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語文課文重點梳理復習資料
五、為什么在回答老師關于爸爸媽媽是否知道和祝賀自己的生日時,教室里很熱鬧;而當老師問孩子們有誰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并向他們祝賀時,大家卻都“沉默”了?
(因為大家認識到了自己做的不夠好,感到很慚愧。)
六、“教室里又熱鬧起來,只是與沉默前的熱鬧已經不一樣了。”有什么不一樣?
(現在的“熱鬧”是討論怎么知道父母的生日,是想著回報。而先前的“熱鬧”只是在談論自己。)
七、只要你表達了自己的愛,再稚拙的禮物他們也會覺得珍貴無比的。
1、“稚拙”的意思是:幼稚而拙劣。
2、理解句子的意思:對爸媽來說,重要的不是你能為他們做多了不起的事,送多貴重的禮物,而是能夠讓他們感受到你的關心和愛。
八、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理解:孩子們懂得了向爸媽表達自己的愛,這不正是那節課上沉默不語進行反思的結果,孩子們在成長,家長們很欣慰,讓老師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所以說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很大的享受。
九、為什么說孩子的這種沉默是可貴的?
(因為孩子們在沉默中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懂得了要回報父母的愛,并且用不同的方式回報了父母的愛。所以說這種沉默是可貴的。)
18、《她是我的朋友》
一、理解詞語的意思。
迫在眉睫:比喻事情臨近眼前,十分緊迫。
二、一陣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顫抖地舉起來。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舉起來。
1、“顫抖地舉起來”說明他十分害怕。“又……又……”說明他內心非常矛盾。
2、一系列的動作體會到他思想斗爭激烈,但為了救小姑娘,最后下定決心舉起手來。
三、抽血過程中阮恒一開始一動不動。過了一會兒,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并迅速用手捂住臉。又過了一會兒,他開始嗚咽,接著他那不時的啜泣變成持續不斷的低聲哭泣,他眼睛緊閉著,用牙咬著自己的小拳頭,想竭力制止抽泣。醫生安慰他,他立刻停止了哭泣。
1、這段話抓住阮恒的(動作、表情)的變化寫出了他當時獻血時(緊張、害怕)的心情。
2、這段話中作者寫了阮恒4種不同的哭法,分別是:啜泣、嗚咽、哭泣、抽泣。
3、“不時的啜泣”和“持續不斷的低聲哭泣”意思有什么不同?(不時的啜泣是抽抽搭搭地哭,持續不斷的低聲哭泣是指延續不斷地低聲哭。)說明了(阮恒心里越來越害怕。)
4、“全身顫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臉。”可以看出阮恒內心因害怕而痛苦,又不愿意讓別人知道。
5、阮恒試圖用手掩蓋他的痛苦,他有什么痛苦呢?(他一想到自己即將死去,心里就感到害怕,又不想表露出來,這使他更痛苦。)
6、他為什么會有那樣的心情?既然如此,那阮恒為什么愿意獻血?說明阮恒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
(因為他害怕把所有的血都獻給那個小姑娘,自己就會死。因為他想那個小姑娘是他的朋友,不能見死不救。說明阮恒是一個為了朋友無私奉獻的孩子。)
四、醫生用輕柔的聲音安慰阮恒,阮恒立即停止了哭泣。醫生會說些什么呢?
(醫生會說:“不要害怕,輸血不會有危險,你更不會死去,一會就好了。你這樣愛朋友、幫助朋友,你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