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木雕的少年》說課設計
一、說教材
1、分析教材:
《賣木雕的少年》是人教版語文教材第六冊第七組中的一篇課文。本組的文章都表現(xiàn)了各國人民之間友好的情誼。《賣木雕的少年》是體現(xiàn)了一位非洲少年對中國人民十分友好,文章講述的是“我”到非洲旅行時,想買一個非洲木雕做紀念,又擔心路途遙遠,木雕沉重,只好放棄了這個打算。為了不讓我?guī)еz憾離開非洲,賣木雕的少年等待在賓館前,送給我一個方便攜帶的木雕小象墩,從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靈。課文中那景色壯觀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風吹拂的夜晚,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也襯托了賣木雕的少年美麗的心靈。本課敘述詳略得當,作者對美麗的大瀑布風光一帶而過,而是圍繞課文重點,將筆墨放在選木雕、放棄買木雕、送木雕等內(nèi)容上,熱情地贊揚了非洲人民與中國人民之間純真的友誼。
2、教學目標:
⑴ 會認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游覽、工藝品、名不虛傳”等詞語。
⑵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⑶ 學習通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3、教學重難點:
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國人民的友誼;通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揣摩人物內(nèi)心活動;積累一些四字詞組,并學會恰當?shù)剡\用。
4、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會生字,大致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
第二課時:
細品文本,抓住文中描寫少年言行和神情的句子進行品讀,體會人物內(nèi)心活動。讀熟課文,感受少年誠懇的態(tài)度、一心一意為他人著想的美好品質(zhì)以及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
二、說教法
1、直觀教學法:
借助多媒體展示,再現(xiàn)生動形象的畫面,更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自主與探究學習,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同時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與語言能力。我在教學中充分運用網(wǎng)絡媒體手段,開展情趣教學法。如:
學生展示搜集的資料,播放非洲南部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的錄像,小猴摘桃識字游戲,角色朗讀課文。
2、朗讀體會法:
通過抑揚頓挫、聲情并茂的朗讀,幫助學生體會語言的優(yōu)美,感受非洲少年美好的心靈,同時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感訓練。
三、說學法
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讓學生運用“讀、找、品、誦”的方法學習課文。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導入揭題:
⑴ 老師請同學們搜集的有關世界各國風景名勝的文字及圖片資料,找到了嗎?誰來給大家進行展示或介紹?
(請學生到前面展示)
⑵ 老師找到了一段非洲南部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的錄像,請大家一同觀賞。看過之后請你用一個詞語或一句話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⑶ 在這個大瀑布的不遠處,有許多出售木雕工藝品的人,下面讓我們來結識一位賣木雕的少年。
(板書課題)
2、初讀感知,理清課文的順序:聽朋友介紹木雕—挑選木雕—放棄買木雕—贈送木雕。
3、再讀課文,初步感悟賣木雕的少年是怎樣的一個人。
4、學習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讀讀詞語
名不虛傳 游人如織 十分壯觀 清晰可辨(大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