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 > 《29古詩兩首》教案(通用12篇)

《29古詩兩首》教案

發布時間:2023-08-02

《29古詩兩首》教案(通用12篇)

《29古詩兩首》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碧玉、妝成、裁出、剪刀、萬紫千紅”等詞。

  2、背誦兩首詩,能用自身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3、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學重難點】

  大體了解詩句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記背詩句。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回憶你記憶中的春天是怎樣的,給大家說一說。

  二、檢查預習

  1、自讀生字,在文中為生字注音。

  2、抽讀。

  3、小老師教寫生字。

  易錯音:妝、濱、裁。

  易混淆:詠泳、濱賓、載裁、紫緊。

  4、抽讀、齊聲讀。

  三、學習《詠柳》

  1、簡介賀知章:唐朝詩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鄉偶書》《采蓮》。

  2、解題:

  春天里的柳樹是怎樣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樣的?能用語言或學過的詩句來形容嗎?(自由說)看看古代的詩人是怎樣描述春天景色的。齊讀課題。

  詠柳:詠即贊美。

  3、詩人是怎樣贊美柳樹的呢?大家自讀古詩,說說你讀懂了什么。(結合注釋讀),不懂的作上記號。

  4、交流匯報1、2句:

 、疟逃瘢壕G色的玉。

  妝:打扮。

  一樹:滿樹。

  萬條:枝條多。

  絳:一種絲帶。

  前兩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樹上,長滿了翠綠的新葉,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裝飾打扮的一樣。

  ⑵考慮: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這樣的比喻好嗎?(引導同學想象,春天萬物復蘇,柳樹也會發出新葉,新葉剛長出來的顏色,光澤接近碧玉)

 、抢首x。

  5、交流匯報3、4句:

 、偶毴~:細細的嫩葉。

  似:好像。

  裁:裁剪。

  這兩句的意思是:這細細的嫩葉是誰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二月春風這把剪刀裁出來的呀!

 、瓶紤]:

  這兩句采用了什么樣的形式?(自問自答)把什么比作什么?你從這個比喻中體會到什么?

  ⑶指導朗讀。

  6、朗讀全詩,感悟詩境。

  前兩句寫柳,后兩句由寫柳過渡到寫春,從整首詩的描寫中,你休會到詩人對柳,對春抱著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反復朗誦,體會詩人贊美柳樹,歌頌奏的感情。

  四、深情朗讀

  語速適中,情感豐滿,基調高昂,注意停頓。

  五、背誦全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復習《詠柳》,并集體背誦,引入《春日》。

  二、解題

  1、朱熹: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

  2、春日即在春天里。

  三、初讀,初通詩意

  1、自讀全詩,再抽讀。

  2、分小組討論學習;讀懂了什么,不懂的作上記號,勾出不理解的詞。

  3、交流:

  提出不懂的詞,板書,查閱字典理解。

  勝日:即晴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

  尋芳:游覽、賞玩美好的風景。

  泗水:水名。

  濱:水邊。

  光景:風光景色。

  一時:形容時間很短。

  新:新鮮、奇麗。

  4、由詞意考慮:

  詩人在什么樣的天氣,到什么地方去游覽,他的心情怎樣?你從哪兒讀出來的。

  5、整理出前兩句的意思:

  在天氣睛朗的日子里,詩人到泗水邊上死對頭觀賞風景,那里風光無限,一時之間許多新鮮奇麗的景色映入眼簾。

  6、說說你從一二句中體會到了什么?再指導朗讀。

  7、運用同樣的方法學習3、4句。

  自讀、勾出不懂的詞,討論,交流解詞,再解意。

  等閑:平常、隨便。

  識得:認識。

  東風:春風。

  萬紫千紅:形容百花爭艷的景色。

  總是:都是。

  詩意:平常人們都知道有春風,可春風究竟是什么樣的呢?只有在見到了萬紫千紅的景色后,才明了是春風帶來了這無邊的景色。

  指導朗讀3、4句,說說體會,引導同學理解包括在詩歌中的哲理。

  四、再讀,感悟詩境

  聯系詩意,說說自已的理解,體會詩人對春天的贊美之情。

  五、指導朗讀、背誦

《29古詩兩首》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詞義句意,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3、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讀懂詞句意思,理解詩歌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情感。

  4、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

  教學重點:

  借助注釋,理解詩句意思。

  體會古詩所描繪的美景及特點,并動手畫一畫。

  教學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讓學生自由誦讀已學過的古詩,說說認識的詩人。這樣可為后續學習營造氛圍,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2.簡介作者李白(著名詩人),導入新課,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明確日標,嘗試學習。

  1.“扶”學生學習第一句。

  先運用不同手段突破“斷、開、回、出、來”這幾個難懂詞的意思。

  注:“斷、開、回、出、來”“聯系實際,展開想象”法。

  指導學生串講句意。

  最后總結學習方法:“先解字詞,再串句意。”通過對文學作品的閱讀,使學生具備一定的文學鑒賞能力,提高審美趣味,豐富個人感情世界,增進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從這首詞中我們可以學些什么呢?

  這樣“扶”著學生,其目的是為了在“方法”上教學生“如何學”。

  2.“半扶半放”引導學生學習第二句。

  先指導學生看教學圖,啟發想象,出示訓練:這個難點。

  再讓學生試著自己串講句意,教師點撥糾正。

  3.“放手”讓學生自學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淺顯易懂,況且通過一、二句的教學,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大多數同學能自己學懂。

  這樣,讓學生分成四人小組進行討論學習,然后匯報,教師了解反饋,及時糾正。

  4.讓學生串講全詩意思,進一步加深理解。

  三、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1.“緊扣詞句”。

  讓學生讀全詩,說說哪些詞語用得好。

  這些詞讓你想到一個怎樣的畫面?(提供“像、簡直”等詞幫助學生描述。)

  2.“想象畫面法”。

  提示:在舟中望天門山。你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創造性地說說全詩的內容,從認識上得到提高。

  四、指導誦讀詩句。

  1.學生嘗試,獲取體驗。(讀讀看,語句這么美,怎樣才能讀得美呢?)

  2.學生匯報,教師歸納,教給方法:

  (2)讀出節奏感。

  分辨重音區別語調劃分節奏

  3.改變形式,反復誦讀。

  (范讀—→齊讀—→個別讀—→小組讀—→扮演角色讀)

  板書: 碧水:開、回

  望天門山 青山:中斷

  孤帆:日邊來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學生背誦《游園不值》

  師:我們上節課學了《游園不值》,這首詩寫的是(春天的景色),現在我們來看看夏天在詩人的的眼里是怎樣的?(讀全詩)

  二、學習新課

  1、解決生字(學生自己解決)

  瀲滟:與水有關,所以是三點水。亦:也。西子:西施。相宜:合適。

  2、介紹作者

  3、師:生字、詞你們都懂了,現在自己試著用自己的話把這首詩的意思說一下,然后小組之間互相說。

  4、舉手發言(大概意思:天晴的時候,湖中波光粼粼,很美麗;下雨的時候水霧迷茫,山色奇妙。我要把西湖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妝還是濃抹都很合適。)

  5、引導學生理解題目(飲:喝酒。湖:西湖。初晴后雨:雨過天晴)

  雨過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

  6、師:這首詩是寫(作者雨過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這四句詩都寫了西湖的美景(學生糾正:不是)

  師:同學們怎么說不是呢?

  (前兩句是寫景色,后兩句不是)

  師:有些同學知道了前兩句是寫景色,后兩句不是;現在小組交流,每句詩各寫了什么?為什么這樣寫呢?

  (后兩句詩寫了拿西湖來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妝還是濃抹都很合適。西湖的景色很美,西施也很美。)

  師:作者每見過西施,西施當時也沒有站在湖邊給作者作比較,那作者怎么對他們進行比較呢?

  (通過發揮自己的想象,并且比喻恰當)

  這樣想象和比喻,西湖就(顯得更美了)

  師:西湖就顯得更美了,那現在同學們自己想象西湖的美,這么美的景色,我們一起來體驗。(學生根據自己想象的“美”來讀詩句,體驗美。老師指導和范讀。)

  7、背誦全詩

  自由背誦然后檢查

《29古詩兩首》教案 篇3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和要求

  1、知識與技能:學會本課1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背誦,能體會詩句表達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所描寫的景象;

  2、過程與方法:創設情境、討論探究、欣賞感悟詩句的內容;

  3、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望洞庭》,能理解詩歌內容,受到美的熏陶,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

  教學重點:學會字詞,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學會審美,品味詩句,理解詩的意境。

  教學方法:情景中感悟、討論。

  教學準備:課件

  課時準備: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今天,想帶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領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誰知

  道洞庭湖的有關知識?結合學生收集的資料來介紹洞庭湖。簡介劉禹錫。介紹得真不錯,咱們一起去看看!  

  二、整體感知

  1、賞讀第一句:“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蹦阕x懂了哪些詞語?

  2、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相:相互。和:和諧、協調。兩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和諧。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時間是秋天的晚上。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沒有。磨:磨拭。鏡未磨:指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沒有磨拭過的銅鏡給人怎樣的感覺?(朦朦朧朧、模模糊糊。)詩中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潭面比作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3、    播放課件,體會詞語的意境。

  4、指導說第一句的詩意,(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兩者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和諧。湖上一點風也沒有,湖面朦朦朧朧,就像一面沒有磨拭過的銅鏡。)讀好本句。

  5、誰能試著美美的把這兩句詩讀好?

  用同樣的辦法學習“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1、    遙望:遠望。點題,可以看出詩人離洞庭湖有一段距離,所以詩的題目是《望洞庭》。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 這句詩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君山比作青螺。)

  2、指導說后兩句詩的意思。(這句詩的意思是遠遠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顏色,就像“白銀盤里一青螺”。)

  三、討論探究

  閉上眼睛,聽配樂朗誦,你能想象出這樣的景色嗎?用自己的話說說。

  1、    小組討論;

  2、    全班交流;

  四、角色表演

  假如你是詩人,看到這眼前的美景,你想說什么?

  1、    小組交流;

  2、    全班交流;

  五、小結質疑

  1、你讀懂了哪些詩句?還有哪些不懂的?

  2、再播放畫面,感受洞庭美景。

  六、布置作業

  1、背誦《望洞庭》,講述詩的意思,有興趣的可以畫一畫;

  2、   搜集有關劉禹錫的詩。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和要求:

  1.知識與技能:學習本課2個生字,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文,背誦詩文。能體會詩句表達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所描寫的景象。

  2. 過程與方法:創設情境、討論探究、欣賞感悟詩句的內容;

  3.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峨眉山月歌》,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點:學習字詞,理解詩句意思;

  教學難點:理解詩意,想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具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相信同學們會背很多古詩,誰愿意來試著背給大家聽一聽? (指名背)我們熟悉的《早發白帝城》、《贈汪倫》是誰寫的?誰愿意介紹一下李白的資料?(指名說) 今天,我們再來欣賞李

  白的另一首詩歌《峨眉山月歌》。師順勢簡介峨眉山的資料。

  二、整體感知

  1、先請學生試讀本詩,注意停頓,讀出韻味(師巡回指導);

  2、出示課件配樂朗讀,老師抽讀,再指名學生讀,師生共評,師點撥指導;

  3、試聯系注釋,結合畫面來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半輪:(看插圖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動,課文中有月影隨江水流動之意。 夜發:連夜出發。向:駛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

  詩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別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隨我順流而下。連夜從清溪出發,向三峽方向駛去,想念友人卻見不著,只好懷著依依惜別的心情向渝洲駛去了。

  三、討論探究

  引導想象詩的意境,結合畫面, 想象詩人坐在小船上抬頭看到了什么,低頭看到了什么?這時他會怎么想,心情怎樣,表情又會是什么樣的?

  1、小組交流;

  1、全班交流;

  四、角色表演

  播放畫面,音樂創設情境,請學生誦讀詩文。

  五、小結質疑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還有什么想知道的?

  六、作業布置

  1、背誦《峨眉山月歌》,講述詩的意思;

  2、收集兩首沒學過的李白的詩,課后和同學進行交流

《29古詩兩首》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對恬靜生活的向往。

  二.教學時間:1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揭題。

  (二)出示兩首詩歌。

  鹿柴

  王維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森林,

  復照青苔上。

  早發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ㄈ┳杂勺x兩首詩,要求把字音讀正確。

 。ㄋ模┲该首x課文,結合正音。

 。ㄎ澹┖喗樽髡摺

 。⿲φ兆g文,學生嘗試理解詩意。

 。ㄆ撸z查詩意理解情況。

  1.字詞。

  空山

  但人語返景深林復照

  朝辭白帝輕舟萬重山

  2.每句話的意思。

  (八)感受詩情。

  1.《鹿柴》寫的是哪里的景色?這里給你一種什么樣的感受?為什么?

  3.作者在《早發白帝城》里抒發了作者什么樣感情?你從哪里感受到的?

  (九)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十)嘗試背誦。

《29古詩兩首》教案 篇5

  一、教材簡說

  雨后的早晨,從香甜的春睡中醒來,推開窗戶,撲進的不只僅是清新的空氣,更有那清脆的鳥鳴,淡淡的花香,濃濃的春意。那漂落的花瓣,令人惋惜;那被春雨浸潤著的芳草綠葉,令人振奮。那濕潤的落花,那鮮嫩的綠葉,似乎把昨夜的春風和春雨又送到了窗前。

  《春曉》給我們展現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圖。它看似平淡,卻韻味無窮。不寫繁花似錦,不寫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數筆,就把那不經意的一瞬間感受到的濃濃春意勾勒得淋漓盡致。詩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襯愛春,言簡意濃,情真意切。從那“夜來風雨聲”中,我們可以盡情地想象那鶯歌燕舞、百花齊放的爛漫春光。這剪輯的“春之聲”,正是那“春意鬧”的畫外音。

  高鼎的《村居》,則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種情調;ú莘笔ⅲЮ嵇L啼,春風楊柳,令人陶醉。兒童放學歸來,三五成群,迎著春風,放飛著風箏,放飛著快樂,放飛著希望。良辰美景配上快樂生活,多么富有情趣;大好春光配上風華少年,意境多么悠遠。

  二、學習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

  1.生字的出現

  (1)揭示課題識字!肮旁妰墒住敝校肮拧⒃姟⑹住笔巧郑诙坠旁姟洞寰印分械摹按、居”也是生字。所以在揭示和理解課題過程中即可指導認讀5個生字?上葘Α肮旁姟弊骱唵谓忉專俳Y合“幾首歌曲”、“幾首兒歌”、“幾篇課文”等對“首”作簡單理解,最后出示兩首古詩的題目。

 。2)自讀古詩,自學生字。自身借助拼音讀古詩,認讀詩中的生字。

 。3)出示生字條中的生字,引導識記。

  2.生字的識記

 。1)注意讀準“詩、首、處”和“村、醉、散”的聲母。

 。2)引導學生根據新舊字的聯系,采用“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改一改”等方法識記生字。如:

  自—首舍—古讀—詩對—樹—村睡—眠

  閃—問—間—聞屋—居醒—醉親—童外—處

  3.識字的鞏固

 。1)利用課件或生字卡片鞏固認讀。

 。2)讀詞語鞏固生字的識記。如:

  兩首古詩一首兒歌冬眠處長見聞

  鄉村居住大醉煙花童話散步

  (3)在讀、背古詩的過程中鞏固生字的識記。

  4.寫字指導

  本課6 個要寫的字,各有各的特點,可逐一進行指導!肮拧弊謾M要長而凸;“聲”字上為“士”字,不是“土”字,應寫得上橫長、下橫短;“多”字上下兩局部一樣,但要注意寫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防止學生寫成一左一右,或上下相等;“處”字是半包圍結構,要強調“包住”

  ——把捺拖長;“知”字中,口在右邊偏下,不能寫得太高;“忙”字左邊“豎心”的豎要寫得垂直且稍長。

 。ǘ├首x感悟

  本課兩首古詩,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不要作過多的分析。詩的內容和意境,可讓學生結合課文插圖,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自身理解、感悟?梢龑W生說說“讀懂了什么”或者“體會到什么”。學生假如提出不懂的字詞,教師可簡單講解。

  《春曉》詩意含蓄,情真意切。朗讀時,速度可稍慢,一邊讀一邊想象,一、三句聲音較實,二、四句聲音較虛。每一句第二字可適當拉長,稍作停頓,留下想象的空間。注意讀好韻腳“曉、鳥、少”

  《村居》較為明快,朗讀時可適當將情緒外露,讀得輕快、流暢,體現環境的優美和兒童生活的快樂。可在每句詩的第四個字后稍作停頓。注意讀好韻腳“天、煙、鳶”。

  古詩朗讀對字音的要求特別高,要把每個字的音讀準,還要注意咬字吐字?商嵝褜W生對咬準字音要一絲不茍,并讓他們反復練習朗讀。教師可通過同桌互相聽讀、有針對性地抽查、鼓勵到臺上朗讀等方式檢查學生讀的情況。

  兩首古詩的背誦難度不大,可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用激勵的方式引導學生背誦。

 。ㄈ⿲嵺`活動

  1.課前活動

  課外讀背幾首古詩。

  2.課中活動

  比比誰背的古詩多。先分小組比一比,再推選代表在全班扮演。

  四、公開課教案舉例

 。ㄒ唬┱勗捯

  1.學了前面幾篇課文,你覺得春天是怎樣的?

  2.古代的人也喜歡春天,他們寫了好多好多的詩篇來歌頌春天、贊美春天,今天我們將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3.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4.兩首古詩的題目是什么?誰能讀準?(春—村)

  板書:春曉村居

 。ǘ⿲W習生字

  1.把生字卡貼在黑板上,讓學生運用“利用熟字學生字“的方法自學生字。

  2.學生匯報、交流自學情況。

  (1)字音:翹舌音“詩、首、處”;平舌音“村、醉、散”

  (2)字形:

  組合:古(十口)眠(目民)聞(門耳)村(木寸)

  居(尸古)煙(火因)童(立里)

  偏旁:詩—讠醉—酉忙—忄

  (3)字義(用田字格中的字作擴詞練習):

  古聲

  多處

  知忙

 。ㄈ├首x古詩

  1.范讀

  2.自由讀(讀對、讀順)

  3.自愿讀

  4.競賽讀(同桌賽、小組賽)

 。ㄋ模├斫夤旁

  1.自讀《春曉》、《村居》。

  2.說說自身讀懂了什么,體會到什么。

  3.學生就不理解的問題進行討論,教師對重點問題進行簡單講解或點撥。

 。ㄎ澹└形蛐蕾p

  看課文插圖,聽配樂朗誦,感悟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U展活動

  有條件的班級可合作制作風箏,開展放風箏活動。

  五、資料袋

  1.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湖北襄陽人。是唐代一位不甘隱居,卻以隱居終老的詩人。壯年時曾往吳越漫游,后又赴長安謀求官職,但以“當路無人”,只好還歸故園。開元二十八年(740),詩人王昌齡游襄陽,和他相聚甚歡,但此時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瘡,據說就是因為“食鮮疾動”,終于病故,享年52歲。

  孟浩然的詩已解脫了初唐應制、詠物的狹窄境界,更多地抒寫了個人的志向,給開元詩壇帶來了新鮮氣息,并得到時人的傾慕和李白、杜甫的稱譽。他死后不到十年,詩集便兩經編定,并送上“秘府”保管,F有《孟浩然集》。

  2.高鼎

  清朝詩人。

  3.風箏

《29古詩兩首》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解釋詩句中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教學難點:正確感知詩的大意。

  一、回憶引入

  1、同學們回憶一下,以前學過哪些古詩?(讓學生能有感情地背誦)你們是怎樣學習古詩的?今天我們學習兩首古詩。

  2、簡介作者

  于謙(1398-1457),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號節庵。明代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與抗清英雄張蒼水、抗金英雄岳飛并稱西湖三杰。明成祖永樂進士,官至兵部尚書。

  王冕(1287--1359),字元章,一字元肅,元代詩人、畫家。

  王冕經常以梅花自比,早年曾經借梅花自喻不接受官職,晚年還以梅花顯示自己的清白本色,說:"野梅開花尚古色。"(《歸來》)

  他的別號很多,有煮石山農、會稽山農、梅花屋主、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陰野人、竹冠草人、梅叟、梅翁等。又因他的書齋叫"竹齋",時人又稱他為王竹齋或竹齋先生。他既是詩壇名家,又是丹青高手。他所畫的《墨梅圖》,神韻秀逸,令后人嘆賞不已。

  二、初讀感知

  1、教師范讀,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2、借助拼音,學生自讀課文。

  3、檢查

  三、精讀感知《石灰吟》

  1、指導學生畫出不理解的字詞。

  2、逐字逐句理解。可聯系上下文理解。

 、僖鳎汗诺湓姼璧囊环N名稱。吟誦。

 、阱N:敲打。擊:撞擊。

 、廴簦汉孟。等閑:平常事。

  3、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大意是:石頭是經過多次的敲打撞擊,才從大山上采下來。烈火焚燒自己,卻也只把它當作平常事。即使身體粉碎變成了石灰,也不畏懼,還是要把潔白干凈的石灰留在人世間。

  4、看圖想像意境,體會感情。

  這里詩人以石灰自喻,表示寧為玉碎,不斷瓦全的志氣。

  5、指導朗讀。

  詩人借石頭表明自己堅貞、高潔的志向,應用贊美、高亢的語調朗讀。

  四、總結學法,自學《墨梅》

  1、總結《石灰吟》的學習方法。

 、倮斫庾衷~。②說說詩意。③看圖想像。④朗讀體會。

  2、學生四人為一個小組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注意先讓學生獨立學習,然后遇到不懂的再互相幫助,老師可以以合作比較好的一組為模范,滲透地進行全班指導。

  3、師生討論。

 、倮斫庾衷~:

  吾:我。 洗硯池:書畫家洗毛筆硯臺的水池。

  池頭:池邊。 樹:這里指梅樹。

  夸:夸贊。 清氣:清香之氣。 乾坤:天地。

 、谥该f說詩意。

  我家洗硯池邊有一棵梅樹,朵朵開放的梅花都顯現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讓人來夸贊梅花的顏色好看,只要讓梅花的清香之氣彌漫在天地之間。

 、劭磮D想像:作者畫的梅花有什么特點?他在梅花身上寄寓了怎樣的情操?

 、芾首x體會。

  有自豪、高亢的語調反映出詩人的堅貞、純潔。

  教師范讀,自由練讀,集體朗讀。

  五、作業超市:

  1、指導學生寫字

  錘 焚 這兩個字要結合偏傍進行指導。

  乾 坤 這兩個字較為難寫,注意左右的配合。

  2、試著選一首詩有感情地背給同桌聽。

  3、完成字詞練習。

《29古詩兩首》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會認“廬”等9個生字,會寫“吳”等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重點難點:

  1、準確理解詩意,有感情地誦讀詩句,感悟是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2、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具準備:

  1、課文插圖的實物投影。

  2、課件。(瀑布映襯青山、飛流直下的情景)

  3、生字卡片。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W習《望廬山瀑布》)

  一、情境導入,理解詩題

  1、板書課題,指名拼讀生字:廬(Lú)、瀑(Pù)。

  2、簡介作者。

  這首詩是我國唐朝大詩人李白寫的。他的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具有積極的浪漫主義色彩。

  3、解題

 。1)“望”是什么意思?(遠看)

 。2)“廬山”是個山名。同學們沒有親自去過廬山,或聽別人說過,或從電影、電視里看過,誰能說說廬山的風景怎樣?(指出:瀑布是廬山的美景之一,出示課件廬山畫面。)

  二、吟誦感悟,想象畫面

  1、自由吟讀,用筆圈出生字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自己讀完以后再讀給同桌同學聽。

  2、結合插圖思考:詩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樣的景物?

  3、伙伴之間交流,老師隨機點撥。

  4、組織交流或提出不懂的問題,老師進行指導,結合課件的演示,幫助學生理解“紫煙”“遙看”“飛流直下”等詞語。

  5、老師小結:詩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著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產生了一種想象──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銀河從天上落下來一樣。▽W生齊讀后兩行詩句)

  6、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三、圖文對照,熟讀成誦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1、讓學生看圖讀文,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感情。

  2、練習背誦,可同桌之間互相背。

  四、鞏固生字

  出示“廬”“瀑”“爐”“疑”,用卡片檢查學生認記情況,用組詞的方式理解字義。

  五、學寫生字

  1、出示下列要求會寫的字:爐、銀、煙、流。

  2、啟發學生交流自己的學習方法,記憶字形,老師點撥。

  3、重點指導“流”字。(提示:“流”右邊的上半部分與“云”的區別,右下部分三筆之間的間距要勻稱)

  4、學生先觀察范字,再書寫,老師巡視指導。

  板書設計: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前兩行描寫看到的景物。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后兩行是作者的想象。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W習《絕句》)

  一、復習導入

  1、小組比賽背誦《望廬山瀑布》。

  2、填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揭示詩題“絕句”,簡要說說詩人杜甫。

  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讀準字音,再讀正確、讀通這首詩。

  2、同桌互讀。

  3、指名朗讀,齊讀,注音糾正讀錯的字音。(如“行”不讀xíng;“泊”不讀pò)

  三、圖文對照,理解詩意

  1、老師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觀察插圖,思考:畫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樹,黃鸝,天上飛的白鷺,山上的積雪,江面上的船)

  老師在學生回答后板書:黃鸝、白鷺、雪船

  2、看圖思考:詩人是站在哪里看到這些景物的?(結合理解“窗含”“門泊”兩個詞語的意思)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釋疑。(先讓學生說說,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詞句,根據學生的提問師生一起答疑)

  4、看圖讀課文,想象詩人欣賞大自然美景時的心情。(讓學生帶著感情再讀課文)

  四、活動激趣,記誦詩句

  1、找對應的詞語,老師讀一個詞語,要求學生找出與它相對應的詞語。(如兩個—一行、黃鸝—白鷺、翠柳—青天、窗—門、西嶺—東吳、千秋雪—萬里船)

  2、師說生讀。(老師描述詩句的內容,學生讀相對應的詩句)

  3、讀詞連詩。(老師出示詩中任意一個詞語,學生背出相對應的詩句)

  4、情境背詩。(讓學生扮演詩人,指點畫面上的景物吟詩)

  5、集體背誦。

  五、識字、寫字,完成課后練習

  1、出示要求認識的字“鷺”“含”“嶺”“泊”“吳”,引導學生交流記字方法,練習組詞語。

  2、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吳”“含”“窗”“嶺”“鳴”“絕”“泊”“柳”。

  3、啟發學生說說自己記憶方法,識記字形。

  4、重點指導“窗”與“柳”的筆順。

  5、老師范寫。(注意把字寫美觀,提示易寫錯和不容易寫好的字)

  6、學生先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書寫,老師巡視。

  7、完成課后“我會填”的第2道填空題。

  六、課外延伸

  回家收集有關描寫春天的古詩,試著背一背。

  七、推薦書目

  望天門山

  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絕句

  唐/杜甫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29古詩兩首》教案 篇8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這節課我們學習賀知章寫的另一首《回鄉偶書》。

  2、板書課題、解題。

  二、學習《回鄉偶書》。

  1、簡介作者及背景。

  那么誰來介紹一下這首的作者?

  2、齊讀、指名讀。思考:這首詩講了一件什么事?

  3、借助課文注釋及自學詩句,記下不懂的問題,然后小組討論。{學生自學討論}

  4、同學們學得真起勁,那么今天我們又學會了一首詩,高不高興?那么放學回家后把這首詩給父母講一講好不好?

 。1)分角色試練表演。

  (2)指定小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師:同學今天學的真不錯,那么其他同學學了這首古詩后還有什么收獲?

 。ㄉ劊

  5、小結:詩人少小時離開家鄉,年紀老了才得以重返家鄉,離開家鄉久了,一切都可以改變,惟有“鄉音無改”,這無改的鄉音里流露出詩人對家鄉的深情厚意,同時又有淡淡的憂傷,那么我們能不能帶著對家鄉的思念,懷著淡淡的憂傷讀一讀這首詩。

  6、指導朗讀。(試讀、指名讀、齊讀、試背。)

  7、《回鄉偶書》描繪了詩人告老返鄉不被相認的情景,那么下面請同學們根據詩的內容,結合自己的想象。試著將《回鄉偶書》編成故事,再演一演。

  (1)在小組內進行編演

 。2)指定小組在班上展示演出,師生評議。

  8、師模仿“記者”,采訪“賀知章”。

  9、感情朗讀、想象情景。

  三、布置作業。(任選一題)

  1. 為《回鄉偶書》完成一幅詩配畫。

  2. 編故事。

  反思:

  在古詩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手段,孩子們會感到“易”“趣”“活”,課堂上不在是那種沒完沒了的單調重復的各種習題和可有可無的乏味的回答,學生的視野、思想也不被禁錮在小小的教室里,通過表演,詩中那鮮明生動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尋味的情感,都會深深地印到學生的腦海里。

  愛表演是學生的天性。學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讀課文內容,深入理解課文語言;其次要展開想象的翅膀,設計表演過程。因此,課堂表演能促進學生正確理解并靈活運用課文語言,是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的有效方法。

  二、贈汪倫

  教學目的:

  1.了解詩句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達到會背,會默寫。

  3.欣賞李白的詩(小學生必背古詩中的)。

  教學準備:掛圖,錄音機,寫好的書法作品:李白的詩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圖畫故事引入,激起興趣

  1.出示圖畫,觀察,說說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放錄音:有關李白和汪倫之間的小故事,和《贈汪倫》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

  二、自讀自學,領悟詩意

  1.檢察預習,你查了什么資料,了解了什么知識?

  2.自讀古詩,說說讀懂了哪些內容。

  3.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4.連起來說說詩意。

  5.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表達作者什么感情?怎么寫的?你從哪里體會出李白和汪倫的情誼深?

  三、感情朗讀,理解背誦

  配樂有感情朗讀,提高興趣,體會感情。

  四、表演詩意,創造理解

  表演詩中描繪的場面,創造性地理解古詩,極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五、擴大閱讀,欣賞古詩

  先回憶學過的李白寫的詩,感情朗讀。

  然后欣賞小學生必背古詩中李白的詩,是老師事先寫好的書法作品,擴大閱讀面,激起興趣,為課后題奠定基礎。

 。ǜ秸n后選做題:舉辦一次書法比賽。把自己最喜歡的古詩寫成書法作品,比一比誰寫得好。)

《29古詩兩首》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古詩兩首(早發白帝城)教學目標知識目標:學會本首詩的3個生字(其中1個多音字“還huán  ”)及新詞。能力目標:1. 能看注釋,查字典,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思想: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景色,感受詩人對大自然景物的喜愛,對壯麗山河的贊美。體會詩人的情感。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情感目標:感受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體會詩情畫意。重點能看注釋,查字典,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難點感受詩人對大自然景物的喜愛,對壯麗山河的贊美,體會詩人的情感。課前準備教師投影

  教         學        過        程

  教學環節

  具     體    內     容

  復   備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二、檢查預習情況。三、細讀課文,突破重難點。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許多古詩了,你能背一背嗎?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李白的著名詩篇《早發白帝城》板書課題《早發白帝城》1.同學們在課前都做了預習,下面我們以起來讀一讀生字和詞語.2.出示生字卡片查字詞(讀準多音字的讀音)zhāo    huán   chóng朝辭  一日還  萬重山  江陵   猿聲你知道這些字詞的意思嗎?3.請你邊讀邊想---你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學生可能會提出的問題:1.為什么早晨離開白帝城會是在彩云間?2.一天就能回到千里以外的江陵?這些問題說的是哪句詩?(結合收集材料學習)了解詩句的意思:1.“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2.你知道“白帝城”和“江陵”的地理位置嗎?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勢高峻,高聳入云。詩人在霞光出現的時候,懷著興奮的心情,匆匆離開四、總結全文,發散拓展。五、學習生字。六、作業。白帝城。僅用一天的時間就會到千里以外的江陵,表現出白帝城之高,船行速之快,行期之短,也表現出他喜悅的心情。3.朗讀這兩句。4.“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5.如果你置身于這樣的情境中,你有何感受?出示相關的課件或圖片,體會詩的意境。6.朗讀這兩句。1.再讀這首詩,邊讀邊想象,說說你從詩中看到的景物,聽到的聲音。2.從這首詩中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比較“陵”與“猿”這組字的區別。背誦、默寫古詩,收集李白詩句。課后小結板書設計               早發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作業實踐作業背誦古詩

《29古詩兩首》教案 篇10

  3,古詩兩首

  [教前思考]

  《尋隱者不遇》這首詩歌很有哲學意味."不遇"是一種意味,本身要找的人是隱者;其次,身在此山中,存在也是一種意味.他是隱者,我們看不到,但是,他又是存在的.這恐怕只有從哲學的角度來講解了.

  但教給學生不要這么繁雜,讓他們明白這樣一種意境就可以了.

  《所見》是一首很有童趣的詩,描寫出了孩童的天真.不過最有趣的應該是他"閉口立"之后在想什么呢

  一比:前面的表現與后面的表現進行對比.

  二想,孩童想什么呢

  其實,詩歌的最后兩句不妨換一下位置:忽然閉口立,意欲捕鳴蟬,可能更有意味一些.

  [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解釋詩句中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示題導入.

  1.認生字.課題上有4個字,讀一讀:

  尋 隱 者 遇

  2.釋題.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賈島.

  尋:尋找,尋訪.隱者:獨居大山林里的人.遇:碰見,遇上.

  這首詩說的是詩人去訪問隱者卻沒有遇見.

  3.質疑:讀了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引導學生圍繞"尋"思考)

  二,自學課文.

  1.借助漢語拼音讀課文,畫出生字,讀一讀.

  2.看插圖想想:圖上畫的是什么人,他們在干什么

  三,讀詩句,交流各自的理解.

  1.指名朗讀.

  檢查課文朗讀.

  注意讀準平,翹舌音的字:松,采;師,深."只"是多音字,文中讀zhi.

  注意認識并理解:言,采,藥,深

  2.提問交流:

  (1)圖上畫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完整通順地回答問題,相機識字:松,童.)

  (2)圖上誰是詩人,誰是童子 詩人要找的隱者是童子的什么人 識字:師

  (3)詩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沒遇上他師父呢

  (4)朗讀課文.

  四,指導朗讀

  1.自由讀:

  引導學生假想自己是詩人在松下遇上童子,體會向童子詢問時的心情,自由讀出感情.

  2.交流讀:

  先聽錄音朗讀,同學再練習朗讀,并交流讀.

  松下/問/童子,(滿懷期望)

  言師/采藥/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

  云深/不知/處.(無可奈何)

  五,演一演,體驗情感.

  1,四人小組自由演,注意詩句內容,合理對話.

  2.指名表演,相互評價.

  六,試背古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指名背一背《尋隱者不遇》

  2,說說這首詩所描繪的詩境和表達的情感是什么

  二,示題,學習新詩.

  1,板書課題:所見.讀題釋題:"見"什么意思

  2,簡介詩人:

  這首詩是清代大詩人袁枚寫的,詩里寫的內容都是詩人袁枚親眼所看見的.

  3,自由讀詩,看看袁枚都看見了什么 借助拼音多讀幾遍,讀通詩句.(學生自由讀)

  指名讀詩,相機指導讀準生字:蟬,振,聲,意,欲

  三,感受情景,領悟詩意.

  1,讀詩,感受情境:

  一天,詩人袁枚在郊外散步,走著走著,他停下了腳步,他看到了什么呢

  找出詩句讀,指名你從哪些詞句中知道袁牧看到了什么

  2,出示: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指名讀.

  同桌交流一下,牧童工騎牛的情境,用自已的話說一說.

  相機指導理解"振","林樾". (林樾就是茂密的樹林)

  3,詩句又給我們描繪了怎樣一個情境

  出示詩句: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指名讀詩句,小組交流一下詩意.

  指名來做一做動作.并說說一牧童所做的事是什么

  (小牧童正唱著歌,忽然聽到知了的叫聲,他馬上閉上嘴巴,跳下牛背,站在樹下,屏住呼吸,踮起腳尖,輕一點,撲上去)

  4,結果怎樣 想象交流.

  四,課后作業:

  1,背誦《所見》

  2,把《所見》編成一個故事演給家長看,爭取得一個小演員的稱號.

  板書:

  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滿懷期望)

  言師/采藥/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

  云深/不知/處.(無可奈何)

  [課后反思]

  hxw工作室教學設計

  古詩教學采用了"四讀法",即一讀,讀順詩句;二讀,了解大意;三讀,體會情景;四讀,情感流露.這樣朗讀目標明確,感悟要求清楚,大多學生都能按學法在小組合作中完成學習任務,自主學習的效果也較明顯.

《29古詩兩首》教案 篇11

  《古詩兩首》公開課教案

  教學要求:

  1、了解兩首古詩的詩句的意思。

  2、了解詩的作者的相關知識。

  3理解詩句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一首

  1、解釋詩題,簡單介紹詩人。

 。1)《江南春》作者唐代詩人杜牧。

  (2)釋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描寫江南的綺麗春色。同時又慨嘆南朝覆滅,流露興亡之感,寄托了諷喻之意。

 。3)一二句寫今:

  千里江南,到處是綠葉紅花,到處是水村山郭,到處是酒旗招風,展現了一幅生機勃勃、春色無邊景無限的畫面。

  (4)三四句吊古:

  南朝統治者迷信佛教,廣建佛寺,意圖托庇神靈,江山永固,可是時移事易,當年的四百八十寺,還有多少佛臺經院掩映在蒼茫的煙雨中呢?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二、學習第二首

  1、解釋詩題,簡單介紹詩人。

  (1)《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詩人程顥。

 。2)這首詩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興所致寫下來的。描寫了風和日麗的春日景色,抒發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2、一二句寫景:

  淡云、輕風、紅花、綠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長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

  3、三四句抒情:

  身處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誰知道他內心的快樂,甚至還以為他像少年人一樣偷閑貪玩呢?

  4、指導反復朗讀,感受古詩文字和意境的美。

  三、請同學搜集有關描繪春天美麗景色的古詩并背誦。

《29古詩兩首》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

  3、學會本課7個生字;會寫“忙”字。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習生字。

  2、難點: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或投影儀,生字卡片。

  學習指導 學習輔導 學習評價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揭題。

  2、解題:

  小朋友們看了題目,你能猜到這首詩寫的是什么季節?

 。ù杭荆

  那它寫的是一天中的哪一段時間呢?

  (告訴學生“曉”就是“早晨”的意思,“春曉”就是春天的早上。)

  二、初讀古詩

  1、自由讀課文:

 、拧∽约鹤x一遍課文,遇到生字拼一拼音節再讀。

 、啤≡僮x一課文,用“  ”畫出生字,多讀幾遍,記住字音。

 、恰“颜n文連貫地讀一遍。

  2、檢查自讀:

 、拧〕樽x生字卡片。

  ⑵ 指名個別讀。

 、恰↓R讀課文。

  三、再讀指導

  1、結合彩圖,了解詩意。

  2、指導讀第一句:

 、拧∩囎x。

 、啤≈该x。

  ⑶ 全班讀。

  3、指導讀第二句。

  4、把1、2句連起來讀。

  5、男女生分組讀。

  四、熟讀成誦

  1、看圖試背。  2、分組比一比,看誰背得又快又好。

  3、全班齊背:

  ⑴ 學生猜猜這首詩寫的是什么季節?再讀題。

  ⑵ 學生自由讀課文,并按要求畫生字,讀生字,把課文連貫地讀一遍。

  ⑶ 學生結合彩圖,了解詩意。

  ⑷ 師指導讀第一、二句:

  采用多種形式讀句子。

 、伞》纸M比賽背誦,全班齊背。

  五、學習生字

  1、抽讀生字卡片,鞏固字音。

  2、自學生字,記憶字形:

  小組自學生字,記憶字形。老師巡堂指導書寫。

  3、指導書寫。

  【板書設計】

  春曉

  春眠 / 不覺曉,

  處處 / 聞啼鳥。 (圖)

  夜來 / 風雨聲,

  花落 / 知多少。 

  第二課時

  一、導入、揭題

  1、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了一首描寫春天美景的詩。誰來背一背。

  背誦古詩。

  2、揭題:

  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贊美春天的古詩《村居》,小朋友們會在詩中找到更多的樂趣。多么美好的二月天呀!孩子們都感到了春姑娘的召喚了嗎?找找去吧!

  3、解題,引導看圖:

  《村居》詩中寫的是作者在農村居住時親眼看見的春天的美麗情景。那么詩人看到了什么呢?

  導入課文,揭題,解題,看了題目,你們看到什么景象。再讀題。

  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  

  二、看圖,說一說,聽范讀,整體感知詩意

  1、出示掛圖或投影,說一說畫面的內容:

  學生根據掛圖,說一說畫面的內容。

  指導學生按順序觀察。

  2、聽錄音范讀,想想,作者詩中是怎樣描寫所看見的景物的呢?

  三、初讀課文,識字,讀正確流利

  1、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正確、流暢。

  2、在文中畫出生字,多讀幾遍,同桌互讀。

  3、用卡片檢查生字,指導識字。

  4、檢查指導讀課文,讀流利。

  5、讀了課文,你讀懂了哪一句詩,還有哪里讀不明白的,可以和同桌或小組里的小伙伴商量商量。

  四、教師指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了解詩句大意,并指導有感情朗讀

  1、動作表演讀詩。

  2、“拂堤”用手體味“拂”,體味“楊柳枝”的軟、長。

  3、理解“散”是“放”的意思,啟發學生想象當時孩子放紙鳶的情景。

  4、加動作自己試讀,學生評議指導。

  5、比賽讀。

  五、看圖練習背誦

  學生看圖畫,邊想象畫面,練習背古詩。

  六、小結

  表揚能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提出問題的學生。

  表揚認真觀察,積極思考、開動腦筋的孩子。你真棒!你真的很棒!

  【板書設計】

  村居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圖)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29古詩兩首》教案(通用12篇) 相關內容:
  • 《23 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2篇)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學會4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解釋詩中帶點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觀書有感》所描繪的景象。...

  • 《 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6篇)

    古詩兩首預習提示《石灰吟》、《墨梅》這兩首七言絕句都是詠物詩,是兩位詩人的代表作及優秀品質的寫照。認真讀讀詩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詩意,體會古詩含著的意思。教學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 《古詩兩首》教案(通用14篇)

    教學目標:1、會認“廬”等9個生字,會寫“吳”等12個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 《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6篇)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學會4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解釋詩中帶點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觀書有感》所描繪的景象。...

  • 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2篇)

    教學過程:一、導入1、這節課我們學習賀知章寫的另一首《回鄉偶書》。2、板書課題、解題。二、學習《回鄉偶書》。1、簡介作者及背景。那么誰來介紹一下這首的作者?2、齊讀、指名讀。...

  • 《21.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7篇)

    預習提示:《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讀讀詩句看看杜甫為何喜極涕淚 《示兒》是陸游臨終前所寫的一首詩,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是什么呢 這兩首詩都是愛國詩,它們的表達方式相同嗎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目標:1.掌握本...

  • 《22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借助注解,理解詩句意思。2、想象詩所描寫的情景,體會詩的意境。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背誦古詩。教學重點理解詩意,體會詩的意境。教學準備教師:詩文畫面課件或掛圖、懷舊音樂帶、相關古詩。...

  • 《古詩兩首: 》教案(精選14篇)

    【課文】春曉唐·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村居清高鼎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一、看拼音寫詞語ɡǔshī zhúlín tónɡnián huánɡhé ɡuānbì lìzhènɡ( ) ( ) ( ) ( ) ( ) ( )二、按課...

  • 《4 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4篇)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教學重難點】識字和朗讀背誦課文。...

  • 《24、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3篇)

    【課文】春曉唐·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村居清高鼎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一、看拼音寫詞語ɡǔshī zhúlín tónɡnián huánɡhé ɡuānbì lìzhènɡ( ) ( ) ( ) ( ) ( ) ( )二、按課...

  • 《 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 學會本課生字。2. 朗讀、背誦兩首古詩,并默寫。3. 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景象,感受詩人的心情,引發學習古詩的愿望。...

  • 《1、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3、喜歡背誦古詩,有條件的,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教學時間:二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認識6個生字。會寫6個字。...

  • 《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5篇)

    一.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2.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對恬靜生活的向往。二.教學時間:1課時。三.教學過程:(一)揭題。(二)出示兩首詩歌。鹿柴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 《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4篇)

    一、教材簡說雨后的早晨,從香甜的春睡中醒來,推開窗戶,撲進的不只僅是清新的空氣,更有那清脆的鳥鳴,淡淡的花香,濃濃的春意。那漂落的花瓣,令人惋惜;那被春雨浸潤著的芳草綠葉,令人振奮。...

  • 《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7篇)

    課題:《古詩兩首》教材簡析:蘇教版的第5冊《古詩兩首》中收集了《山行》、《楓橋夜泊》,在研究了教材之后發現,這兩首古詩都是唐代著名詩人的作品,作者分別是杜牧和張繼,這兩首都是描寫秋天景色的,于是我想到了不按常規教學,而是選...

  •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天综合网7799精品视频 | 嫩草官网视频入口 |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亚洲 | 自拍偷拍视频网址 | 最近中文字幕完整视频高清1 | 免费一看一级毛片少妇丰满2 | 麻豆乱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的优势 | 亚洲国产精品黑人久久久 | 特一级黄色| 久久国产精 | 亚洲综合憿情五月丁香五月网 | 小婕子伦流澡到高潮H | 久久中文字幕视频 | 偷窥自拍青青草 |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视频 | 一本大道大臿蕉香蕉网站 | 西西人体午夜大胆无码视频 | 麻豆av资源 | 成年无码AV片在线狼人 | 91久久精品夜夜躁日日躁欧美 | 最新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婷婷去俺也去 |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欧美kt∨ | 少妇对白露脸打电话系列 | 色婷婷综合久色aⅴ | 国产一区二区影视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97蜜臀 | 日本黄色三及片 | 免费黄网站日本 | 波萝蜜A毛黄AAA片 | 国产精品久久久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区二区四区蜜桃 | 真人毛片免费的毛 | 久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作者 | 亚洲第五色综合网 | 18禁免费无码无遮挡网站 | 日韩福利在线视频 | 亚洲国产91视频 | 亚洲成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软件 |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