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燈》教學案例
《冰燈》為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三年級12單元教材內容
一、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正確認讀本課的九個字。
2、學生能夠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了解父親給孩子做冰燈的故事,體會父親對兒子的那份關愛,品味父子之間的深情。
二、教材分析:
本篇課文記述了作者的父親為他制作冰燈的故事,反映了父親對孩子的那種深沉的愛。全文共11個自然段,分成了四部分。
在教學本篇課文時,打破了課文內容的順序進行教學。首先教學第一二部分,主要讓學生體會“我”為什么要父親為自己做一盞透亮的燈,從而讓學生找出大軍的玻璃燈漂亮的句子,讀出羨慕之情。此時,教師并不急于教學第三部分,而是通過言語過渡到最后一部分,讓學生說說“父親為我做的燈怎樣?”當學生說到父親為自己做的燈“融化了,變成了一片水,留在了我心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談談“為什么留在我心里”?這時,學生即便是說到了因為父親對“我”的愛,他們的認識也是表面的、膚淺的,并不深刻。這時教師再引導學生學習第三部分,通過讓學生談談“這部分讓自己最受感動”的地方,進一步體會理解父親對“我”深沉的愛和父子之間的深情。
這樣設計教學過程,可以突出重點,體現了學生對課文由淺入深的認識過程。
三、學校及學生情況分析:
從入學接手此班以來,教師就比較重視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所以學生對閱讀比較感興趣,具有一定的閱讀感悟能力,但是學生大多數來自工人家庭,受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學生閱讀書目的數量和種類都受到限制,學生的視野相對不夠開闊,思維不夠活躍。
四、教學設計:
(一) 激情入境:
1、談話:同學們,大家都知道哪些燈?
2、當學生說到“冰燈”時,教師談話:今天,咱們學習的這個感人的故事就與“冰燈”有關,板書課題:冰燈學生說不到“冰燈”,教師談話:剛才大家說了很多種燈,還有一種燈叫“冰燈”,大家聽說過嗎?今天,咱們學習的這個感人的故事就與“冰燈”有關,板書課題:冰燈
3、學生齊讀課題。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課文一共分為幾個自然段?
2、找四位同學把課文讀一讀,其余同學認真聽,注意生字的讀音,想想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3、課文能讀下來了,課文的生字都認識了嗎?
出示字詞,指名讀:
走街串巷 習俗菱形合適炕棉衣爹扭頭廢玻璃棉襖 后悔 融化
后悔:引導學生區分“悔——誨——侮”三個字
4、誰來說一說,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三) 再讀課文,體會情感:
1、 學習第一、二部分(1-4)自然段:
(1)指名讀1-4自然段,其余同學邊聽邊思考,為什么“我”讓父親為“我”做一盞透亮的燈籠?
(2)當學生說出大軍的燈籠是透亮的時,教師引導學生找出描寫大軍燈籠的句子。
(3)看到這樣一盞漂亮的燈籠,“我”的心情怎樣?
(4)誰能用羨慕的語氣再讀讀!
2、 過渡到第四部分(第11自然段)
(1)父親答應為“我”做透亮的燈籠了嗎?(齊說),并且為“我”做了一盞……(教師指課題,學生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