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稻秧脫險記教學設計(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二課時)
(設計意圖:利用情境表演來理解詞句意思,在情境中進行人物品質的解讀——小稻秧的“蠻不講理”而“反問:雜草也要生存呀?它也需要營養呀?補問:營養是誰的?”則是對“蠻不講理”的深度叩問。展示學生的不同個性特征——柔弱膽小的小稻秧,據理力爭的小稻秧。將全體同學變為演員,在演的過程中感悟到讀書的方法——讀到后面想到前面的內容——“激烈”。“你體會到小稻秧的心情是——會想什么?你的心情是——會想什么?你真想——(安慰、幫助等)?”則引導學生關心人物的命運,學會關懷,同時為下面“脫險”的學習作情感上的鋪墊。)
三、學習課文寫小稻秧是怎樣遇險的
自由讀,劃出不理解的詞句,并通過聯系上下文等方法弄懂。
(出示3——5節,重點詞語用紅筆寫出)
小組練習讀書:(老師請四位同學一起表演第3節。四位學生讀旁白,前排學生當噴霧器大夫,后排學生當雜草)(教師觀察表演“警覺”好的人,準備上臺表演)
選同學上臺表演:大家讀旁白,一人做噴霧器,一人做雜草。
生:“突然,一陣毛毛雨從天上飄下來,一棵雜草警覺地抬起頭,(可以插問:什么事引起警覺?為什么會引起警覺?事情有疑點。)看了看天說——”
師相機引導大家出謀劃策用動作理解“警覺”(警惕性高,敏銳地感覺到不對頭很可疑。動作區別:一種有疑惑,但反應慢;一種有疑惑,但反應快。)
(設計意圖:理解來自學生的思考,當學生的思維之門打開但難以朝哪個方向邁進時,教師的解說便是一種責任,有時教師為學生開條路,有時指明方向讓學生自己去開路。)
生:這時,一個洪亮的聲音響起來——(表演噴霧器大夫)“這不是毛毛雨,而是化學除草劑——”(作者為了讓我們讀好有溫馨小提示——“洪亮”。再讀,全班讀。)
生:“你是誰?”加上動作:張牙舞爪或膽小地捂住頭,聲音顫抖、害怕、故作鎮定等。(請多位不同看法的同學讀,加上動作等,談為何這么讀)
(設計意圖:指導朗讀就是在指導學生讀出自己,讀出學生不同的品性和感悟)
請學生把雜草的話讀一讀,讓人感到它已經是有氣無力了?指導朗讀:作者為了讓我們讀好有溫馨小提示,有詞語的提示,也有標點的提示等。評析朗讀:如學生聲音大,則說:“可能抗毒能力強,也可能除草劑是假的,還可能噴得不均勻,再噴點。”如聲音小但連貫,則說:“是有氣無力了,但神志較清,再噴點。”
(設計意圖:指導朗讀就是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培養學生細讀文本的能力——不放過一個字,不放過一個標點。)
師:再看“收拾”。這個詞誰讀懂了?
(從書上哪句話可以看出雜草被收拾了?)
(出示投影:“早晨,我對媽媽說:‘我自己的房間我自己收拾。’”“老山羊對狼說:‘獵人會來收拾你的。’”“爸爸臨走時對我說:‘在家呆著,別亂跑,回來找不到你,看我怎么收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