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教學實錄
*“風平浪靜”:(課件出示“波濤洶涌”的圖片)有何不同?導讀體會兩個詞的不同。范讀。男女生賽讀。【兩種畫面與兩個詞語的對比,使學生更深入理解詞義。】
④ 詞語大家都能讀準確了,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吧。邊讀邊注意,看看誰是小小發現員。你能有什么發現。(齊讀課文)
【 注意讀的層次,從讀準字音到把句子讀通順,接下來才是深入理解課文,直到有感情朗讀。】
2.課文整體感知(我的發現)
課堂預設:
從整體上說出,小詩有6個小節,基本解決內容中的“給誰寫”“寫了什么”和都是“誰寫的”。發現詩的2—5小節都是替——給——寫的句式。
課堂生成舉例:
預設的內容很快就被學生完成了。學生還說出了:
生1:我發現這首詩的1、5、6小節押韻,壓的是“in”韻。
師:學習詩歌我們要注意它的韻律美,你真是會學習。
生2:我發現這首詩的第一小節末尾是一個“破折號”,我知道它在這里是解釋說明的作用。
【沒想到孩子在剛剛學習時就發現了標點符號上的特點,這本來是想在學完全詩后,再引導學生去發現解決的,這個孩子真是太善于發現了!】
師:能具體說說嗎?
生2:一時好像有點說不清楚。(下課后問她才知道,她是在預習中,發現詩中的標點后,去看《新華字典》最后的標點符號使用方法,了解了破折號的使用方法后,自己選擇的。)
生3:(在生2的提醒下馬上頓悟)第一小節是在說要寫許多許多信,破折號就表示,后面要具體地說,都寫哪些信。
3.深入探究學習,品讀二至五小節。
同桌兩個人,選擇1-2小節,進行探究學習,體會這一小節主要想表達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應該怎樣讀,才能讀出這種情感。
① 學生自主品讀。
② 同桌兩人交流品讀心得。
③全班交流,相機導讀。
課堂預設:
通過學生的品讀交流,體會到每一小節所表達的情感,學生有一定的朗讀基礎,希望他們能通過自己的感悟,將體會到的情感,用朗讀的方式表達。
課堂生成舉例:
生1:我們學習的是第四小節,我們給大家讀一讀:“替大海給小船寫,快去航海吧,海上風平浪靜。”這一小節表現了大海對小船的關心。同時我們覺得也是作者對小船的關心。
師:你不僅能夠學懂課文文字表面的內容,而且還能夠透過表面體會到文字背后,所表達出的作者的情感,真棒!
【這是我對孩子由衷的贊嘆,因為在備課當中,怕孩子體會不到這么深,預備在課文結束時在給孩子點出來,沒想到孩子深入學習是自己體會出來了,有時候,孩子的學習能力,不容小視】
生2:我還覺得“風平浪靜”這個詞語,應該讀得慢一點。
師:那你讀讀。
生2:有感情的朗讀(讀得特別好)
師:你讀得不僅僅是文字,你已經為我們讀出了“風平浪靜”的畫面。我們大家一塊學著她的樣子讀一讀。
(全班齊讀)
【整個品讀詩歌的這部分,從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到課文有感情地朗讀,都是學生們在這樣的自主、合作、交流中完成的。看來學生不是不會學,有時缺少的僅僅是給學生一個機會,讓他們為我們創造驚喜】
④師生配樂有感情朗讀
在悠揚的音樂聲中,老師動情朗讀第一小節,又分別指名朗讀2-5小節,讓學生再一次感受詩歌的韻律之美,同時也是對課文結構,詩歌語言結構的再一次感知、強化,為接下來的仿寫小詩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