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習作教學淺談
策略之三:文從字順,寧短勿亂,夯實基礎
蘇教版三下習作教材緊依上冊體例,又有所擴展與提升。習作課文共8課,每課一般還是分三部分:1.“話題”與“提示”(有的在例文前有的在例文后)。2.“例文”或素材資料。3.自主選材與擬題習作(還可以自己配圖)。“例文”部分均有插圖。第3部分有4課配了單幅或多幅圖,供學生選材構思用。
根據(jù)編寫意圖和教材特點,以及三上學期的試教探索,本冊習作教學提出兩條基本路徑,供參考,可靈活操作。
第一條路徑四步走:激趣動情,例文(素材)引路,讀議明法,由仿到創(chuàng)。比如《習作1》、《習作3》、《習作5》、《習作7》等課教學,可參照進行。這里以《習作5》為例做一簡要說明。說到過端午節(jié)。哪個不感興趣呢?教師可以先通過講故事、猜謎語、看圖片等手段,激趣導入話題;也可讓學生說見聞、講風俗、談過節(jié)感受等手段,激發(fā)情趣,引發(fā)想寫動機。然后閱讀課文素材,自選資料構思起草。本課沒有“例文”怎么辦?老師可以準備“下水文”,師生讀議后把握基本寫法。如怎樣篩選自己熟悉或需要的資料,怎樣有重點、有條理地介紹;也可以從現(xiàn)場起草習作中,抓住“好苗子”,讓學生現(xiàn)身說法、議法、明法。接著讓學生仿照方法寫,或是模仿“好苗子”,對照、修改、加工。最后,反饋、評價,鼓勵那些靈活模仿有創(chuàng)意、內容條理清楚、文從字順的習作。
第二條路徑五步走:以舊迎新,邀活思維,快速起草,讀議例文,比較修改。比如《習作2》、《習作8》等課教學,可嘗試。就以《習作2》為例談談這條路徑。這篇習作其實就是三上《我的自畫像》習作的“螺旋上升”。上冊例文重點寫自己長相外貌,也已經(jīng)涉及寫性格、愛好。本冊要求畫寫別人,在同類內容上擴展了一些。進入新課,我們利用前期經(jīng)驗,以舊迎新,進行相似激活,可收事半功倍的效果。激活思維后,在要求上稍作提示,便可快速起草。然后讀議本冊例文,讓學生自行比較,取長補短,與例文一比高下,在習作中學習習作,具體感知和運用寫法。
以上操作步驟,可以是“先仿后作,作中歷練”,也可以是“先試后仿,修改再作”,老師可以從實際出發(fā),因“課”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