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飄香說課稿
在這個環節,我設計了幾個步驟層層推進:
1 充分自讀,自主感悟
我用語言深情導入:正是這一叢盛開的月季花使我們認識了一位小女孩。
這是一位怎樣的小女孩?你可以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請認真讀讀課文2-10自然段,圈畫詞語,體會體會。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重在自悟。教師把充分閱讀的機會交給每一位學生,營造一個較大的閱讀空間,安排充足的時間(3-5分鐘)讓每一個學生深入課文,接觸文本,產生個性體驗。就本班學生而言,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不是很強,生生之間的差異也很大。因此,在學生自主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加強巡視,對個別學生進行指導。
2 緊抓詞句,精讀感悟
有了充分的自讀感悟,才會有精彩紛呈的多元化交流。接下來,我引導學生把自己閱讀感悟到的說出來與大家共享,根據學生的交流,相機用課件出示重點句段,進行精讀感悟。根據內容的不同和學生交流的情況,預設了以下幾個句段的引導:
(1)第二自然段。“一天清晨,我看到有個小女孩俯在花前,從花叢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帶露水的花瓣,雙手捧著,然后飛快地穿過田野,跑遠了。”
當學生說到對這一段的體會時,教師相機引導學生注意“小心地”一詞,
用語言把學生引入情境“那么多的月季花盛開著,它紅艷艷地點綴在綠葉之中,飄散著迷人的清香。真美啊!來,小朋友,小心地在花叢中摘一片花瓣吧!……”課件同時展示一叢怒放的紅色月季。學生“小心地摘一片花瓣”。然后問:你摘到花瓣了嗎?你摘到了一片怎樣的花瓣呀?以此,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女孩摘花瓣時愛惜花朵,同時又精心挑選花瓣的心情,結合女孩的一系列動作,深切感悟人物的內心,同時通過課件、動作演示、感情朗讀等方式再現了課文情境,加深了體會。
(2)3-5自然段。“幾天后的一個清晨……”
這部分課文有生動的動作、語言和神態的描寫,學生肯定會有所感悟的,而且極易對“舍不得”一詞產生體會。因此,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問“小女孩的話該怎樣讀呢?”引導學生關注提示語“低著頭不好意思地”,并試著讀讀這句話。通過朗讀,來進一步感悟。再繼續進行交流。學生會關注到“不知所措”和“惶恐”這兩個詞語,教師在引導朗讀體會后可以點撥“為什么剛剛還是‘不知所措’的小女孩后來會‘低著頭不好意思地說’呢?”這一問,估計是必須的。因為學生的注意力都在小女孩身上,很容易忽視文中另一個人物——“我”。經老師點撥,學生會關注到“輕輕地”一詞,從中體會到“我”和藹的態度,從而很好地把握人物的心理。在充分精讀品味后,進行分角色朗讀的練習就水到渠成了。
(3) 6-7自然段。“‘摘花瓣做什么呀?’……”
在學生交流時,引導注意“媽媽生病了”和“媽媽會高興的”,體會女孩對媽媽的關愛體貼。
(4)8-9自然段“‘你爸爸呢?’‘爸爸在南沙當解放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