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案例
師:重陽節這一天,大街上熱鬧非凡,家家戶戶是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看到這樣的情景,王維就——
生: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師:觸景生情,所以,他——
生: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看到別人是如此的高興,而自己呢?
生:獨自一個人。
生:15歲那年就離開了家鄉……
師:15歲,還是一個孩子,就背井離鄉,他會遇到哪些困難呢?
生:生病了……
生:晚上害怕……
生:遇到困難,沒有人幫助他……
師:是呀,因為孤單一人,獨在他鄉,因為獨在異鄉為異客,所以……
生: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課文里有一句話:“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你從這個又字品到什么?
生:王維離開家鄉已經很久很久了。
師:多久?
生:兩年了。
師:你有親朋好友不在身邊嗎?
生:有。我爸爸已經出去四個星期了。
師:你想他嗎?
師:想他的時候,有什么樣的感覺?
生:想哭的感覺。
師:是,老師也有這樣的感覺。而王維離開家已經兩年了,他還是一個孩子,700多個日日夜夜,是怎樣的孤獨和寂寞呀!所以,王維——
生: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睹物思人,看到人家都登高游玩的時候,王維想到了……
生:以前在家鄉時,……
師:再讀這段話,體會一下這種團聚時的高興,分離時的惆悵。
生:齊讀。
師:在家日日好,出門處處難。想到了兄弟們一起去登高的時候是何等的高興,想到了如今兄弟們都在登高,遍插茱萸卻——
生:少一人。
師板書。
師:怎能不更加思念親人呢?所以,當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時候,王維就想到了這句——
生: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風有情,花有情,月有情,人更有情,于是,在這個節日里,王維寫下了這首詩——
生: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反思:《每逢佳節倍思親》它采用“文包詩”的形式,以敘述故事來再現《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千古名詩的創作情景。在教學中,我從題入手,引導學生針對課題質疑,抓“佳節”二字,引出重陽節,和學生交流重陽節的風俗習慣。接著以古詩引路,通過邊理解詩句,邊引出前面的課文內容,從而從課文中尋找詩句的意思,逐步達到前后內容連貫交融的目的。
為了更深刻了解王維的孤獨思鄉之情,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讓學生和詩人的情感息息相通,是理解詩句含義的前提。我讓學生回憶自己以前是否有過離家的時候,當時心情如何,心里是怎么想的。通過交流,有一部分孩子能清晰地感受到王維的孤獨思鄉之情。之后,我們又進行了想象,比如,當王維生病了,他會想些什么?當王維每晚挑燈夜讀時,他在想些什么?等等,讓學生對王維的思鄉之情有更清晰形象的認識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