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豹》說課稿
《西門豹》一課是三年級第二學期的一篇閱讀課文,課文講述了西門豹初到鄴地,發現田地荒蕪,人煙稀少,他了解到是巫婆和官紳借口河伯娶媳婦欺騙老百姓,他將計就計,最后懲治了官紳和巫婆的事。針對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本課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1、學習課文,了解西門豹采用將計就計的方法,懲治了巫婆和官紳頭子、教育群眾破除迷信、帶領群眾興修水利的事跡。2、多樣化的閱讀感悟語言的無窮魅力。3、繼續學習簡要復述課文的方法。在教案的設計上,我主要將本課分為三大塊:
一、理清課文思路,把握主要內容。
倡導語文教學的人文性,關注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讓學生調查了解鄴地田地荒蕪,人煙稀少的原因。學生通過自己閱讀探究,得出結論。小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要有實效,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幫助學生找到可以操作的有針對性的學習策略。在本課中,西門豹的做法巧妙在何處 ,是本課學習的難點所在。教師給每個學生創設了平等對話的機會,大膽引導學生捕捉西門豹的語言,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學生與文本、教師與文本進行著平等的、個性化的對話,構建起一個立體型的交流網絡,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理解文本,豐富了文本,體現出研讀的多元性和交流的高效率。教學這板塊花時不多卻十分重要,避免了學生許多無效或低效的學習活動,維護了研究性學習本身的嚴肅性,防止了課堂上熱熱鬧鬧,學生高高興興,就是課堂學習并不有效現象的出現。課堂研究的主要問題明確,研究性學習變得實在了。
二、閱讀課文,理解課文
充分研讀,感悟語言的豐富性。閱讀是個性化的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感悟語言,體驗情感,讀是基礎。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理解,讀中品味,讀中有所感,讀中有所悟,感悟語言文字隱含的深層意義,感悟語言文字在文章中的表達作用,體會作者遣字造句之奧妙。
在這個學習環節中,我主要采用練讀,分角色朗讀課文的方法,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探討,理解,通過自身的感悟明白西門豹說法、做法的巧妙之處。學生通過朗讀,深切體會西門豹的內心世界,充分感悟到西門豹輕話重說,緩話急說的巧妙所在,同時領略作者描寫的傳神所在。這樣的訓練從語言入手,體驗情感,超越文本,提升語言,讓學生感悟語言的無窮魅力。
三、入境體驗,升華語言的情感性
讓學生復述課文,參與評價,體驗西門豹的高明,使學生在語言感悟中積蓄的情緒得以宣泄,提升人物形象。
這樣,課堂從人物的語言入手,充分展開,層層深入,又回到人物的語言,感悟語言的巧妙,領悟語言的藝術,形成了從“語言———情感———語言”的循環,實現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當然,這節課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提出寶貴的意見。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