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滿昆蟲的口袋》(第二課時)教學案例
【課題背景】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標準強調的基本理念之一。形成這一學習方式的指導策略,令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都能有效地使學生得到最大的收獲,一直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思考與探索的主題。課改以來,教師的角色與地位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但始終離不開“主導”二字。而我校立項的市級課題《小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指導策略》符合新課程改革的主要內容,本校課題強調“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方式,使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是學習指導的重要內容,也是我校課題研究的重點。在(北師大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裝滿昆蟲的口袋》一課中,我針對教材特點、學生的學習現狀、知識水平,著眼于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學習方式,采用了三個指導策略。【指導策略】教學內容自定策略 創設情景策略 拓展延伸策略【教學過程片斷展示】 (片段一) 教 學 活 動 指 導 策 略 教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裝滿昆蟲的口袋》一文,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教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誰愿意來回憶一下上節課所學的內容。 學生: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知道法布爾從小對大自然有著濃厚的興趣。 學生:我知道了法布爾對昆蟲充滿了好奇心。 教師:你們還對課文的哪些內容感興趣呢?請大家趕快翻開課本91頁,讀一讀。 (學生讀課文2—11自然段。) 教師:同學們都讀得很投入,有哪些問題需要幫助? 學生:我想知道法布爾是怎樣觀察蟲子的? 學生:我想知道法布爾對昆蟲有多么感興趣? 學生:我不明白法布爾的口袋里為什么高高鼓起來? …… (學生質疑,教師梳理,明確主要問題: (1)法布爾是怎樣觀察蟲子的? (2)法布爾對昆蟲有多么感興趣? (3)他的口袋里為什么高高鼓起來?) 教師: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進一步學習課文。 在這里采用了教學內容自定策略。我注意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 這樣就把問題集中到解決教學重點和難點上,通過質疑自主確定學習內容。學生通過讀文產生的疑問猶如一塊磁鐵緊緊吸引了他們的心,學生們紛紛被調動起來,萌發了探究的興趣,為下面探究文本內容打下鋪墊。 (片段二) 教 學 活 動 指 導 策 略 (教師出示課文4—10自然段,學習4—10自然段。) 教師:這部分內容哪些語句可以看出法布爾對昆蟲的喜愛呢? 學生:“每到早晨,法布爾把鴨子趕進池塘后,就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我從“每到早晨”看出法布爾天天堅持觀察生物,每天都是這樣做的。 學生:我還從“一動不動”、“趴”、“靜靜地”看出法布爾觀察得很仔細、以致于入迷了,也看出他很善于觀察。 教師:瞧,法布爾觀察得多仔細呀。誰能把這句話讀一讀? (指導朗讀這句話。) 教師:法布爾趴在岸邊,都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昆蟲?它們在干什么? (播放昆蟲圖片,學生想像。) 學生:這些昆蟲正交頭接耳地竊竊私語。 學生:螳螂家族舉行拳擊比賽,兩只小螳螂為爭奪冠軍,打得可兇了。 …… 教師:多可愛的小生靈呀!法布爾被吸引住了,他—— 學生續讀:“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蟲拾起來,放進一個蝸牛殼里,打算回家好好欣賞這珍珠一般的‘寶貝’。” 在這里采用了創設情景策略。教師創設情境,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入境入情。通過播放昆蟲活動的圖片,讓學生在想像之前對陌生的昆蟲世界有更深切的感知,想像更為真切。使學生感受昆蟲世界的神奇有趣,在陶情冶性的同時,品味生動、形象的語言,從而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