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下學期語文第三單元教學設計
有感情地朗讀老師說的話。復習內容, 對比朗讀, 體會感情。12分二、結合疑點,體會句子² (出示父親和老師所說的話)邊讀邊思考:他們的話“相似”在哪里?都說的什么意思?板書:實事求是² 老師的話有哪幾句和父親的話不相似,又是什么意思? 板書:從不同角度看問題 ² 總結:父親和老師教“我”做人實事求是,不能想當然,這是做人的根本呀!從畫楊桃一事中,“我”還明白了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會看到不同的結果,這種科學的思想方法,怎能不讓“我”終身受益呢! 讓我們一起來背一背老師所說的話吧!自讀后說出:父親和老師的話都是教育“我”要實事求是,不能想當然。 自讀后說出: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會看到不同的結果。 (1)自己練習 (2)指名背誦對比找異, 感悟道理。 練習背誦, 加深感悟。15分 8分三、交流體會讀后想到了什么? ² 聽了你們的發言,我想到了一首詩《題西林壁》,詩人寫廬山,就寫到了從不同角度看,廬山的樣子就不一樣。“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² 自由發言(可以想到什么說什么)自由發言, 體會交流。5分板書:11、畫楊桃
實事求是
從不同角度看問題
課題:12﹡、想別人沒想到的課時:1課時教學目的:1、默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么能得到畫師的稱贊。 2、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想別人沒想到的”的創新意識。教學重點:理解畫師最后所說的那段話。教學難點:理解畫師最后所說的那段話。教學準備:卡片、掛圖第一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意圖
時間
一、導入:1、有一位畫師收了三個徒弟。有一天,畫師出了一個題目,讓他們在同樣大小的一張上畫駱駝,看誰畫得多?徒弟們想了一會兒,便畫了起來。到底誰畫的多,請你來讀一讀《想別人沒想到的》。 2、板書課題:想別人沒想到的故事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1分二、初讀1、第一遍閱讀課文。 要求:借助拼音注釋或字典,正確朗讀課文。比比誰最先達到要求。 檢查: (1)恰好 連綿起伏 (2)有一天,畫師把三個徒弟召集在一起,要考考他們。 原來,小徒弟只畫了幾條彎彎曲曲的線,表示連綿不斷的山峰,一只駱駝從山中走出來另一只駱駝露出腦袋和半截脖子。 根據學生的情況來進行評價。 2、第二遍閱讀課文。 要求:正確流利的朗讀兩則寓言故事,比比誰讀得最好。 檢查:每人讀一句,讀得最好,做到正確流利的學生免做當天的朗讀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