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花瓣飄香》_常州市東方小學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常州市東方小學 莊素琴
《花瓣飄香》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中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文章寫了一個小姑娘給生病的媽媽送花瓣的事,情節簡單,語言平實,情真意切,宛如一首清新淡雅的小詩。反思整個教學,顧老師注重了情感在此文中的滲透,讓學生精讀感悟顯性的語言文字,更讓學生領會到文字中隱性存在的情感、精神,圍繞一個“情”字,引領學生進行了聽、說、讀、寫多方面的訓練,使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教學中得到了很好的統一,取得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課前賞花,引情入境。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很多人重視情感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所以常聽人說,成功的語文課,應在教學的一開始就牢牢吸引住學生,使他們的思維隨著老師的情感入境,激發起求知欲。但這“教學的一開始”是從何開始,是一堂課的開始嗎?顧老師是根據具體的課文內容來確定課的開始的。在教學本課時,在授課前幾天顧老師就對同學們說:“春天到了,百花齊放,馬路邊、校園里、家門前、花店里,隨處都可以看到它們,聞到它們沁人肺腑的花香。讓我們做個有心人,好好地看一看它們,聞一聞它們,感受一下花香給我們生活帶來的美妙吧!”教學當天到校后,顧老師把自己準備好的幾朵美麗的月季花放在了一個晶瑩剔透的玻璃杯里,擺放在教室的一角,只覺得教室里頓時因這花的存在有了生氣。課前,顧老師早早進教室,只見許多學生圍攏在鮮花旁,大家有說有笑的,有的還不時地湊近它輕輕地聞一聞,
有的小心地用手摸一摸它,正當孩子們還沉浸在花的幽香之中,滿心裝滿了對它的喜愛之情時,上課鈴響了。此時顧老師揭示課題,請學生讀一讀課題,很多學生都能將課題讀得很甜美,很溫情,帶著對鮮花的無比喜愛之情,愉快地進入到文章的學習中,可謂是水到渠成。
二、課中“摘花”,融情入文。
課文中小姑娘摘花的動作、神態及和作者的對話是本課教學重點。要緊緊抓住小姑娘摘花時的動作、神態及話語,引導學生體會小姑娘惜花愛母,懂事乖巧的美好心靈。為此,在教學文章第二自然段的時候,顧老師緊緊圍繞“摘花”一事,在學生與文本之間穿針引線,引領學生走近文本,走近人物心靈,產生情感共嗚。通過讀、思、議、寫、說等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滲透美好的思想情感。
三、課尾贈花,移情入心
師:柔柔的花兒如絨布般暖人心窩,淡淡的清香如甘泉般沁人心腑。小女孩贈花給媽媽,是因為小女孩有孝心,很懂事。那么,作者又為什么要贈花給小姑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