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飄香說課稿
第一部分 說教材
一 教材簡析
《花瓣飄香》蘇教版第六冊語文教材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洋溢著濃濃親情的文章,講了一個小女孩摘花瓣送給生病的母親的事,贊美了小女孩愛惜花草,體貼媽媽的美好心靈。課文雖然內容簡單,但是許多細節處的描寫卻耐人尋味,動人心弦。豐富的人文內涵和樸實真誠的人物語言,是對學生進行情感陶冶和朗讀感悟的有力憑借。相信讀過課文,孩子們會更懂親情。為此根據課程改革和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學會生字,理解生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通過朗讀、圈畫、討論、評價、想象、表演等方式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朗讀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目標:體會小女孩對媽媽的關愛,感悟她美好的心靈,受到親情教育。
其中1、2兩個目標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而體會小女孩的美好心靈,深化學生的閱讀感受則是教學難點。針對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旨在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興趣,誘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投入課文所設置的情境,并且引導關注重點詞句。
第二部分 說教學過程
這一課需用兩個課時完成。第一課時我將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通過激趣導入、自讀感知、再讀交流,練讀小結四個環節使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并獲得一個整體印象。并在課堂上完成生字描紅,落實寫字訓練。課程標準倡導我們語文教學要重視朗讀訓練。新課程更給我們提出了“不讀熟不開講”的明確要求。對于學生個體來說,養成不多字、不漏字、不回讀、不讀破句而做到讀正確、讀流利的朗讀習慣是很重要的。但是反復練讀是比較枯燥的,也很難檢查到全體同學,因此,教師在組織落實朗讀的過程中要以熱情的語氣、生動的語言激發學生一次次練讀的積極性,同時,充分運用同桌合作,你讀我聽、我讀你評的模式,照顧到全體學生。
下面,我著重講第二課時的教學。
一 朗讀課題,初設情境
1教師板書課題,指名學生2-3人朗讀課題,然后相機語言過渡:“花瓣飄香”,多么富有詩意的題目啊!課文中所講述的這個動人的故事就是由一叢月季花引出的……用深情的語言引入課文,學生情感初步激發。
2 課件出示書上插圖,畫面上有一叢盛開的月季花,花后背景是綠柳和房屋,展現春意盎然、花紅柳綠的美感。同時,出示第一個自然段。
二 圖文結合,體會“花美”
教師指名讓學生朗讀這一段,結合學生朗讀情況相機切入文本:“紅艷艷”一詞讀得真美!大家從中感受到什么?你還能從其他地方感悟到月季花的特點嗎?引導學生抓住“一叢”“開滿”“紅艷艷”等詞,充分體會月季花的美麗,為下文中對女孩摘花等內容做好鋪墊,進一步接近文本。
三 營造空間,讀中感悟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精讀課文的好處是:學生讀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學生理解得越好,朗讀就越有感情。因此,我的教學重點就放在如何采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將精讀訓練落到實處。同時,為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在教學設計中注意凸現“緊抓一條線,重視個性感悟和閱讀多元化”這個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