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楊桃》教學設計
(4)作者為什么要寫畫楊桃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內容
投影出示思考題: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把生字詞多讀幾遍。
2、利用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新詞意思。
3、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4、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來。
三、檢查預習情況
1、指讀生字詞。
2、指讀課文。
本文講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詞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想當然:憑主觀想象,認為事物應該是這樣。聯系課文內容,父親經常叮囑“我”,看見一件東西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不要憑主觀想象,畫走了樣。
四、質疑
提出不懂的問題。(常識性問題師生當堂解決。有關課文內容理解的問題師生梳理歸納。)
五、布置作業
l、熟記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回顧上節課的內容,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一節普普通通的圖畫課,讓作者得到了受益一生的啟示。究竟是什么呢?
同學們,你們想明白嗎?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畫楊桃》。
二、逐段深入理解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指名讀。
提問:
(1)這個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么?
(2)父親是怎么教我畫畫的?有什么要求?(板書:是……就……不要)
(3)指導朗讀父親的叮囑,體會實事求是。
2、從此,作者牢牢記住了父親的叮囑,更加認真的畫畫,也更加喜歡畫畫了。有一次圖畫課上,老師要求同學們畫講桌上的楊桃。默默地讀第二自然段,想象作者是怎么畫楊桃的?
引導學生抓住“我”的動作,神態,體會“我”的實事求是。
“我”之所以把楊桃畫成了“五個角的什么東西!笔且驗開___________。
(1)、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
(2)、我看到的楊桃根本不像平時看到的那樣,而像是五個角的什么東西。
(3)、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
3、作者觀察得那么認真,畫得那么仔細,一定畫得很準確。等他把畫交上去,同學們的反應卻出乎意料。同學們的反應是怎么樣的?引導體會同學們對作者的嘲笑。
4、在同學們的一片嘲笑聲中,老師的態度是怎么樣的?抓住描寫老師動作的詞語體會老師的反應。
出示課文,讀“審視”句:“
老師看了看這幅畫,走到我的座位坐下來,審視了一下講桌上的楊桃,然后回到講臺,舉起我的畫問大家:“這幅畫畫得像不像?”
理解“審視”和老師為什么審視!皩徱暋笔侵笇徤鞯赜^察。老師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來,審視講桌上的楊桃,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個楊桃的模型,請同學們來看一看,說說你看到的楊桃是什么樣子。
實物演示,讓從不同角度看的學生說出自己看到的樣子,模擬課堂師生對話。
“現在你來看看,像你平時看到的楊桃嗎?”“那么,像什么呢?”(讓學生親自實踐看一看從不同的角度看楊桃是什么樣子,幫助他們理解課文內容。)
6、 開始同學們認為這幅畫畫得怎么樣?后來又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把有關的句子畫下來。
(1)出示文中兩段對話。
這幅畫畫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