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旁的橡樹》教學案例
學習目標1、知識目標:理解“寬闊、平坦、沉重、不約而同、贊嘆”等詞語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3、德育目標:讓學生學習文中工人和工程師愛護樹木的好品質。
4、創新目標:理解筑路工人的心靈美,知道愛是人間最美好的情感。
學情分析1、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內容平凡情節簡單的小故事,但卻耐人尋味,蘊含著很深的道理。本文贊美了珍愛綠色,保護大自然的筑路人,教育學生愛護樹木。
2、學生分析:
學生通過對前一課的學習,對于本課會比較容易理解,但文中別樣的深意同樣能給三年級孩子以心靈的震動,讓他們感受文中人物的靈魂美。
3、確定五點:
重點:理解人們贊嘆筑路人有一顆高尚的心的原因。
難點:理解人們贊嘆筑路人有一顆高尚的心的原因。
創新點:
1、還有比這個辦法更好的嗎?
2、小樹如果會說話,它會說一些什么?
德育點:大家為什么說筑路人有一顆高尚的心?
空白點:
1、還有比這個辦法更好的嗎?
2、小樹如果會說話,它會說一些什么?
學具的選擇
與使用教學掛圖和教學課件,這樣的教具有利于學生觀察圖畫。
主要技術留空白、加深體驗、激勵創新等技術
教學過程教師行為學生行為
一、導引目標
請同學們閱讀自學提示,并且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課文。激發興趣
同學們從提示當中的幾個問題入手后,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先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二、創設條件
1、請同學們自由匯報,當小教師,給大家講課。
2、現在請同學們進行朗讀,讀出最高水平。
3、說說橡樹是一棵怎么樣的樹,理解公路“它像箭一樣筆直,但只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這句話的深意。自主參與
1、學生在當教師的體驗中,學會了知識。
2、通過各種讀法對學生進行朗讀的訓練。
3、攜引學生讀懂課文,深入體會課文內容,領會人物動作語言所包涵的深意,理解工人們“沉默不語”“沉重地嘆著氣”。
三、組織研究
討論:提示中的兩個問題你會嗎?請小組合作討論一下,拿出小組的意見。體驗發現
1、在交流合作中,學習創新。
2、理解人們贊嘆筑路人有一顆高尚的心的原因。
四、引導創新
1、還有比這個辦法更好的嗎?
2、小樹如果會說話,它會說一些什么?應用實踐
留充份空間讓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
五、反思小結
1、談談課文給你的啟發
2、說說你今后的打算鞏固提高
讓學生聯系實際談談如何做到愛護樹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