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豹》 說課稿
一、說教材《西門豹》一課是四年級第二學期第五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課文講述了西門豹初到鄴地,發現田地荒蕪,人煙稀少,他了解到是巫婆和官紳借口河伯娶媳婦欺騙老百姓,他將計就計,最后懲治了官紳和巫婆的事。
二、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設計。因而根據本科教材的特點和《標準》的要求,制定以下目標:
1 學習課文,了解西門豹采用將計就計的方法,懲治了巫婆和官紳頭子、教育群眾破除迷信、帶領群眾興修水利的事跡。知道西門豹是我國歷史上一位能為民辦事的官員。
2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摘錄并積累描寫官紳非常害怕的句子。
3、繼續學習簡要復述課文的方法。
三、說教法、學法
(一)、充分研讀,感悟語言的豐富性
閱讀是個性化的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感悟語言,體驗情感,讀是基礎。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理解,讀中品味,讀中有所感,讀中有所悟,感悟語言文字隱含的深層意義,感悟語言文字在文章中的表達作用,體會作者遣字造句之奧妙。
(二)對比辨析,品味語言的準確性
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學生對語言感受、體會、積累的過程,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品味語言,體會語言的精確性,培養學生敏銳的語感能力。對比就是行之有效的一種好方法。
(三)入境體驗,升華語言的情感性
通過不同人物對西門豹的評價,多角度展現西門豹懲治惡人的巧妙;同時,讓學生進入文本角色,參與評價,體驗西門豹的高明,使學生在語言感悟中積蓄的情緒得以宣泄,提升人物形象。
四、說程序
(要點:學習課文10-14自然段,重點理解西門豹是怎樣破除迷信的,從而認識西門豹這個人物。)
教學過程:
(1)、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西門豹剛到鄴地,看到的是田地荒蕪、人煙稀少,當他深入調查研究之后,找到了造成這種狀況的兩個根本原因。這兩個原因是什么?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首先是要破除迷信,而迷信的根源是巫婆、官紳在搗鬼。針對這樣的實際情況,西門豹是怎樣解決河伯娶媳婦這個最根本的問題的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重點學習、討論的內容。
(3)、西門豹調查了解鄴地的實情之后,他是怎么說的?(翻書p60,齊讀西門豹說的話)
(4)、我也去送新娘這句話含義深刻,你是怎么理解的?
(5)、下面我們就具體地去看看西門豹是怎樣去送新娘的?(請大家自讀課文10-13段,邊讀邊思考:西門豹先后懲治了哪些人?是以什么理由并用什么辦法懲治的?在書上勾畫批注)。
(6)片斷一:”不行,這個姑娘不漂亮,河伯不會滿意的。麻煩巫婆去跟河伯說一聲,說我要另外選個漂亮的,過幾天就送去。”(西門豹投巫婆時的話)
師:這句話巧妙在哪里?
生1:這些話表面意思是因為新娘不漂亮,西門豹叫巫婆去跟河伯說一聲。 生2:其實,西門豹真正的目的是救出新娘,懲治巫婆。
生3:我是從“不漂亮”這個詞中體會到的。說姑娘不漂亮,是西門豹懲治巫婆,救出新娘的借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