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路旁的橡樹(精選16篇)
8路旁的橡樹 篇1
教學內容位于教材的第28頁至第29頁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3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從筑路工人的行動中受到教育,培養愛護花草樹木、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讀懂課文,樹立環境保護意識。理解“筑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準備:
掛圖、一些環保資料、報紙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ㄒ唬┙沂菊n題
1.如果在修一條路時,前面遇到一棵樹,你打算怎樣辦?
2.這節課我們來學習《路旁的橡樹》。
(二)自學
出示自學提示
①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②一邊讀、一邊想:每段講的是什么?
、郯巡焕斫獾牡胤阶錾嫌浱,反復讀。
。ㄈz查自學情況
1.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說一說:每段講的是什么?
理解“寬闊、平坦、沉重、不約而同、贊嘆”等詞語。
2.置疑
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討論交流。
(四)再讀課文
1.一邊讀、一邊想:為什么人們贊嘆筑路人有一顆高尚的心?說明了什么?
2.大家討論、交流。
(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偨Y
學了這篇課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
在選擇是保樹,還是砍樹修路時,筑路人毅然選擇了保樹,寧可多費力氣,多花錢,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板書:
修路
路旁的橡樹
保樹
課后反思
學生懂得植樹造林的意義,有保護樹木的意識。
8路旁的橡樹 篇2
課 題
8、路旁的橡樹
課時類型
講授
課時
1課時
學習內容分析
這是一篇閱讀課文,主要讓學生自學,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剛開始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你對這件事有什么看法?學生借助拼音,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然后是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主要抓住重點詞句,反復朗讀,從筑路工人和工程師的行動中受到啟示,增強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體會人們為保護橡樹而體現出的一顆高尚的心。最后是讓學生鍛煉口語交際: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能為保護環境做那些事。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大部分學生深受感染,環保意識增強。
第 1 課時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過程與方法:了解課文內容,體會路人高尚的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從筑路工人和工程師的行為中受到啟示,增強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
體會人們為保護橡樹而體現出一顆高尚的心,
教學難點
聯系生活實際為保護環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輔助工具
1、查字典,理解“高尚”一詞的意思。聯系生活及讀書經歷,想想哪些行為是高尚的。 2、投影:課文插圖及最后一句話。
教
學
過
程
教
學
過
程
教 師 導 學
學生活動
修改
一、快樂讀書,精彩展示
講有關保護環境,保護動植物的故事
學生講故事
齊讀課題
二、激趣導入,揭示目標
美麗的小山村由于人們的亂砍亂伐后消失了,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關于人和樹木的故事。板書課題8、路旁的橡樹
可以讓學生說說題目的來歷。
教 師 導 學
學生活動
修改
三、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ㄒ唬└臻喿x提示自學課文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思考:課文將了一件什么事?你對這件事有什么看法?
。ǘz查自學效果,組織交流
1、指名讀課文,指導讀正確。并讀讀下列詞語:
公路 寬闊 平坦 漂亮 馬蹄
橡樹 粗壯 結實 挺撥 高尚
2、交流思考題。
。1)交流第一個問題: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看法。
a、小組內交流。
b、全班交流。要尊重學生的想法。
檢查預習直接出示。
四:充分體驗、品讀課文
出示投影片:插圖及課文景后一句話。
c、讀、齊讀這句話。
坐車過往這里的人不約而同地贊嘆道:“筑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
d、說說你是怎樣理解“高尚”的,舉例說。
e、為什么說筑這條路的人有一顆高尚的心?
★讀書,找依據,討論交流?梢詮倪@幾個方面講:
第一:遇到橡樹,停止埋排水管。
工人為什么停下來,他們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 指導讀時注意讀好“那么粗狀、結實、挺撥,就像摹的哨兵一樣”這句話,聲音要響亮、有氣勢。)
第二:工程師沉默,工人也不語,都嘆氣,他們深恐傷害了橡樹,可又想不出辦法保護它。
讀這兩句話,語速要舒緩、語調要略顯低沉,以便表達出人們當時肅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第三:“工程師長久地看著筑路計劃,然后把目光轉向橡樹,嘆了口氣,工人們也沉重地嘆著氣。“工程師長久地看著筑路計劃”
第四:想辦法,繞開橡樹修路,最終路呈馬蹄形。
“筆直”與“彎曲”在這句話里構成了鮮明的對比,作為公路來證明,自然是“寬闊、平坦、漂亮、筆直”為好,但人們為了保護橡樹卻將其筑成“彎曲”的,顯示了人們愛護樹木、注意環保的高尚品質;“只在一個地方”則突出地強調了人們的良苦用心,只有一個彎兒,這個彎兒還是為橡樹特別沒置的。因此,這句話中的“筆直、只有一個地方、彎曲”需要注意重讀。
(“在這條路應該延伸過去的地方,挺立著一棵高高的橡樹”,這棵橡樹“是那么粗壯、結實、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樣”,充滿了生命的活力,同時與環境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個“美”的象征。面對這個結合著生命與美感的高大的橡樹,他們或者是為橡樹的生命力與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樹埋上排水管,總之工人們停了下來。)
通過對話理解人物的內心感受。
五、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回顧知識 總結提高
對一棵樹,如此珍愛:這不是平常的行為,這是對環境的保護,對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說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
板
書
設
計
8* 路旁的橡樹
遇到橡樹——停止埋排水管
大家沉默——深恐傷害橡樹 高尚的心
想好辦法——繞開橡樹修路
本文內容簡單是對上一課的延續形成鮮明的對比,學生在對比中更能體現文中人物的高尚品質。
8路旁的橡樹 篇3
教學目標:
1、回顧交流已學過的課文,梳理學習收獲。
2、運用前三課的讀書方法,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本文,體會人們對大自然的熱愛,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并從中受到熏陶感染。
3、學習比喻句,感受語文的豐富和表達方式的多樣。
教學重、難點:
1、讀自悟,樂于就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與別人交流,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
2、能將前面所掌握的學習方法、所形成的學習能力遷移動用到略讀課文的學習及課外閱讀學習活動中。
教學準備:
1、小黑板:寫“我的發現”中的句子。
2、“我的發現”中的反義詞卡片。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回顧交流,梳理學習收獲。
1、這些課文都是圍繞什么專題來寫的?分別講了什么?
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2、通過學習這三篇課文,你有哪些收獲?掌握了哪些學習本領?
3、引導學生分段讀已學過的三篇課文:你最喜歡哪篇課文?為什么?把你覺得最精彩的地方讀給大家聽聽。
二、學習“略讀課文”,遷移學習能力。
1、激qing導入,板書課題:有位蘇聯的教育家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故事,人們都為此感動,你想知道嗎?讓我們來讀讀這篇課文(板書課題)和同學交流一下讀后的感受,把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
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文,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初步感知全篇內容。
2、啟發思考:你準備怎樣讀課文?交流各自的讀書方法,吸取好的方法。
讀了課文之后,你知道了什么?想說什么?有沒有不懂的地方?
3、啟發表達情感:為什么坐車過往這里的人不約而同地贊嘆“筑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
小組互動:小組內互讀課文,比一比看誰讀得正確、流利。
朗讀展示:點名接讀課文。
4、延續情緒。集體交流。
5、朗讀品味,表達情感:自讀課文,思考問題。分小組讀讀、說說,交流自己的感受、體驗和認識。
6、讀課文,勾畫出自己喜歡的新詞、好句。抄在采蜜本上。
三、小結
對一棵樹如此珍愛,這不是平常的行為,這是對環境的保護,鳳生命的新生怎能不說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呢?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學習《園地》中的“我的發現”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件出示,引導學生觀察發現。
2、讀課文。說說自己的發現。
在學過的課文中找一找,畫出這類句子。
3、在自己讀過的課外讀物中,發現過這樣的句子嗎?說一說。
二、學習《園地》中的“讀讀認認”
1、出示文中句子:“它像箭一樣筆直,但只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
讀句子,注意帶點的詞,從帶點的詞體會“筑路工人對自然環境的愛惜與保護”。
2、出示“讀讀認認”的詞語卡片,自己讀一讀,認一認。
說說帶點詞組成一對后的意義關系。
3、你還知道哪些反義詞?
再讀帶點詞置于句子中,讀一讀,體會它們在語言表達中的作用。
4、開火車比賽,看哪列“火車”生字認得準。
三、拓展延伸
組織交流學習收獲。
圍繞“保護環境”專題而進行課外閱讀時,積累的詩詞、文章或閱讀搜集資料的方法、途徑等。
四、教學小結
做學習的有心人,閱讀時學會發現,學會感受,定會有更大的收獲。
8路旁的橡樹 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樹立環境保護意識。
2.認識本課3個生字、理解課文內容。
3.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讀懂課文,樹立環境保護意識。理解“筑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板書課題
1、有位蘇聯的教育家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故事,人們都為此感動,你想聽嗎?
2、學生老師齊讀課文
3、讀準要求認識的字
二、認讀課文,領悟道理
1、以小組為單位再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
2、你能讀懂哪一個自然段?
3、有什么不懂嗎?
4、辯論:建筑計劃可以修改嗎?
5、說說課文那些地方最使你感動?
6、你統一“筑路工人有一課高尚的心”這種說法嗎?
7、學生讀最后兩個自然段
8、師:你現在是一位乘客,坐車經過了這課橡樹,你有什么話要說嗎?
三、總結升華
1、你從建筑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愛護樹木,正當環境小衛士,你有什么建議能給大家提出來嗎?
第二課時
一、學生自由讀課文
二、摘抄好詞好句到閱讀筆記本上
三、完成《一課一練》
本篇課文的作者是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課文主要講筑路工人們在修建一條公路,在這條路應該延伸過去的地方挺立著一棵橡樹。幾年過去了,這條筆直的公路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人們都贊嘆筑路的人有一顆高尚的心。
本文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講從北方到南方的兩座城市之間,人們打算修建一條公路。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講在筑路應該延伸過去的地方,挺立著一棵橡樹。工程師走到離橡樹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進了地里。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講幾年過去了,這條筆直的公路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坐車的人贊嘆筑路人有一顆高尚的心。
1.讀課文,想想這條筆直的公路為什么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
2.體會筑路工人保護橡樹、保護植物的高尚的心。
3.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
1.筑路工人們正在修建一條公路。突然,他們停了下來,這是怎么回事呢?
2.板書課題:路旁的橡樹。
二、初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或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
3.提出自己的疑問。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課文,糾正易瀆錯的字音。
寬闊 挺拔 楔子
2.理解詞語。
延伸:延長,伸展。
挺拔:直立而高聳。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責備:批評指摘。
高尚:道德水平高。
沉默不語:不說話。
3.提出自己的疑問。
(這條筆直的公路為什么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工程師和工人們都不說話,他們心里想什么?文中出現兩次嘆氣,各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人們贊嘆筑路人有一顆高尚的心……)四、再讀課文,思考同學提出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導人新課。
這節課,我們按照順序來解決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二、指導閱讀第二至七自然段。
1.自讀課文第二至七自然段,思考:這條筆直的公路為什么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
2.畫出描寫橡樹的句子,讀一讀。
(在這條路應該延伸過去的地方,挺立著一棵高高的橡樹。它是那么粗壯、結實、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樣。)
3.看到這樣一棵高高的橡樹,筑路人有什么反應呢?
(①工人們停了下來,把排水管放在地上。②工程師向工人們走來,他什么話也沒對工人們說。工人們也沉默不語。)
4.對上面的第二句話進行提問:工程師心里在想什么?工人們心里又在想什么?學生分組討論。
(這么一棵粗壯、挺拔的橡樹,伐了它,真是可惜。有沒有其他的辦法呢?)
5.出示句子。
工程師為——嘆了口氣。
工人們為——嘆著氣。
6.體會工程師的話:現在誰也不會責備我們了”的意思。
(我們不會因為完成不了筑路任務而受到上級領導的責備,也不會因為砍伐了橡樹受到路人的責備。)
三、指導閱讀第八、九自然段。
1.默讀課文第八、九自然段。
2.思考:人們贊嘆筑路人有一顆高尚的心說明了什么?(贊嘆筑路人保護橡樹、保護植物的愛心。)
四、再讀課文,說說你讀后的想法。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能讀懂課文內容,了解建設與生態環境的關系,樹立環保意識。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
今天學習的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發人深思的故事。讀課題,你想到了什么?
二、自由讀課文,思考
課文里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1、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語句讀通順。
2、檢查自讀效果。
3、交流。你們讀懂了什么?誰能把這個故事說一說?(整體感知)
三、練讀、議讀、質疑
1、誰愿意把自己喜歡的、欣賞的部分讀給大家聽?
提要求:(1、)把語句讀流利,(2、)讀你自選的這部分,你想到了什么?
2、議讀與質疑。其他同學對于別人的朗讀和發言,給與評價,提出不同的見解。如有疑問也可提出。一點要通過讀書、思考、議論去認識。
。1)如選讀“筑路工人突然停下來”這段課文時,要把你對高大、
挺拔的橡樹的興趣、愛惜之情讀出來,要拿高大的橡樹引起筑路工人的關注和愛惜的心理讀出來。
議讀時要對筑路工人自覺保護橡樹的心理有所感悟,意識到“砍樹容易栽樹難”的道理。
(2)“如選讀工程師與工人沉默”的部分——第4-6自然段時,要
從工程師和工人的神態、動作、言語中體會他們的心理。工程師要執行自己設計的工程計劃,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了問題。他們在保護橡樹上獲得了一致。
。3)如選讀最后幾段課文時,要對公路上彎曲城馬蹄形有所認識、
有所感悟。重點是讀好人們的贊嘆,體會保留橡樹在人們心中的廣泛影響。同時放開讓學生暢談自己的認識——由課文引向學生生活,由他律誘發自律。
四、練習地方實例,說說你讀后的感想。
可啟發學生對周圍環境的關注,尋找有關的實例或資料來說說感想。
教后小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這類課文要求學生運用學過的閱讀方法,獨立閱讀,交流合作,讀懂課文。學習本課,按照練讀——選讀——質疑——議讀等方式,促使學生生生互動起來,既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又使學生受到了環保教育,培養了學生的關注自然、關注人類生存環境的社會責任感。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內容,體會路人高尚的心。
教學重點:
體會人們為保護橡樹而體現出一顆高尚的心,聯系生活實際為保護環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學準備:
1、查字典,理解“高尚”一詞的意思。聯系生活及讀書經歷,想想哪些行為是高尚的。
2、投影:課文插圖及最后一句話。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根握閱讀提示自學課文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思考:課文將了一件什么事?你對這件事有什么看法?
二、檢查自學效果,組織交流
1、指名讀課文,指導讀正確。并讀讀下列詞語:
公路 寬闊 平坦 漂亮 馬蹄
橡樹 粗壯 結實 挺撥 高尚
2、交流思考題。
。1)交流第一個問題: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看法。
a、小組內交流。
b、全班交流。要尊重學生的想法。
★引導重點交流:
出示投影片:插圖及課文景后一句話。
c、讀、齊讀這句話。
坐車過往這里的人不約而同地贊嘆道:“筑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
d、說說你是怎樣理解“高尚”的,舉例說。
e、為什么說筑這條路的人有一顆高尚的心?
★讀書,找依據,討論交流?梢詮倪@幾個方面講:
第一:遇到橡樹,停止埋排水管。
工人為什么停下來,他們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在這條路應該延伸過去的地方,挺立著一棵高高的橡樹”,這棵橡樹“是那么粗壯、結實、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樣”,充滿了生命的活力,同時與環境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個“美”的象征。面對這個結合著生命與美感的高大的橡樹,他們或者是為橡樹的生命力與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樹埋上排水管,總之工人們停了下來。)
指導讀時注意讀好“那么粗狀、結實、挺撥,就像摹的哨兵一樣”這句話,聲音要響亮、有氣勢。)
第二:工程師沉默,工人也不語,都嘆氣,他們深恐傷害了橡樹,可又想不出辦法保護它。
讀這兩句話,語速要舒緩、語調要略顯低沉,以便表達出人們當時肅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第三:“工程師長久地看著筑路計劃,然后把目光轉向橡樹,嘆了口氣,工人們也沉重地嘆著氣!肮こ處熼L久地看著筑路計劃”
第四:想辦法,繞開橡樹修路,最終路呈馬蹄形。
“筆直”與“彎曲”在這句話里構成了鮮明的對比,作為公路來證明,自然是“寬闊、平坦、漂亮、筆直”為好,但人們為了保護橡樹卻將其筑成“彎曲”的,顯示了人們愛護樹木、注意環保的高尚品質;“只在一個地方”則突出地強調了人們的良苦用心,只有一個彎兒,這個彎兒還是為橡樹特別沒置的。因此,這句話中的“筆直、只有一個地方、彎曲”需要注意重讀。
3、總結:對一棵樹,如此珍愛:這不是平常的行為,這是對環境的保護,對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說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二、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抄寫練習(任選一題)
1、抄寫你喜歡的一段話。
2、抄寫下面詞詞。
寬闊 平坦 漂亮 筆直 粗壯 結實 沉重 贊嘆 高尚
8路旁的橡樹 篇5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一棵粗壯、結實、挺拔的橡樹的故事。在南北的兩座大城市之間,準備修建一條公路。在公路應該延伸過去的地方,工人們遇到一棵高高挺立著的橡樹。為了保護這棵橡樹,修路工作與工程師經過精心的設計,在不改變筑路計劃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樹邊拐了一個馬蹄形的彎兒,既保住了這棵橡樹,又圓滿地完成了筑路計劃。文章語言質樸,情節簡單,所反映的人們的行為非常高尚。從工人與工程師的言行可以看出,他們保護橡樹的行為完全是自發自覺的,換句話說,保護環境,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已經成為了人們內心深處的一種意識,一種自覺行為。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收集詞語,能用收集的詞語概括課文內容。
2、通過交流合作培養學生質疑問難解決問題的能力。
3、激發學生熱愛綠色,熱愛生命,保護環境,和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感情。
【教學過程設計】
一、采用互問互答的形式,收集課文的詞語。
1、在黑板上畫一個方框,詞語收藏夾
2、老師說詞語的意思,學生說出是哪個詞,并寫在方框里。
3、學生說詞語的意思,可以點名讓學生問答,也可以考考老師。寫在方框里。
需要收集的詞語有:橡樹、平坦、灌木林、工程師、延伸、挺拔、沉默不語、沉重、楔子、責備、筆直、馬蹄形、不約而同、贊嘆、高尚。
4、運用收集的詞語說說課文的大意,講了一件什么事。
【設計意圖:一是幫助學生積累詞語,二是學會運用詞語說話。三年級二班的學生對詞語理解與運用,是一個薄弱環節,強調突出對詞語的教學,有很現實的教學意義!
二、默讀課文,質疑問難,合作交流,提煉主問題。
1、默讀課文。(三年級的學生要學會默讀,學會在讀書的過程中思考。)
2、畫一畫。為課文增添幾個小泡泡,或者發出你的感慨,或者提出問題。
3、問題反饋,因問題學課文。學生交流合作,解決提出的問題。
4、學生交流。
5、提出不懂的問題。
【設計意圖:怎么利用略讀課文來幫助學生學會閱讀呢?從默讀,到畫小泡泡,然后反饋問題,質疑問題,交流對學習課文體會與初步認識。這個過程就是在指導學生有效閱讀,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堅持久了,學生自然會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抓重點句,研讀課文,補充空白,培養想象能力。
1 為什么說“筑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
分支問題:
。1)這條路后來修成了一條怎樣的路?如果你讀懂了,用畫圖來表示。
過渡:為了一棵樹,多修了路,多花了錢,多花了勞力,何必呢?把樹砍了吧?
。2)為什么不可以?這是一棵怎樣的樹?
句子:它是那么粗壯、結實、挺拔,就像草原上的哨兵一樣。
a你能把這句話讀好嗎?
b拓展朗誦詩歌激發想象,感受樹的生命,產生熱愛生命的情感。
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云里/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
——舒婷《致橡樹》
c語言訓練:
你還能用詩一樣的語言來形容這棵樹嗎?
【在說的時候,提高說的難度,這樣就與前面對橡樹說些什么有區別,有難度。可以讓學生用“它是那么……,就像……”這種句式來說,但也不必限制,讓學生放開膽子說,目的也是為了激發學生的情感!
(3)補充空白?吹竭@樣一棵樹,誰都會為修路還是保樹而左右為難。請你細細體味寫工程師和工人們沉默的話。想一想,他們心中在想些什么。
2、再次體驗“高尚”二字。過渡:是啊,每一個熱愛綠色熱愛生命的人,都會拋棄砍伐她的念頭。工程師不肯,工人們也不肯。最后他們想出了兩全其美的辦法。
讀句子,所以,這條路最后修成什么樣子?
它像箭一樣筆直,只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
所以工程師可以如釋重負地說:現在誰也不會責備我們了。你理解這句話嗎?這里的誰包括哪些人?上級領導不會責怪我們了。熱愛大自然的人們也不會責怪我們了。
我們為路高興,我們為樹高興。人修了路,路讓了樹,樹又把清新的空氣帶給我們,把綠色奉獻給我們,把甜蜜的果實和黃色的花朵奉獻給我們,它又養育了人。這是一幅多么和諧的畫卷啊。如果你行駛在這條寬闊的公路上,看到這道亮麗的風景線,我們都會不約而同地贊嘆——。你還愿意怎樣贊嘆?
3、如果你是這條路的承包商,你會怎么做呢?
和學生一起算一算修成馬蹄形后所需經費,然后談談是砍還是留,或者有別的方法。從而體會“高尚”的深刻含義,并且認識到課文的主題:保護環境,在成為一種自覺行為。
四、拓展練習
假如要在這棵橡樹旁豎立一塊宣傳牌,上面要寫一句關于人類與自然的句子,你準備怎么寫。
【賞析】這篇課文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有明顯的閱讀課教學特色,我在設計這堂課時,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在閱讀過程中去理解,去發現,去交流,去合作。第二點是突出了學年段的特點,三年級的學生閱讀要學會默讀,學會在默讀中思考,提出不懂的問題,他們的問題也許會幼稚,認識也許會膚淺,但他們會在簡單與膚淺中慢慢會成長起來,慢慢深入去思考事情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揣摩人物的內心情感世界。三是突出本班學生的特點。三二班學生對字詞的理解與運用一直是個難點,是學生學習知識的薄弱之處。我在設計教學時就突出字詞,以詞語為突破口,展開教學。說詞語的意思,猜猜詞語,寫詞語,收集詞語,運用詞語說一段話等,運用各種手段展開扎實的詞語教學。
8路旁的橡樹 篇6
一、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五年級共有學生65人,其中男生38人,女生27人。學生的年齡大部分在11歲左右,年齡結構比較正常,但男女生比例嚴重失調。部分學生基礎較差,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學習態度不夠端正。自律性差,上課好動,喜歡說話等。
二、教學內容分析:《路旁的橡樹》是人教版第六冊第二組中的一篇略讀課文,作者是著名教育家蘇霍娒林斯基。課文寫人們在兩座大城市間修一條路時,一棵橡樹擋住了計劃中的路,為了保住大樹,修路的人把路彎曲成馬蹄形。過往的行人不約而同地贊嘆筑路的人有一顆高尚的心。本文內容簡潔,行文時有不少空白,比如工程師和工人們心里想的話。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激發想象,填補空白,激發學生熱愛綠色、熱愛生命的感情。
三、設計理念:
1.情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語文老師必須是個多情善感的人,用語言、想象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課堂上詩意地棲居。
2.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要采用多種方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拋棄一切無效的活動,讓他們讀、思,讓他們交流,使課堂展現生命的靈動。
四、教學目標:
1.通過交流合作培養學生質疑問難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反復朗讀,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感受生命的力量。
3.激發學生熱愛綠色,熱愛生命,保護環境,和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感情。
五、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體會人們為保護橡樹而體現出一顆高尚的心,聯系生活實際為保護環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難點:理解“筑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
六教學準備:
1.查字典,理解“高尚”一詞的意思。聯系生活及讀書經歷,想想哪些行為是高尚的。
2.搜集有關人類保護或破壞自然環境的資料
七、教學課時:一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結合生活實際,引入新課教學。
1.師板書“路”,引導學生說說身邊有哪些不同類型的路。
2.師現場調查,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既然生活有這么多路,那想一想,當人們在修筑公路的時候,如果前面遇到了一塊巨石或一棵大樹,人們通常是怎么做的?
生根據現實說,師相機引入。板題:8※路旁的橡樹
二、自主閱讀課文,感知課文大意。
1.初讀課文,在你不會認的字詞和不太理解的句子旁邊做上記號,借助工具書自行解決或與同伴交流。
重點指導以下詞語。(小黑板出示)
延(yán)伸挺拔(bá)楔(xiē)子瀝(lì)
馬蹄(tí)形高尚(shàng)不約而同
2.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讀文思考,然后匯報交流。
課文主要講了筑路工人和工程師不愿砍倒攔在公路延伸處的一棵橡樹而更改公路線路的事。
三、抓住重點研讀,體會作者情感。
1.師:這到底是一棵怎樣的橡樹,能令工程師和所有工人都做出如此驚人的舉動呢?請大家在認真讀讀課文,找出相關語句多讀幾次,體會體會工人們舍不得砍樹的原因。(師同時引導學生看圖,做到圖文結合。)
句子為:它是那么粗壯、結實、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樣。
2.過渡:既然在工人們眼中、在工程師眼中、在我們所有人的眼中,這都是一顆美麗的橡樹,那不如把修筑這條路的計劃改了吧?
生回答理由。讀:“計劃是不可以修改的。”
師:既然筑路計劃不可以修改,那我們何必為了一顆樹傷透腦筋呢?不如把樹砍了算了!
生找出不能砍的理由。讀:“橡樹也不可以砍。”
師激,助推教學。那把計劃改了吧?(生齊:“不行,計劃是不可以修改的。”)那干脆把樹砍了吧?(生齊:“不行,橡樹也不可以砍。”)
教師相機板書。引導的速度要越來越快,在如此反復三次中強化學生對重點片斷的深度理解。
3.面對不能更改的筑路計劃,面對粗壯挺拔的橡樹,工程師和工人們的心情異常沉重,他們陷入了痛苦的抉擇之中,只能深深地嘆氣。但是,問題終究是要解決的,到底怎么樣解決的呢?請同學們再找出相關語段讀一讀。
生讀后匯報。師重點指導“馬蹄形”是怎樣的形狀,從而突出筆直。還可以讓學生在黑板板畫或在草稿紙上畫一畫,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4.別看一個小小的馬蹄形,卻巧妙地解決了工程師和工人們所面臨的棘手的難題。我們為樹高興!因為人修了路,路讓了樹,樹養育了人,這是一幅多么和諧完美的畫卷!如果我們行駛在這條公路上,看到這道亮麗的風景,都會不約而同地贊嘆——(齊讀中心句)
筑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
引導學生體會:“高尚的心”到底是怎樣的心?
四、加強讀寫結合,訓練多項技能。
如果有一天,這個國家的領導人得知了這件事,要在橡樹旁邊立一個碑,你認為可以寫些什么內容?請你靜靜地想一想,認真地寫一寫。
九、課堂練習:
引導學生朗誦下面的詩歌,激發想象,推動熱愛生命的情感。
一棵橡樹
一棵樹,一個綠色的生命。葉兒是可愛的精靈,在陽光中搖著閃亮的光環。
一棵樹,一個會唱歌的童話。枝條是神奇的琴鍵,鳥兒一邊彈奏一邊歌唱。
朵朵黃花,是小巧的鈴鐺,搖響四季的歡樂。
十、布置作業:
1.你還能用詩一樣的語言來形容這棵樹或寫其他的樹嗎?試試看。
2.我們渴望著綠色,呼喚著綠意。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為大地增添綠,做一個護綠的小使者吧。大家可以搜集環保資料,種一棵樹,或查找資料把橡樹畫下來等。
板書設計:
8、路旁的橡樹
橡樹
↓ ↗高尚的心
修路——-——————工人
↓ ↘保護環境
馬蹄形
十一、教后小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這類課文要求學生運用學過的閱讀方法,獨立閱讀,交流合作,讀懂課文。學習本課,按照練讀——選讀——質疑——議讀等方式,促使學生生生互動起來,既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又使學生受到了環保教育,培養了學生的關注自然、關注人類生存環境的社會責任感。
十二、附錄(教學資料及資源)
橡樹 落葉喬木。果實叫橡子,富含淀粉。樹皮和殼可提單寧酸。有些種類的葉子可飼養柞蠶。
灌木 無明顯主干的木本植物。植株一般較矮小,近地面處枝干叢生。例如紫荊、木槿、迎春、海桐等。
工程師 技術干部的職務名稱之一。能夠獨立完成某一專門技術任務的設計、施工工作的專門人員。
排水管 排除雨水和各種廢水的管道。
瀝青 有機化合物的混合物,黑色或棕黑色,呈膠狀,有天然產的,也有分餾石油或煤焦油得到的。用來鋪路面,也用作防水材料、防腐材料等。通稱柏油
8路旁的橡樹 篇7
教學目標 :
1.理解課文,樹立環境保護意識。
2.認識本課3個生字、理解課文內容。
3.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讀懂課文,樹立環境保護意識。理解“筑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板書課題
1、有位蘇聯的教育家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故事,人們都為此感動,你想聽嗎?
2、學生老師齊讀課文
3、讀準要求認識的字
二、認讀課文,領悟道理
1、以小組為單位再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
2、你能讀懂哪一個自然段?
3、有什么不懂嗎?
4、辯論:建筑計劃可以修改嗎?
5、說說課文那些地方最使你感動?
6、你統一“筑路工人有一課高尚的心”這種說法嗎?
7、學生讀最后兩個自然段
8、師:你現在是一位乘客,坐車經過了這課橡樹,你有什么話要說嗎?
三、總結升華
1、你從建筑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愛護樹木,正當環境小衛士,你有什么建議能給大家提出來嗎?
第二課時
一、學生自由讀課文
二、摘抄好詞好句到閱讀筆記本上
三、完成《一課一練》
8路旁的橡樹 篇8
教學目標:1、 借助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2、 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從筑路工人的行動中受到啟示,增強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3、 培養獨立閱讀能力。教學重難點:1、 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從筑路工人的行動中受到啟示,增強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2、 培養獨立閱讀能力。教學設計思路:
對于理解“這條筆直的公路為什么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這個問題,學生都能用一句話回答出來。但是,這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只有用心體會,用情體驗,自覺自動地感悟,與教材產生共鳴,才能有效地增進學生的發展。本課生字不多,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拼音認讀,可在檢查學生朗讀時糾正讀音。教學這篇略讀課文,可以通過學生自主閱讀領會文章的主要內容,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并就自己讀后的感受與同學進行交流。對于主要內容的把握,學生不會遇到太大的困難,但要注意體會人們在處理這棵橡樹與路時的心情和開始時不同的態度。教師準備:搜集橡樹圖片。學生準備:有關橡樹知識。板書設計: 粗壯 工人 橡樹 結實 工程師 挺拔 愛護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導入新課1、為了眼前的利益,整座山的樹木幾乎被一個小村莊的人們砍光,現在有一棵長在路旁的橡樹,人們又是怎么對待它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今天的課文。2、板書課題:8 路旁的橡樹2、學生齊讀課題!《、初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或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教前預設,理解詞語:延伸、挺拔、沉重、責備、高尚、沉默不語、楔子3.提出自己的疑問。教前預設:這條筆直的公路為什么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工程師和工人們都不說話,他們心里想什么?文中出現兩次嘆氣,各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人們贊嘆筑路人有一顆高尚的心……1、學生自讀課文。2、讀課文,勾畫詞語,查字典或同桌討論,理解詞語意思。3、學生讀課文,提出問題。二、指導閱讀第二至七自然段。
1.自讀課文第二至七自然段,思考:這條筆直的公路為什么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
2.畫出描寫橡樹的句子,讀一讀。
(這條路應該延伸過去的地方,挺立著一棵高高的橡樹。它是那么粗壯、結實、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樣。)1、學生自讀課文。2、讀課文,畫句子!3.看到這樣一棵高高的橡樹,筑路人有什么反應呢?
(①工人們停了下來,把排水管放在地上。②工程師向工人們走來,他什么話也沒對工人們說。工人們也沉默不語。)
4.對上面的第二句話進行提問:工程師心里在想什么?工人們心里又在想什么?學生分組討論。3、學生讀文,找出答案。4、學生根據課文感悟回答。5.出示句子。
工程師為——嘆了口氣。
工人們為——嘆著氣。
6.體會工程師的話:現在誰也不會責備我們了”的意思。5、體會工程師和工人嘆氣的不同含義。6、學生句子含義。三、指導閱讀第八、九自然段。1.默讀課文第八、九自然段。
2.思考:人們為什么贊嘆筑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1、 學生默讀課文。2、學生思考回答。3、有感地朗讀課文。3、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四、拓展延伸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及搜集到的資料,交流人們是怎樣保護環境的。
8路旁的橡樹 篇9
內容
8路旁的橡樹
。ㄖ鱾洌 )
共 幾
課 時
共1課時
時間
第 幾
課 時
第1課時
課型
略讀
教
學
目
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從筑路工人的行動中受到啟示,增強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3、培養獨立閱讀、思維能力。
教
學
重
難
點
教學重點:
1.體會“這條筆直的公路為什么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體會人們為保護橡樹而體現出一顆高尚的心,聯系生活實際為保護環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
學
資
源
1、搜集橡樹的資料
2、搜集有關人類保護或破壞自然環境的資料
預
習
設
計
1、查字典,理解“高尚、楔子、瀝青”等生詞的意思。
2、查資料了解橡樹特點,積累描寫樹木的好詞佳句。
3.課文插圖及最后一句話。
學 程 預設
導 學 策略
調整與反思
一、導入
1、回顧上一課的內容。
2、朗讀課題。
3.認識橡樹,觀察橡樹的圖片,說說樹的樣子。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文,練習讀正確。
2.小組內解決不理解的詞。
3. 讀課文討論人們是怎樣對待橡樹的?
三、自學檢測
1、小組讀,個別讀
完成學案一題。
2.分段練習朗讀。
師生共同評議。
四、探究學習
1、再讀課文,依據學案閱讀學習
2、交流匯報
、僭O計的路是:
修成的路是:
②讀描寫橡樹的句子
抓住重點詞體會橡樹的生命力。
、圩x4---7自然段。劃出描寫筑路人反應的詞句讀一讀。
學生分組討論并回答。
、苈撓嫡n文交流工程師的話的含義。
、萁涣鞑煌捶。
⑥讀讀8、9節
、邔W生分組討論并回答。可以從這幾個方面講:
第一:遇到橡樹,停止埋排水管
第二:工程師沉默,工人也不語,都嘆氣,他們深恐傷害了橡樹,可又想不出辦法保護它。
第三:“工程師長久地看著筑路計劃,然后把目光轉向橡樹,嘆了口氣,工人們也沉重地嘆著氣。“工程師長久地看著筑路計劃”
第四:想辦法,繞開橡樹修路,最終路呈馬蹄形。
五、總結延伸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自由交流。
一、 比較導入 揭示課題
1、 第7課中小村莊的人為了眼前不錯的生活,幾砍光了樹木,毀滅了家園,今天學習的這篇課文,講的也是人和樹之間的故事。
2、板書課題。
3、你了解橡樹嗎?出示橡樹的圖片。
二、根握閱讀提示自學課文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或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
3、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你對這件事有什么看法?
三、檢查自學情況
1、看誰認得又準又快
公路 寬闊 平坦 漂亮 馬蹄彤
橡樹 粗壯 結實 挺撥 高尚
2、看誰是朗讀小能手。
四、自主探究。
1、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閱讀小能手。能利用學案來學習本課。
2、指導交流
、、筑路工人要修一條怎樣的路呢?結果與設計的一樣嗎?這什么會這樣呢?
、谡嫦胫肋@是一棵怎樣的橡樹呀?你能不能來說一說?
你覺得這棵樹怎樣?
、劭吹竭@樣一棵高高的橡樹,筑路人有什么反應呢? 工程師心里在想什么?工人們心里又在想什么?
、荏w會工程師的話:“現在誰也不會責備我們了”的意思。
、輲啄赀^去了,一條寬闊的瀝青公路從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樣筆直,但只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對這件事,你是怎么看的?
⑥說說書中的人是怎么看的?
、哒f說你是怎樣理解“高尚”的,舉例說。
為什么說筑這條路的人有一顆高尚的心?
五、總結延伸
1、對一棵樹,如此珍愛:這不是平常的行為,這是對環境的保護,對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說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2、我們周圍有沒有這種情況?我們可以為美化學校、美化自己的周圍的環境做些什么呢?
8路旁的橡樹 篇10
一、說教材
本文講述的是一棵粗壯,結實、挺拔的橡樹的故事。在南北的兩座大城市之間,準備修一條公路,在公路應該延伸過去的地方,工人們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的橡樹。為了保護這棵樹,筑路工人與工程師經過精心的設計,在不改變筑路計劃的前提下,公路在橡樹邊拐了一個馬蹄形的彎兒,既保護了這棵橡樹,又圓滿完成了筑路計劃。這個故事,表現了人們對一草一木的珍惜,贊揚了工程師和筑路工人的環境保護意識。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特別強調三個維度的有機整合,基于以上設計理念,以及中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認知水平的特點,在教學中我擬定了以下幾點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新詞,讀通,讀流利課文。
2、自主學習,潛心會文,培養獨立的閱讀能力。
3、靜心涵詠,讀中感悟,從筑路工人的行動中受到啟示,增強自學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以上目標著力反映知識與能力,強調過程與方法,同時,注意本文的價值取向,我想能較好的反映語文教學的基本特點。
三、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本文是略讀文章,我擬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獨立自主地閱讀文章,體會人們為保護橡樹而體現出的一種高尚的心,聯系實際為保護環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四、說教法學法
教無定法,教必有法。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言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的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程中知識和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這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主要采用“導讀法”,“質疑法”等教學方法,引領學生參與,感悟文本,使語文課堂充滿自主的氣息,探究的味道。比如以“它像箭一樣筆直,但只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你有沒有發現這句話中的矛盾之處?”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后組織學生探究并體驗,最后結合實際進行閱讀反思,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堂的開放性和語言課與生活與社會相結合的特點。
五、說教學流程:
本課我預設1課時完成。下面我將詳細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ㄒ唬⒔翌}存疑
1、直接板書課題:路旁的橡樹。
2、引導質疑: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有什么問題想提嗎?
(預設學生提出的問題有:這是一顆怎樣的橡樹?它和我們有什么關系?人們是怎樣對待它的?作者為什么要寫這棵橡樹呢……)
。“疑”是“研”之源。圍繞學生質疑的問題來開展閱讀研究,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閱讀研究更有意義,也更有情趣。)
(二)、初讀初讀釋疑
1、自由讀課文,畫出難讀的,難理解的詞語。
2、針對以上提出的問題,先自己試著劃劃找找答案。
3、交流:
1)、提出難懂的詞語,互相交流理解。(如:平坦,延伸、沉重、楔子、責備、不約而同等)
2)、交流讀文后對剛才所提問題的思考,
板書: 工程師 修路
路旁的橡樹
工人們 保樹
馬蹄形
。ㄟ@環節的設計是第一層次的質疑和解疑,其實已經實現了對文本的初步感知,從整體上解讀了課文的脈絡和主要元素。對略讀課文的教學來說,粗知是自主深入閱讀的基礎。)
(三)、引發質疑
1、簡介本文作者蘇霍姆林斯基。
2、引發讀文中的矛盾。
1)、導入:這么一位享有盛譽作家,卻在文章中落下了一個“敗筆”。
課件出示句子:它像箭一們筆直,但只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
2)、師:你有沒有發現這句話中的矛盾之處?
學生通過朗讀,發現同一句中,出現了“筆直——彎曲”這一矛盾之處,這“只在一個地方”是指什么?
3)師再切入:蘇霍姆林斯基為什么這樣寫呢?
。ㄟ@一環節,抓課文解讀的“矛盾點“切入,用問題推進學生的閱讀思辨,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以便更多角度開拓學生的認知空間)
。ㄋ模、自主研讀,提示文旨,分六步設計:
1、確定研讀目標。
它像箭一樣筆直,但中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
1)、“只在一個地方”是什么地方?
2)、為什么“彎曲成馬蹄形?”
3)、作者為什么這樣寫?
2、交流研讀體會
3、片斷品讀4-7自然段。
1)、抓住重點詞句,通過朗讀,品味語感。
a、(1)工程師向工人們走來,他什么活也沒對工人們說。
工程師長久地看著筑路計劃,然后把目光轉向橡樹,嘆了口氣。
(2)工人們也沉默不語。
工人們也學生地嘆著氣。
師生通過多種形式的反復研讀,感受工程師和工人們的無奈和猶豫不決,板書:猶豫不決。
b、工程師拿出一根楔子,走到離橡樹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進了地里。“現在誰也不會責備我們了。”他輕聲說。
引導從這些表情動作的詞語中,體會工程師保護橡樹的堅決和義無反顧。板書:義無反顧。
4、創設情境,換位體驗
導入:工程師明明知道計劃是不可修改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促使他那么做?他想到了些什么呢?你能來真實這個“空白”嗎?
出示:計劃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師拿出一根楔子,走到離橡樹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進了地里。……
1)、討論鋪墊(想到了橡樹的作用,橡樹的生命力,想到了……)
2)、試寫。
3)、交流。
5、有感情地朗讀4-7自然段。
6、小結:作者這樣寫:“它像……”突出強調了人們的良苦用心,贊揚了人們為樹讓路的決心。
。ㄟ@一環節著力于激活表態的文本,促進師生的創造和拓展,從切入點引出“空白點”,發展點,在比較品味、想象,朗讀中實現,從解讀文本到超越文本,實現語言文字情懷的共同構建。)
。ㄎ澹、情境渲染,提升主題
1、課件播放一組人與自然和詣相處,保護環境的圖片。
2、最后定格在課文中的插圖:想象說話訓練。
一條寬闊的瀝青公路從( ),它像箭一樣( ),因為這里挺立著( )。
。 )(什么人)過往到這里看到( ),( )地贊嘆:( )
3、進入情境,主泛交流。
。ㄙ潎@筑路人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的品質,贊嘆他們美麗的心靈,贊嘆他們善于思考,巧妙設計,為樹讓路……
4、師:這么多人事先沒商量卻見解高度一致,課文中用了一個什么詞來形容?(不約而同)
5、有感情地朗讀文章最后一段。
6、以歌曲《美麗的心靈》結束本課。
板書: 8、路旁的橡樹
工程師 修路
路旁的橡樹
猶豫不決 工人們 保樹 義無反顧
馬蹄形
8路旁的橡樹 篇11
從北方到南方的兩座大城市之間,人們打算修建一條公路。這條公路將會寬闊、平坦又漂亮。
開始筑路了。一天,工人們來到田野上,那里長著一片不大的灌木林。工程師批示未來的路要鋪在哪里,工人們就往土里埋進排水管。
突然,工人們停了下來,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在這條路應該延伸過去的地方,挺立著一棵高高的橡樹。它是那么粗壯、結實、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樣。
工程師向工人們走來,他什么話也沒對工人們說。工人們也沉默不語。工程師長久地看著筑路計劃,然后把目光轉向橡樹,嘆了口氣。工人們也沉重地嘆著氣。
“計劃[hu4]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師說。
“橡樹也不可以砍。”工人們說。
工程師拿出一根楔子,走到離橡樹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進了地里。“現在誰也不會責備我們了。”他輕聲地說。
幾年過去了,一條寬闊的瀝青公路從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樣筆直,但只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
坐車過往這里的人不約而同地贊嘆道:“筑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
8路旁的橡樹 篇12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三個生字,理解課文內容
2.引導學生樹立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筑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這句話的含義
課時安排:一課時
學法指導:自讀自悟,討論交流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師:在我的家鄉,我看到人們為了燒火或拿到集市上去賣,就不顧有關規定盲目地上山砍樹,我小時候看到的一片林子不見了,山上只留下光禿禿的裸露的泥土,我的心里很難過。有一位蘇聯的教育家給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的故事……
2.揭示課題:路旁的橡樹
3.學生和教師一起初讀課文,讀準要求認識的生字
4.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
二、探究課文,領悟道理
1.以小組為單位,再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
2.你能讀懂哪一個自然段?先說說,然后把你的理解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3.有什么不懂嗎?
4.討論:建筑計劃可以修改嗎?
5.說說課文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動?
6.你同意“筑路工人有一顆高深的心”這種說法嗎?為什么?
7.你認為還有哪些人有一顆高尚的心?
8.學生讀最后兩個自然段
9.師:現在你們就是坐車路過這里的人,看到了路旁挺拔的橡樹和這里的路,你有什么話要說?
三、總結課堂,遷移升華
1.你從筑路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如果你到了教師的家鄉或者到了第十課中的那個小村莊,面對著不加節制的砍伐者,你怎么對他們說?
3.你能給人們提出一些好的建議嗎?
8路旁的橡樹 篇1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2、運用聯系上下文、抓住重點詞句等方法理解課文內容,交流自己的看法。
3、從筑路工人的行動中受到啟示,增強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能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學難點:體會人們為保護橡樹而體現出的一顆高尚的心。
一、課前交流
1、這一單元,我們學習了哪些方面的課文?(環保、動物)
2、第7課,小村莊里的人們,為了眼前“不錯”的生活,幾乎砍光了樹木,結果毀滅了家園,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個人和樹的故事。
3、齊讀課題:從課題中,我們能知道這是一篇什么課文?(略讀)
4、以往我們都是怎么學習略讀課文的?(弄清導讀問題)
二、學法遷移
1、明確問題:今天我們還要用這種方法來學習第8課。
、僮宰x導讀:畫出要解決的問題
、趨R報板書:我們要思考什么問題?
a 主要內容
b 談看法
2、回顧學法:你想用什么方法解決這兩個問題?
①主要內容——(誰 干 結)
、诳捶āㄉ舷挛 重點詞句)
三、自學反饋
1、自學:
、賳栴}清楚了嗎?方法明白了嗎?
、谖覀兿葋砜纯礈y試要求。
自學測試:
1、下面幾句話是對主要內容的表述,選出你以為正確的答案。試著說說理由。(10+5分)
a、課文主要寫:圍繞橡樹發生的故事。(太籠統,不具體)
b、課文主要寫筑路工人與工程師,為了保護橡樹,在橡樹邊拐了一個馬蹄形的彎兒,圓滿地完成了筑路任務。
c、主要寫在橡樹邊拐了一個馬蹄形的彎兒來修路。
2、交流我對這件事的看法。(每答對一點得10分)
溫馨提示:
我的看法是( ),我是從第( )自然段,( )句話體會生活的,我抓住了( ),這個詞(句),的意思是( ),從中看出( )。
答案:我的看法:
(1)①工人不想砍樹,他們有環保意識。
、诠こ處煵幌肟硺,他們也有環保意識。
③把路設計成馬蹄形,既保護了橡樹又完成了計劃,足以看出工程師的聰明才智,考慮周全。
、苈愤^的人贊同工人和工程師的做法,可見他們也有一顆愛護花草樹木的心。
2、小組交流:
師:還有兩分鐘時間,第.2題在小組內交流,1號組長領著打分。
3、全體反饋:
(1)、檢查朗讀:
a指3人:誰給他們打打分?
b像這樣,剩下的段在小組內接讀,2號小組長打分。
總結:得10分舉手,恭喜,闖過朗讀關。得15分的同學可以當師傅了,教教同伴,你們幾個共同進步。
。2)匯報試卷:
主要內容:b
我的看法:(開放)如果你是工程師,你想怎樣設計這條路?(鼓勵學生多種想法)
(3)累計分數(個人、大組)
四、全課總結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這節課有不少同學得了滿分,說明在前幾節課的學習中你們掌握了相關的學習方法,成績不理想的同學可能對這些學習方法還沒能完全掌握,希望在第三單元的學習中能夠繼續努力,爭取在下次略讀課測試中取得好成績
8路旁的橡樹 篇14
一、朗讀課文
師:(板書 路旁的橡樹)請同學們把課本翻到第28頁,今天我們學習第8課《路旁的橡( xiàng )樹》。請同學們用鉛筆,把課文中的生詞圈( quān )起來。然后,每個生詞齊讀三遍。
說課:教師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拿鉛筆看書,在課本上做記號,是一種很科學的學習方法。這種習慣的養成,會使學生終身受益。關于《拿鉛筆看書的思維科學》,有一位學生寫過一篇作文。還有一位學生,寫過一篇《語文筆記應該做在語文課本上》。學生寫的這些作文,也是對我教學經驗的總結。
生:齊讀,教師領讀:
橡( xiàng )樹 延( yán )伸 挺拔( bá ) 楔( xiē )子
瀝( lì )青 馬蹄( tí )形 高尚( shàng )
說課:課文中的生字,是本課的難點。要首先突破。
師:在同學們齊讀課文之前,我們來聽一遍課文的朗讀錄音。
說課:教師事先通過互聯網搜尋有關課文朗讀的錄音,下載到mp3播放器里面,通過小型有源音箱播放,對學生了解課文朗讀的語氣語調、感情色彩,很有好處。也可以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增添課堂學習的樂趣。只是教師就要費神了,在備課上要多花一些精力。
師:(錄音播放完畢)好。請同學們齊讀課文《路旁的橡樹》。
說課:讀書的方法,有點某個學生讀,有輪讀、分組讀、教師范讀等。我認為,注重齊讀,有很多好處。
生:(齊讀)
路旁的橡樹
從北方到南方的兩座大城市之間,人們打算修建一條公路。這條公路將會寬闊、平坦又漂亮。
開始筑路了。一天,工人們來到田野上,那里長著一片不大的灌木林。工程師批示未來的路要鋪在哪里,工人們就往土里埋進排水管。
突然,工人們停了下來,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在這條路應該延伸過去的地方,挺立著一棵高高的橡樹。它是那么粗壯、結實、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樣。
工程師向工人們走來,他什么話也沒對工人們說。工人們也沉默不語。工程師長久地看著筑路計劃,然后把目光轉向橡樹,嘆了口氣。工人們也沉重地嘆著氣。
“計劃( huà )是不可以修改的!惫こ處熣f。
“橡樹也不可以砍。”工人們說。
工程師拿出一根楔子,走到離橡樹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進了地里。“現在誰也不會責備我們了!彼p聲地說。
幾年過去了,一條寬闊的瀝青公路從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樣筆直,但只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
坐車過往這里的人不約而同地贊嘆道:“筑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
師:剛才,同學們把課文齊讀了一遍,有幾個字發音不大準,現在,校正一下。
說課:這種現象,在教學中是常見的。我們的備課,不可能備得完美無缺。學生是一群有思維、有個性的個體,課堂教學中,要注意靈活機動。
師:(教師備有翻閱迅速的四角號碼字典,立即在課本上作出記號,板書在黑板上。這時,教師要在課本上做記號、作筆記,這些事情站著做,顯然是不方便的。這里,也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問他們:剛才朗讀時,有哪幾個字的音發得不準。請上講臺來寫出發音不準的字和拼音。)
說課:要學生上講臺翻字典,寫生字、拼音,這應該形成一種習慣。把這當作是一種競賽,看誰翻得又快又準,看誰是冠軍!由此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養成翻字典的習慣。
二、講解課文
說課:本部分講解課文,是本課的重點。目的是使學生理解課文,增長知識,豐富智慧,培養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講解課文的方式,是由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采取啟發式的方法。
師:
1、第3自然段:工程師為什么嘆氣?工人們為什么嘆氣?
2、第4自然段:工程師為什么說“計劃是不可以修改的”?
3、第5自然段:工人為什么說“橡樹也不可以砍”?
4、第6自然段:工程師拿出一根楔( xiē )子,做了什么事?他為什么這樣做?
5、第7自然段:公路有一個彎,好不好?
6、第8自然段:人們為什么贊嘆“筑路的人有一顆高尚的心”?
以上問答,教師提問,學生自由競答。教師因勢利導,學生氣氛熱烈。課堂教學達到高潮。
三、學生提問
任何課堂教學設計,都不可能完美。學生也不可能是機器,任你擺布。這里,設計一個“學生提問”環節,一是可以彌補教師備課之疏忽和不足,二是可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質疑問難的能力。
四、課后作業
1、在語文練習本上,把課文的生字和拼音,每個字和拼音寫半行或一行。
2、學習了這篇課文,請每位同學寫一篇感想,題目自己定。
8路旁的橡樹 篇15
教學目標 :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內容,體會路人高尚的心。
教學重點:
體會人們為保護橡樹而體現出一顆高尚的心,聯系生活實際為保護環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學準備:
1、查字典,理解“高尚”一詞的意思。聯系生活及讀書經歷,想想哪些行為是高尚的。
2、投影:課文插圖及最后一句話。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
一、根握閱讀提示自學課文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思考:課文將了一件什么事?你對這件事有什么看法?
二、檢查自學效果,組織交流
1、指名讀課文,指導讀正確。并讀讀下列詞語:
公路 寬闊 平坦 漂亮 馬蹄
橡樹 粗壯 結實 挺撥 高尚
2、交流思考題。
(1)交流第一個問題: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看法。
A、小組內交流。
B、全班交流。要尊重學生的想法。
★引導重點交流:
出示投影片:插圖及課文景后一句話。
C、讀、齊讀這句話。
坐車過往這里的人不約而同地贊嘆道:“筑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
D、說說你是怎樣理解“高尚”的,舉例說。
E、為什么說筑這條路的人有一顆高尚的心?
★讀書,找依據,討論交流。可以從這幾個方面講:
第一:遇到橡樹,停止埋排水管。
工人為什么停下來,他們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在這條路應該延伸過去的地方,挺立著一棵高高的橡樹”,這棵橡樹“是那么粗壯、結實、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樣”,充滿了生命的活力,同時與環境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個“美”的象征。面對這個結合著生命與美感的高大的橡樹,他們或者是為橡樹的生命力與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樹埋上排水管,總之工人們停了下來。)
指導讀時注意讀好“那么粗狀、結實、挺撥,就像摹的哨兵一樣”這句話,聲音要響亮、有氣勢。)
第二:工程師沉默,工人也不語,都嘆氣,他們深恐傷害了橡樹,可又想不出辦法保護它。
讀這兩句話,語速要舒緩、語調要略顯低沉,以便表達出人們當時肅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第三:“工程師長久地看著筑路計劃,然后把目光轉向橡樹,嘆了口氣,工人們也沉重地嘆著氣!肮こ處熼L久地看著筑路計劃”
第四:想辦法,繞開橡樹修路,最終路呈馬蹄形。
“筆直”與“彎曲”在這句話里構成了鮮明的對比,作為公路來證明,自然是“寬闊、平坦、漂亮、筆直”為好,但人們為了保護橡樹卻將其筑成“彎曲”的,顯示了人們愛護樹木、注意環保的高尚品質;“只在一個地方”則突出地強調了人們的良苦用心,只有一個彎兒,這個彎兒還是為橡樹特別沒置的。因此,這句話中的“筆直、只有一個地方、彎曲”需要注意重讀。
3、總結:對一棵樹,如此珍愛:這不是平常的行為,這是對環境的保護,對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說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二、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抄寫練習(任選一題)
1、抄寫你喜歡的一段話。
2、抄寫下面詞詞。
寬闊 平坦 漂亮 筆直 粗壯 結實 沉重 贊嘆 高尚
8路旁的橡樹 篇16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從筑路工人和工程師的行動中受到啟示,增強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學習過程:
一、板題示標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第八課《路旁的橡樹》,請同學們和我一起寫課題。(板書課題)齊讀課題一遍。
這節課的學習目標是: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從筑路工人的行動中受到啟示,增強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生讀)
二、第一次“先學后教”( 讀課文,要求準確)
師:首先,我們來比誰課文中的字音讀的準確。請同學們自由課文,遇到不會的生字,借助工具書或同桌幫助,2分鐘后教師檢測。
1、自由讀。
師:現在我們的比賽開始。(要求:讀的同學聲音響亮,字音準確。聽的同學認真聽,發現問題及時舉手糾正。)
2、指名讀,請其他同學更正,師板書。
xiē
楔子
3、集體認讀所板書內容。
三、第二次“先學后教”(流利地朗讀,理解課文)
師:“會認字”讀得這么準確。接下來,我們進行第二場比賽:看誰課文讀得最流利。
1、自由讀(2分鐘)
2、指名讀
四、第三次“先學后教”
(一)先學
師:同學們讀得真好,下面請看老師出示的自學指導。
自學指導:
請同學們自由默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1、工程師和工人們為什么都沉默不語?
2、工程師向工人們走來,他為什么嘆氣?工人們又為什么嘆氣?(7分鐘后,比誰回答得好。)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問題。
(二)后教
師:好,時間到,誰來回答第一個問題。指名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多叫幾個同學回答,只要意思對即可。)
1、工程師沉默不語是因為他注意到了那顆象征著生命的活力與美感的橡樹,內心深處也受到了震撼,因此沒有命令將其砍倒,但該怎樣做呢?他也不是很清楚,于是沉默不語。工人不想砍掉這棵樹,但又必須得到工程師的同意,他們沉默不語是在等待工程師考慮清楚以后作出安排。
2、工程師嘆氣是因為為了保護橡樹,再沒有改變筑路計劃的前提下,不得不作出的無奈的選擇,工人們嘆氣表明在沒有得到明確的答復之前,看到工程師在嘆氣,內心非常擔心、沉重。課文學完啦,那誰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說。(意思對即可。)
師總結:
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們看到了人們為了保護橡樹作出了很大努力,在生活中我們也應該為保護環境而盡自己的努力。
五、 作業
做《學習輔導》
板書設計
路旁的橡樹
工程師,筑路工人
高尚的心
教學反思:
《路旁的橡樹》是一篇略讀課,課文雖然語言質樸,情節簡單,但閱讀一篇文章,首先要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對于三年級學生,就要逐步培養學生概括主要內容能力。本文是一篇寫事文章,而且對話比較多,沒有明顯的中心句,所以要把主內容說清楚又簡潔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采用了“提問法”和“填空法”,引導學生把課文內容說清楚。在實際教學中,我覺得這一學法指導比較有效,既減低了學習難度,又進行了學法指導。然后,通過抓住工人們的言行,體會高尚的心。這一環節主要引導學生抓住兩個“嘆氣”體會人們的內心想法,通過想象人們的內心世界,感受人們對橡樹的愛。最后,抓住馬蹄形路進行體會。這一環節主要抓“筆直”和“彎曲”的對比,體會人們為了保護橡樹而不惜代價的高尚品質。可為尋常小事,不尋常的處理方法,去感染學生,增強環保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