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時間賽跑》教學設計
板書設計 和時間賽跑 ↑ 光陰似箭 ← 時 間 → 日月如梭 ↓ 珍惜時間 關于教學策略選擇的闡述 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教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學法)兩大方面,是教法與學法的統一。教法必須依據學法,否則便會因缺乏針對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達到預期的目的。但由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所以在教法與學法中,教法處于主導地位。 研究的結果表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方式影響學習結果。單純的行為參與方式并不能促進學生高層次思維的發展,只有以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深層次的思維參與為核心的學習方式,才能促進學生包括高層次思維在內的全面素質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方式對學生的學習結果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如果我們要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就要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往往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負擔很重。這種狀況必須改變。學習應當多樣化,現實的、有趣的、探索性的學習活動應當成為學習的主要形式之一,問題解決等活動應當處于重要的地位。為了培養學生適應21世紀終身學習意識與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要求,我們必須改革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教師的教法,探索和實踐新課程的教法與學法有機結合,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使之適應基礎教育課程目標落實的需求。 建構學習不是教師把統一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學生運用自己先前的知識、經驗去構建對新內容的理解。《和時間賽跑》一課中為了幫助理解“所有時間了的額十五,都永遠不會回來”這句話的意思,我利用媒體讓學生先沉浸在“作者和外祖母一起幸福生活”的種種畫面中,再回到現實,通過課文插圖由整體到部分的定格感受到作者的悲傷,這樣一個讓學生融入文本的教學環節讓學生談感受,學生思考后各抒已見,知道了人的一生一定會經歷“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從而明白了“對于每個人,時間一去不復返”的真諦。這其實是學生原有的認知圖式,還未建構新的認知圖式,但學生各種不同的認知圖式又互為刺激,為同化、順化提供物質條件。因此,這時的教師只能作為一名組織者,而不是裁判員,不以正確和錯誤來判別學生的知識經驗,而要尊重學生的個性推想。 本節課教學力求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模式”,努力采用了“演示法”、“任務驅動法”、“分層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通過直觀的畫面、影音、多樣化的識字游戲,激活學生思維的興奮點,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始終采用多種教學方式驅使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參與、相互協作、相互激勵、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從而體現以學生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做到較好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與內容,將興趣教學貫穿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