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木雕的少年》教學設計
4、朗讀指導(你能通過朗讀讓大家感受到這里非常有名,游客非常多?評:聽出來了,這里真是一個名揚中外的旅游勝地)
四、識少年
1、就在這名不虛傳的瀑布附近,作者結識了一位賣木雕的少年,他們僅僅只有兩面之緣,卻讓作者永生難忘。這是為什么?請默讀課文3到9段,劃出少年言行的句子,看看第一次相遇,少年給我留下了什么印象?(出示:少年印象記)
2、第一次印象(3到9段)
找:孩子們,我和少年第一次相遇,你都找到了少年的哪些言行?
(1) “買一個吧!”坐凳的主人是個十五六歲、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2)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誠懇地說:“夫人,您買一個吧!”
(3) “您是中國人吧?”那少年望著我,猜測道。
(4)少年的眼晴里流露出一絲遺憾的神情。
再讀:那你能再讀讀課文,揣摩一下,當時少年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呢?
(1)當_____________時,少年說:“買一個吧!”
(2)當_____________時,少年走到我跟前,誠懇地說:“夫人,您買一個吧!”
(3)當_____________時,那少年望著我,猜測道:“您是中國人吧?”
(4)當_____________時,少年的眼晴里流露出一絲遺憾的神情。
交流:
過渡:你能讀明白少年那一絲遺憾的神情嗎?(學生談)細細來品味一下課文10到15段,看看他們第二次相遇。
3、第二次印象記,自由讀,找找少年是如何彌補這一絲遺憾?還可以拿起筆在邊上寫寫你從中讀明白了什么?
重點句:“這個小,可以帶上飛機。”少年將一件沉甸甸的東西送到我手里。啊!原來是一個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見到的一模一樣,卻只有拳頭大小。
教師相機引導學生想象:從白天到晚上這段時間,那位黑人少年可能干什么去了?
(既然只有拳頭大小的小象墩作者為什么用上“沉甸甸”一詞?)
理解:沉甸甸(專程、專雕、兩國友誼)
穿插資料
中國和非洲雖相距萬里,遠隔重洋,但中國和非洲之間的友好交往卻源遠流長。上世紀60年代,中國工人用生命、鮮血、汗水和智慧幫助他們修建了非洲大地上第一條鐵路坦贊鐵路。(課件出示坦贊鐵路的路線圖)該鐵路東起坦桑尼亞首都,西至贊比亞,全長1860公里,為建設這條鐵路,竟先后派遣工程技術人員近5萬人次,其中有64人為些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在非洲只要提到坦贊鐵路,無人不知,他們都會不約而同地談到中國,坦贊鐵路從動工之日起就注定成為中非關系史上的豐碑,它不僅是一條連接坦贊兩國的經濟之路,也是連接中非人民深厚感情的友誼之路。
孩子們,友好的感情是相互的,愛的傳遞是相互的。正是中國人民的付出,才贏得了非洲少年的友誼,才會專門為我雕刻,專程為我送來這象墩,讓我無憾地離開非洲。
4、這木雕還只是個普普通通的木雕嗎?這里面飽涵了什么?
(這份情、這份誼,每刻一下都包含著少年對中國人民的那一份情誼。這樣的木雕小象墩,怎能不讓作者感到沉甸甸呢?)
5、這個可愛的非洲少年,話語不多,卻默默地用行動傳遞著他對中國人民的友誼。這少年行為真可以用一首小詩來表現
細微之處見真心
枝枝葉葉總關情
人生所貴友情見
天涯海角也若鄰
你也能寫幾句話來夸夸黑人少年嗎?
六、小結
作者的這趟非洲行,讓她永生難忘。景色壯觀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賣木雕少年美麗的心靈,這一切都震憾著作者,也震憾著我們,愿中非人民的友好關系,也愿各國人民的友好關系不斷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