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飄香教學案例
以“情”貫穿始終,構建和諧課堂
——《花瓣飄香》教學案例研究
《花瓣飄香》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一篇充滿人文氣息,意味雋永的選文。主要講一個小女孩為了生病的媽媽摘花瓣的故事,從中折射出小女孩金子一般的心靈。通篇洋溢著親情和友情。花美,情濃,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花瓣飄香》是一篇情感性很強的文章,為了更好地讓學生“披文入情”,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和文本對話,我以著名的特級教師孫雙金“激情—入情—導情—升華”的“四段式情感教學”作為我本課時教學的情感主線。這條情感主線符合兒童情感升華的步驟。能更好地讓文本內化為學生自己的情感體驗,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最終達到和諧的境地。
以下是我的教學過程的部分簡錄和一些分析:
1、出示“紅艷艷 露水 絨布 淡淡的 清香”,誰來讀讀這些詞語?
(請若干個學生反復讀這些詞語)
問:這些詞語都與什么有關?
生:這些詞語都與月季花有關
出示一朵帶著露水的月季花的圖片,誰來用“這是一朵__________。”來說一句話,要求用上上面的這些詞語。
一生:這是一朵紅艷艷的月季花。
一生:這是一朵紅艷艷的,帶著露水的月季花。
問:誰能把這些詞都用上去呢?
一生自豪地:這是一朵紅艷艷的,摸起來像絨布,聞起來有淡淡的清香的,帶著露水的月季花。(如釋重負地)
師:真難為你了,一口氣說了這么長的句子。
眾生笑。
師:這么美的月季花,老師真想去看一看,難怪吸引了小女孩的目光。
這個過程是我從著名的特級教師薛法根執教的《愛如茉莉》中受到的啟發,先出示貫穿文章的美詞,讓學生練讀,練說,既發展了兒童的口頭表達能力,由為文章的情感埋下了鋪墊,讓學生感受到濃濃的詩意。在課的一開始就起到了“激情”的效果,在課的一開始就把學生的情感激發起來,讓學生的情感向課文的情感靠攏,縮小了學生和文本之間的距離。
2、出示文章的第二小節。師:自由讀讀,說一說,你讀到了什么?
生一邊讀,一邊思考。
一生:我從“小心、雙手捧著”讀出了小女孩在摘花的時候很細心。
師:你真是一個愛發現的孩子,你一般情況下會雙手捧什么東西啊?
一生:我會雙手捧著一盆水。
師:你是生怕水盆掉在地上把水灑了,是不是?
生點頭。
師:而文章的小女孩雙手捧的是什么呀?
生:是花瓣。
一生(踴躍地):我知道了,老師。雙手捧著說明小女孩對這片花瓣很愛惜。本來花瓣用手捏住就好了,而小女孩用雙手捧著,是害怕把花瓣捏壞。
師(不解地):考慮得很周到,你真是個細心的孩子,那小女孩為什么只摘花瓣啊?而不把整朵花都掐下來呢?
一生:因為她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師(緊接著):說明了什么呢?
生:說明她很愛惜花草樹木。
師:小女孩飛快地跑遠了,說明了什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