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飄香》教學案例(精選14篇)
《花瓣飄香》教學案例 篇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95
《花瓣飄香》教學案例
師:小女孩為什么“眼眶里閃動著淚花”?大家再讀一讀課文,聯系上下文體會體會。
生1:小女孩非常思念自己的爸爸。
生2:小女孩擔心媽媽的病情。【歡迎瀏覽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課文題目關鍵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地址是www.jcsycorp.com】
生3:爸爸在南沙,小女孩一人照顧媽媽,顯得孤單。
生4:小女孩牢記爸爸的囑托,沒有惹媽媽生氣而激動。
生5:小女孩偷花,可能會受到花主人的責備,感到害怕。
生6:小女孩隨便摘了人家的花,惹媽媽生氣了,感到難過。
生7:小女孩沒有受到花主人批評,反而得到了關心,她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師:大家體會得非常好,真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相信大家也能讀好。
生:(分角色表演朗讀課文)
師:聽了小女孩和“我”的對話,你們想說些什么呢?
生1:小女孩是個懂事的孩子。
生2:我祝愿小女孩的媽媽能早日康復。
生3:我想送一盆花給小女孩。
生4:我還想送一盆鮮花給小女孩的媽媽。
師:同學們體會得真好,讓我們像小女孩一樣關心自己的媽媽。我們一起來朗讀課文,享受這份親情,享受讀書的快樂。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過程。我們要積極倡導學生與文本的個性對話。文本并非僅指物化的客觀存在,而是一種理性化的生命體。這種極具隱蔽性的生命意義,只有用感性的方式才能顯現出來,只有通過閱讀文本,解讀文本,與文本進行對話,才能有所感悟。因此,要引領學生親歷閱讀過程,走進文本的語言深處,傾聽文本的聲音,觸摸作者的心靈,體驗文本的情感,盡情地誦讀,自主地實踐。學生在與文本進行生命的對話中自行發現,自行創造。教師要創設和諧溫馨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學得積極,學得主動,學得無拘無束,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達到心靈的共鳴,思維的共振。使課堂不再是教師獨霸的舞臺,也不再是部分學生成功的樂園,而是生機勃勃、氣象萬千、五彩繽紛的天地,是浮想聯翩、精神煥發,智慧飛揚的沃土。這樣,就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在自由愉快的閱讀中享受精神生活。
轉載:8080/blog/teacher/user1/szym/archives//470.html
【歡迎瀏覽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課文題目關鍵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地址是www.jcsycorp.com】
《花瓣飄香》教學案例 篇2
以“情”貫穿始終,構建和諧課堂
——《花瓣飄香》教學案例研究
《花瓣飄香》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一篇充滿人文氣息,意味雋永的選文。主要講一個小女孩為了生病的媽媽摘花瓣的故事,從中折射出小女孩金子一般的心靈。通篇洋溢著親情和友情。花美,情濃,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花瓣飄香》是一篇情感性很強的文章,為了更好地讓學生“披文入情”,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和文本對話,我以著名的特級教師孫雙金“激情—入情—導情—升華”的“四段式情感教學”作為我本課時教學的情感主線。這條情感主線符合兒童情感升華的步驟。能更好地讓文本內化為學生自己的情感體驗,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最終達到和諧的境地。
以下是我的教學過程的部分簡錄和一些分析:
1、出示“紅艷艷 露水 絨布 淡淡的 清香”,誰來讀讀這些詞語?
(請若干個學生反復讀這些詞語)
問:這些詞語都與什么有關?
生:這些詞語都與月季花有關
出示一朵帶著露水的月季花的圖片,誰來用“這是一朵__________。”來說一句話,要求用上上面的這些詞語。
一生:這是一朵紅艷艷的月季花。
一生:這是一朵紅艷艷的,帶著露水的月季花。
問:誰能把這些詞都用上去呢?
一生自豪地:這是一朵紅艷艷的,摸起來像絨布,聞起來有淡淡的清香的,帶著露水的月季花。(如釋重負地)
師:真難為你了,一口氣說了這么長的句子。
眾生笑。
師:這么美的月季花,老師真想去看一看,難怪吸引了小女孩的目光。
這個過程是我從著名的特級教師薛法根執教的《愛如茉莉》中受到的啟發,先出示貫穿文章的美詞,讓學生練讀,練說,既發展了兒童的口頭表達能力,由為文章的情感埋下了鋪墊,讓學生感受到濃濃的詩意。在課的一開始就起到了“激情”的效果,在課的一開始就把學生的情感激發起來,讓學生的情感向課文的情感靠攏,縮小了學生和文本之間的距離。
2、出示文章的第二小節。師:自由讀讀,說一說,你讀到了什么?
生一邊讀,一邊思考。
一生:我從“小心、雙手捧著”讀出了小女孩在摘花的時候很細心。
師:你真是一個愛發現的孩子,你一般情況下會雙手捧什么東西啊?
一生:我會雙手捧著一盆水。
師:你是生怕水盆掉在地上把水灑了,是不是?
生點頭。
師:而文章的小女孩雙手捧的是什么呀?
生:是花瓣。
一生(踴躍地):我知道了,老師。雙手捧著說明小女孩對這片花瓣很愛惜。本來花瓣用手捏住就好了,而小女孩用雙手捧著,是害怕把花瓣捏壞。
師(不解地):考慮得很周到,你真是個細心的孩子,那小女孩為什么只摘花瓣啊?而不把整朵花都掐下來呢?
一生:因為她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師(緊接著):說明了什么呢?
生:說明她很愛惜花草樹木。
師:小女孩飛快地跑遠了,說明了什么呀?
生交流討論。
一生:小女孩要盡快地把花瓣送到母親的病床前。
一生:小女孩不想讓病床上的媽媽擔心,要盡快回去。
一生:小女孩不想讓花瓣上的露水干了,花瓣上留下的清香散去,要讓媽媽欣賞到最美的花瓣,所以她要快點跑。
師:同學們真出乎老師的意料。從簡單的一句話中,竟然挖掘了這么多東西。真不簡單。
生得意地笑。
齊讀第二小節(強調重點詞語)。
《花瓣飄香》教學案例 篇3
[情景說明]
《花瓣飄香》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二單元第6課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講了一個小女孩給生病的媽媽送花的事,表明了她是一個敬重父母懂事的孩子。本文寓意深刻的道理于平凡細小事情的敘述之中,是對于學生進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的好教材。《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這是一篇洋溢著濃濃深情的文章,情節簡單,但情真意切。本教學設計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的精神,以體現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函。通過學習,懂得小女孩的內心世界,體現小女孩的一片愛心,從而受到教育。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培養學生從小具有敬愛父母的思想品質,陶冶高尚情操。
[教學過程]
師:你們喜歡月季花嗎?(端出一盆月季花,展示在講臺)
生:喜歡(齊聲)
師:板書課題(花瓣飄香),說說課文出現了哪幾個人物?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小女孩、作者、小女孩摘花瓣送給媽媽。(舉手)
師:小女孩怎么摘花瓣的?從哪些詞可以看出來?
生:俯在花前,小心地摘了一片(舉手)
生:雙手捧著、飛快(舉手)
師:為什么只摘花瓣呢?
生:因為她愛惜花,舍不得都摘了。
生:因為她喜歡花,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怕影響別人觀賞,自己又想送花給媽媽,只好小心地摘了一片花瓣。
師:品讀摘花瓣(學生第2節)
師:指名讀,交流摘花瓣的動作。(課件顯示詞句)
師:抽生表演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進行評價。
師:采訪小演員a:你俯在花前面聞到了什么?b、心理怎么想的?c、你摘花瓣時的動作那么輕,為什么?d、你摘下花瓣是怎么拿的?再示范一下。e、小小的一片花瓣為什么要“雙手捧著”?
師:再讀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的語句。
師:品讀“只摘花瓣”的內容(學習第3—5小節)。
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讀。
師:課件顯示,說說從中讀懂了什么?再讀課文中小女孩的話,我理解她嗎?(顯示句子比較:①“為什么摘花瓣?”我問。②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輕輕地問。
生:小女孩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舉手)
生:第一句帶有質問的語氣,有責怪意思。
第二句有親切感,說明作者和藹可親。
師:分角色朗讀第3—5小節。
師:品讀摘花瓣做什么?(學習和6—9小節)
生:媽媽生病,我摘花瓣送給她。(指名答)
師:端月季花讓學生摸一摸,聞一聞月季花,談談心里有什么感覺?
生:①像絨布一樣。②有淡淡的清香。
生;把散發著清香的月季花送給媽媽,媽媽一定很高興。
師:再讀讀還有原因嗎?
生:“爸爸來信叫我聽媽媽的話,不要惹媽媽生氣。”
生:小女孩在回信中會說些什么呢?
生:聽媽媽的話,不惹媽媽生氣,照顧媽媽,孝敬媽媽,有……。
師:這是一位什么樣的小女孩?
生:懂事的小女孩,對父母孝敬的小女孩。
師:分角色朗讀好第6—9小節,板書:真是個懂事的小女孩。
生:齊讀這一句。
師:想一想小女孩把花瓣送到母親身邊會怎么做?
生:輕輕地走到母親床前,把花放在枕邊。
生:讓媽媽聞花瓣淡淡的清香。
生:讓媽媽撫摸像絨布一樣柔軟的花瓣。
生:送花瓣祝福媽媽……
師:你們喜歡這位小姑娘嗎?為什么?
生:喜歡(異口同聲),小姑娘心地善良,她就像那片飄香的花瓣。
師:是啊!那片花瓣飄出的淡淡的幽香,不正像敬愛父母的美德在人間傳播擴散嗎?齊讀第10段。
師生互動表演:a、我把一盆帶露水的月季花放在陽臺上,母親會怎么問“我”?我又會怎么回答?b、我把一盆帶露水的月季花送給小女孩,會說些什么?小女孩又是怎么說?
師:再讀課文,說說你們自己是怎樣孝敬父母的?(隨機送出月季花)愿你們就像一片片帶著清香的花瓣,懷著敬愛父母的一片深情,飄向各自的家。
[教學反思]
情感是人的精神內核。情感是文章的靈魂。體驗作者的情感,品賞作者表達情意的語言,可以提高學生的言語水平,也是陶冶學生情操的需要。德國教育家第思多惠曾經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孩子們的心靈恰如一泓清澈的池水,需要我們一顆激起的石子,以蕩起他們感情的波浪,喚起他們的求知欲,引導他們主動地去完成學習任務。這篇文章洋溢著濃濃的親情,雖然情節簡單,但情真意切,所以我的教學要讓學生通過學習,去體驗作者寓于字里行間的情感,本教案教學正是做到了這一點。在師生互動上,巧妙地使學生們進入了特點的情境中,形成強烈的“角色意識”,興趣盎然去讀書、表達,自然而然地把握了語文課文中的思想感情,并將內化為自己的感受。以“與小女孩相比,自己對媽媽怎樣?”的話題展開去,讓學生暢所欲言。在談話之間,逐漸與作者產生了強烈的共鳴,進一步感受到了母愛的魅力,從而感悟到愛自己的媽媽不是掛在口頭上,而應該像課文中的小女孩那樣,為媽媽做點什么。這樣一來,一方面讓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為學生進一步朗讀,感悟語文培養,積蓄了情感,另一方面拉近了學生與母親之間的距離,把母愛的種子深深地烙在了學生的心里,生動地親情教育在語文的課堂上活潑起來。所以整個教學我因為注重了情感在此文中的滲透,讓學生精讀感悟顯性的語言文字,更讓學生領會到文字中隱性存在的情感精神,所以才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專家點評]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課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當課堂中出現了一束紅艷艷的月季花時,學生與文體之間也出現了溝通情感的橋梁,鮮花為學生創設了自主學習的情景,也是貫穿整個課堂的情感線索的維系點。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教學環境中的設計,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自主選擇體現了個性閱讀;而寫一寫、演一演、說一說、比一比、讀一讀,調動了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積極性,深化了對文字的理解,感悟到了平淡文字下蘊藏的人物的美好情感。綜合性活動,使學生的朗讀能力、主動發展意識得到了加強,是對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一次探索。別林斯基說:“美是道德的姐妹”。所以環節中以美傳情,生生師師的互動表演使愛的旋律不斷奏響,學生的美好心靈使受到情感溢滿課堂,而片片花瓣的清香飄進了學生的心田,也會撒滿整個人間,真情永駐。“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中之情已成為心中之情,此環節也正體現了“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這一課程理念,師生敞開心靈世界,學生真的情感、思想都參與到了學習中去,在閱讀中表演中去碰撞、去豐富、去升華。在對話中迸發智慧的火花。在課堂教學中,有的只是“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和諧共振。來自課堂的濃濃情意,是對文本真實的體驗,融入與感動,師生在課堂上進行著心與心的呼喚,情與情的相牽,思與思的碰撞,神與神的交融,所以《花瓣飄香》的課堂才變得如此豐富、宜人。
《花瓣飄香》教學案例 篇4
師:小女孩為什么“眼眶里閃動著淚花”?大家再讀一讀課文,聯系上下文體會體會。
生1:小女孩非常思念自己的爸爸。
生2:小女孩擔心媽媽的病情。
生3:爸爸在南沙,小女孩一人照顧媽媽,顯得孤單。
生4:小女孩牢記爸爸的囑托,沒有惹媽媽生氣而激動。
生5:小女孩偷花,可能會受到花主人的責備,感到害怕。
生6:小女孩隨便摘了人家的花,惹媽媽生氣了,感到難過。
生7:小女孩沒有受到花主人批評,反而得到了關心,她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師:大家體會得非常好,真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相信大家也能讀好。
生:(分角色表演朗讀課文)
師:聽了小女孩和“我”的對話,你們想說些什么呢?
生1:小女孩是個懂事的孩子。
生2:我祝愿小女孩的媽媽能早日康復。
生3:我想送一盆花給小女孩。
生4:我還想送一盆鮮花給小女孩的媽媽。
師:同學們體會得真好,讓我們像小女孩一樣關心自己的媽媽。我們一起來朗讀課文,享受這份親情,享受讀書的快樂。
《花瓣飄香》教學案例 篇5
6 花瓣飄香
教學要求:通過精讀課文,體會文中蘊涵的深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演課本劇。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在作者的家門口有一叢月季,上面開滿了紅艷艷的花朵,十分美麗。可是有一天清晨,作者卻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板書:我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板書:小女孩
2、出示第二自然段
3、自讀:你從小女孩采花的動作中體會到了什么?
摘花很小心(小心地 雙手捧者)
心里急(飛快地 穿過 跑)
師相機指導朗讀
4、再讀讀這段話,你看到這個小女孩的行為,你會產生什么疑問?
(為什么只摘花瓣?摘花瓣做什么?)
過渡:作者跟我們一樣,也產生了疑問,你們想不想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機會終于來了。幾天后的一個清晨,小女孩又來了,作者便把她叫住了。
三、學習第三至十自然段
1、想要知道其中的秘密,那就應該問她?現在你們來做作者,老師來做小女孩,你們來文問看,看看能不能問出你們想知道的答案。
2、學生問,師答(語氣不好的不回答,語氣好的回答。引導學生用溫和的語氣來說。)
3、看看作者是怎樣來問的?
出示4—10自然段
4、為什么作者用這樣的語氣?
(發現小女孩已經不知所措了,為了消除她的惶恐)
5、同桌試試這樣的語氣,是不是更能讓人接近。
6、指名讀,分角色讀
7、通過詢問,作者不僅解開了心中的疑團,而且還知道小女孩是個懂事的孩子。你有沒有體會到?你從哪里體會出來的?自由讀4—10自然段,思考
8、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9、過渡:小女孩的媽媽生病了,為了讓媽媽高興她想到用漂亮有芳香的花瓣來送給媽媽。如果是你,你會向小女孩孝敬你的媽媽嗎?為什么?
10、如果是你,你會向小女孩孝敬你的媽媽嗎?為什么?
11、下面我們來聽首歌,在歌聲中希望大家閉上眼睛靜靜地想想你的媽媽、爸爸為你操勞的情景。
12、聽歌曲《媽媽的吻》
13、你有沒有看見往日你爸媽為你操勞的場面,誰來說說?
14、我們再來讀一下對話,看看你是否會有一些新的感覺。
學生練讀、指名讀、分角色讀
15、讀得真感人啊!如果把這個場面拍成電影一定很感人,愿意做小演員把這個場面演出來嗎?現在請你找到你的好朋友,把這個場面演出來。(要求:熟讀對話,練好對白)
板書:用心、用情
16、指名表演
17、總結:其實小姑娘送的不只是花瓣而是一份孝心。
板書:孝心
四、學習第11自然段
1、師范讀11自然段
2、你是作者,你知道自己為什么這樣做嗎?(受了感動,激發了孝心)
板書:買花
3、齊讀
4、如果你是作者,送花時你會對小女孩說些什么?
如果你是作者的母親,你看見了月季花,你又會說些什么?
五、總結全文
1、雖然我們手中沒花瓣,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片花瓣,那就是我們的孝心,希望我們能用我們的心,讓爸爸媽媽每天都能聞到淡淡的清香。
2、現在讓我們聽完歌曲《媽媽的吻》在歌聲中為爸爸媽媽送上一份祝福。
(閉上眼睛,雙手握十*額頭。)
板書:
小女孩 摘花
花瓣飄香 (孝心) 送媽媽
“我” 買花
《花瓣飄香》教學案例 篇6
一、讀讀想想,初識花瓣——與學生對話
同學們,看到“花瓣”這個詞語,你會想到什么?對,我們會想到各種各樣的花朵,會想到花瓣上的露珠,會想到有淡淡的花香飄來。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一位像花瓣一樣美麗的小女孩,伸出手來跟老師一起板書。板書課題《花瓣飄香》。齊讀課題。你能讀出有陣陣花香飄來的感覺嗎?指名讀,齊讀。
二、讀讀議議,感悟花瓣——與學生對話
請同學們自己讀一下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學生回答:一位小女孩摘花瓣送給生病的媽媽。那她是怎樣摘花瓣的呢?從課文找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畫出表示小女孩摘花動作的詞,并細細體會。
(一)品讀摘花瓣(第2節)
1.指名讀,交流摘花瓣的動作。請一女生表演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進行評價。
2.假如你就是那位小女孩,我有幾個問題想問你
a:你為什么要俯在花前,摘花瓣時的動作那么輕,為什么?
b、你摘下花瓣是怎么拿的?再示范一下。
c、小小的一片花瓣為什么要“雙手捧著”?什么東西你會雙手捧著?
4.小結:看來這個小姑娘是一位愛花的孩子,通過后文我們知道她要把花瓣送給生病的媽媽,也看出花瓣這代表著小女孩的一顆孝心。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受朗讀第二自然段。
5.讓我們回過頭來再讀課題,讀出小女孩的孝心。
(二)緊扣“懂事”,品味文本語言。
這是一個怎樣的女孩?(懂事的女孩)我們一起來找找從哪里能看出小女孩的“懂事”。請大家仔細讀讀課文3-9段,把有關的句子畫下來,讀一讀,想一想,跟你小組里的同學交流一下。
結合學生回答,相機點撥指導:
1.“爸爸在南沙當軍。他常常來信叫我聽媽媽的話,不要惹媽媽生氣。”小女孩眼眶里閃動著淚花。
①師:你們知道南沙在什么地方嗎?駐守在那里的人民軍,遠離了家鄉和親人,肩負著保家衛國的重任,女孩有著這樣一個爸爸,這多么讓人自豪呀!可小女孩眼眶里為什么閃動著淚花?
②指名回答。
師小結:
是啊,思念遠在南沙的爸爸,想起來和爸爸在一起的歡樂時光,這是思念的淚花;想到爸爸遠在南沙而媽媽又臥病在床,心里難過,這是難過的淚花;為自己能牢記爸爸的囑咐,照顧好媽媽,不僅不讓媽媽生氣,而且懂得照顧媽媽,這是驕傲的淚花;讓媽媽感受到女兒的孝心,讓爸爸安心,自己也高興,這就是幸福!這是幸福的淚花!
③多少深情,全都凝聚在這淚花里,讓我們一邊體會著小女孩的心情,一邊深情地讀一讀。(齊讀)
面對這樣一個小女孩,我不禁稱贊道——【出示齊讀: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2.小女孩說:“媽媽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給她。花瓣摸上去像絨布一樣,聞起來有淡淡的清香,媽媽會高興的。”
①你摸過花瓣嗎?那是怎樣的感覺?
②那小女孩的媽媽收到這樣的花瓣,她會怎樣?(微笑、感動、幸福)
③是呀,一片花瓣可以換來媽媽的笑容,甚至媽媽的健康,小女孩是多么高興啊!一邊讀,一邊想象著媽媽高興的樣子,你一定也會很幸福的。齊讀。
④師:原來小女孩摘花瓣是為了安慰病中的媽媽,讓媽媽摸一摸,聞一聞,讓媽媽的心情好起來,讓媽媽的病好起來,多么有孝心的孩子!難怪我要說——【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齊讀)
3.她低著頭不好意思地說:“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①師:小女孩為什么“舍不得摘整朵花”呢?
紅艷艷的月季花,絨布一樣柔軟的花瓣,帶著亮晶晶的露水,散發著陣陣清香 …… 看到這么嬌艷的花朵,你會忍心摘下它嗎?(不會)看來大家和小女孩一樣都是個愛花的,愛美的孩子。指名讀。
③師:是啊,如果你是偷摘花瓣的小女孩,面對著月季花的主人,心情會怎么樣?(生談感受。)
④理解詞義。
師:也許你可能想放下,但又沒有,可能想藏起來,但也不敢,也許想放到身后,但已經被發現了,不知道該怎么辦——這就叫(齊讀)——不知所措)那“惶恐”是什么意思呢?(心里害怕)
⑤師:不就是摘了一片花瓣嘛,小女孩竟然這么惶恐、不知所措,真是個心地善良、非常誠實的孩子!我們不禁又要夸夸她了——【齊讀: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⑥如果你是月季花的主人,你會責怪她嗎?(不會)從哪兒看出來?(輕輕地問)你能讀出輕輕的感覺嗎?
⑦我們來用心感受這位愛花又善良的小女孩。她與作者的對話看似普通,卻蘊涵著極深的感情。能讀好嗎?小組內可以先練讀。
師生合作讀課文:男生讀作者的話,女生讀小女孩的話,教師讀旁白部分。
⑧再讀課題,課文讀到這里,你覺得這是一片怎樣的花瓣?
《花瓣飄香》教學案例 篇7
閱讀理解主要用來考查學生的閱讀速度、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為提高大家的閱讀能力,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花瓣飄香》閱讀訓練試題及其部分參考答案,僅供各位同學參考和學習,希望對你有幫助。一起來看看吧!
閱讀理解。
花瓣飄香
我家門前有一叢月季,上面開滿了紅艷艷的花朵。
一天清晨,我看到有個小女孩俯在花前,從花叢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帶露水的花瓣,雙手捧著,然后飛快地穿過田野,跑遠了。
幾天后的一個清晨,我又見到了那個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 她拿著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著我。
“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輕輕地問。
她低著頭不好意思地說:“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摘花瓣做什么呀?”
小女孩說 媽媽生病了 我摘片花瓣送給她 花瓣摸上去像絨布一樣 聞起來有淡淡的清香 媽媽會高興的
“你爸爸呢?”
“爸爸在南沙當解放軍。他常常來信叫我聽媽媽的話,不要惹媽媽生氣。”小女孩眼眶里閃動著淚花。
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第二天早晨,我從集市上買了兩盆帶著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給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親的陽臺上。
1.給文中第7自然段加上標點。
2.我能在文中找到合適的詞填在下面。
( )的花朵 ( )的花瓣 ( )的清香
3.為什么說小女孩“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4.讀了這篇短文,我感覺到月季花 。
花瓣飄香 閱讀答案
1.:“ , 。 , , 。”
2.紅艷艷 帶露水 淡淡
3.小女孩的爸爸在南沙當兵,小女孩能牢記著爸爸的囑咐,聽媽媽的話,不惹媽媽生氣。在媽媽生病時想到把幾瓣月季花的花瓣送給媽媽,讓媽媽高興。所以說她是個懂事的好孩子。(意思對即可)
4.“略”
《花瓣飄香》教學案例 篇8
一、復習引入
昨天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生字詞語,在我們的補充習題上有這樣的練習,有些同學做得不夠好,今天我們來復習一下。
1、出示幻燈:開火車讀,之后齊讀。
2、出示動詞,選擇正確的詞語填空。
3、檢查課文朗讀。師:同學們回家一定認真地讀過了課文,老師從課文中找了兩句話,請同學們來讀一讀。
(1) 帶有動詞的句子。
(2) 女孩的話。
(3) 解釋“惶恐”、“不知所措”的詞語意思。
二、引入課文:
小姑娘為什么會這樣惶恐、不知所措?
1、出示“玫瑰”,這么美的玫瑰出現在你的面前,你想用什么樣的詞語來形容它?(紅艷艷)
2、出示“滿園的玫瑰”,看到了什么?喜歡這滿園的玫瑰嗎?讀句子。
3、出示幻燈片,讀小女孩摘玫瑰花的句子。你讀了這段文字,想到了什么?(女孩心情很急切,她要把帶著露水的花瓣及早送到媽媽手上)
4、是呀!無怪乎作者最后贊嘆這個女孩“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請你打開書,讀課文的3—11小結,思考:她摘了我家門前的花,我怎么不責怪她,反而夸她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呢?在書上用“------”劃出有關句子。
(1)小女孩說:“媽媽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給她。花瓣摸上去像絨布一樣,聞起來有淡淡的清香,媽媽會高興的。”
讀一讀這一句,你體會到了什么?(小女孩很孝順)
(板書:孝順)
把玫瑰的花瓣發給學生,感覺一下玫瑰絨布一樣的質地和淡淡的清香。
(師:同學們真會讀書,讀出小女孩對媽媽的愛,讀出了小女孩有一顆讓媽媽高興的心,誰能把這種愛讀出來)
想象一下,當小女孩雙手捧著玫瑰,輕輕把花瓣放在媽媽手心里時,媽媽會怎么樣呢?
(2)她低著頭不好意思地說“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讀一讀這一句,說說你體會到了什么?省略號省略的內容你幫小姑娘補充一下,好嗎?(這是個善良的小女孩,知道沒經過主人同意就摘花很不好意思,也有可能是覺得這花這么美,所以舍不得摘)(板書:善良)
(3) “爸爸在南沙當解放軍。他常常來信叫我聽媽媽的話,不要惹媽媽生氣。”小女孩眼眶里閃動著淚花。
讀一讀這一句,說說你從這一句中體會到了什么?(南沙群島在祖國的最南端,離這里很遠很遠。爸爸遠離親人,在祖國的南沙當解放軍,日夜守衛著邊疆,保家為國。爸爸身在南沙,但心中最牽掛的是妻子和女兒,而女兒也是多么地想念自己的爸爸呀。你能讀出孩子對爸爸的思念之情嗎?
小朋友們,這個可愛的小姑娘因為難過快講不出話來了,你幫他對遠方的爸爸說一句或者幾句話嗎?(板書:思念爸爸)
齊讀這三句話
師總結:這真是個懂事的小姑娘!(板書:懂事)
三、領悟最后一段課文
這片美麗的花瓣,幸福的小花瓣,不僅僅溫暖了媽媽的心,也深深地感動了我。出示幻燈:“第二天早晨,我從集市上買了兩盆帶著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給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親的陽臺上。”
1、一盆送給小女孩,你能理解嗎?
2、一盆送給媽媽,你又如何理解?(我被小女孩的孝心所感動,也買盆花來孝順自己的媽媽。)想象當時的場景。
四、情感升華
1、幻燈出示詩歌,配樂朗讀。
2、再讀課題,你一定有了更深的領悟,這飄著淡淡清香的花瓣讓我們感受到的是什么?(是小姑娘美好的心靈)齊讀課題。
附:教材簡析:
《花瓣飄香》這篇文章寫了一個小姑娘給生病的媽媽送花瓣的事,情節簡單,語言平實,情真意切,宛如一首清新淡雅的小詩。小姑娘她敬重父母,有孝心,有愛心。她美的心靈、愛的情懷香氣四溢,不僅感染了“我”,而且感染了每一個讀者。
課文是通過一個小女孩給生病的媽媽送花瓣的事,表明了她是一個敬重父母的懂事的孩子。
全文共有11個自然段,按時間的不同可分為4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寫“我”家門前開滿了紅艷艷的月季花。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寫“我”看到了一個小女孩在花叢中摘了一片花瓣,飛快地跑遠了。
第三段(第三到十自然段),這是文章的重點段,寫“我”通過與小女孩對話,得知她摘花瓣是為了送給生病的媽媽。
第四段(最后一個自然段),寫“我”買來兩盆月季花,一盆送給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自己母親的陽臺上。
-敬愛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無論什么人都應具有這種高尚的道德情操。課文寓深刻的道理于平凡小事的敘述之中,具有極強的感染力,能讓學生于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花瓣飄香》教學案例 篇9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18
資源提供者:快樂音樂
資源名稱及內容:
《花瓣飄香》(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歡迎瀏覽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課文題目關鍵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地址是www.jcsycorp.com】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2、讓學生能體會父母的愛,對父母有顆感恩的心。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出示課題,讀好課題。
讀好課題(突出花瓣美、香)。
讀得真好,老師就好象聞到了飄來的淡淡清香。
2、這是什么花的花瓣,幽香沁人心脾啊!(月季花)
二、學習課文1自然段
1、課文是怎樣來寫叢月季的?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⑴(花多,花美)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引導看圖體會“紅艷艷”。
⑵誰來讀這一自然段?(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過渡:這么美的月季花,她讓我們認識了一位小女孩?
三、學習課文2-10自然段。
1、這是一個怎樣的女孩子呢?請你們自由地讀讀課文。
學生交流。板書:懂事 (愛花 愛媽媽)
(1)哪些地方看出小女孩喜歡花的?
卡1:一天清晨,``````跑遠了。
用“△”標出表示動作的詞。交流。讀體會。
卡2:“我舍不得把``````”
交流,讀體會。
(2)你又是從哪些地方看出體貼媽媽的。
卡1:“媽媽生病了,``````媽媽會高興的。”
交流,讀體會。
卡2:“爸爸在南沙``````不要惹媽媽生氣。”
交流,讀體會。
2、小結:為了``````雖然愛花``````但還是``````真是個懂事的小女孩啊!
3、與小女孩對話的還有一個我,我們來讀一讀我說的話。
讀句子,你覺得我是一個怎樣的人?
4、分角色朗讀課文。
四、學習第11自然段。
1、小女孩摘花瓣送給生病的媽媽,也深深打動了我。齊讀11自然段。
2、你是從哪里感受到我被打動的?
引導學生體會“我買了一盆月季花送給小女孩。”
“我把另一盆月季花放在母親的陽臺上。”
3、師范讀這一段。學生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五、延伸
1、出示賀卡:這是一個女孩在三八婦女節的時候送給我的禮物----一張賀卡。你們猜猜是誰送的嗎?它雖然很簡單,有些地方甚至做得特別粗糙。但是我很喜歡,也很感動。不是因為它的樣子,也不是因為她的顏色。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學生交流)
還有一句原話:媽媽,我沒有錢買禮物,但這是我親手做的,意義不一樣。
2、你也是爸爸媽媽的孩子,那你會做些什么呢?
3、學到這,我們再來讀讀課題,這時,你又有什么體會呢?
(花瓣飄香) 【歡迎瀏覽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課文題目關鍵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地址是www.jcsycorp.com】
(關心媽媽的小女孩就像那花瓣飄著淡淡的清香)
轉載自鳳凰語文網
《花瓣飄香》教學案例 篇10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2、結合課文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等詞語。
3、抓住關鍵詞通過充分朗讀,體會小女孩真摯、純樸的親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摘花小姑娘給大家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2、小女孩已經給大家留下了初步的印象。不過,我們要真正認識這位小女孩還要細細地去讀書,從字字句句中用心去感受人物的品質。
二、品讀感悟
(一)讀講第二自然段。
1、你看到小女孩摘花瓣了嗎?在課文第幾段?請你找出來。
2、用心讀,仔細想,能從中讀出小女孩的懂事嗎?
3、指讀第二段。
4、投影句子:一天清晨,我看到有個小女孩俯在花前,從花叢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帶露水的花瓣,雙手捧著,然后飛快地穿過田野,跑遠了。
5、交流: 小朋友,讀著讀著,在你的眼前,出現了一個怎么樣的小女孩?
6、小女孩很愛花,很珍惜這片花瓣。(板書:愛花)
7、從哪些詞語最能看出?(從“小心地”、“雙手捧著”)
8、她為什么那么小心?(怕弄壞了花瓣,怕影響了整朵花,怕露水滾落……)
9、她小心翼翼地摘,用雙手輕輕捧著一片花瓣,如果不是愛花,怎么會這么鄭重其事呢?其它小朋友讀出來了嗎?
10、你能不能給大家讀一讀? (能不能再小心一點?再輕一點?別忘了花瓣上還帶著露水呢……)
11、咱們一起來讀一讀。
12、過渡:是啊,小女孩摘了花瓣之后,飛快地穿過田野,跑遠了……當你第一次讀到這里的時候,你產生過什么想法嗎?(她為什么只摘花瓣?摘花瓣做什么?)
13、是啊,課文中的我就是這么想的,所有讀這個故事的人都是這么想的。那就讓我們再深入地讀一讀課文。相信一定能找到答案。
(二)讀悟3-10自然段。
1、小女孩為什么只摘花瓣呢?要求:輕輕地讀讀,3-5自然段,找出你覺得小女孩懂事的句子,劃上波浪線。然后認真讀一讀。
2、學生自由朗讀交流。
3、投影句子:幾天后的一個清晨,我又見到了那個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著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著我。
“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輕輕地問。
她低著頭不好意思地說:“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1)現在請小朋友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
(2)“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看出小女孩很懂事。(懂事在哪里呢?)
(3)小女孩為什么“舍不得摘整朵花”呢?(因為花很美)
(4)這是一朵怎樣的花呢?你能從課文中讀出來嗎?
(5)讀書就是要前后聯系起來讀,“瞻前顧后”這樣才能讀得更明白。謝謝你教給我們讀書的方法。
(6)你們看——(相機出示花)紅艷艷的月季花,絨布一樣柔軟的花瓣,帶著亮晶晶的露水,散發著陣陣清香 …… 看到這么嬌艷的花朵,誰會忍心摘下它呢?讓它美美的開著, 裝點大地吧!“舍不得摘整朵花”,正是小女孩愛花的表現啊!看來她是個——的孩子?愛花的,愛美的孩子。(板書:愛花)
(7)愛美是人之常情,為什么在被我叫住以后要“惶恐”呢?請你自己再讀讀這段話,想一想。
(8)“惶恐”是什么意思?小女孩驚慌害怕什么?此時此刻,她心里怎么想?(摘了花瓣,怕我批評。)
(9)因為害怕,所以她就顯得 “不知道怎么辦才好,非常的尷尬,”這是哪一個詞的意思?讀好詞語:不知所措
(10)一個恐懼,一個不知所措,你覺得小女孩又是個什么樣的孩子呢?板書:善良
(11)我們來感受一下這位愛花又善良的小女孩。分角色讀人物對話。
(12)看看小女孩的話后面為什么有6個小點?(省略號)她還想說什么?你能幫助她說出來嗎?她有點不好意思呢!
4、花這么美,摘花瓣不是也會破壞它的美嗎?為什么她還要摘呢?自由讀讀6-9自然段,你一定很快就會回答的。
(1)出示句子:小女孩說:“媽媽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給她。花瓣摸上去像絨布一樣,聞起來有淡淡的清香,媽媽會高興的。”
“你爸爸呢?”
“爸爸在南沙當解放軍。他常常來信叫我聽媽媽的話,不要惹媽媽生氣。”小女孩眼眶里閃動著淚花。
a(1)把花瓣送給媽媽,讓病中的媽媽高興。可見小女孩是個孝敬媽媽的好孩子。(板書:孝順)
(2)想一想:媽媽摸著這絨布一樣柔軟地花瓣,聞著這淡淡的清香,會說些什么?
(3)是呀,一片花瓣是多么微不足道,但卻可以換來媽媽的笑容,甚至媽媽的健康,小女孩是多么高興啊!
(4)小女孩就是這樣想著,所以她在說這句話的時候一定是怎樣說的?你能加上“——地說”來讀一讀?
# 一邊讀,一邊想象著媽媽高興的樣子,你一定也會很幸福的。
# 小女孩這樣做還有沒有別的原因?
b(1)小女孩還是個聽話的好孩子。(板書:聽話)“爸爸來信叫他聽媽媽的話,不要惹媽媽生氣。”小女孩不僅沒有惹媽媽生氣,而且——
她這樣做了,想想她在回信中會怎樣對爸爸說呢?
(2)小女孩的眼里閃動著淚花,這是什么樣的淚花?(高興的淚,幸福的淚!激動的淚!)
5、小結:為了安慰病中的媽媽,小女孩雖然舍不得那么美的月季花, 但還是忍不住摘下了帶著露水的花瓣,為的是讓媽媽摸一摸,聞一聞,讓媽媽的心情好起來,讓媽媽的病好起來,多么有孝心的孩子!
6、難怪我要說——真是個懂事的孩子!
7、一心想著爸爸的囑咐,不僅不讓媽媽生氣,而且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媽媽的孝順,讓爸爸安心當解放軍保衛祖國,多么聽話的孩子!
所以我們也要說——真是個懂事的孩子!
8、現在,讓我們再來看看她摘花瓣的情景,相信你會你會讀懂更多!
再次投影第三段:
(1)為什么要“雙手捧著”?為什么飛快地跑?(怕露水滾落,怕風把花瓣吹走,急著跑去把花瓣送給媽媽,怕露水干了,怕香味會散掉……
(2)她捧著的僅僅是一片花瓣嗎?不是。還是什么?(板書“花瓣”)
# 還是一顆孝順媽媽的心!
# 還是一片濃濃的親情!
(3)媽媽聞到的僅僅是月季花的香味嗎?不是。(板書“飄香”)
# 還是孩子的一片孝心!一份真情!
(4)現在誰來讀讀課題——花瓣飄香。
# 聞到了,淡淡的香味!
# 感受到了,女兒對媽媽的深情!
(5)讓我們一起深情地讀一讀——花瓣飄香——
9、小朋友,課文到這里應該可以結束了。可課文還有一段,寫的是什么呢?
(三)讀悟最后一段。
1、指名讀11小節。
2、這段不寫可不可以?
3、在我送給小女孩的月季花中,包含著什么?
4、在我放在母親陽臺上地月季花中,又包含著什么?
(受到小女孩的感動,希望小女孩的媽媽快點好起來。我也更加明白了孝敬長輩的道理。)
5、用心讀讀這段話。深深地讀到我們的心里去,好嗎?齊讀。
6、小朋友,一片花瓣,一盆月季,凝聚了孩子對媽媽的多少真情,
7、認識這么一位可愛的懂事的小女孩,是多么幸運,多么令人感動,老師忍不住也想吟一首小詩,
8、這樣吧,當音樂響起來的時候,我們先默默地在心里讀一邊,然后一起來深情地吟誦——
花朵在晨風中搖曳,(yè)露珠在花瓣上閃爍,一片花瓣,一聲祝福。
笑容在陽光里燦爛,心兒在幸福中歡騰。一句問候,一份親情!
花瓣映紅了媽媽的笑臉,清香飄滿了溫馨的小屋……可愛的女孩,
你不就是那片晶瑩的花瓣嗎?
9、小朋友,幫忙給這首詩起個名字吧!
好,就叫——“花瓣飄香!!”
10、學了這篇課文,認識了這個可愛的小女孩,聰明的你們一定有話要說,誰先來說?
11、好,大膽地去實現你們的想法吧!讓這濃濃的花香飄滿我們每個孩子、每個媽媽的心頭!
板書: 花瓣飄香
愛花
小女孩 摘花瓣 善良
懂事 孝順
聽話
《花瓣飄香》教學案例 篇11
作者:初愛民 轉貼自:太倉實驗小學初 點擊數:64
這篇課文早在幾年前的希望杯評比時聽過好多老師上過,我知道,教學時應著重抓住一個問題:這是一個怎么樣的小姑娘?然后圍繞“懂事”,立足于三組對話,展開研究性學習。讓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書、交流、討論。最后,由“我”的表現體會這是作者從側面展示文章主旨。
在教學時,一帆風順,學生改說的地方都說到了,可是我覺得教得索然無味,究其原因,我并沒有披文入情。劉勰的《文心雕龍-知音》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我沒有創造出一種柔的氛圍,沒有達到“讓頑童變細膩”的境界。
《花瓣飄香》的香味如何才能飄出來呢?我想我還是從教師的導語入手,把學生逐漸帶到這種境界吧。讀“為什么只摘花瓣?”是輕輕,柔柔的;讀“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低著頭、不好意思,是低聲的,也是柔的,輕輕的;讀“媽媽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給她。花瓣摸上去像絨布一樣,聞起來有淡淡的清香,媽媽會高興的。”是低聲中帶有著女孩子的創造性思考,她嘗試摘花是輕輕的、柔柔的,那摸上去像絨布一樣的的感覺,也是柔柔之中的體會,那淡淡的清香也是輕輕的、美美的,媽媽高興是微微的;讀“你爸爸呢?”是輕柔中的一次感動,是繼續對話的細聲詢問;讀“爸爸在南沙當解放軍。他常常來信叫我聽媽媽的話,不要惹媽媽生氣。”閃動的淚花,是靜靜的……我想,老師如此藝術的引導感悟,一定能夠讓那些調皮的男孩子、女孩子,不懂得關心的小朋友,在輕柔之中,在靜悄之中,流下那感動的淚水,以像“我”一樣買上兩盆花,最重要的一盆,最有價值的一盆是送給自己的母親,讓她也能夠高興。
其實,我們的語文課不是完成某種任務,而是要引導學生進入某種境界。
《花瓣飄香》教學案例 篇12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
《花瓣飄香》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講了一個小女孩給生病的媽媽送花的事,表明了她是一個敬重父母的懂事的孩子。反思整個教學,因為我注重了情感在此文中的滲透,讓學生精讀感悟顯性的語言文字,更讓學生領會到文字中隱性存在的情感、精神,所以才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情感是人們心理活動的一大特點。又有語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很多人重視情感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所以常聽人說,成功的語文課,應在教學的一開始就牢牢吸住學生,使他們的思維隨著老師的情感入境,激發起求知欲。但這“教學的一開始”是從何開始,是一堂課的開始嗎?
在此次教學之前,我就布置作業,讓學生去逛逛花店,聞聞花香。教學當天的到校后,我把自己準備好的幾朵美麗的玫瑰花放在了一個晶瑩剔透的玻璃杯擺放在了講臺上,只覺得教室頓時因這花的存在有了生氣。課前,我早早進教室,站在講臺旁擺弄那幾朵花,立刻有許多學生圍攏來,“老師,這花真美!”“那我以后經常帶花來放在教室里,好不好?”“好的,好的!”“老師,這花香不香?”“你聞聞看呢?”學生立刻你擠我,我擠你地湊了上去,小心翼翼地聞著。“香的!”“很淡的。”……不知不覺鈴聲響起,孩子們還沉浸在花的幽香之中,滿心裝滿了對它的喜愛。此時揭示課題,進入文章中的學習,可謂是水到渠成。
古人云“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高爾基也說:“語言是文學的第一要素。”可見只有品味語言才能真正地揣摩流露在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與作者進行心靈的溝通,進行生命的對話。雖然閱讀是一種個性化很強的實踐,但學生的自主閱讀往往浮在文字表面,如果缺乏教師的引領,以及相互間不同閱讀體驗的啟示,這種淺嘗輒止的讀書很難進入到更深的層次。所以,在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自由閱讀文本后,就應該開始設置一個提升閱讀水準的環節。
我請學生自導自演,巧妙地使孩子們進入特定的情境中,形成強烈的“角色意識”。興趣盎然地讀書、表達,自然而然地把握了課文中的思想感情,并將其內化為自己的感受。以“與小女孩相比自己對媽媽怎么樣?”的話題展開去,讓學生暢所欲言。在談說之間,逐漸與作者產生了強烈的共鳴,進一步感受到了母愛的魅力,從而感悟到:愛自己的媽媽不是掛在口頭上的空話,而應該像課文中的小女孩那樣,為媽媽做點什么。這樣一來,一方面讓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為學生進一步朗讀、感悟課文培養、積蓄了情感,另一方面拉近了學生與母親之間的距離,把母愛的種子深深地烙在了學生的心里,生動的親情教育在語文的課堂上活躍。
《花瓣飄香》(磨課)教學反思
花瓣飄香是一篇洋溢著濃濃親情的課文,選取了生活中極其平常的小事,給我們展示了小女孩充滿愛心的金子般的心靈,她不僅愛惜花草,也深愛著自己的媽媽,她是一個敬重父母的懂事的孩子。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不應以教師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我抓住體現本文中心的句子“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在教學設計中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感悟《懂事》
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在充分朗讀對話的基礎上,抓住本文的主題“懂事”畫出小女孩懂事的句子,并談談自己的體會。在新課程標準的倡導下,我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果然,有的學生覺得小女孩摘花瓣送給生病的媽媽是非常體貼媽媽,不要惹媽媽生氣,她做到了,也非常懂事;也有的學生認為她沒有摘整朵花,而只是摘了一片花瓣,懂得珍惜花草。學生通過課文所呈現的語言文字,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對小女孩的感嘆——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二.以朗讀感受美文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以讀代講的教學形式,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自由讀,分角色讀,配樂朗讀,在美的朗讀中品味,在美的對話中感動,在美的情感中流淚,體會小女孩的真摯淳樸的親情,讓學生從中受到情感的教育。
三.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
在教學這課時,我注意尋找讀寫結合點,讓學生進行拓展性的練筆。這一課的結尾,寫到作者在小女孩的感染下,去集市買了兩盆月季花,一盆送給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了自己母親的陽臺上,那么這個時候就可以讓學生發揮想象:在作者送給小女孩花的時候,他們之間會說些什么呢?當他母親在陽臺上看到了兒子送給她的花,他們之間又會說些什么呢?通過讓學生寫想象練筆,并學會運用課文中對話的形式,學生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那種關懷,深深地感受到人間親情!學生對作者的內心世界和課文的內涵有了新的更為豐富的感悟。在描述想象的過程中,學生之間的個性思維相互碰撞,個性感悟,個性情感自由放飛,并引發生成出很多有意義的東西,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課題《花瓣飄香》的內涵——這不僅僅是花瓣本身飄出的香味,而是小女孩的美德就像那芬芳的月季花香,漫天飄灑,小女孩的一顆愛心就如同迷人的月季花香,四處傳播,感染了我,更會感染更多更多的人。
這課上完之后,我欣喜地發現同學們的日記中有記載自己在家幫父母拖地板的,為辛勞的媽媽做飯做菜的,為媽媽說笑話逗媽媽開心的,還有自覺完成作業不讓媽媽操心的......
《花瓣飄香》教學案例 篇13
鎮江市李家大山小學 —— 《花瓣飄香》教學片斷及評析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
《花瓣飄香》教學片斷及評析
鎮江市李家大山小學 孫蓓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特點。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就應帶領學生在語言文字訓練的過程中理解課文,進行思想、情感的啟迪與感染。在品讀中加深學生的體驗,使情感升華,從而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統一。如《花瓣飄香》教學片斷:
師:出示填空:這是一片_____的花瓣。這是一片什么樣的花瓣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從文中找出相應的答案,看誰填的答案多。(生自讀課文后回答)
生(1):這是一片紅艷艷­­­­­­­­­的花瓣。從“我家門前有一叢月季,上面開滿了紅艷艷的花朵。”看出。
生(2):這是一片帶露水的花瓣。從“從花叢中小心地摘一片帶露水的花瓣。”看出。
生(3):這是一片摸上去像絨布一樣的花瓣。從“花瓣摸上去像絨布一樣。”看出。
生(4):這是一片飄著淡淡花香的花瓣。從“聞起來有淡淡的花香。”以及課題看出。
師:自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結合剛才的填空描述“我家”門前的那叢月季。(生答略)
生練說基礎上師小結:我家門前有一叢月季,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不少。那花朵紅艷艷的真美。用手摸一摸軟軟的,滑滑的,像是摸在絨布上一樣,真舒服。把鼻子湊上去,深深吸一口,那清香淡淡的、甜甜的。清晨,花瓣帶著露水,連露水也帶著紅潤。
師:(指名讀第二自然段)那小女孩捧著花瓣跑到哪去了呢?
(生齊讀第七自然段)
師:這是一個怎樣的女孩?
生:這是一個懂事的女孩。
師:再讀第二自然段,說說從哪些詞語感受到了這個小女孩的懂事。
生(1):從“小心”、“捧”、“飛快”感受到了這個小女孩的懂事。
生(2):“小心”說明小女孩怕摘壞花瓣,媽媽就看不到好看的花瓣了。
生(3):“捧”說明小女孩生怕碰壞了花瓣,媽媽也看不到好看的花瓣了。
生(4):“飛快”說明小女孩想讓媽媽早點看到紅艷艷的花瓣,摸到像絨布一樣的花瓣,聞到花瓣那淡淡的清香,讓媽媽高興。
師:看來這個花瓣在小女孩心中不一般,這代表著小女孩的一顆孝心。那現在再來看填空:這是一片_____的花瓣。
生(1):這是一片代表小女孩孝心的花瓣。
生(2):這是一片表達小女孩對媽媽關心愛護的花瓣。
師:這是一片與眾不同的花瓣,包含著小女孩的一片孝心。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生齊讀第二自然段。)
〔反思:〕在數學教學中,分層練習是一種常見的訓練方式。教師設計一些有層次的問題讓學生練習,以達到深入探究,加深理解的目的。筆者將這種訓練方式巧妙地運用到語文閱讀教學之中,有異曲同工之妙。所謂“分層閱讀”,就是教師在深入研究文本,開發文本的基礎上,從不同層面挖掘文本中所蘊藏的“豐富資源”,并加以“提煉”。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文本之后,設計出不同層次的閱讀訓練,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層層深入。教師用“這是一片_____的花瓣。”這一填空引導學生通讀課文,從整體上,從語言文字訓練入手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理解了花瓣特點,有了深刻的印象,但這還只是停留在“部分”上。引導學生通過連貫的語言完整地表達花瓣的“形、神”特點,就將語言文字訓練和理解課文內容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在表達訓練的過程中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接著引導學生抓住“小心”、“捧著”、“飛快”等關鍵詞,品悟小女孩一顆了不起的孝心,在此基礎上,再次從理性的高度完成“這是一片_____的花瓣。”填空,從而使學生的思維上了新的臺階,情感得到了升華。
讀是語文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手段。識字讀文,是孩童接觸知識的第一道門檻,也是孩子首次碰到的難題-----事物由形象忽而轉變成了符號概念。而讀正是這種“轉變”所必不可少的第一程序。
新課標指出“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在這個教學片斷中,引導學生認認真真地誦讀了課文,感受到了花瓣的香美,接著讓學生在反復品讀第二自然段,深刻體會了小女孩的“孝心”,品悟到了生命真諦!
(此文章XX年獲鎮江市第三屆優秀教學案例評比三等獎)
《花瓣飄香》教學案例 篇14
談話導入
上節課我們接觸以為非常可愛小女孩,還記得她為媽媽做了一件什么事嗎?師板書:摘花瓣
今天的這節課上我們就通過細細的讀課文來走進她、感受她、真正地認識她,好不好啊?
二、第二自然段
一天清晨,我看到有個小女孩俯在花前,從花叢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帶露水的花瓣,雙手捧著,然后飛快地穿過田野,跑遠了。
1.讀一讀,找一找課文的哪一段說的是小女孩摘花瓣的情景。(課件出示第二段
2.指名讀第二段,其他學生畫出摘花時的動作。
3.指名匯報。俯在(花前)
摘 (小心地摘)
捧著 (雙手捧著)
穿過 (飛快地穿過
4.自由認真讀第二段,體會動詞
5.指名讀。大家一邊聽,一邊想,看看你能不能通過她的朗讀看到這位小女孩。
6.指名匯報。
7.學生摘花,注意動作
8. 你為什么這么小心呀,輕輕地摘呀
9. 誰知道她為什么這么輕輕地摘。
10. 為什么不拿著這一片花瓣呢
11. 誰再來說一說她為什么這樣雙手捧著
12.聯系生活談什么時候用捧著
13. 小朋友來雙手捧一捧。
13.指名讀,讀出小女孩對花瓣的珍愛。評價:感受到珍愛了
14.指名讀,再小心一點。評價:能不能再珍愛一些
15.一起來感受一下,齊讀
16. 小心地摘了一片花瓣,雙手捧著飛快地穿過田野,跑遠了。小朋友當你讀到這里的時候,你的腦海里有沒有什么問題?
為什么要飛快地跑?
摘了這片花瓣要去做什么呢?
為什么只摘花瓣呢?
為什么小女孩俯在花前摘?
她摘這個花瓣有什么用?
為什么要摘一片帶露水的花瓣?
過渡:課文中的我也是這么想的,我們大家都有這個問題對不對?那么就讓我們帶著這兩個問題去深入的讀一讀課文。相信小朋友們一定會在可課文中找到答案的,好不好?
學習三---五自然段
幾天后的一個清晨,我又見到那個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著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著我。
“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輕輕地問。
她低著頭不好意思地說:“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出示第三到五段,生自由讀,
生匯報
我知道她為什么只摘花瓣了,因為她舍不得把整朵花摘掉。
想一想她為什么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下來呢?(板書:舍不得)
這段有沒有告訴我們整朵花很漂亮?
那我們從課文的其他的內容,看看你能不能從課文中讀出這朵花非常的漂亮。自由讀
花瓣摸上去像絨布一樣,聞起來有淡淡的清香。
指名讀,讀出花瓣很美
摸花瓣。有什么感覺?聞一聞
再找找看還有哪些地方也告訴我們花很美的。
我家門前有一叢月季,上面開滿了紅艷艷的花朵。
指名讀,讀得美一點
紅艷艷的花朵多美呀,還有什么地方也有(帶露水的花瓣)真美呀。
從花叢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帶露水的花瓣,
出示幻燈片,帶露水的月季花
瞧紅艷艷的花朵,上面蘸著晶瑩的露水散發著淡淡的清香,看到這么嬌美的花朵,小女孩怎么忍心摘下它呢?她多么的愛這朵花呀所以她舍不得摘,誰能把小女孩的這句話再讀一讀呢?
她低著頭不好意思地說:“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指名讀
她低著頭不好意思地說:“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感受到你舍不得摘,但是大家注意小女孩在說這話話的時候還有一個什么詞呢?指名讀
為什么要不好意思?
她覺得自己怎么樣
誰再來把這句話讀好,讓我們感覺到既愛花,又有點內疚。自己練習讀一讀好不好
13. 師:為什么只摘花瓣呢?引讀,指名2人讀
“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輕輕地問。
第三段哪個詞讓我們感受到小女孩此時此刻的心情?
幾天后的一個清晨,我又見到那個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著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著我。
細心地看這兩個字有什么特點?
這兩個字都跟心有關系,那你猜猜看是什么心情呢?
害怕什么?
因為心里邊害怕,所以當我叫住她的時候,大家看她會怎樣做?
此時此刻她多么的尷尬啊,課文中哪一個詞告訴我們?(不知所措)
齊讀。
同學們就因為她摘了別人家一片花瓣被人家叫住了,她就感到不知所措,感到惶恐,你感覺這位小女孩是一個什么樣的小女孩?(非常善良。非常誠實)
是呀讓我們再次感受一下這位誠實的善良的小女孩。
(自由讀第三段)
指名讀
分角色讀女生讀小女孩的話,男生讀我問的話。師評男生感受到你不想打擾這位小女孩,引讀女生。評你們讀得真好。
過渡:小朋友這朵花真美呀,她舍不得摘,那她為什么還是摘了呢?她到底摘了這朵花瓣要去做什么呢?請大家讀下面幾個自然段,相信你一定會找到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