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媧補天說課稿
五、教學流程
基于以上的文本解讀和目標擬訂,我將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設計為四個板塊:
(一)談話導入,揭題質疑 (二)讀文識字,整體感知
(三)聚焦重點,誦讀品味 (四)試講故事,課外延伸
一、談話導入,揭題質疑。
在這個環節,我先借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女媧補天》、《共工觸山》幾個神話故事的題目,讓學生明白神話就是關于神的故事,里面的主人公往往具有神奇的力量,然后揭示課題,問學生:題目中哪個詞讓我們感覺到了神話的色彩? 引導學生大膽質疑。
這樣既讓學生初步感知了神話的特點,又調動了學生主動發現問題的熱情,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文本,自主探究。
二、讀文識字,整體感知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是感悟課文的前提和基礎。于是,學生質疑后,我先讓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提醒他們注意讀準生字的音,把課文讀正確。然后用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的方式檢查學生認識生字的情況,還通過多媒體演示了“冶”字從金文到楷字的演變過程以及解釋了“冶煉”的意思,并指導學生在田字格里正確書寫“冶煉”,夯實了識字、寫字教學。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抓住課文題目,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也是本學期一個教學目標,通過初步閱讀,聯系題目,了解了課文內容,既有利于學生確定學習的重點,避免在課文的細節處耗費大量的學習時間,又是一種學習方法的指導。
(三)聚焦重點,誦讀品味
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后,我請同學們劃出女媧為什么補天的句子。通過指名讀、推薦讀之后,我這樣引讀的:是啊,多可怕呀,原本蔚藍的天空,現在——;原本充滿歡聲笑語的大地,現在——;原本過著快樂幸福生活的人們,現在——在充分讀句子之后,我讓學生抓住讓自己感覺到可怕的詞語展開想象,說說自己仿佛看到什么,聽到什么,讓學生感受天崩地裂以及人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可怕,此時再配上音樂,讓學生學生帶著害怕的心情,再把這種心情流露到臉上讀。這樣學生通過讀書、想象,既感受到天崩地裂的可怕,又體會到神話語言夸張,充滿想象的語言特點。
女媧為拯救人類,冒著生命危險、克服重重困難把天補好的過程是課文的重點。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說說女媧是怎樣補天的,并用幾個詞語概括出來,突出了中年級培養學生初步概括能力和以段的教學為重點的年段特點。這個環節的教學要突出學生的自讀自悟。不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想法,為學生的思維開發創設空間,為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創造機會。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特點,就是要抓住幾個詞和句來落實,如抓住重點句子,我引讀:原來女媧是這樣找五彩石的——:接著,我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回環反復讀:當女媧找到純青石的時候,她本來整齊的頭發變亂了,那是因為——;她本來干凈整齊的衣服骯臟破爛了,那是因為——;本來精神抖擻的她現在疲憊不堪了,那是因為——學生充分朗讀句子后我引導學生抓住 “她忙了幾天幾夜”、“找啊找啊”“終于”等詞語,引導學生體會時間之長,女媧心情之焦急,女媧行動之勞累,這幾個簡單的、并不引人注目的詞語,經過一番品味,學生就能感覺到詞語中所包含的意思,所蘊藏的情感。這個過程,一定要讓學生讀得充分。體會課文語言的規范感主要靠讀,把握課文語言的邏輯感主要靠讀,感受課文語言的夸張和富有想象主要靠讀,領悟課文語言的情味感主要靠讀,除了讀得充分、還要引導學生讀出形象、讀出意境、讀得感人。當學生在充分的朗讀、感悟到女媧善良、勇敢、甘于奉獻的精神品質時,本節課教學重點的落實也就水到渠成了。最后,我著重引導他們配上動作反復讀“往上一潑,大窟窿立刻就被補好了。”理解故事的神奇,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從而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在此基礎上,我還鼓勵他們反復讀,積累語言,為后面復述課文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