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石頭書 表格式教案
作業設計: 1、認真抄寫本課的生字、新詞2、練習熟練地朗讀課文。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學會邊默讀課文,邊思考問題,同時在書上做記號的讀書方法。3、解課文,知道“石頭書”指的是什么。 “書”里有什么學問,應該怎樣讀這本書。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結合看畫面,培養學生從小具有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教學重難點解課文,知道“石頭書”指的是什么,“書”里有什么學問,應該怎樣讀這本書。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一、導入新課 二、學習課文 三、總結課文 1、指桌上的一堆石頭:同學們,你們看,這些是什么?2、上節課,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這些石頭,你們還想不想繼續探索這些石頭的奧秘嗎?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石頭書》3、板書:石頭書 (一)學習課文第3、4自然段。過渡:第1、2自然段告訴我們勘探隊員叔叔趴在大石頭上聚精會神地看著什么,這一不同尋常的舉動引起了川川的好奇。那么,叔叔究竟在干什么呢?1、川川和磊磊聽了叔叔的回答后為什么感到很奇怪?2、比較“奇怪”與“好奇”的異同。 (二)第5-11自然段1、啟發思考:勘探隊員叔叔的前面明明只有一塊光禿禿的石頭,可他為什么說自己是在讀書呢?(1)比較句式:你們看,這石頭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你們看,這石頭一層一層的,就像一冊厚厚的書。(2)川川聽了,“不禁笑了起來”,不禁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禁笑了起來”?(3)石頭上的字指的是什么?畫指的是什么?2、讀第11段,聯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隊員叔叔是根據什么來推斷這里曾經是密林和大海。 (三)學習第12-14自然段1、指名讀第12段(1)刨根問底是什么意思?這一詞說明了什么?(2)這本書究竟有什么用?這是根據什么來推斷的?2、誰來讀第13 段?3、導讀第14自然段(1)川川和磊磊為什么高興?(2)為什么說石頭書里的學問可真多?(3)這里的“讀”字該怎么理解?(四)指導朗讀全文 1、請小朋友說說“石頭書”的含義?2、小結:今天,我們跟隨作者閱讀了“石頭書”,了解了石頭里竟蘊藏了這么多學問。在大自然中,還有許多類似“石頭書”這樣的事物,等待我們去探索、去研究。我們現在應該努力學習,掌握知識,長大了去揭示那些奧秘。 1、學生觀察后說一說。 2、學生興趣濃厚的進入本課的學習。 3、學生齊讀課題。 學生齊讀第1、2自然段。 齊讀第三、第四自然段。 1、學生交流討論,叔叔明明在看書,怎么說是在讀書。2、交流:奇怪是說川川和磊磊對勘探隊員叔叔的話感到難以理解,好奇是說川川對那種異常舉動覺得新奇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學生從石頭的外形,石頭上的字畫,及石頭的價值和作用這些角度去思考。(1)讀一讀,說說兩個句子的不同,體會出第一句所表達的語氣要強烈些。 (2)交流討論:不禁是忍不住的意思。 (3)討論:指的是雨痕、波痕、礦物等,畫指化石2、別讀段,聯系上下文來理解討論。 (1)把所有的問題都要問完。(2)學生結合全文的內容來思考這些問題。 2、指名讀。 3、討論:川川和磊磊已“被這本書”吸引,熱愛科學、探求知識的種子已在孩子們的心中萌發。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 1、自由交流討論 2、傾聽老師的小結,引起探索科學的興趣。 實物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理解課文,知道“石頭書”指的是什么。 “書”里有什么學問,應該怎樣讀這本書。培養學生從小具有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通過小結,培養學生從小具有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