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翅膀》教案
(四):“最有意思的風箏要數芳芳的了。她直到現在還沒決定長大干什么,所以只好照自己的樣子做了個風箏,讓她到天上去好好想想吧!哈,風箏的后腦勺上還拖著一條馬尾巴似的長辮子!”芳芳有理想嗎?喜歡芳芳風箏的孩子一起來讀讀吧?
5、他們放飛的風箏為什么不一樣呢?課文中有一句話一下子就把第二至六自然段的意思概括了,這叫概括句。你們能夠找出來嗎?在作文中,我們也可以學習這種“先總后分”的寫法。
6、芳芳還沒有想好長大干什么,你們想好了嗎?說說自己的理想。孩子們,我們也在這綠茵茵的草地上自由奔跑,那么,你們想放飛什么樣的風箏呢?完成語文天地第四題,寫一寫。
7、“理想的翅膀”就是這些在天空中飛著的風箏,它寄托著大家對未來的美好憧憬,讓我們一起朗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去放飛自己的夢想。
8、每個人都有自己遠大的理想,該怎樣做才能讓理想變成現實呢?
希望大家從現在開始,努力學習,積累知識,增長才干,讓手中的風箏帶著我們的理想越飛越高,越飛越遠,讓夢想成真!
教學反思:
在執教《理想的翅膀》這堂課后,我認真反思了自己的教學情況和孩子們的學習情況,并聽取了各位語文教研員的寶貴意見。本堂課總起來說比較流暢,環節安排也較為合理,整個教學過程圍繞教學目標與課后習題層層展開,孩子們興趣高漲,積極性高,達到了預期目標,可以說老師與孩子都發揮出了最好的水平。但存在的問題也顯而易見,在理解“文中小朋友都放飛了什么樣的風箏”時,我是一個一個引導孩子在黑板上貼圖,寫原因,而忽視了大多數孩子,這個環節完全可以放手讓一部分孩子在黑板上寫,其他孩子在課本上完成,這樣即利用了教材的空白,也使全體學生完全參與到課堂中,提高了課堂效率。在指導“感情朗讀3到6段”時,我一直是引著孩子逐段讀,“扶得多”而“放得少”,導致課堂低效。這些問題的出現都源于我對教材的把握還不夠,還達不到“精講精練”、“輕負高效”。上好語文課,不簡單。今后我會加強學習,不斷提高教學水平,讓每一節語文課都成為“高質量的有效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