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媧補天》說課稿
《女媧補天》是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是一篇神話故事。這些故事常常會引起我們美好的遐想。編者旨在讓我們從中感受到古人的想象是多么豐富。如果有條件的話再找一些神話故事和傳說來讀一讀。
那么面對《女媧補天》這樣一篇課文我該怎樣設計閱讀教學呢?
關于教材分析。《女媧補天》這篇課文內容并不是很難理解,故事性強,學生在沒有講課前就已經饒有興趣地閱讀過。甚至有的孩子還零零星星從家長口中聽過。但是根據我們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和教材編者的要求,我對文本的解讀,我感覺又是比較難講的。難于理解的課文需要老師引領著去克服一個個理解上的困難,但是越是簡單的課文好像不需要講解,所以更不好講解。但是經過慎重思考,我認為要從這篇課文中上出深度廣度,上出新感覺。那就深入地解讀文本。課文重點寫了天塌一大塊的情景,目的是在閱讀中感受女媧補天的原因是人類在天塌以后的不幸可憐,和女媧為人類擔憂著急,從而去救助人類。因此我們對天塌后的可怕感受越震撼,對人類命運的苦難和無助越深,就越能理解女媧補天的意義。所以這里是一處需要重點處理的內容。然后女媧補天過程中找、煉的內容非常重要,我們要從中挖掘出女媧的不怕困難,爭分奪秒救人,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品質。于是我確定了這兩處內容中的重點語句為教學重點。逐步突破。而補天成功則是為了感受成功的神奇和有趣,我做了次重點處理。
過于教學過程設計。首先,我確定從“補”入手,感受天塌了一大塊的可怕。在此過程中,我先借助生活資源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我們都是“補”什么?然后老師開玩笑說如果我要是補天,大家會不會感覺很驚奇?從而一石激起千層浪,調動起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在此基礎上,我們共同認識女媧,認知神話。引導學生通過質疑來開啟課文的學習。按照學生質疑內容我們確定從天塌了一大塊先來感受可怕的情形,學生越感受到可怕才能引出女媧補天的必要性重要性。我運用了引導讀的教法,同時不斷滲入讀書的學法,抓住重點詞語,說出自己的感受,比賽看誰讀得最可怕,教師配樂示范讀,齊讀等方式達到此目的。學生感受的了天塌的可怕,然后又對在此可怕情形下的人的情況進行感受,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在老師讀書中飛臨到那情景中,說一說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受到女媧這位創始祖的善良、著急。
然后刪繁就簡,抓住補天的過程,先找五彩石、再冶煉五彩石、最后往天上一潑,完成補天。重點感受女媧的不怕困難、善良品質和無私地為人類造福的精神。我確定了教學重點是找五彩石的困難。主要讓學生從“幾天幾夜、找啊找啊、終于”這幾個詞語來體會,同時會帶動學生會結合前文來理解找的辛苦、困難,把“找啊找啊”去掉一個“找啊”,通過減詞法對比句子感受“找啊找啊” ,然后指導讀出怎樣讀“找啊找啊”,體會女媧的艱辛。并通過指導學生對“終于”理解感受到找到五彩石的快樂,并讀出感受。
冶煉五彩石借用了上面的學法,重要引領學生自學,抓住了“五天五夜”,不同的是我并不再重點引領學生認知女媧煉五彩石如何的困難,而是側重于通過結合“幾天幾夜”和“五天五夜” 感受女媧為了解救人類夜以繼日爭分奪秒。不足的地方是我應該再結合“許多人被火圍困在山頂,許多人在水里掙扎”,使用減法來放大學生的體會。比如讓女媧休息一天,一晚,一個小時,一分鐘。從而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女媧救人心切,不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