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稻秧脫險記教學設計(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二課時)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演一演這個童話故事。
2、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紛紛”、“激烈”造句。
3、在對語言文字朗讀感悟的基礎上,關心人物的命運,了解其中的道義。
4、學習抓住關鍵詞語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進一步練習聯系語境理解詞語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1、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從而理解文意。2、在讀好課文的基礎上表演。
三、教學難點:抓住關鍵詞句讀懂、演活課文。
四、教學準備:
1、繪制小稻秧、雜草不同形態的畫面。制作雜草、小稻秧、噴霧器的頭飾。
2、制作ppt課件。
一、復習,導入
1、師:讀題,根據題目課文講了哪兩部分?(小稻秧遇險記和小稻秧脫險記)
2、默寫詞語:(格式為每排2個詞,請字寫的好的同學上黑板寫)氣勢洶洶、一擁而上;臉色蠟黃、當場病倒;有氣無力、紛紛倒下;吸足營養、挺挺身子。
3、有感情地讀上面的詞語,其他同學帶點表情帶點動作。說說你發現了什么?(板畫)
4、評價板畫,期盼生成:少了噴霧器和噴霧器的法寶除草劑(板畫在哪兒?);雜草、稻秧的姿態和顏色變化等。(此環節根據動態生成可以舍去)
5、小結:童話故事這些表現動作、神情的詞語能讓我們看到故事情節的發展和變化,也讓我們看到隨著情節的變化人物形象也有著不同的表現,抓住這些詞語有助于了解故事內容。這一節課我們就走進故事深入品味語言的意蘊。
(設計意圖:復習詞語,初步體會課文的條理性,學習抓住重點詞語把握課文內容,將情感的體驗貫穿其間。)
二、學習課文寫小稻秧是怎樣遇險的
默讀1、2自然段,遇到不懂的詞句在文中劃出來,通過自己的讀和思,爭取弄懂。
投影課文1、2節的內容,出示重點詞語 “團團圍住”、“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一擁而上”。
通過表演弄懂詞語意思,不懂的同學要認真看和想。
(老師喊幾位舉手的同學到前面來表演)
(表演中如果學生不知所措,教師就問全體同學他們應干什么?)
師:雜草厲害不厲害?兇不兇?“氣勢洶洶” 就是——。雜草野蠻不野蠻?講理不講理?“蠻不講理”就是——。哪兒不講理?反問:雜草也要生存呀?它也需要營養呀?(補問:營養是誰的?即使……也……剛動完手術,小稻秧想說什么?)雜草讓小稻秧分辯、說明嗎?這就叫“不由分說”。(教師相機板書易寫錯的字)
師:引導評價怎樣表演更“激烈”?(可以是柔弱的小稻秧,也可以是堅強的據理力爭的小稻秧等等,但重在“激烈”,把全班作為稻田,全體學生演練?梢詥“誰人多勢眾”?)
出示練習詞語搭配和造句:激烈的 運動 激烈地 爭論 激烈的 戰斗 激烈的 爭吵 強烈的 陽光猛烈的 炮火 熱烈地 歡迎;例:老師告訴我們經過激烈的運動后不能立刻躺下。(此環節根據動態生成可以只要求造句。)
師:經過這次激烈的爭吵后,小稻秧氣得——生讀——
師:讀到這里的時候,你體會到小稻秧的心情是——會想什么?你的心情是——會想什么?你真想——(安慰、幫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