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小學教材首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觀摩課《恐龍》教學實錄
生:龐然大物。
(生讀描寫雷龍的句子。)
(齊讀感悟)
師:文中哪兒還用了數字?
生:二十多米。
[師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直接感受梁龍身體之長,較直觀。]
師:該怎么讀寫梁龍的句子?
生:(男、女生賽讀,注意語氣的輕重。)
師:圖上的劍龍有尾刺嗎?怎么辦?
生:寫信給編輯叔叔。
生:打電話也可以。
[培養學生向教材說“不”的意識。]
師:這些恐龍的名字是根據什么來取的?
生:身體的形狀、特征。
師:(出示圖)誰來根據恐龍的形態給它們取個名字?
生1:腫頭龍、鴨嘴龍、包頭龍。
生2:錘尾龍。
生3:甲龍。
生4:鱗龍。
師:科學家們都取了什么名字?
師、生:腫頭龍、鴨嘴龍、甲龍。
[較好地實現了學習遷移。]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認為恐龍的形態,可用什么詞來概括?
生:千姿百態。
生:千奇百怪。
師:(板書:形態)你們想來扮演它們嗎?
[有了上面的認識,此環節的安排可謂水到渠成。]
生:想!
(生以“我 叫……”的句式練習表達,自由表演。教師巡回指導。)
師:誰來介紹?哪一個勇敢的先來表演 ?
(學生 自由推薦上臺表演。)
[這一教學環節的安排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既培養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又加深了學生對恐龍特點的理解,同時使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
師:課文4、5、6節介紹了什么?
(生自由讀)
生1:恐龍吃什么?
生2:恐龍是卵生的。
生3:恐龍蛋的外殼十分堅硬。
生4: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了。
師:(相機板書:食物、繁殖)關于恐龍的秘密還有很多,你們愿意去研究嗎?老師設計了一份表格,同學們有興趣可以去調查研究,探索其中的奧秘。
三、小結、作業
恐龍探密
探密內容 小組成員 探索途徑及方法 我們的發現 [拓展課內教學,將課內教學與課外學習有機整合,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總評]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陸老師的課堂教學沒有刻意雕琢的痕跡。一切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年齡特點、知識水平出發,積極創設情境、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去思考、表達、表演,注重培養學生思維的創造性和批判性,加強課內教學與課外閱讀教學的有機整合,從一個全新的視角為我們展示了新理念指導下的語文教學:
1、以讀為主、分層要求。
教者在教學過程中多次引導學生去讀課文,而且每次都有具體要求,從而使學生通過讀書逐步加深對課文語言的感悟和內化,促進語感的積淀。
2、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通篇教學,陸老師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自己主動與學生配合,“以學定教”。問題的設計富有彈性,有利于學生自讀自悟,師生互動,生生交流,從而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3、“授之以漁”,讀寫結合。
陸老師能夠啟發引導學生去感悟說明事物的方法,并做到相機點撥和揭示,為學生的習作提供了方法,奠定了基礎。
4、嘗試研究,拓展認識。
“恐龍滅絕”至今仍然是一個謎!陸老師沒有置之不理,而是較自然地把握住了這一研究課題,鼓勵學生大膽探究,并科學地為學生布置了研究性作業,使課內外教學有機整合,教學效果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