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路旁的橡樹
教學目標:
1、回顧交流已學過的課文,梳理學習收獲。
2、運用前三課的讀書方法,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本文,體會人們對大自然的熱愛,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并從中受到熏陶感染。
3、學習比喻句,感受語文的豐富和表達方式的多樣。
教學重、難點:
1、讀自悟,樂于就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與別人交流,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
2、能將前面所掌握的學習方法、所形成的學習能力遷移動用到略讀課文的學習及課外閱讀學習活動中。
教學準備:
1、小黑板:寫“我的發現”中的句子。
2、“我的發現”中的反義詞卡片。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回顧交流,梳理學習收獲。
1、這些課文都是圍繞什么專題來寫的?分別講了什么?
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2、通過學習這三篇課文,你有哪些收獲?掌握了哪些學習本領?
3、引導學生分段讀已學過的三篇課文:你最喜歡哪篇課文?為什么?把你覺得最精彩的地方讀給大家聽聽。
二、學習“略讀課文”,遷移學習能力。
1、激qing導入,板書課題:有位蘇聯的教育家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故事,人們都為此感動,你想知道嗎?讓我們來讀讀這篇課文(板書課題)和同學交流一下讀后的感受,把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
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文,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初步感知全篇內容。
2、啟發思考:你準備怎樣讀課文?交流各自的讀書方法,吸取好的方法。
讀了課文之后,你知道了什么?想說什么?有沒有不懂的地方?
3、啟發表達情感:為什么坐車過往這里的人不約而同地贊嘆“筑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
小組互動:小組內互讀課文,比一比看誰讀得正確、流利。
朗讀展示:點名接讀課文。
4、延續情緒。集體交流。
5、朗讀品味,表達情感:自讀課文,思考問題。分小組讀讀、說說,交流自己的感受、體驗和認識。
6、讀課文,勾畫出自己喜歡的新詞、好句。抄在采蜜本上。
三、小結
對一棵樹如此珍愛,這不是平常的行為,這是對環境的保護,鳳生命的新生怎能不說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呢?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學習《園地》中的“我的發現”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件出示,引導學生觀察發現。
2、讀課文。說說自己的發現。
在學過的課文中找一找,畫出這類句子。
3、在自己讀過的課外讀物中,發現過這樣的句子嗎?說一說。
二、學習《園地》中的“讀讀認認”
1、出示文中句子:“它像箭一樣筆直,但只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
讀句子,注意帶點的詞,從帶點的詞體會“筑路工人對自然環境的愛惜與保護”。
2、出示“讀讀認認”的詞語卡片,自己讀一讀,認一認。
說說帶點詞組成一對后的意義關系。
3、你還知道哪些反義詞?
再讀帶點詞置于句子中,讀一讀,體會它們在語言表達中的作用。
4、開火車比賽,看哪列“火車”生字認得準。
三、拓展延伸
組織交流學習收獲。
圍繞“保護環境”專題而進行課外閱讀時,積累的詩詞、文章或閱讀搜集資料的方法、途徑等。
四、教學小結
做學習的有心人,閱讀時學會發現,學會感受,定會有更大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