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書 三課時教案
說明什么呢? 以前—后來—又過了……現在(看到地球的變化)
有什么用呢? 告訴我們:哪座山下……哪塊地下……(有利于找礦)
②引導學生理解“刨根問底”。
川川、磊磊的問題是一個接一個,“打破沙鍋問到底”,不達目的不罷休,這就是“刨根問底”。
(4)朗讀課文,注意體會人物說話時的神態和語氣。
(5)以小小組為單位,練習朗讀六次對話。
(6)學習了《石頭書》,我們懂得了什么?
(了解了關于化石的知識;自然界的知識是豐富的……)
(7)默讀課文,質疑問難。
三、作業
朗讀課文,體會對話的提示語的安排形式。
第三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指名分步讀六次對話。
2、讀了對話,我們懂得了哪些知識?(學生交流)
教師小結:石頭書里的學問不少呢,川川、磊磊所以能懂得這些知識,是因為他們好奇、善問。我們也要學習他們的這種精神,刨根問底,深入思考。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二、繼續精讀訓練
1、這篇課文除了第一自然段外,通篇都是人物的對話,我們現在來看看提示語的安排形式有哪幾種。
(1)默讀課文,仔細分析歸類,討論。
(2)教師歸納:
①提示語在前,共五處。如:川川好奇地問:“叔叔,您在看什么呀?”
②提示語在后,共四處。如:“我在讀書呢。”叔叔笑著說。
③不出現提示語,共四處。如:“石頭就是書……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2、在人物對話時,不僅要寫某某說的,還要寫說話人的神態、語氣。
出示例句。
(1)川川好奇地問
(2)川川不禁笑了起來,說
(3)川川和磊磊高興地說
指名朗讀,畫出寫說話人神態的詞語。
三、作業
1、朗讀課文,體會寫對話時,提示語的安排形式。
2、寫一段話,學習用上提示語的兩種形式。
板書設計:
17石頭書
外形:一層又一層
內容:有字又有畫
作用:便于找礦(告訴人們地球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