深地感動了。
師:你這叫什么?這叫自問自答,設問句,以后我們會學到。我們一起來看看實驗后這部分,輕聲讀讀,這部分你能讀懂嗎?
學生讀課文。
生:“如實”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誠實的意思。
生:是一五一十的意思。
生:就是把小女孩剛才做的事照實說了。
師:對呀,就是照實說,剛才怎么做就怎么說。
生:教育家為什么要做實驗呢?
師:你們猜猜吧。
生:看看小朋友在危險的時候有沒有先人后己的品行。
生:看看小朋友有沒有合作的精神。
生:看看小朋友在危險面前,是不是沉著冷靜。
師:(檫掉“目的”后面的問號。)看來你們也有合作的精神,三個問題都被你們解決了,F在我們一起再一次讀讀全文,感受這唯一的一次成功的實驗。
學生讀課文。
評析:學生在自己創設的問題情境中主動積極地思維,但由于年齡小,認識、理解能力局限,很難明白實驗成功的多個原因,在此,我以教育家說的“一”、“二”、“三”為切入點,加以引領、提升,讓學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四、釋放積淀,運用實踐
師:學了這篇課文你們一定想到了很多很多,請趕快拿出你手中的筆,把你所想的寫下來。
學生練筆。
師:誰先來?
生:有一次,我和幾個同學玩游戲,我們玩得正高興,謝天佑來了,他也要玩。我叫他等我們玩完這局就讓他參加,可是他不合作來搗亂,結果大家散了,都玩不成了。
生:有一次,我在電視里看到一位消防隊員救出了屋里的小孩,自己卻被大火燒死了。
師:你所講的多么感人!消防隊員把生給了小孩,把死留給了自己。
生:雷鋒叔叔把自己省下的錢給了戰友的父母。星期天,自己不休息,還去幫人家做好事。
這是有許多孩子都紛紛舉手。
師: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電視里,書上,有關先人后己、很好合作、沉著冷靜、急中生智的事很多很多。只要我們多多留心觀察,關心他人,我們也會不假思索地做出這樣的事。由于時間有限,下課后,同學之間可以互相說說,回家也可對爸爸、媽媽說。同學們再見!
生:老師再見!
評析:讀寫結合,口書并重,工具性與人文性兩元統一。《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睂W生在朗讀、理解、感悟、體驗的基礎上有了充分的情感積淀,也有了一種想釋放的強烈欲望,通過小練筆,既釋放了學生的情感積淀,又培養了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一次成功的實驗》課堂實錄 篇2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全文,特別要讀好小女孩所說的話。
2、重點理解課文部分詞語的意思,如:不假思索等。
3、讀懂課文內容,體會小女孩在遇到危險時,沉著冷靜、先人后已的精神,并能體會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重點、難點】
體會小女孩在遇到危險時的沉著冷靜,并能體會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課前準備】
搜集能體現先人后已、團結合作、沉著冷靜的資料。
〖教學流程〗
一、細讀課文,了解實驗過程
1、再讀全文,讀懂實驗過程及要求。
2、四人小組互相說說實驗的要求和實驗過程。
設計說明:親近文本,自讀自悟,交流釋疑,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讓學生能在合作學習中,通過說及討論,初步明白實驗要求及實驗過程,為下面學習提供幫助。
3、同學們,就這個實驗以前失敗過嗎?你是從哪兒知道的?
出示:
這個實驗我做過許多次,每次孩子們都爭著往外拉鉛錘,結果鉛錘都堵在瓶子口,一個也拉不出來。
⑴讀一讀。
、颇膫字決定了以前許多次實驗都會失敗呢?幫“爭”換個詞。
、悄隳軐Α盃帯碧釂栴}嗎?
預設:
、贋槭裁礌幹饫,鉛錘就拉不出來呢?
②他們為什么要爭呢?
隨機交流預設中學生的提問。
設計說明:這一環節是對前面學生合作說實驗要求及過程的反饋,既是檢查,又是強調要求的重要性,明白當時情況的緊急性。同時,也為學生能在后面更好地理解小女孩的品質提供了感性乃至理性的依據。
4、因為“爭”,所以以前的實驗都失敗了。那這次實驗又如何呢?
二、精讀課文,激發情感
1、默讀課文,找找最讓你感動的句子。
2、交流:
預設一:
出示:
一個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抛x悟當時科學家的話,“危險,快上來!”讓學生體會當時的危險。
⑵小女孩選擇了“我最后”,就等于選擇了什么?
、鞘前。舱缢约核f的那樣。
出示:
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
、僮x悟,體會“不假思索”。
a、讀準“假”的讀音。
b、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假”及“不假思索”的意思。
、谛∨⒉患偎妓鞯氖鞘裁茨?讀“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
、墼鯓拥脑捘軌蛟诓唤涍^思考就能馬上說出來的呢?
、苡谩安患偎妓鳌闭f句話。
⑤深入體會“不假思索”用在我們的學習上與用在這句話中的不同表達效果。
⑦對于小女孩來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钡南敕ㄒ焉钌畹卦谒睦镌铝烁,發了芽。所以當教育家問她為什么要這樣做時,她還用得著多考慮嗎?她可以想都不想就告訴這位教育家,齊讀(有了危險,我應該讓別人先出去)。板書:有了危險,先人后已
預設二:
出示:
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
讀悟,體會“不假思索”。
①讀準“假”的讀音。
、诓樽值,并聯系上下文理解“假”及“不假思索”的意思。
《一次成功的實驗》課堂實錄 篇3
一、導入
二、讀書
1.同桌互相讀書,欣賞別人,讀完后夸夸同桌哪兒讀的好?
2.你欣賞你的同桌什么呢?
生:流利,有感情。
生:勇敢。
三、學習課文
1.向遠處看,有一位偉大的心理學家向我們走來了,他從哪來,到過哪些地方,做了什么事?(學生發散,進行想象)
2.你能用簡練的話談談這個心理測驗測驗的是什么嗎?
、偻烙懻。
②指名說:在什么情況下,測驗什么?
老師小結(板書):測驗我們小學生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會怎么做!
3.他走了那么多國家,實驗結果怎樣?從書中找到相關的語句,指名讀。
4.教育家在談這話的時候,心情是怎樣的?
生:傷心、悲傷、失望……
5.練習讀課文,讀出這種情感。
自己練習同桌互談指名感情朗讀教師指導
6.用一個詞來談失敗的原因是什么?
“爭先恐后”什么意思?怎么就會失敗呢?
7.外國科學家走來了,走到中國-北京-我們小學,他來到哪個班呀?
生:四(3)班
師:為什么會來到你們班?
生:我們班同學團結、謙讓……
8.這次測驗說明什么呢?談談測驗的過程。
看圖,談談實驗的要求。
9.文中哪兒寫到了這部分內容?指名讀課文相關內容。
10.實驗成功了嗎?課文哪部分寫成功的經過呀?
指名讀課文相關內容。
11.出示語句——實驗過程的句子
師:此時水嘩嘩往里流,你感到怎樣?
生:有生命危險。
師:讀這句話時,應該讀出危險性來。
指名讀“教育家拿出……灌水”
師:這時你又聽到什么聲音?
生:“危險,快上來,一、二、……”
師:教育家此時的心情怎樣?
生:著急,萬分焦急。
師:感情朗讀。
師:聽到這些聲音,小梅怎么做的?(指名讀出來)
“低聲”怎么說?
從小梅的話里,他提到誰呀?(自己)
這時你想對小梅說些什么啊?(學生想象,各抒己見)
正因為有小梅這樣的`人,實驗怎么樣?(成功了)
指名感情朗讀這些話(實驗過程)
12.教師范讀
13.你能找到成功的經驗嗎?小梅是怎樣說的?指名讀小梅說的話。
“不假思索”什么意思?
為什么不假思索就能說出來?
這句話應該怎樣讀?(練習朗讀)
14.“讓別人先離開”這是一種什么精神?
15.出示句子,心里大聲念
去掉“激動”、“偉大”、“第”三個詞再讀,比較
為什么要加上這些詞?
再談感受、體會
16.題目我們加一個字“第”。
四、總結課文
五、布置作業
新課標語文三年級上冊《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反思
課文內容乍看簡單易懂,但細細咀嚼,卻覺得很難達落實課文的重點難點!坝辛宋kU應該讓別人先出去!边@是文中的女孩兒不假思索說出的話,其實也是她內心世界真實的想法,如果她當時有絲毫的猶豫,那么實驗的結果便是失敗。這是多么高的境界,我想這也是常人無法企及的。
物欲橫流的現實社會中,看到很多這樣的鏡頭:公交車從遠方駛來,迫不及待的人們已經蜂擁著向前,甚至可以不顧被輾在車輪下的危險;擁擠的商場里,不知在賣什么緊俏商品,長長的隊伍里,總有人不自覺地插隊,面對旁人的指責面不改色……為了一點蠅頭小利都可以如此犧牲自尊,更何況是面臨生命的威脅?鉆研教材時,我很迷茫,知道自己蒼白的說教根本無力改變這樣的現實,不知自己上這篇課文應該定位在哪里?反復思考,我覺得孩子們畢竟還是很純真的,現實社會的陰暗面,還不至于植入他們的內心深處,更何況相信很多有遠見卓識的人士,都希望改變這樣的現狀的,選編這篇課文入教材便是一個證明。
當然現實社會中,陽光的一面還是有的,前不久剛看到一則報導,杭州某公交車站秩序井然,無論是誰都能自覺地排隊乘車,尊老愛幼,蔚然成風,原因是一直以來有一位品德高尚的市民,常來累月地到這里維護義務維持秩序,久而久之,人們便養成了習慣?磥黻柟庀码m然有陰影的存在,但只要能用心驅趕,還是能縮小這陰影的范圍的。于是我打算結合文中的實驗,也進行一次與三年級學生探討人生價值的實驗。
學習課文時,我先以小羊過河的故事導入,這樣既切入了“謙讓”這一主題,也從反面舉了一個例子,為學生明白只有謙讓才能讓實驗成功埋下了伏筆。結合實驗,我讓學生先了解課文中的實驗是一個怎樣的實驗,然后分析實驗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這些問題都很簡單,大家很快便在文中找到了答案。我讓學生著重抓住小女孩說的第一句話和“不假思索”一詞,體會女孩內心的想法,感受她沉著冷靜、處事果斷,先人后已的高尚品質。女孩的舉動感動了教育家,也感動了學生。然后這畢竟是實驗,接著,我通過一個小組內分角色朗讀這一合作學習的實踐來測試學生有沒有真正把課堂上學到的“謙讓”付諸到實際行動中,使學習身體力行。
在學習中,我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讀書前要求明確,讓學生習得邊讀書邊批注和聯系上下文等學習方法,讓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同時得到發展。
不足之處:
1.對“如實”一詞,學生應該是很容易理解的,課堂上所用的時間太多。如果將此環節濃縮一下,把時間讓出來,讓學生能在課堂上進行角色朗讀,應該更有效。
2.課堂的教學語言還可以更簡潔和精致一些。對學生的評價語言也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推敲,因為好的教學語言對學生就是一種運用語言的示范,好的評價語言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和學生對文本的個性解讀。
《一次成功的實驗》課堂實錄 篇4
這是一篇閱讀課文,講的是一位教育家來到一所小學進行的一次意外危險時刻的心理測試實驗。實驗的成功反映了三個學生懂得要團結,要心中有他人的好品質。
課文可以分為三部分。
第—部分(第1自然段):講一位教育家來到一所小學,要在三個學生中做個游戲。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講實驗取得成功的過程。在這部分先講實驗前的準備,取出實驗用品;再講教育家向三個接受實驗的學生說清實驗的程序和要求;最后講實驗取得成功的過程。
第三部分(第7—11自然段):講教育家了解實驗成功的原因,為小學生的優秀品德使他的實驗第一次成功而萬分激動。
1.讀課文,知道教育家給小學生做了個什么實驗。
2.明白實驗成功的原因,并從中受到要心中有他人的教育。
第一課時
一、實驗導入 ,揭示課題。
1.教師:上課前,我們先來做…次實驗。
2.請上三位學生。教師介紹實驗的用品、程序和要求。
3.實驗結果。(三位學生爭著往外拉鉛錘,把瓶子弄倒了。)
4.同樣的實驗,課文小的三位學生就獲得了成功。你們想了解他們是怎么做的?成功的原因又是什么嗎?
5.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或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
3.想想教育家做了———個怎樣的實驗。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課文,糾正易讀錯的字音。
系(著繩子不假思索
2.理解詞語。
不假思索:用不著想,形容說話做事迅速。
終于:表示經過種種變化或等待之后出現的情況。
激動:(感情)因受刺激而沖動。
順利:在事物的發展或工作的進行中沒有或很少遇到困難。
3.說說教育家做了一個怎樣的實驗。
(“這個瓶子是一口井”,“手里拿著的鉛錘代表你們自己”,實際上可以說是一次當你面臨意外危險時刻時的心理測試實驗。)
四、再讀課文,思考閱讀提示中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指導閱讀第二至六自然段。
1.自讀課文第二至六自然段,思考:這次實驗是具體怎樣進行。
2.從課文中畫出寫實驗用品、程序和要求的語句,出聲讀一讀。
二、指導閱讀第七至十一自然段。
1.這次實驗的結果是獲得了成功。他們為什么會獲得成功?
2.從全文中找相關語句,分析體會。
(1)一位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思考討論:她為什么這么說?她當時怎么想的?
(從“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來一個人’’這句話分析。如果我們三個人都爭著往外拉鉛錘,產生的結果只能是都堵在瓶口或者把瓶子弄倒,誰也脫離不了危險。如果一個一個地提,讓他倆先上,我最后上,我們就能順利地脫離危險。)
(2)“三”字剛出口,三個學生就順利地把小鉛錘一個一個提了出來。
(團結協作,緊密配合。)
(3)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
思考討論:從這個“先”字,你體會出了什么?
(先人后己。在危險時刻,心中想著別人。)
3.這個實驗成功的關鍵是什么?分組討論。討論的結果不要強求一致,只要合情合理就可以。
(在危險時刻心中有他人;在危險時刻相互關心,團結一致;比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
4.這位教育家為什么激動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
(一方面:這個實驗做過許多次,每次孩子們都爭著往外拉鉛錘,把瓶子弄倒了。今天,這個實驗終于獲得了成’功。另一方面:為學生心里有他人的優秀品德而激動。)
三、從這個實驗中,你想到些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總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要心里多想著別人。)
《一次成功的實驗》課堂實錄 篇5
一、導入
1、有一位教育家在外國做了一個實驗,都失敗了,卻在中國獲得了成功,當時,他是這么說的(出示最后一段)
這位教育家激動的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他對校長說:“這個實驗我做過很多次,每次孩子們都爭著往外拉鉛錘,結果鉛錘都堵在瓶口,一個也拉不出來。今天,我的實驗終于獲得了成功。”
2、這一段中有三個生字學習 “錘” “堵” “獲”
3、把這三個生字放回到這段話中,再去讀這一段(指名讀)
4、讀著教育家的這段話,你覺得教育家的心情會怎么楊?(激動,來之不易)
5、那就帶著激動的心情一起來讀這段話
6、是啊,今天這個實驗終于獲得了成功,多么來之不易啊,讀到這兒,你的腦海中出現了什么問題?
例如:為什么會成功?實驗是怎么做的?
7、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課文。讀題:一次成功的實驗
二、初讀
1、把書翻開第120頁,自己去讀這篇課文,把句子讀流利,把課文讀通順,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老師叫3個孩子來讀這篇課文,(1-3,4-10,11),其他孩子可要豎其耳朵聽,他們都讀正確了沒有。
3、讀著讀著,聽著聽著,誰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女孩)
4、那我們就跟著女孩一起走進今天的實驗現場。
三、細讀
1、既然是實驗,那么就會有實驗要用到的工具,和實驗規則。
2、自己邊看圖邊去讀第2自然段,這個實驗要用到哪些實驗工具,把它圈出來。(瓶子,系著繩子的鉛錘)
。ǔ鍪镜3段):他對三個學生說:“這個瓶子是一口井,不過現在井里沒有水。你們手里拿著的鉛錘代表你們自己。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來一個人。“
3、這就是實驗規則,自己先去讀讀吧。
4、誰能夠像教育家那樣來宣布這個實驗規則?指名讀
5、實驗規則里有些信息很重要,老師把它圈出來,那么讀的時候應該怎么讀呢?自己先去讀讀-指名讀(很窄,一次,一個人)
6、一起來像教育家那樣宣布實驗規則。
(出示4、5段):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邊灌,一邊喊:“危險!快上來!一……二……”
一個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7、宣布完實驗規則,我們的實驗也要開始了,自己先去讀讀這兩段話,應該怎么讀。(讀出危險的語氣)
8、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邊灌,一邊喊(危險!快上來!一……二……)
水已經滿到你的小腿了,喊________________
水已經滿到你的打腿了,喊____________
水已經滿到你的腰了,喊____________
9、就在這么危險的時候,一個女孩發出了指示,誰來讀?應該怎么讀?(讀的輕,快一些)
為什么要讀的輕,快?
老師加動作范讀
10、現在誰能來當小女孩,加上動作來讀。(學生讀完先站著)
。ǔ鍪镜10段):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
11、現在老師就是教育家,來采訪一下你,“請問,你為什么要這么做?”
12、同學們,像你們剛才那樣,想都沒想,就說出來,書上有個詞叫“不假思索”,再一起來不假思索的說一次。
13、分角色朗讀教育家和小女孩的對話。師生,生生
14、現在你有什么話想對小女孩說嗎?寫下來!跋热撕蠹骸
15、實驗的成功,也離步開其他兩個小男孩的“團結合作”
16、總結:正是小女孩的“先人后己”,正是同伴的“團結合作”,才使實驗獲得了成功。
17、所以,教育家激動的抱起女孩,說____(再讀最后一段)
18、教育家的心情很激動,老師得心情也很激動,因為這個實驗只有在中國獲得了成功,這個實驗的成功,不僅僅是小女孩的成功,還是整個國家的成功。
四、寫字
五、板書設計
30、一次成功的實驗
小女孩 先人后己
小男孩 團結合作
《一次成功的實驗》課堂實錄 篇6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或抄寫生字新詞的小黑板。
2、一個瓶子,三個系著繩子的小鉛錘,一懷水。 第一課時
一、做實驗,揭示學習目標
1、教師組織學生做課文中的實驗,如果實驗成功了,請學生總結為什么會成功;如果實驗不成功,師引導學生思考:實驗為什么沒有成功?
2、揭示課題:實驗怎樣才能獲得成功呢?出示課題并齊讀:一次成功的實驗。
二、檢查預習
1、師出示本課的生字新詞,讓學生說說這些生字詞哪些你已經認識了,是怎么認識的。教師即時表揚主動識字的學生,推廣他們識字的好方法。
2、多種形式讀生字和新詞。
3、指名學生讀文,讀后請學生互相指正。
三、學生進一步熟悉課文
1、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把課文讀兩遍。
2、請學生說說這次實驗的過程。
四、自主閱讀
1、學生讀文,畫出感興趣的語句,讀讀想想,從這些句子中悟出了什么?
2、小組內交流,組長整理意見,準備下節課全班交流。
五、指導寫字
1、師出示本課要求會寫的字。
2、在這么多的生字中,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個字?請學生上黑板演,并說說這個字的注意事項。
3、學生寫字,教師即時評價。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詞
1、用字詞卡片指名認讀。
2、聽寫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聽寫后學生對照詞語表自行批改訂正。
二、交流感悟
1、組織學生交流上節課自讀自悟的收獲。
2、教師相機出示以下重點句子讓學生談體會:
⑴ 一個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啤∨⒉患偎妓鞯卣f:“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
、恰∵@位教育家激動地所起女孩,好久才放下。他對校長說:“這個實驗我做過許多次,每次孩子們都爭著往外提鉛錘,結果鉛錘都堵在瓶口,一個也拉不出來。今天,我的實驗終于獲得了成功!
理解第三段話的時候,引導學生抓住“激動”來體悟句意。如,這位教育家怎么激動?他為什么激動?
三、分析原因
1、組織學生討論:
為什么實驗能取得成功?
學生可以前后4人一組,也可以找好朋友討論。
2、交流討論的結果:
引導學生通過討論交流認識到,實驗能夠取得成功,是由于小女孩具有先人后己的精神,而且她在遇到危險時能沉著果斷地安排,也是由于三個同學能密切配合。
四、感情誦讀
1、學生自由組合,分角色朗讀課文:
讀完后互相評一評,提提改進的意見,特別是怎樣讀好人物對話的不同語氣。
2、小組賽讀:
各小組開展朗讀比賽,看看哪組讀得好。老師和其他學生做評委。
五、擴展練習
讀了這個故事你相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寫在日記本上。
《一次成功的實驗》課堂實錄 篇7
【教材簡析】
課文講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學讓三個學生做“逃生”游戲。這個實驗已經做過多次但都沒有成功,而這次卻獲得了成功。教育家的實驗是對學生品行的考查,三個小學生尤其是小女孩,經受住了考驗,體現出小女孩品質的可貴和團結合作的重要。這篇文章語言通俗易懂,生動有趣,不僅貼近小學生的生活,還給學生以啟迪。
課文從教育家實驗的準備、實驗的經過和實驗取得成功的原因可分為三個部分。
【設計理念】
、薄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彼员菊n教學以讀為主線,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合適的、喜歡的方式閱讀,引導學生在“嘗試自學、引導自悟、訓練自能”(我?h級教研課題)中自我感悟和體驗,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 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有所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教學目標】
、闭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策\用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讀懂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意識和習慣。
⒊教育學生學習小女孩有了危險先為別人著想的美好品德,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教學重點】
了解實驗(游戲)的經過,通過分析人物動作、對話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實驗成功的原因。
讀出人物對話的不同語氣。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重點詞句的意思,懂得實驗“成功”的真正含義,并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質疑導入。(1-2分鐘)
1.同學們,在科學課上我們做過許多實驗,這些實驗既有成功也有失敗,今天我們要來看看一次成功的實驗。(板書課題)
2.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看了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1:我想知道實驗為什么能成功?
生2:實驗是怎么成功的?
生3: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實驗?
師:同學們提的問題真精彩,那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課文吧!
二、初讀全文,整體感知。(10分鐘)
1.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有價值!蹦銈兲崃诉@么多精彩的問題真了不起!有了問題怎么辦呢?(讀書,在書中尋找答案。)
2. 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再想一想,實驗成功的關鍵在哪里。
3.檢查“我會認”的生字情況。(出示課件中的“我會認”生字)
4. 出示“我會寫”的生詞。(出示課件中的“我會寫”生詞)
注意:“系”是多音字,正音。
5.指導寫字:系(教師在田字格里寫,學生書空)
三、品讀對話,感悟文本。(25分鐘左右))
1.讀了課文,請你再想一想剛才提出的問
題,有哪些是已經解決了嗎?
2.學生匯報交流,相機學習1-3自然段。
(生1: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教育家讓三個學生做的實驗。
生2:實驗需要準備的有……
生3:實驗的規則是……)
3.師生合作讀1-3自然段。
讓我們一起來讀讀書,再次感受一下這次實驗的整個過程,看看這究竟是一次怎樣的實驗?
(學生讀1-2自然段,教師讀教育家的話即第3自然段,引讀)
4.這次實驗最后取得了成功,你是從哪句話知道的?
(生讀句子:“三”字剛出口,三個學生就順利地把小鉛錘一個一個提了出來)
5.過渡:實驗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關鍵是什么呢?讓我們把心放到文中去,認真地讀4-10自然段,畫出感受最深的語句,和同學交流交流自己的感受。
6.學生默讀課文,畫出相關語句,小組交流。(15分鐘)
匯報交流成果。(依學生的回答相機指導并朗讀)
理解重點句一:
◆一個小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a.小女孩是在什么情況下對同伴說的?(出示第4自然段的話,感受當時情況的危急)
b.分男女生讀。
(如果有學生讀女孩的話很大聲的時候,教師可輕松地說:你們都想讓教育家聽到嗎?誰來試試?)
學生輕聲地讀,讀得較慢。
c.指導朗讀。(讀出小女孩低聲而果斷的語氣)
d.小女孩為什么會這么說呢?她當時會想些什么呢?
(引導體會小女孩的聰明、急中生智、心中有他人、不怕犧牲、有集體榮譽感、有團結合作精神等?梢龑W生從任何一方面來理解這句話,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理解。)
過渡:是呀,從小女孩的話里,我們感受到了在危險來臨時,小女孩不僅有先人后己的高貴品行,而且有處事果斷的能力。當教育家“三”字剛出口時,孩子們就順利地把小鉛錘一個一個地提了出來。
你們知道“順利”是什么意思嗎?(理解“順利”的意思:在事物的發展或工作的進行中沒有或很少遇到困難。)
理解重點句二:
◆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
a.理解“不假思索”的意思。(用不著想,形容說話做事迅速)
b.點名讀女孩的話。學生評價。
c.如果學生讀漏了“先”字”,教師可追問:從這個“先”字,你體會出了什么?
生:女孩知道“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
師:應該說是早就知道了“有了危險——”
生:她對這句話很熟悉。
師:也就是說她把“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這句話牢牢記在心理,她特別熟悉,對嗎?
師:我們一起再讀這句話,邊讀邊感受。
d.指導朗讀.(女孩的回答應該是響亮而平靜的,語速稍快) 讀中體會人物品質。
點名讀——評價——小組讀
(引導學生從“不假思索”一詞及小女孩的話來領悟人物精神。)
女孩有了危險是先想到別人想到自己(板書:先人后已)
7.過渡:女孩先人后已的品質感動了我們,他也深深地打動了教育家,難怪教育家激動地抱起女孩子,好久才放下,(引讀重點句三)
◆他對校長說“這個實驗我做過許多次,每次孩子們都爭著往外拉鉛錘,把瓶子弄倒了。今天,我的實驗終于獲得了成功!
a.教育家在說這番話的時候,心情是怎樣的?(激動)
b.他為什么會如此激動?(點名再讀教育家的話)
生談各自感受。
c.同學們,現在你們就是代表著瓶子里的鉛錘,水不斷地往上漲,漫過了腳踝、到了膝蓋、到了腰部,再不出來就有生命危險了,可這時如果“鉛錘都堵在瓶口”會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景呢?(十分危險)
可是今天,教育家的實驗卻獲得了成功,教育家怎能不激動呢?
(全班再次齊讀教育家的話)
(引導學生理解教育家的話一方面說明了以前的多次實驗為什么沒有取得成功。另一方面,這次實驗的成功讓教育家十分激動,也是對女孩無私精神的贊揚。)
四、聯系實際、拓展延伸。(4分鐘)
1.小女孩沉著冷靜的品質、先人后己的精神使實驗最終取得了成功,其實成功還離不開另外兩個小伙伴,他們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的嗎?(團結協作、有序“撤離”)(板書:團結協作)
2.(出示一組圖片:擠公共汽車、上下樓擁擠、塞車等),看到這樣的場面,你有什么想說的嗎?(點2-3人說一說)
3.總結:現實生活中,我們渴望成功,但不能因為自己的利益而影響了他人。我們學習了這篇課文,了解了這是一次成功的實驗,實驗成功令教育家激動,但真正讓教育家激動的卻是成功背后的精神。我們既需要像小女孩有先人后己的奉獻精神的人,更需要大家的團結協作。
《一次成功的實驗》課堂實錄 篇8
通過閱讀第二、三自然段,我們要知道這個實驗怎樣做。實驗器具有:一個瓶子,三個小鉛錘。分別找三位同學,每人一個小鉛錘,先后把鉛錘放到瓶子里,因為瓶口很小,所以要按先后順序放。實驗要求:三位同學把小鉛錘從瓶口里拉出來。
當科學家說:“一……二……”時,我們要理解“……”的作用。這里的省略號表示時間的間隔,所以讀的時候,要有時間的停頓,也就是科學家在“三”還未說出口時,小女孩與同伴一起商量怎樣成功地完成這個實驗。雖然有停頓,但數到三的時間還是短暫的,小女孩在科學家剛數到二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要按照先后順序出去,并及時地與同伴進行了溝通,使這次實驗成功地完成了。說明小女孩十分聰明,做事果斷、迅速。
這次試驗成功了,科學家問小女孩為什么這樣做,小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我們從“不假思索”可以知道小姑娘做事果斷、迅速,她早就想好怎樣完成這個實驗了。從小女孩說的話中我們知道:如果不和大家商量,誰也出不去;如果排好順序,那么自己應該最后出去,讓別人先走。正是小女孩懂得謙讓的這種優秀品質,使得這次實驗成功了。
《一次成功的實驗》課堂實錄 篇9
這是一篇閱讀課文,講的是一位教育家來到一所小學進行的一次意外危險時刻的心理測試實驗。實驗的成功反映了三個學生懂得要團結,要心中有他人的好品質。
課文可以分為三部分。
第—部分(第1自然段):講一位教育家來到一所小學,要在三個學生中做個游戲。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講實驗取得成功的過程。在這部分先講實驗前的準備,取出實驗用品;再講教育家向三個接受實驗的學生說清實驗的程序和要求;最后講實驗取得成功的過程。
第三部分(第7—11自然段):講教育家了解實驗成功的原因,為小學生的優秀品德使他的實驗第一次成功而萬分激動。
1.讀課文,知道教育家給小學生做了個什么實驗。
2.明白實驗成功的原因,并從中受到要心中有他人的教育。
第一課時
一、實驗導入 ,揭示課題。
1.教師:上課前,我們先來做…次實驗。
2.請上三位學生。教師介紹實驗的用品、程序和要求。
3.實驗結果。(三位學生爭著往外拉鉛錘,把瓶子弄倒了。)
4.同樣的實驗,課文小的三位學生就獲得了成功。你們想了解他們是怎么做的?成功的原因又是什么嗎?
5.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或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
3.想想教育家做了———個怎樣的實驗。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課文,糾正易讀錯的字音。
系(著繩子不假思索
2.理解詞語。
不假思索:用不著想,形容說話做事迅速。
終于:表示經過種種變化或等待之后出現的情況。
激動:(感情)因受刺激而沖動。
順利:在事物的發展或工作的進行中沒有或很少遇到困難。
3.說說教育家做了一個怎樣的實驗。
(“這個瓶子是一口井”,“手里拿著的鉛錘代表你們自己”,實際上可以說是一次當你面臨意外危險時刻時的心理測試實驗。)
四、再讀課文,思考閱讀提示中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指導閱讀第二至六自然段。
1.自讀課文第二至六自然段,思考:這次實驗是具體怎樣進行。
2.從課文中畫出寫實驗用品、程序和要求的語句,出聲讀一讀。
二、指導閱讀第七至十一自然段。
1.這次實驗的結果是獲得了成功。他們為什么會獲得成功?
2.從全文中找相關語句,分析體會。
(1)一位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思考討論:她為什么這么說?她當時怎么想的?
(從“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來一個人’’這句話分析。如果我們三個人都爭著往外拉鉛錘,產生的結果只能是都堵在瓶口或者把瓶子弄倒,誰也脫離不了危險。如果一個一個地提,讓他倆先上,我最后上,我們就能順利地脫離危險。)
(2)“三”字剛出口,三個學生就順利地把小鉛錘一個一個提了出來。
(團結協作,緊密配合。)
(3)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
思考討論:從這個“先”字,你體會出了什么?
(先人后己。在危險時刻,心中想著別人。)
3.這個實驗成功的關鍵是什么?分組討論。討論的結果不要強求一致,只要合情合理就可以。
(在危險時刻心中有他人;在危險時刻相互關心,團結一致;比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
4.這位教育家為什么激動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
(一方面:這個實驗做過許多次,每次孩子們都爭著往外拉鉛錘,把瓶子弄倒了。今天,這個實驗終于獲得了成’功。另一方面:為學生心里有他人的優秀品德而激動。)
三、從這個實驗中,你想到些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總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要心里多想著別人。)
四、總結。
《一次成功的實驗》課堂實錄 篇10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生字詞,會認3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成功、實驗、教育家、繩子、代表、茶杯、危險、順利、如實、不假思索、激動、獲得”等詞語。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的內容,領悟小女孩有了危險,先為別人著想的美好品德,培養合作精神。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讀懂課文內容,受到與人合作,先人后己的教育。
2.教學難點:通過動作和對話,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4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游戲導入
1.學生分組做游戲,教師記時,看哪一組用最短的時間將小石子從瓶中拉出來。
2.請參加游戲的學生說說自己在做游戲時的感受和體驗。
3.請沒有參加游戲的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
4.談話導入: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與剛才游戲有關的課文,文中也有三個小朋友參加了剛才同樣的游戲,他們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板書課題)
二、學習生字詞
1.請你小聲讀讀課文,借助拼音把字讀正確。
2.指名讀課文,檢查讀音,重點是:“錘”的讀音。
3.自主學習生字。
4.交流自學收獲。
5.教師指導書寫:重點指導“瓶、繩、險、順、堵”;“危”的第三筆是一橫。
三、默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詞
1.集體討論。
2.理解“順利”“不假思索”兩個詞。
(1)“順利”本意是指在事物的發展或工作的進行中沒有或很少遇到困難,聯系到最后一段中的一句話來理解,“每次孩子們都爭著往外拉鉛錘,結果鉛錘都堵在瓶口,一個也拉不出來。”這實際上是為“順利”提供了相反的注解。
在課文的語境中,“順利”實際上含有“迅速的,沒有任何阻礙的”的意思。
(2)“不假思索”在文中的意思是不經過思考,脫口而出的,聯系上下文應該不難理解。
抓住這個詞適當拓展,讓學生想象女孩說話時的神態,并體會她的思想品質。這里的“不假思索”形象地反映了“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這樣的意識已經扎根于女孩的心中,變成了她理所當然的行為,課文的感人之處也在于此。
四、學生當堂書寫生字
教師巡視指導
五、布置作業,預留問題
六、板書設計
30.一次成功的實驗
chuí
錘瓶繩險順堵危
七、作業
1.抄寫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檢查生字的掌握情況。
二、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1.聽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討論:課文講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學讓三個小學生做“逃生”游戲的事。
3.我們可以按怎樣的順序給課文劃分為哪幾部分?
實驗的準備→實驗的經過→實驗的成功
4.再讀課文,思考討論。
三、默讀課文,思考問題
1.教育家做了一個怎樣的實驗?這個實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2.小女孩臨危不亂,處事果斷,先人后己。
追問:你從哪看出來的?
3.品讀小女孩與同伴及教育家的對話。(合作、講秩序。)
追問:你從哪看出來的?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后一段。
四、聯系實際,拓展討論
1.讀了這個故事,你受到什么啟發?
2.你能列舉出這樣的生活實例嗎?
五、布置作業,預留問題
六、板書設計
30.一次成功的實驗
實驗的準備→實驗的經過→實驗的成功
小女孩臨危不亂,處事果斷,先人后己
合作、講秩序
七、作業
1.抄寫詞語并試著默寫。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教師要指導學生分析語言環境,讀準人物語氣。
3.聽寫字詞。
二、質疑探究
1.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2.結合生活中的實例,說說實驗取得成功的原因所給予你的`啟發。
三、積累詞句
把你喜歡的語句、詞語摘抄下來。
四、布置作業,預留問題
五、板書設計
30.一次成功的實驗?
↓
團結合作是成功的關鍵
六、作業
1.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
2.預習第31課。
第四課時
本文也可通過“閱讀提示”,引導學生在品讀、評讀中掌握課文內容,建議另作如下設計:
一、提供閱讀提示,明確學習要求
1.投影閱讀提示:
這是一個實驗,也是一個游戲,卻讓教育家十分激動。讀讀課文,想想教育家做了一個怎樣的實驗,這個實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再說說從這個實驗中,你想到了什么?
2.指名讀一讀,并說一說“閱讀提示”給我們提出了幾個問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采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課文。
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讀順。
難以理解的字、詞、句等,用筆做上記號。
2.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讀課文。
。2)學生評議,指出讀得好的地方與不足之處。
3.帶著閱讀提示中的要求默讀課文,想想哪些段落是描寫實驗經過的,哪些段落是描寫實驗成功原因的。
三、交流自讀收獲
1.小組交流。在組內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明白,將不明白的地方在組內討論、交流。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由組長收集起來。
2.全班交流。小組匯報,共同解決小組內遺留的疑難問題。
四、再讀課文,深入體會重點句
1.投影:一個小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引導學生通過品讀,體會小女孩的聰明、急中生智、心中有他人、不怕犧牲、有集體榮譽感、有團結合作的精神等。此環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理解。
2.投影: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
引導學生從“不假思索”一詞及小女孩的話來領悟人物精神。
3.投影:他對校長說:“這個實驗我做過許多次,每次孩子們都爭著往外拉鉛錘,結果鉛錘都堵在瓶口,一個也拉不出來。今天,我的實驗終于獲得了成功!
引導學生通過朗讀,理解教育家的話一方面說明了以前的多次實驗為什么沒有取得成功。另一方面,這次實驗的成功讓教育家十分激動,也是對女孩無私精神的贊揚。
五、再次交流收獲
1.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讀好人物對話。)
2.重演課文中的游戲,進一步體會小女孩先人后己的精神。
3.說一說從這個實驗中,你想到了什么?
六、板書設計
30.一次成功的實驗
游戲的經過→成功的原因
順利出“井”→讓別人先出去
團結合作是成功的關鍵
《一次成功的實驗》課堂實錄 篇11
1、課前布置學生分小組準備實驗用的瓶子、小鉛錘(或用小石塊代替)。
2、本課要求認的字不多,注意“錘”是翹舌音。要求會寫13個生字,字形都較為復雜,教師關鍵要指導學生掌握好各個部件的比例,例如“瓶、繩、險、順、堵”都是左右結構,但兩部分占的比例并不一致,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觀察清楚字形后再書寫!拔!弊值牟灰獙懗伞八取薄
3、本課內容比較簡單,學生可以通過自讀大體理解課文內容。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等方式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
初讀課文后,讓學生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課文可以分為實驗的準備、實驗的經過、實驗的成功的原因三個部分。下面的兩個問題讓學生讀課文時思考討論:教育家做了一個怎樣的實驗?這個實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教師在組織學生討論時,還可以引導學生抓一些關鍵詞語來深化學生理解。例如,“順利”“不假思索”兩個詞。“順利”本意是指“在事物的發展或工作的進行中沒有或很少遇到困難”,教師可以聯系到最后一段中的一句話來幫助學生理解,“每次孩子們都爭著往外拉鉛錘,結果鉛錘都堵在瓶口,一個也拉不出來!边@實際上是為“順利”提供了相反的注解。因此,在課文的語境中,“順利”實際上含有“迅速的,沒有任何阻礙的”的意思。“不假思索”在文中的意思是不經過思考,脫口而出的,學生通過上下文應該不難理解。教師應該抓住這個詞適當拓展,讓學生想象女孩說話時的神態,并體會她的思想品質。這里的“不假思索”形象地反映了“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這樣的意識已經扎根于女孩的心中,變成了她理所當然的行為,課文的感人之處也在于此。
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領悟課文中一些詞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例如,“這位教育家激動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這句話主要講了教育家被女孩的高尚品格深深感動了。由于句中使用了“激動”和“好久”等詞語,才使句子表達的情感更加強烈。
課文有較強的現場感,可以在上課之前或上課之后,讓學生按照教育家做實驗的要求與方法演一演,也可以分角色表演課文內容。通過親身實踐,加深對語言文字的感悟,提高認識,進一步體驗情感。
本課的突出特點是對話較多,學生在朗讀時,教師可先讓學生說說,課文中的對話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例如:
“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保ǜ鶕M實驗的情況,這里的語氣應該是低聲而果斷的。)
“你剛才跟他倆說了什么?”(教育家看見實驗成功以后,既感到高興又感到疑惑,這里應該把這兩種語氣讀出來。)
“你為什么要這樣做呢?”(教育家聽見女孩的答案,感到吃驚和高興,這里應該更多地讀出探詢的語氣。)
“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保ㄅ⒌幕卮饝撌琼懥炼届o的,語速應該稍快。)
4、課后第二題是引導學生理解全文的問題,也是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設計這個題目是讓學生領會課文的主旨并能談出自己的看法。要允許談不同的看法,對實驗能取得成功的原因可能有不同的見解。例如,有的認為是女孩“先人后己”的精神品格和行為讓實驗得以成功,有的認為是女孩臨危不亂、沉著冷靜讓實驗取得成功,有的認為是學生聽從安排、有序“撤離”讓實驗取得了成功。這些看法都正確,特別是要體會到后兩點有一定難度,教師應該鼓勵。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例如,塞車時大家都往前擠,結果亂成一團,誰都走不了;上公共汽車時,排隊上車既迅速又安全。
教師在教學時,單純強調女孩的道德是不夠的,對困境中的冷靜與協作也應該引導學生理解,這也更符合現代教育思想。
《一次成功的實驗》課堂實錄 篇12
【教學目標】
1、會認3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成功、實驗、教育家、繩子、代表、茶杯、危險、順利、如實、不假思索、激動、獲得”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領悟小女孩有了危險,先為別人著想的美好品德,培養合作精神。
【教學過程】
課前積累:一爭兩丑,一讓兩有。
讓人一寸,行理一尺
人心齊,泰山移
今天老師給你們送來了幾句諺語,自己讀讀。我們合作來讀讀。相信這堂課我們也會合作的很愉快!
一、揭題,讀題
1、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次成功的實驗》(課前板書課題),齊讀
聽出來了,你們強調的是成功。指名讀,你想強調哪個詞?(一次成功)
師:不同的讀法,往往可以讀出不同的意思,齊讀
到底這是什么實驗呢?打開課文120頁,讀一讀吧
二、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通,讀正確,標出段序。
同學們讀得有滋有味,現在我們來點有意思的,開火車讀課文。
指名讀文,隨機正音
多音字“系”的讀音(相機指導書寫:系,這撇像是系的地方;這2個撇折就像長長的繩子繞了2圈;最后系了一個小小的結,就是這個點千萬別漏掉。)
小鉛錘(看圖理解)
正音:堵獲(給獲組詞)
2、學了生字詞,這會兒讀起課文就更流利了。請同學們快速默讀全文,邊讀邊想:哪些段落是寫這次實驗過程的?
交流:你認為哪幾個自然段是寫實驗過程的?
(1)準備(2-6)寫實驗過程的(7-11)結果
預設:指名3個生說(不會)
有不同意見了吧,別急!在這里我們把準備實驗工具到順利地把小鉛錘提出來,就叫實驗過程。
。ㄖ该f,相機板貼、板書:試驗前、實驗過程、實驗后)
三、細讀感悟,研讀課文(1-6)
1、同學們,一個實驗的成功與否先得知道實驗規則吧?這次實驗的規則是什么呢?誰知道?出示句子:
【句子】“這個瓶子是一口井,不過現在井里沒有水。你們手里拿著的鉛錘代表你們自己。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來一個人!
誰還愿意再來讀讀呢?
游戲規則中,教育家特別強調的是什么呢?(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來一個人)誰再來讀讀這句話?(教育家特別強調的,你也要強調出來呀!再來試試)一起讀
2、這一個規則看起來似乎很簡單,可以前的實驗為什么總失敗呢?
快速瀏覽,課文找到原因
【句子】“每次孩子們都爭著往外拉鉛錘,結果鉛錘都堵在瓶口,一個也拉不出來!
哪個字是實驗的失敗的真正原因?(爭)
透過這個爭字,你看到的是怎樣的畫面呢?指名3人(板:爭——堵——失敗)
3、這個爭字讓以往的實驗都失敗了,可這一次為什么能取得成功呢?讓我們親臨當時的實驗現場,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的2—6段,劃出使實驗成功的原因的句子,多讀幾遍!
A 、出示句子:
句子一:一個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小女孩這句話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
出示句子:
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邊灌一邊說:“危險!快上來!”一個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自己來練練這兩句話。
指名讀。
B 、讀著讀著,你體會到什么?(危險)從哪里體會到的?你真會讀書!能把這種感受送回句子讀一讀嗎?
還從哪里體會到危險?(灌水)
是呀,教育家不是慢慢地倒,而是拿起茶杯向“井”里——生接(灌水),他一邊灌一邊說——生接“危險!快上來!”
在如此緊張、危險的情況下,一個女孩不假思索地低聲對兩個同伴說——生接“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預設:(讀得這么慢,等你說完水都要滿了)
。ㄗx得快,你為什么這樣讀?)
第一層,做到讀準,讀通。
第二層,體會到讓別人先出去
在這么危險的時刻,小女孩選擇了“我最后”,就等于選擇了什么?
第三層,體會到女孩不慌,沉著冷靜。
引讀:水滿到你的小腿了,讀——
水滿到你的大腿了,讀——
水滿到你的腰了,讀——
。A設:讀得越來越快,學生讀錯了——引導體會第三層,你看此時你們都慌了,亂了陣腳,而女孩卻一點兒也不慌,是那么的沉著冷靜、臨危不懼)
C 、正因為有了女孩的先人后己;正因為有了女孩的沉著冷靜;正因為有了女孩的臨危不懼。
所以,出示句子:
教育家三字剛出口,學生接(三個學生就順利地把鉛錘一個一個提了出來。)再去讀讀這句話,你會強調哪個詞呢?“一個一個”
D 、感受原因。
這個實驗能夠取得成功僅僅歸功于小女孩嗎?那還離不開誰?(是呀,實驗的成功還歸功于兩個同伴的團結和合作。)
4、小朋友,如果我們在生活中也處處懂得與人合作,心中裝著別人,那我們的生活將更加美好。
《一次成功的實驗》課堂實錄 篇13
這是一篇閱讀課文,講的是一位教育家來到一所小學進行的一次意外危險時刻的心理測試實驗。實驗的成功反映了三個學生懂得要團結,要心中有他人的好品質。
課文可以分為三部分。
第—部分(第1自然段):講一位教育家來到一所小學,要在三個學生中做個游戲。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講實驗取得成功的過程。在這部分先講實驗前的準備,取出實驗用品;再講教育家向三個接受實驗的學生說清實驗的程序和要求;最后講實驗取得成功的過程。
第三部分(第7—11自然段):講教育家了解實驗成功的原因,為小學生的優秀品德使他的實驗第一次成功而萬分激動。
1.讀課文,知道教育家給小學生做了個什么實驗。
2.明白實驗成功的原因,并從中受到要心中有他人的教育。
第一課時
一、實驗導入 ,揭示課題。
1.教師:上課前,我們先來做…次實驗。
2.請上三位學生。教師介紹實驗的用品、程序和要求。
3.實驗結果。(三位學生爭著往外拉鉛錘,把瓶子弄倒了。)
4.同樣的實驗,課文小的三位學生就獲得了成功。你們想了解他們是怎么做的?成功的原因又是什么嗎?
5.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或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
3.想想教育家做了———個怎樣的實驗。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課文,糾正易讀錯的字音。
系(著繩子不假思索
2.理解詞語。
不假思索:用不著想,形容說話做事迅速。
終于:表示經過種種變化或等待之后出現的情況。
激動:(感情)因受刺激而沖動。
順利:在事物的發展或工作的進行中沒有或很少遇到困難。
3.說說教育家做了一個怎樣的實驗。
(“這個瓶子是一口井”,“手里拿著的鉛錘代表你們自己”,實際上可以說是一次當你面臨意外危險時刻時的心理測試實驗。)
四、再讀課文,思考閱讀提示中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指導閱讀第二至六自然段。
1.自讀課文第二至六自然段,思考:這次實驗是具體怎樣進行。
2.從課文中畫出寫實驗用品、程序和要求的語句,出聲讀一讀。
二、指導閱讀第七至十一自然段。
1.這次實驗的結果是獲得了成功。他們為什么會獲得成功?
2.從全文中找相關語句,分析體會。
(1)一位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思考討論:她為什么這么說?她當時怎么想的?
(從“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來一個人’’這句話分析。如果我們三個人都爭著往外拉鉛錘,產生的結果只能是都堵在瓶口或者把瓶子弄倒,誰也脫離不了危險。如果一個一個地提,讓他倆先上,我最后上,我們就能順利地脫離危險。)
(2)“三”字剛出口,三個學生就順利地把小鉛錘一個一個提了出來。
(團結協作,緊密配合。)
(3)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
思考討論:從這個“先”字,你體會出了什么?
(先人后己。在危險時刻,心中想著別人。)
3.這個實驗成功的關鍵是什么?分組討論。討論的結果不要強求一致,只要合情合理就可以。
(在危險時刻心中有他人;在危險時刻相互關心,團結一致;比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
4.這位教育家為什么激動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
(一方面:這個實驗做過許多次,每次孩子們都爭著往外拉鉛錘,把瓶子弄倒了。今天,這個實驗終于獲得了成’功。另一方面:為學生心里有他人的優秀品德而激動。)
三、從這個實驗中,你想到些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總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要心里多想著別人。)
四、總結。
《一次成功的實驗》課堂實錄 篇14
學習目標:
1、我要認識:“錘、堵、獲”3個字,會寫:“瓶、繩、茶、險、索、激、堵”等13個生字。正確讀寫“成功、實驗、教育家、繩子、代表、茶杯、危險、順利、如實、不假思索、激動、獲得”等詞語。
2、我要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我能讀懂課文內容,領悟小女孩有了危險,先為別人著想的美好品德,培養合作精神。
學習重點:讀懂課文內容,受到與人合作、先人后己的教育,通過動作和對話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我要認識:“錘、堵、獲”3個字,會寫:“瓶、繩、茶、險、索、激、堵”等13個生字。正確讀寫“成功、實驗、教育家、繩子、代表、茶杯、危險、順利、如實、不假思索、激動、獲得”等詞語。
2、我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我能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學習重點:我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學習難點:我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理清文章的脈絡。
一、課題導入。
假如你和你的朋友在家里,突然地震了,大家都想跑出來,這時候你會怎么做呢?讀一讀《一次成功的實驗》,會對你有所啟發。
看到題目,讓我產生了一些疑問:
。
二、初讀課文,掃除障礙
1、我要把讀課文讀一遍,用學過的方法識記生字,讀準字音,并正確寫出來。
2、我要認識: 成功、實驗、教育家、繩子、代表、茶杯、危險、順利、如實、不假思索、激動、獲得,這些詞語。并用喜歡的辦法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
3、我要認真看老師范寫下列生字,并書空幾遍。
瓶、激、茶、險、索
三、熟讀課文。
1、我要把課文中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我要給我的好朋友把課文讀一遍,把課文讀通順、流利。
四、感知課文內容。
1、讀課文,我知道了課文講了:
的故事。
2、通過讀課文我知道課文是按照 、 、
的順序寫的。
五、達標測評
1、看拼音寫詞語。
wēi xiǎn shùn lì sī suǒ huò dé jī dòng
( ) ( ) ( ) ( ) ( )
2、給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組詞。
。 )( ) ( )( )
系 假
。 )( ) ( )( )
3、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窄——( ) 危險——( ) 順利——( )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我要讀懂課文,了解實驗的過程及結果,理解實驗成功的原因。
2、我要練習用不同語氣讀人物對話。體會“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的含義,從中受到教育。
學習重點:我要讀懂課文,了解實驗的過程及結果,理解實驗成功的原因
學習難點:我要練習用不同語氣讀人物對話。體會“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的含義,從中受到教育。
學具準備:做實驗用的小鉛錘、瓶子等。
一、復習檢測
1、我要把課文讀給同桌聽。
2、同桌互相聽寫容易出錯的生字。
二、 緊扣主線,研讀課文。
1、我要把課文帶感情的讀一遍,知道課文是分三個部分寫的:實驗的準備、實驗的過程、實驗成功的原因。
實驗的準備:( )自然段到( )自然段。
實驗的過程:( )自然段到( )自然段。
實驗的成功:( )自然段到( )自然段。
2、默讀課文,找出相關句子。
我能找出描寫小姑娘的動作、語言和神態的詞句。能理解這些詞句的意思,并能帶感情的讀一讀。
三、感受小姑娘的美好品德
1、我們在小組內做實驗,得出實驗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小組出現得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結果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知道小女孩讓實驗成功的原因:___________。
3、實驗成功后教育家很激動,我要和同桌分角色讀一讀。
。ㄐ√崾荆何夷茏x出教育家激動的語氣,也能讀出小女孩不假思索的語氣。)
4、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由此我想到:_____________;想到:________想到:_____________。(提示:英雄人物的事跡)從這句話我感到小女孩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好孩子
5、抄寫印象深刻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