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習作8《編童話》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讀懂例文《肚子再也不疼了》,了解這個童話故事,讓我們知道要養成講衛生的習慣。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幾幅圖,展開合理想象。
3.指導學生圍繞“養成良好習慣”來開拓思路,自己選擇圖,仿照例文編一個童話故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1.通過談話,表揚學生已經養成的認真傾聽的習慣,良好的讀書寫字習慣等等。
2、讓學生說說還應具備哪些良好的習慣。(學習、生活方面的習慣)
二、學習例文,了解寫法
1.出示第一幅圖(貓圖),提示:有一位叫耿新華的同學動腦筋編了一個童話故事,出示圖、例文、引導學生讀題。
2.學生輕聲讀例文《肚子再也不疼了》,邊讀邊思考:從這個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①主人翁是小花貓;②悟出道理:吃東西要洗手,防止病從口入;③明確小作者寫作目的: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3、出示: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
三、觀察圖畫,了解含義:
1、出示四幅圖,讓學生逐一觀察,引導學生明確每幅圖批評什么?希望小朋友養成什么好習慣。
(小猴圖——養成良好的讀寫姿勢的習慣;小豬圖——養成保護牙齒的好習慣;小兔圖——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小狗圖——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
2、學生發言。
四、合理想象,編寫童話
1.教師引導觀察第一幅圖:
(1)、給小猴起個名字。
(2)、逐段敘述:
第一自然段:小猴樂樂特別愛學習,一放學回家,就拿出本子練起字來。可是它卻不注意讀寫姿勢,同學送給它一個外號:“小瞇眼”。(相機出示:小猴愛學習,但不注意讀寫姿勢。)
第二自然段:有一天,樂樂在寫字。它彎著腰,低著頭,眼睛都快貼著書本了。媽媽看見了,提醒他:“樂樂,快把頭抬高點,要不然會近視的。”樂樂滿不在乎地說:“沒事的,沒事的……”(相機出示:媽媽提醒小猴,它卻不以為然。)
第三自然段:一天,學校檢查視力,其他同學都看得很清楚,可是視力表的最后一排他卻看得模模糊糊的。他揉了揉眼睛繼續看,還是看不清,這下它可著急了。貓頭鷹醫生對它說:“因為你平時讀寫姿勢不正確,使眼睛過度疲勞,所以看遠處的東西模糊不清。還好,你只是假性近視,可以通過治療恢復視力。如果你再不注意讀寫姿勢的話,那就會變成真性近視,到時候可就很難治愈了。”樂樂聽了,點了點頭。(教師相機出示:小猴看不清視力表,心里很著急,醫生提醒它要注意讀寫姿勢。)
第四自然段:樂樂按照貓頭鷹醫生說的去做,每次寫字注意保持30厘米距離,寫字1個小時后就遠眺大自然景色。它還經常做眼保健操,放松眼睛。沒過多久,樂樂的視力就恢復了正常。(教師相機出示:小猴按照醫生說的去做,結果視力恢復了正常。)
(3)、連段成篇先小聲自由說,再指名看段意敘述。
(4)、給故事加個題目。
2、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二、三、四幅圖,給主人翁起個名字,分述第一自然段。
3、學生選擇,練寫第一段。
第二課時
一、交流評議。
1.鼓勵學生讀一讀自己寫好的第一自然段的文章。
2.教師相機指導。
二、突破難點,指導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