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動的課堂 真情的對話——談《槐鄉五月》的設計理念
2、留給孩子質疑的時間,激發孩子合作探究學習的興趣。“疑”是追求新知的開始,是創新的萌芽。學生多方面的疑,也許是來自教師教學的“遺漏”,也許是學生自讀自悟中的“疑惑”,也許是教材中的“空白”或“欠缺”,不管什么樣情形,都是學生內化語言文字過程中的一種自覺思維火花的閃現,引導學生質疑解疑,可以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到合作探究的學習中來,激活學生思維及養成求知的興趣,老師應給足學生質疑的時間,及時抓住閃光點,給予鼓勵,并組織其析疑、解疑,還要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對于低中年段的孩子,教師要消除“提不出高質量的問題,年齡小不會提問題”等不正確的認識,引導孩子從課題,從詞句等小范圍去提出不懂的問題,教師在學生質疑解疑中起到“中介作用”,引導學生處理疑難問題,淺顯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解答;重點的問題組織學生合作探究解決;難點的問題引導幫助解答;有爭議的問題,引導學生讀書討論,最后教師講解評價。
在本節課教學中,當學到“槐鄉的小姑娘變得更俊俏了,他們的衣襟上別著槐花,發辮上戴著槐花,她們飄到哪里,哪里就會有一陣清香。”時,為了讓學生體會到小姑娘快樂自豪的心情和槐花的濃香,我特地設計了一個學生質疑的環節,讓學生理解“飄”字的含義,從而更深刻地理解“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槐花給孩子帶來了多大的樂趣呀!
實踐證明,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激勵學生質疑解難,不僅能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探索問題的積極性,使學生由一個被動者變為一個主動探索者,把學習潛力充分開發出來,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3、組織孩子小組合作,培養合作意識。
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指出:學會合作是面向21世紀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同時,合作學習也是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所要倡導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運用這種方式,可以轉變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意識和習慣,營造合作探究的教學生態環境,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