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動的課堂 真情的對話——談《槐鄉五月》的設計理念
靈動的課堂 真情的對話——談《槐鄉五月》的設計理念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2 來源:新橋中心校 作者:何琴鳳
《槐鄉五月》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作者以優美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槐鄉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表達了作者對美麗迷人的槐鄉五月,對勤勞能干、熱情好客、純樸五愛的槐鄉孩子的喜愛,文章寫花又寫人,花與人交融在一起,使“花美人更美”這一主旨自然地生發開去。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縱觀這節課的教學,我著重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學習,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人文精神。
一、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入情入境。
許多名師認為,一堂好課應上得學生“小臉通紅,小眼發光,小手直舉,小嘴常開”,只有當教學觸及到學生情感的琴弦,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興奮起來時才會表現出這種神態,因此,教師走進課堂的首要任務就是調動學生的情緒,讓學生想學、愿學、樂學。
1、精心設計導語、過渡語,調動興趣。“導語”是一堂課中教師與學生的第一座橋梁,好的導語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為順利實現教學目標創造有利條件,簡單的幾句話就喚起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學習的熱情,使他們急于想通過閱讀,尋求答案。教學伊始,我就用這樣一句話起到了煽情的作用:“你們想不想到槐鄉去走一走,看一看呢?”然后配樂出示多幅槐花圖片。在教學過程中,我巧妙地用了幾句過渡語推動了教學進程,如:“在洋槐開花的季節,我們來到了槐鄉,受到了槐鄉孩子的熱情款待。”;“五月,洋槐開花了,給槐鄉的孩子帶來了無窮的樂趣,你們看,槐鄉的孩子來了!”。正是這些過渡語的運用,讓我的教學環環相扣,銜接緊密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