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獻璧》教學實錄
(評議時,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同學的長處,給同學提善意的建議。引導學生學會正確評價他人、欣賞他人。)
討論匯報:讀了課文后,剛剛同學們讀題后提出的問題能解決了嗎?通過讀文,你還知道了什么,也可以說一說?
指名匯報。
生1:我知道卞和因為得到一塊含著珍貴美玉的石頭,所以要去獻璧。
生2:通過讀課文,我知道何氏一共獻了三次璧玉。
生3:我知道和氏第一次把璧獻給楚厲王,第二次把璧獻給武王,第三次把璧獻給文王。
生4:我覺得卞和是一個非常堅強的人。
教師板書: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放手讓學生讀文后,自由交流,知道什么說什么,了解多少說多少,可以使學生在寬松的環(huán)境中交流互補。教師的板書幫助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大意,理清文章的三個層次。)
2、自主識字,質(zhì)疑理解。
(1)小組合作學習生字。教師巡回指導,了解各小組活動情況。
用教學課件出示生字,多種形式鞏固認讀。
(2)請同學們說一說:課文中有哪些詞語不明白?
生:我不明白什么叫“鑒別”?
師:請你讀讀最后一段能找到答案嗎?
生:(讀后理解)
生2:我不懂“價值連城”是什么意思?
師:誰收集到了《完璧歸趙》的故事,給大家介紹一下。
生3:介紹《完璧歸趙》的故事
師:秦王想用十五個相連的城池交換和氏壁,所以說它價值連城。
生4:我不明白什么叫“堅貞之士”?
師:在你的頭腦中有沒有英雄人物的名字,說出來。
生5:劉胡蘭
師:她在釓刀面前不低頭,英勇犧牲,是一位堅貞之士。
(3)小小組互相測評生字,全部會認的畫上智慧星,加以鼓勵。把認讀有困難的生字圈畫出來,再次在小組中集中認讀。(小組合作識字的辦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學生不但比較扎實地掌握了本課生字,更重要的是在小組中學會了幫助別人,學會了合作。)
(三)細讀課文,指導朗讀
1、和氏三次獻壁結(jié)果怎么樣?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欺君之罪砍去左腳
故意欺騙砍去右腳
命名“和氏壁”
玉匠看了看,說:“這是一塊普通的石頭。”
玉匠又說:“這不過是塊石頭。”
2、指名接讀3——5段,思考:第三次獻璧與前兩次有什么不同?
生1:這次卞和沒有直接去找文王獻玉,而是在楚山腳下痛哭了三天三夜, 直哭得眼淚流盡,血都流了出來。
出示句子,指名再次朗讀.
卞和捧著那塊石頭,在楚山腳下一連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眼淚流盡,血都流了出來。
理解“捧”在這句話中的含義,將“捧”換成“抱”可以嗎,為什么?
生2:我認為不行。因為卞和知道這是一塊含有珍貴玉石的石頭,才把它捧在手中。
生3:用這個“捧”更能感到這塊石頭的珍貴。
生4:我覺得玉匠第三次和前兩次對待這塊璧的態(tài)度不同.
出示句子進行比較,師生對讀。
玉匠看了看,說:“這是一塊普通的石頭。”
玉匠又說:“這不過是塊石頭。”
玉匠仔細研究了石頭紋理,確認那是塊璞。經(jīng)過仔細打磨,果然得到一塊價值連城的美玉,隨即命名為“和氏璧”。
(體驗玉匠對待璧的態(tài)度,與卞和的態(tài)度對比,進一步感受卞和的堅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