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
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觀察,書寫。
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意識。
五、總結升華師:同學們,學習了這篇課文后,以后你再看到國徽時,會怎么想?
學生交流、討論、匯報。
將課上所學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課外延伸搜集資料,了解國徽的來歷、象征意義。開展一個國徽小知識競賽。
搜集整理資料,開展活動。
課內與課外結合,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增加語文實踐。
評價建議:
考查:
1、以小組互評,教師抽查的方式,進行朗讀的評價。
2、依據孩子們課堂上表達、交流的情況,以教師評價為主,進行口語交際能力的評價。
3、依據孩子平日里的表現,采取自評、同學互評、教師家長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為國徽添光彩”這一情意目標的評價。
考核:
1、以小組互評、教師抽查的方式進行識字的評價。
2、以寫字本和聽寫成績為依據,采取教師評的方式,進行寫字的評價。
3、以閱讀練習的方式進行讀懂課文內容、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能力的評價。
說明:各項評價結果,均可采用孩子們喜愛的、代表一定意義的各種小標志。
《回自己的祖國去》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讀15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掌握每個字的正確筆順。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
3、理解d2中要求掌握的詞語意思。
過程與方法:
1、鞏固運用已有的識字方法,鼓勵學生交流互動,探究自己的識字、寫字的方法。
2、合作探究,暢所欲言,大膽想象,體驗感悟;感情朗讀,品味感情。
3、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情朗讀課文等方法,理解課文內容。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課文內容,使學生知道自己有成就時要報效自己的祖國,為祖國作貢獻。
策略方法:
課前搜集資料;研讀語言文字,理解語言、體會感情;感情朗讀,訓練語感;合作交流,師生互動。
課前準備:1、搜集了解華羅庚是個什么樣的人。2、預習課文,自學生字。
教學過程:
教與學活動過程教師行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設計意圖一、與學生談話導入一、你了解華羅庚嗎?把你課前了解的資料和大家說說。
二、我們書中也寫了一個華羅庚的小故事,想讀嗎?
學生交流資料
課前的了解是學生學習課文的基礎。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了解內容一、引導學生自讀課文,認讀生字
二、用自己的話說說故事內容
三、師指名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并引導學生進行評價。
1、生自己讀課文,用自己的方法識字。并和同桌同學說說不好認的字自己是怎樣認的。
(小組互助,合作認讀詞語。)
小組考查識字情況,全對的組長獎勵一個小笑臉。
鼓勵學生充分運用自己的方法去識字
小組檢查,充分調動了小組中個體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識字的評價,讓學生經歷評價的過程,具有初步的評價意識和能力。
三、再讀課文,深入品味一、下面大家再仔細讀課文,看你能提出什么問題,看誰能提出大問題、難問題,如果你的問題把老師和同學們都難住了,我們就拜你為師。
二、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在學生提出問題時,及時總結提問的方法(結合題目、聯系實際、上下文聯系等),并組織學生進行互動,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學習語言,重點品位“總算”
“斬釘截鐵”“回自己的祖國去”幾個詞句。可通過對比、朗讀等方式讓學生反復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