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模板 > 《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6篇)

《古詩兩首》教案

發(fā)布時間:2023-10-12

《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6篇)

《古詩兩首》教案 篇1

  預習提示: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讀讀詩句看看杜甫為何喜極涕淚

  《示兒》是陸游臨終前所寫的一首詩,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是什么呢 這兩首詩都是

  愛國詩,它們的表達方式相同嗎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出現(xiàn)的生字詞,如"洛"等.

  2.掌握作者生平及在詩歌史的地位.

  3.理解把握本課的思想主題.

  4.感受和學習詩歌中流露出的愛國主義情懷.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詩人,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詩篇.他的詩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稱為詩史,他也被稱作詩圣.查看杜甫簡介

  這首詩寫的是公元763年,安史之亂的叛軍頭目史朝義兵敗自殺,河南河北相繼收復,詩人聽到這廣消息后寫了這首詩.

  (板書課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詩.詩歌講了哪些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這是我們要學習了解的.

  二,檢查預習

  指名讀課文,提出讀不懂的語句.(學生互相糾正字音,教師重點強調以下字音:涕:讀t,不讀d,還:讀hun,不讀hi.)

  三,理解詩句

  1."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劍外",劍門關以外,指四川.

  "薊北",河北北部,安,史叛軍的巢穴.

  "初聞",剛剛聽到.

  "涕淚",指因特別高興而流淚.

  這句詩講了收復薊北的消息,忽然從劍外傳來,剛剛聽到這個消息,涕淚就流滿了衣裳.

  2,"卻看妻子愁何在,慢卷詩書喜欲狂."

  "卻看",再看.

  "漫卷",胡亂卷起.唐代一般沒有裝訂成冊的書籍文字大都寫在紙卷上,所以收拾書籍,就要卷起.

  這句詩意思是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還有一絲的憂傷 胡亂地粑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fā)狂.

  3,"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放歌",放聲歌唱;

  "縱酒"縱情飲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這句話講了白天放聲歌唱,暢飲美酒.趁著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家鄉(xiāng).

  4."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即",就.

  這句詩講了放舟從巴峽東下,穿越那巫峽的疊峰.順流而下把襄陽一過;便一直奔向了洛陽.

  四,內容分析

  1.這首詩寫了什么內容

  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主要寫作者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后,十分喜悅,收拾行裝立即還鄉(xiāng).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多年戰(zhàn)亂,祖國重歸統(tǒng)一的歡快心情

  3,作者的這種心情是通過哪些詞句表達出來的

  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忽傳…'初聞…'卻看漫卷",表達了作者聽到勝利喜訊后的感情的變化,從樂極流淚到歡快欲狂.

  這些都是出自作者深深的愛國之情,出自對人民生活的關心和同情.從中表達了作者博大的胸懷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4,這首詩同《示兒》一詩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同嗎

  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都表達了深厚的愛國之情.

  五,課堂檢測.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同桌互相背誦課文.

  六,作業(yè).

  1,背誦和默寫古詩.

  2,預習《示兒》.

  《示兒》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了解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兩首古詩.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老師渲染氛圍:今天老師的心情非常沉重,因為有一首詩深深的打

  動了我的心.這首詩就是我國宋代愛國詩人陸游在臨終時留給

  兒子的遺言.學生在老師渲染的氛圍中進入新課的學習.

  二,學習第一首《示兒》

  1,自學.

  ①自由輕聲讀幾遍詩句,思考能讀懂詩中哪個詞語或詩句.

  ②再用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讀詩,看又能讀懂哪些內容.

  比如:a,可以結合文中注釋,抓住重點詞去讀詩.

  b,也可以結合課前查閱的有關資料去讀詩.

  c,更可以同桌商量著去讀詩.

  ……

  2,匯報.

  告訴老師你讀懂了那些內容.

  ①學生交流讀懂的內容,教師鼓勵,點撥讀詩方法.

  ②結合學生的體會指導朗讀.

  3,探究:

  ①引導再讀詩句,質疑.

  ②分小組討論,探究疑點.

  ③學生交流小組學習情況,教師相機指導,小結.

  板書:

  不見 示兒 九州同 告知

  4,小結:是呵!詩人臨終作詩,不說別的家常話,而只說不見九

  州同的遺憾,對兒子沒有別的囑咐,只叮嚀他們在家祭時別忘了把

  勝利的喜訊告訴他.這是多么深厚的愛國情感呵!此時此刻,有誰

  不被感動呢 同學們,誰愿意用你自己體會到的感情來誦讀這首詩.

  ①學生結合自己體會到的情感練習有感情朗讀.

  ②背誦詩句.

  過渡:我國有許多這樣偉大的愛國詩人,在唐代就有一位被稱為"詩

  圣"的愛國詩人杜甫,他一生憂國憂民,在聽到祖國重歸統(tǒng)一時,欣

  喜若狂,寫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投

  影顯示詩)

  三,學習第二首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1,讀詩:

  自由多讀多體會,如果發(fā)現(xiàn)有不明白的詞句可以問同桌,前后排同學或老師.

  2,學詩: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進一步學習這首歡快的詩.

  比如:a,喜歡朗讀的同學可以練習表演讀,加上適當?shù)膭幼魅?/p>

  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b,愛講故事的同學可以結合課前查閱的資料與自己的體會

  練習描繪詩句的情景.

  c,擅長表演的同學可以找伙伴合作,去練習表演.

  d,如果還有更好的學習方法自然都可以試一試.

  3,悟詩:

  分別展示學習方法,結果,體會.

  4,誦詩:

  ①放聲自由朗讀.

  ②帶上愉快的心情背詩.

  四,總結.

  1,建議學生通讀兩首詩,去探究兩首詩的異同.體會兩位詩人抒

  發(fā)感情之同,表達方式不同,一悲一喜.

  2,教師及時肯定,強調學習重,難點.

  五,結課.

  陸游流傳至今的詩就有9千多首,杜甫流傳下來的也約1千4百

  多首,除了我們學過的,同學們下課后,還可以再去搜集,閱讀,品味

  欣賞;另外建議我們班委可以設計一次《古詩朗頌會》或《古詩書法比

  賽》;比一比,看誰搜集的詩多;朗讀的最有感情,書法最漂亮.有興

  趣嗎

  六,課堂檢測.

  背誦并默寫〈〈示兒〉〉.

  搜集其它愛國詩.

《古詩兩首》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會認“廬”等9個生字,會寫“吳”等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重點難點:

  1、準確理解詩意,有感情地誦讀詩句,感悟是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2、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具準備:

  1、課文插圖的實物投影。

  2、課件。(瀑布映襯青山、飛流直下的情景)

  3、生字卡片。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學習《望廬山瀑布》)

  一、情境導入,理解詩題

  1、板書課題,指名拼讀生字:廬(Lú)、瀑(Pù)。

  2、簡介作者。

  這首詩是我國唐朝大詩人李白寫的。他的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具有積極的浪漫主義色彩。

  3、解題

  (1)“望”是什么意思?(遠看)

  (2)“廬山”是個山名。同學們沒有親自去過廬山,或聽別人說過,或從電影、電視里看過,誰能說說廬山的風景怎樣?(指出:瀑布是廬山的美景之一,出示課件廬山畫面。)

  二、吟誦感悟,想象畫面

  1、自由吟讀,用筆圈出生字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自己讀完以后再讀給同桌同學聽。

  2、結合插圖思考:詩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樣的景物?

  3、伙伴之間交流,老師隨機點撥。

  4、組織交流或提出不懂的問題,老師進行指導,結合課件的演示,幫助學生理解“紫煙”“遙看”“飛流直下”等詞語。

  5、老師小結:詩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著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產生了一種想象──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銀河從天上落下來一樣!(學生齊讀后兩行詩句)

  6、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三、圖文對照,熟讀成誦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1、讓學生看圖讀文,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感情。

  2、練習背誦,可同桌之間互相背。

  四、鞏固生字

  出示“廬”“瀑”“爐”“疑”,用卡片檢查學生認記情況,用組詞的方式理解字義。

  五、學寫生字

  1、出示下列要求會寫的字:爐、銀、煙、流。

  2、啟發(fā)學生交流自己的學習方法,記憶字形,老師點撥。

  3、重點指導“流”字。(提示:“流”右邊的上半部分與“云”的區(qū)別,右下部分三筆之間的間距要勻稱)

  4、學生先觀察范字,再書寫,老師巡視指導。

  板書設計: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前兩行描寫看到的景物。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后兩行是作者的想象。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學習《絕句》)

  一、復習導入

  1、小組比賽背誦《望廬山瀑布》。

  2、填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揭示詩題“絕句”,簡要說說詩人杜甫。

  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讀準字音,再讀正確、讀通這首詩。

  2、同桌互讀。

  3、指名朗讀,齊讀,注音糾正讀錯的字音。(如“行”不讀xíng;“泊”不讀pò)

  三、圖文對照,理解詩意

  1、老師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觀察插圖,思考:畫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樹,黃鸝,天上飛的白鷺,山上的積雪,江面上的船)

  老師在學生回答后板書:黃鸝、白鷺、雪船

  2、看圖思考:詩人是站在哪里看到這些景物的?(結合理解“窗含”“門泊”兩個詞語的意思)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釋疑。(先讓學生說說,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詞句,根據學生的提問師生一起答疑)

  4、看圖讀課文,想象詩人欣賞大自然美景時的心情。(讓學生帶著感情再讀課文)

  四、活動激趣,記誦詩句

  1、找對應的詞語,老師讀一個詞語,要求學生找出與它相對應的詞語。(如兩個—一行、黃鸝—白鷺、翠柳—青天、窗—門、西嶺—東吳、千秋雪—萬里船)

  2、師說生讀。(老師描述詩句的內容,學生讀相對應的詩句)

  3、讀詞連詩。(老師出示詩中任意一個詞語,學生背出相對應的詩句)

  4、情境背詩。(讓學生扮演詩人,指點畫面上的景物吟詩)

  5、集體背誦。

  五、識字、寫字,完成課后練習

  1、出示要求認識的字“鷺”“含”“嶺”“泊”“吳”,引導學生交流記字方法,練習組詞語。

  2、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吳”“含”“窗”“嶺”“鳴”“絕”“泊”“柳”。

  3、啟發(fā)學生說說自己記憶方法,識記字形。

  4、重點指導“窗”與“柳”的筆順。

  5、老師范寫。(注意把字寫美觀,提示易寫錯和不容易寫好的字)

  6、學生先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書寫,老師巡視。

  7、完成課后“我會填”的第2道填空題。

  六、課外延伸

  回家收集有關描寫春天的古詩,試著背一背。

  七、推薦書目

  望天門山

  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絕句

  唐/杜甫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古詩兩首》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認識本課12個生字,會寫“詩、童、閉、林、黃、立”等6個字。

  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通過看圖和誦讀了解古詩的意思,激發(fā)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所見》

  課時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會寫“詩、童、閉、林、黃、立”等6個字。

  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通過看圖和誦讀了解古詩的意思,激發(fā)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揭示課題。

  1、讀《識字4》中的兒歌。

  2、夏天了,知了在干什么?知了又叫什么?(蟬)

  3、出示圖,認記“蟬”,理解“捕鳴蟬”。

  4、揭題,讀題。

  二、初讀古詩。

  1、出示情景圖,師范讀(感知課文)。

  2、自由讀《所見》,要求讀準字音。

  3、圈出生字,多讀幾遍。

  4、同桌互讀。

  5、指名讀,評議。

  三、認記生字。

  1、出示“牧、閉、立、捕、蟬”。

  2、認讀生字(各種形式)。

  3、小老師認讀不帶拼音的生字。

  4、組長考察大家。

  5、說說用什么辦法記住的。

  四、精讀古詩

  1、自讀古詩,小組交流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3、指導朗讀。

  4、找自己的好朋友讀一讀。

  5、當一當詩人(配樂讀)。

  五、指導背誦《所見》。

  六、指導寫字“詩、閉、童、立”。

  第二課時

  《小池》

  課時目標:

  1、識本課6個生字,會寫“池、惜、陰、晴、柔、露”6個字。

  2、朗讀古詩

  ,背誦古詩。通過看圖和誦讀了解古詩的意思,激發(fā)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背《所見》。

  二、出示課題《小池》,讀題。

  三、自學古詩《小池》。

  個體自學

  1、學生自主讀古詩。

  2、自主圈出生字,學一學。

  3、自主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小組合作學習

  1、小組互相讀讀這首詩。

  2、請讀得最棒的小朋友帶讀有困難的同學。

  3、小組負責認記生字。

  4、討論組員中不明白的地方。

  全班交流反饋

  1、卡片開火車認讀生字。

  2、夸一夸,幫一幫。

  (1)各組派代表讀古詩,評議。

  (2)展示:說說你們組自己學懂了什么?

  (3)幫一幫:說出需要幫助的地方。

  4)點撥(結合指導朗讀)。

  四、誦讀古詩。

  1、朗讀比賽。

  2、背誦古詩。

《古詩兩首》教案 篇4

  課題:《古詩兩首》

  教材簡析:

  蘇教版的第5冊《古詩兩首》中收集了《山行》、《楓橋夜泊》,在研究了教材之后發(fā)現(xiàn),這兩首古詩都是唐代著名詩人的作品,作者分別是杜牧和張繼,這兩首都是描寫秋天景色的,于是我想到了不按常規(guī)教學,而是選取同一題材進行對比教學。

  《山行》是一首明麗、充溢生氣的秋景詩。寫的是詩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所看到的深秋時節(jié)的楓林景色,描繪了一幅美麗的山林秋色圖,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熱愛之情。《楓橋夜泊》是詩人張繼進京趕考落榜后,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船蘇州城外楓橋邊的所見、所聞、所感。

  明月已經落下,幾聲烏鴉的啼叫,滿天的寒霜,江邊的楓樹,點點的漁火,這清冷的水鄉(xiāng)秋夜,陪伴著舟中的游子,讓他感到是多么凄涼。詩人通過所見、所聞、所感,描繪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羈旅圖。全詩有聲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這兩首都是千古流傳的佳作,而不同詩人對于秋天的不同感受可以讓學生好好感受。

  目標預設:

  1、通過想象,感受詩中美的意境,體會作者寫詩的情感。

  2、學會4個生字,理解四個新詞語的意思。

  3、理解兩首詩的意思,能用自身的話說出古詩描寫的主要內容。

  4、有感情的朗讀、背誦這兩首詩。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美的意境。 通過了解詩人寫詩的背景體會古詩的情感。

  教學準備: 有關的課件 課前收集有關描寫四季景色的詩句。、

  設計理念:

  新課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而我們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議以“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為主要特征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搭建師生間民主平等交流的平臺,以實現(xiàn)學生、老師和文本之間的對話,達到三者情感的交融。而古詩教學的關鍵與難點都在如何引領學生在吟誦淺顯的詩句中,披文入情、披文入境,從而觸摸詩句背后所蘊藏的積淀千年文化內蘊。

  因此,本課公開課教案努力引領學生在自讀自悟,教師適時點撥中入“詩言”,品“詩意”,悟“詩韻”。還要重誦讀品悟,重內化積淀。詩歌的境界是情趣與意象的融合。因此,教學中努力通過反復吟誦、想象補白、情境對話、切己體悟,探詢詩歌傳達出的情趣,在學生腦海植下一個個生動而充溢文化內涵的意象。

  設計思路 :

  1、談話:讓同學們拿出課前收集的詩句來贊一贊他們喜歡的季節(jié),由此出示老師給帶來的一首詩《山行》 。引導生讀通、讀好、讀精,在讀中體會。感知詩意,體會詩境。2、過渡導入學習《楓橋夜泊》,讓生自讀自悟,體會詩人的感情。回歸整體,體會借景抒情。對比朗讀,感受詩人不同的心情帶來的不同感受。

  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

  大自然是神奇的,更是美麗的。隨著季節(jié)的更迭,它不時的變換著美麗的容顏。在這絢麗多姿的季節(jié)中,你最喜歡哪一個?請你用課前收集的詩句贊一贊它。

  瞧同學們說的這么起勁,老師也忍不住要加入你們的行列,也給你們帶來了一首詩。(板書:山行)(課件出示詩)同學們想讀嗎?趕緊讀吧。

  (課外鼓勵學生大量搜集資料,閱讀資料,使學生對離我們生活較遠的古詩和詩人有更多的了解,拓寬語文學習的空間,培養(yǎng)了學生有效利用語文資源的意識。)

  2、初讀課文。

  (1)、自由讀詩。

  (2)、誰愿意讀給全班同學聽一聽,誰還想讀。

  老師聽的還不過癮,同桌一起來讀讀。

  四人小組來試試。

  都說人多力量大,一組同學來,如何。

  還想讀的同學一起來。

  (古詩有其獨特的韻律美,讀起來朗朗上口,應該讓學生多讀、想讀、喜歡讀。教師富有激勵的語言更能提高朗讀的效果。)

  3、感知詩意,體會詩境。

  導入:聽同學們讀的這么有感覺,老師也忍不住要表示一下,行嗎?(師范讀)

  跟著老師一路游來,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基于學生已經掌握一些學懂詩句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選擇自身感興趣的,有能力學習的內容,充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在相互合作中學生取長補短,在合作中享受快樂,獲得提高)

  (隨學生所說隨機教學)

  ⑴、生:看到山、石徑、白云、人家。

  教學: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A:寒山:你理解這個詞嗎?(能向同學們介紹介紹你是怎樣學懂的嗎?)

  B:石徑:這是怎樣的石徑,課文用哪個詞修飾它?你是怎樣理解的,石徑斜就是…

  我們再讀讀這句話,你能用自身的話說說它的意思嗎?

  C:白云生處有人家又是怎樣的畫面,誰能將它美美的描述出來。請你讀一讀。我們也跟著作者去看一看。(播放課件)你看到了嗎?那把它讀出來吧。

  讓我們再來欣賞欣賞,引讀: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⑵、(這么美的景色怎能不使作者驅車前往一探究竟呢,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怎樣一幅美景。)

  生:霜葉

  ①、霜葉就是… 是呀,霜葉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一道奇麗的風景線,經霜打之后就有了這火紅的楓葉。請再讀詩句,你還感受到了什么?(引導學生體會霜葉紅于二月花。)

  ②、二月花是什么季節(jié)的花,能用一個詞或一句話來形容嗎?

  是呀,春花是五顏六色的,是多姿多彩的,可是,這么美的春花在杜牧眼里卻遠比不上那似火的霜葉。這是為什么呢?請再讀詩句,或許會有所發(fā)現(xiàn)哦。

  ③、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愛

  愛到何種程度,你體會到了嗎?請把它讀出來。還有更喜愛的嗎?(請一兩個學生讀)

  在黃昏夕陽的映襯下,那楓樹林越發(fā)顯得火紅,不由的使作者駐足欣賞,久久不愿離去,不只如此,還給我們留下了這千古絕句。讓我們也來欣賞欣賞。(播放課件)

  ④、你被吸引了嗎?是呀,這么美的霜葉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也有詩句:林間暖酒燒紅葉;紅樹青山好放船。可這多比不上杜牧筆下紅似火,艷的連二月春花也無法比擬的霜葉。

  面對這一派迷人的景色,請再次抒發(fā)內心的情感。請生讀詩句。個別讀,合作讀(這么美的風景,假如邀你的好朋友一起欣賞,感覺是否會更好呢?)男女生賽讀。(看誰感受到的更美。)

  ⑶、在跟隨作者美美的游覽一番后,讓我們把整首詩;連起來讀一讀,試著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更深的感受作者眼里的秋天。請生說感受再讀詩。

  你感受到了怎樣的秋天,請把它讀出來。

  (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對詩的理解感悟,不同讀者,不同年齡,不同閱歷的人都存在著差別,不同的學生,課堂上允許學生存在這種差別,尊重學生獨特的心理體驗,不求統(tǒng)一,鼓勵學生做學習的探究者)

  4、學習《楓橋夜泊》

《古詩兩首》教案 篇5

  預習提示:

  1.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

  2. 利用工具書理解重點字、詞義。

  3. 搜集有關作者的資料。

  4. 搜集有關描寫春景的詩詞

  教學目標

  1、能理解作者描繪的意境。

  2、通過領會詩句內容,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1.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有感情地朗讀與背誦。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春天是萬紫千紅的,春天是千姿百態(tài)的,古往今來無數(shù)詩人用飽含深情的詩句描寫贊美春天。誰能背誦有關春的古詩?

  即使是同樣的風、同樣的雨、同樣的花,在不同的詩人眼里也是不相同的。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兩首從不同的角度來寫春的詩,讓我們來欣賞。

  二、初讀古詩

  1.自讀兩首古詩,要求讀準字音。

  2.標出停頓的符號,畫出不理解的問語。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墻來。

  3. 指導讀古詩    

  三、復習學古詩的方法

  還記得我們學古詩的"四步法"嗎?

  第一步:釋詩題;

  第二步:知詩人;

  第三步:明詩意;

  第四步:悟詩情,

  四、用"四步法"學習《游園不值》

  先分組再全班交流

  1、釋詩題:

  值,遇到的意思。

  那"游園不值"怎么理解呢?

  2.知詩人:

  作者是宋代葉紹翁(簡介葉紹翁)。

  3.明詩意:

  (1)交流難理解的詞。

  憐,愛惜。小扣,輕輕地敲門;

  柴扉,柴門。屐齒,鞋印,腳印。屐,木頭鞋。

  (2)朗讀詩句。

  ①女生讀,男生想象詩意。

  ②齊讀。

  ③指名試說詩意

  真是舍不得讓屐齒踩在青苔上,輕輕地敲打柴門卻久久不開。春色滿園是關也關不住的,一枝紅杏悄悄地探出墻來。,

  4.悟詩情:

  (1)作者喜愛春天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作者看到那枝紅杏后,心情如何?想到什么?

  (2)創(chuàng)設情境(看圖畫)

  現(xiàn)在,你就是葉紹翁,你來到友人家敲門,門久久不開,抬頭正看見一枝紅杏探出墻來。你來朗誦這首詩,讓別人來體會這種情感。

  指名朗誦,體會情感:

  有感情地背誦詩句。

  5.體會寫法。

  作者如果不寫那枝出墻的紅杏,而去描寫滿園的春景,你認為哪種寫法更好?為什么?

  詩人正是采用了以少勝多的寫法,使后兩句充滿情趣,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板書設計:        游園不值

  (看)------一枝紅杏------(想)滿園春色

  五.課堂檢測:

  1. 看拼音寫詞語

  jī  chǐ    qīng  tái   chái  fēi

  (      )  (      ) (      )

  2. 說說下面字詞的意思。

  憐:        屐齒:

  扣:        柴扉:

  3.《游園不值》的作者是( )詩人(   ),詩的前兩行(                 )

  (               )后兩行(             )(              )。這首詩的千古名句是(             )(             ),讀到這句詩,你的腦海里出現(xiàn)的情景是(                            )。

  第二課時

  一、揭題、釋題、了解作者:

  1.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有關描寫春景的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2.以前學習古詩理解詩句時,常用哪些方法?(釋,調,連,補,留)

  3.今天也用這“五字法”理解這首詩。范讀、齊讀。

  4.介紹詩人: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楊萬里寫的。他一生為官清廉,為*相所害,被罷官閑居十五年,他的詩大量吸收民間語言,描述細膩,形象鮮明,通俗自然。因為他長期居住農村,對農村的田園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寫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別有風趣。

  5.解釋題目意思:

  宿:過夜新市,地名。

  公:古代對男子的尊稱(在新市姓徐的人開的客店里過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時見到的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感情呢?

  二、小組自學,初讀理解。要求:

  1.不理解的字、詞劃出討論,初讀理解每句詩意。

  2.詩中抓住哪些景物寫出了暮春時節(jié)的美麗。

  三、再讀古詩,感受詩意。

  1.指名讀,檢查讀的情況。

  2.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詞提出來,一起討論,交流。

  3.齊讀一,二句:

  a.寫了哪幾種景物?有什么特點?

  籬落:籬笆。  疏疏:稀疏。   徑:小路。  深:深遠

  理解時“調”一下:稀疏的籬笆旁邊,有一條小路伸向遠方。

  這句詩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遠望到的,緊接著作者收回視線,從遠望到近觀,又看到了什么呢?

  b.齊讀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板書:樹頭

  理解:樹頭:樹枝頭。  未:沒有。  陰:樹陰

  為什么沒形成樹陰?(因為葉子未長大)。理解時應“補”枝頭上的花已經落了,但葉子還未長大,還沒有形成樹蔭。這一點可見這一天天氣怎樣?(麗日當空,地面上有斑駁的樹影,星星點點的光斑。)

  c.這稀疏的籬笆,長長的小路,葉兒不濃密的樹,構成了一幅清新、質樸的農村景色圖,你們看畫面,這叫靜態(tài)描寫(板書)。在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了一幅更為活潑生動的圖畫,那就是后兩句所表達的。

  4.理解三、四句:

  a.抓住哪些景?

  走:跑。    急走:快跑。

  詩意:兒童奔跑著追逐黃色的蝴蝶,追到沒有?

  b.女生讀第4句:

  處:地方。為什么無處尋?

  詩意:黃色的蝴蝶飛入金黃色的菜花叢中,再也找不到了。

  c.兩句詩意連起來,指明說詩意。

  d.再看圖這兩句寫兒童捕蝶的情景。“跑 、尋”這叫動態(tài)描寫。

  e.自由讀全詩,體會詩人心情。

  f.檢查:指名讀全詩,齊讀。

  四、小結

  這首詩前兩句是靜態(tài)描寫,后兩句是動態(tài)描寫,全詩動靜結合,情景交融,充滿了春的氣息,特別是后兩句,兒童捕蝶的畫面躍然紙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說說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聽到了什么呢?

  五、畫一畫,深化理解。

  我們學了這首古詩,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撲蝶圖,感受到了詩人對春天和鄉(xiāng)村生活的愛,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呀!真是詩中有情,詩中有畫啊!想畫下來嗎?

  板書設計:宿新市徐公店

  景  美麗     靜態(tài)

  人  可愛     動態(tài)

  課堂檢測:

  1.組詞

  疏(  )      經(  )

  蔬(  )      徑(  )

  2.多音字

  宿         落

  3.《宿新市徐公店》這首詩通過(  )(  )(  )(  )這些景物描寫了(  )季節(jié)的景色,前兩行(  ),后兩行寫(   ),抒發(fā)了作者對(      )的贊美和對(      )的喜愛之情。

  4.你還知道哪些有關春天的詩詞?

《古詩兩首》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所、牧”等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感悟詩中蘊涵的詩意。

  4、激發(fā)朗讀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認字和有感情朗讀古詩。

  【教學難點】感悟詩中蘊涵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孩子們,快樂的夏天正笑著向我們走來。夏天里,會發(fā)生哪些有趣的事呢?讓咱們一起先到小池邊去看看吧!

  二、學習古詩

  1、學習《小池》:

  ⑴ 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① (課件出示小池圖,并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師:“池”還是生字呢,誰能讀讀?看了圖,你知道“池”字為什么有三點水了嗎?

  ② 師:你覺得小池的景色怎么樣?

  抽生交流,相機指導讀好課題。

  ③ 師:楊萬里爺爺還把這美麗的小池塘寫進了一首很美的小詩呢!想不想不用老師教,自己試著讀讀啊?讀的時候遇到困難該怎么辦呢?這次讀老師有個要求:把字音讀準,詩讀通順。如果你覺得滿意了,就打個勝利的手勢。

  生自讀、指名讀。

  ④ (課件出示整首詩,生字以紅色出現(xiàn))師:這首詩中還藏著5個生字娃娃,會讀嗎?

  自讀,抽讀。

  師:能給“惜”找朋友嗎?(可惜、愛惜……)相機貼上“可惜”“愛惜”這兩個詞。

  給“晴”“柔”找朋友。相機貼上“晴空、晴天、柔和、柔軟”。

  ⑵ 再讀古詩,讀中悟情:

  ① 小朋友這么快就認識了5個生字娃娃,真了不起!我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古詩讀得更流利,咱們來分組比賽比賽吧!

  ② 指導有感情朗讀:

  在這美麗的小池邊,你看到了什么呢?

  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指導讀好相應句子:

  a、第一句:

  師:對!有一圈一圈的波紋。告訴你吧!這些小波紋是從水底下的泉眼冒出來的。出示:泉眼 齊讀。

  師:仔細聽聽,聽到冒水的聲音了嗎?

  (課件出示:泉眼無聲惜細流)師:泉眼里的水流得多安靜啊!怎樣才能讀才能讓人覺得泉水在靜靜流淌呢?

  自讀、抽讀、師示范讀、齊讀。

  b、第二句:

  師:你看見了怎樣的樹?樹姑娘站在小池邊,好象在干什么?

  師:樹姑娘正專心地打扮自己呢!讓咱們讀得輕些,可別吵著她了。

  指導讀好本句。

  c、第3、4句:

  師:你還看見什么呢?怎樣的荷葉?荷葉有哪些形狀?

  生:有圓圓的荷葉、彎彎的荷葉。

  師:告訴你吧,這彎彎的荷葉是剛從水面長出的還沒展開的小荷葉。

  (課件演示:一只蜻蜓飛過來,落在尖尖的小荷葉上)仔細看看,你又能看見什么呢?

  (課件出示3、4句)多美的荷葉,多可愛的蜻蜓呀!

  指導讀好本句。

  ③ 那誰能把這幅圖連起來美美地講一講?

  同桌互講、抽生講。

  ④ 多美的小池呀!一起美美地齊讀整首詩。

  ⑶ 引導背誦:

  師:這么美的小池,想把它永遠留在大腦中嗎?

  自己背。

  (課件只出示小池圖)配樂背誦。

  2、學習《所見》:

  ⑴ 總結第一首詩的學習方法,導入第二首詩的學習。

  師:孩子們這么短的時間就能借助拼音把古詩讀得又正確又流利,還把圖講得那么美,把詩讀得那么有感情。咱們用這種方法來繼續(xù)學習第二首古詩吧。

  ⑵ (課件出示第二首詩的情境動畫)生看,再抽生說說自己見到的有趣的事情。

  ⑶ 師:剛才你們所見到的這件有趣的事情就是咱們要新學的古詩。

  (課件出示整首詩)齊讀詩題。

  ⑷ 分小組合作學習:

  比比哪組小朋友最先能借助拼音把古詩讀正確、流利。

  抽小組匯報,給表現(xiàn)最佳的小組發(fā)合作學習星。

  你最喜歡哪句詩?為什么呢?

  相機指導讀出感情。

  ⑸ 有感情齊讀古詩。

  ⑹ 指導背誦。

  ⑺ 想想:

  牧童捉到蟬了嗎?他怎么去捉的呢?

  三、拓展延伸

  看圖學唐詩《池上》。

  回家后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用我們今天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學這首詩。明天咱們比比看,誰學得最好。

《古詩兩首》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借助注解,理解詩句意思。

  2、想象詩所描寫的情景,體會詩的意境。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理解詩意,體會詩的意境。

  教學準備

  教師:詩文畫面課件或掛圖、懷舊音樂帶、相關古詩。

  學生:搜集思念家鄉(xiāng)的古詩,古詩作者的情況。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一首古詩《小池》

  (一)

  導入

  1?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從1冊至今,我們已學過很多古詩,愿意把記得的古詩背一背嗎?(抽學生背誦)這些古詩語言簡潔,韻律優(yōu)美,讀起來朗朗上口。今天,我們將學習宋代詩人楊萬里的一首古詩《小池》。(板書課題)

  2?簡介楊萬里的情況。

  3?老師出示掛圖或課件,旁白:詩人以清新活潑的語言描寫了小池塘初夏時節(jié)的勃勃生機,表達出了對自然風光的一種喜愛之情。

  (二)

  初讀詩句,學生質疑

  1?自由讀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抽學生讀,分組讀,齊讀。

  3?再讀詩句,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4?小組合作學習,結合注釋討論解決提出的問題,初知詩句大意。

  (三)

  理解詩句,想象美景

  1、說說你欣賞的詩句及欣賞它的原因。

  2、交流品讀情況,師相機點撥,體會作者用字的準確及選取了哪些初夏時節(jié)的景物。

  如:“泉眼無聲惜細流”中“惜”,

  “樹陰照水愛晴柔”中“愛”。

  “小荷才露尖尖角”中“露”,

  “早有蜻蜓立上頭”中“立”。

  3、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注意交流、補充。

  4、根據古詩和自己的理解想象美景,說說美景,畫一畫美景。

  5、看到這樣的美景,詩人的心情怎樣?你的心情又怎樣?

  6、品味讀古詩。

  (四)

  指導朗讀,背誦詩歌。注意詩的停頓、節(jié)奏,試背,齊背。

  二、學習第二首古詩《泊船瓜洲》

  (一)

  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1、上節(jié)課我們隨著楊萬里的描寫,欣賞了小池初夏時節(jié)的美麗景色,體會到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這節(jié)課我們將學習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體會詩人的另一種情感。

  2、學生交流所了解到的王安石的情況,老師注意補充。

  (二)

  初讀詩句,學生質疑

  1、自由讀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反復讀古詩,直到讀流利。

  3、再讀古詩,談談自己疑惑的地方。

  4、尋求組內合作,結合注釋討論解決提出的疑惑,粗知詩意。

  (三)

  理解古詩,體會作者感情

  1?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

  2?反復讀詩,體會詩所表達的感情,其中哪些詩句集中表現(xiàn)了這種情感?

  3?品讀古詩。

  (四)

  指導朗讀,背誦詩歌

  注意詩的停頓和節(jié)奏,試背、全班齊背。

  (五)

  課外延伸

  你還知道哪些思念家鄉(xiāng)的詩句,讀給大家聽聽,要是能說出所選詩句出自誰的作品就更好。(也可查找資料,完成這個環(huán)節(jié))

  附:板書設計

  古詩兩首

  小池

  [宋]

  楊萬里

  泉眼細流樹陰晴柔

  小荷露角蜻蜓早立

  初夏美景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江水——重山——春風——明月

  瓜洲夜景

  歸心似箭

  借景抒情

《古詩兩首》教案 篇8

  【課前透視】

  本課由《所見》《小池》兩首古詩組成。兩首詩均為絕句,詩句內容簡潔,語言通俗淺易,用詞精準凝練。內容中情景交融,動靜相宜,好比一個個鏡頭移動交織成兩幅行動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圖。從不同側面表示夏天的情趣。教學中應抓住古詩教學的一般規(guī)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編寫意圖,引導同學反復誦讀,進面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一年級的小朋友在學前就有一定的古詩積累,詩歌特有的韻文形式利于同學朗讀,教材為詩歌選配的畫面生動、形象,降低了理解和感悟內容的難度。詩句中的文字注音,對于有一定自讀能力的小朋友來講難度不大。但教者應通過多種手段協(xié)助同學理解重點詞語,以利于同學對詩句內容的理解感悟。

  【教學目標】

  1、認知“所、牧”等12個生字。會寫“詩、林”等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培養(yǎng)同學閱讀興趣,閱讀能力,激發(fā)對祖國古典文學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在多形式的誦讀中,感受古詩的韻律美,意境美。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研究法、朗讀感悟法。

  【課前準備】

  1、每個同學自做一份本課生字小卡片。

  2、課文插圖、《春江花月夜》古箏、繪畫資料。

  3、搜集整理以前讀、背過的古詩。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挖掘積累:

  小朋友們誰會背誦古詩?由朗朗背書聲,營造學詩氛圍,自然過渡,板書課題。

  2、觀察描繪:

  出示放大的課文插圖,引導同學觀察畫面。圖中都畫了些什么?是什么季節(jié)?你能把觀察的內容用自身的話說一說嗎?在此基礎上引入學詩。看看古代詩人是如何描繪的?

  〖對話平臺

  學習古詩《所見》。

  一、初讀

  借助拼音,自讀詩句,達到正確流利,培養(yǎng)識讀能力。

  1、出示詩句:

  讓會讀背的同學領讀,教師相機指導。

  2、抓住生字和難點音,強調讀準,如:

  “所”讀平舌音、“捕”的聲母是“b”而不是“p”等。

  3、自由練讀,力求會背。

  思路:真實、扎實應是語文教學的不懈追求,啟發(fā)同學領讀,充沛尊重了同學的已有經驗,注重了資源開發(fā);抓住字詞,扎實訓練,夯實基礎。

  二、細讀

  抓住重點字詞,了解詩句大意。

  1、引導同學自讀質疑,讀懂了什么還有哪兒沒讀懂?

  2、根據同學的質疑師生互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答案。同學可能有出的問題,如:

  “樾、意欲”的含義等。

  教師應在充沛引導同學觀察,討論的基礎上,得出問題的答案。

  3、引導同學結合插圖和自身的理解,粗略講講詩意,教師適當點撥指導。

  思路:引發(fā)自主學習,師生互動學習交流,促進同學知識的建構和生成。符合同學心理需要,有利于同學的發(fā)展。

  三、誦讀

  反復吟誦,感悟詩句的意境,培養(yǎng)讀書能力,激發(fā)閱讀興趣。

  1、采用范讀、領讀、對讀、齊讀等形式,引導同學感悟詩句的韻律,停頓等。

  2、自由練讀,體會感悟。

  3、借助插圖,以及古箏曲,創(chuàng)設意境:

  教師運用語言進行描繪,引導同學入情入境,加深理解。

  4、背誦詩句。

  思路:抓住“讀”的根本,結合古詩情境美的特點,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豐富同學的情感體驗,促進同學理解感悟。

  四、寫字

  自主寫字,提高同學觀察能力和書寫水平。

  1、重點指導同學認為難寫的字,可讓同學參與指導范寫,為大家講解,如:

  “木”字旁的寫法等。

  2、同學練習,教師巡視指導。本節(jié)課可重點指導寫“詩、林、童”。

  第二課時

  〖對話平臺

  學習古詩《小池》。

  一、回顧

  引導同學回顧上節(jié)課的內容和學習方法,為學新知做準備。

  1、指名背誦《所見》,并試著用自身的話說說詩句的內容。

  2、回想一下,上節(jié)課俺們是怎樣學習的?

  思路:激發(fā)同學,回顧體驗,簡要概括也學習方法,為學習《小池》做準備。

  二、自學

  嘗試自學,合作交流,培養(yǎng)能力。

  1、引導同學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協(xié)助同學分配角色,分解任務,明確方法。

  2、教師巡視,了解小組學習情況,以吸收反饋,調整教學。

  思路:依據課標的要求,正確處置師生的角色關系,處處以同學為主,引導同學在小組學習中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在自讀自悟中,不時積累,不時遷移。教師則根據同學各方面的特點,注意指導、引導、誘導、輔導。這樣能充沛調動同學各種感官參與學習,主動地,生動地學習,從而有效地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三、匯報

  各組匯報交流,發(fā)現(xiàn)共性問題,強調重點問題。

  1、由各組派代表陳說本組學習情況及學習收獲,可引導同學當小老師,到黑板前講解,如:

  字音“柔”應為 róu 不是 yóu,多音字“露”的兩個讀音,以及詞語的意思。“細流”“樹陰”等。

  2、教師引導同學互相評價,同時抓住共性問題,如:

  “終究”“惜”“無窮”等,采用“讀、看、想、議”等方法,協(xié)助同學理解。

  3、讓同學用自身的話,說說詩句的大意,并談談自身的感受。

  四、誦讀

  堅持以讀為本,促進同學感悟。

  1、采用自讀、對讀、齊讀、扮演讀等方式,引導同學誦讀,背誦。

  2、出示畫面,引導觀察,播放音樂,引導同學讀背:

  特別要注意指導同學讀出詩的韻味。

  注意韻尾“流、柔、頭”的讀法。

  五、實踐

  創(chuàng)意表示,促進理解,發(fā)展個性。

  1、引導同學結合著自身的閱讀理解,觀察感受,談一談對夏天的印象。

  2、用自身喜歡的方式,表示夏天。如語言描述、繪畫、背誦詩歌等均可。

  3、交流評議。

  六、寫字

  自主選擇難點字,提高書寫能力。

  重點指導“黃、立、閉”,教師大膽放手,相機示范,引導同學評價。

《古詩兩首》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解釋詩句中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教學難點:正確感知詩的大意。

  一、回憶引入

  1、同學們回憶一下,以前學過哪些古詩?(讓學生能有感情地背誦)你們是怎樣學習古詩的?今天我們學習兩首古詩。

  2、簡介作者

  于謙(1398-1457),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號節(jié)庵。明代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與抗清英雄張蒼水、抗金英雄岳飛并稱西湖三杰。明成祖永樂進士,官至兵部尚書。

  王冕(1287--1359),字元章,一字元肅,元代詩人、畫家。

  王冕經常以梅花自比,早年曾經借梅花自喻不接受官職,晚年還以梅花顯示自己的清白本色,說:"野梅開花尚古色。"(《歸來》)

  他的別號很多,有煮石山農、會稽山農、梅花屋主、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陰野人、竹冠草人、梅叟、梅翁等。又因他的書齋叫"竹齋",時人又稱他為王竹齋或竹齋先生。他既是詩壇名家,又是丹青高手。他所畫的《墨梅圖》,神韻秀逸,令后人嘆賞不已。

  二、初讀感知

  1、教師范讀,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2、借助拼音,學生自讀課文。

  3、檢查

  三、精讀感知《石灰吟》

  1、指導學生畫出不理解的字詞。

  2、逐字逐句理解。可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

  ①吟: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吟誦。

  ②錘:敲打。擊:撞擊。

  ③若:好像。等閑:平常事。

  3、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大意是:石頭是經過多次的敲打撞擊,才從大山上采下來。烈火焚燒自己,卻也只把它當作平常事。即使身體粉碎變成了石灰,也不畏懼,還是要把潔白干凈的石灰留在人世間。

  4、看圖想像意境,體會感情。

  這里詩人以石灰自喻,表示寧為玉碎,不斷瓦全的志氣。

  5、指導朗讀。

  詩人借石頭表明自己堅貞、高潔的志向,應用贊美、高亢的語調朗讀。

  四、總結學法,自學《墨梅》

  1、總結《石灰吟》的學習方法。

  ①理解字詞。②說說詩意。③看圖想像。④朗讀體會。

  2、學生四人為一個小組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注意先讓學生獨立學習,然后遇到不懂的再互相幫助,老師可以以合作比較好的一組為模范,滲透地進行全班指導。

  3、師生討論。

  ①理解字詞:

  吾:我。 洗硯池:書畫家洗毛筆硯臺的水池。

  池頭:池邊。 樹:這里指梅樹。

  夸:夸贊。 清氣:清香之氣。 乾坤:天地。

  ②指名說說詩意。

  我家洗硯池邊有一棵梅樹,朵朵開放的梅花都顯現(xiàn)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讓人來夸贊梅花的顏色好看,只要讓梅花的清香之氣彌漫在天地之間。

  ③看圖想像:作者畫的梅花有什么特點?他在梅花身上寄寓了怎樣的情操?

  ④朗讀體會。

  有自豪、高亢的語調反映出詩人的堅貞、純潔。

  教師范讀,自由練讀,集體朗讀。

  五、作業(yè)超市:

  1、指導學生寫字

  錘 焚 這兩個字要結合偏傍進行指導。

  乾 坤 這兩個字較為難寫,注意左右的配合。

  2、試著選一首詩有感情地背給同桌聽。

  3、完成字詞練習。

《古詩兩首》教案 篇10

  3,古詩兩首

  [教前思考]

  《尋隱者不遇》這首詩歌很有哲學意味."不遇"是一種意味,本身要找的人是隱者;其次,身在此山中,存在也是一種意味.他是隱者,我們看不到,但是,他又是存在的.這恐怕只有從哲學的角度來講解了.

  但教給學生不要這么繁雜,讓他們明白這樣一種意境就可以了.

  《所見》是一首很有童趣的詩,描寫出了孩童的天真.不過最有趣的應該是他"閉口立"之后在想什么呢

  一比:前面的表現(xiàn)與后面的表現(xiàn)進行對比.

  二想,孩童想什么呢

  其實,詩歌的最后兩句不妨換一下位置:忽然閉口立,意欲捕鳴蟬,可能更有意味一些.

  [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解釋詩句中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示題導入.

  1.認生字.課題上有4個字,讀一讀:

  尋 隱 者 遇

  2.釋題.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賈島.

  尋:尋找,尋訪.隱者:獨居大山林里的人.遇:碰見,遇上.

  這首詩說的是詩人去訪問隱者卻沒有遇見.

  3.質疑:讀了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引導學生圍繞"尋"思考)

  二,自學課文.

  1.借助漢語拼音讀課文,畫出生字,讀一讀.

  2.看插圖想想:圖上畫的是什么人,他們在干什么

  三,讀詩句,交流各自的理解.

  1.指名朗讀.

  檢查課文朗讀.

  注意讀準平,翹舌音的字:松,采;師,深."只"是多音字,文中讀zhi.

  注意認識并理解:言,采,藥,深

  2.提問交流:

  (1)圖上畫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完整通順地回答問題,相機識字:松,童.)

  (2)圖上誰是詩人,誰是童子 詩人要找的隱者是童子的什么人 識字:師

  (3)詩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沒遇上他師父呢

  (4)朗讀課文.

  四,指導朗讀

  1.自由讀:

  引導學生假想自己是詩人在松下遇上童子,體會向童子詢問時的心情,自由讀出感情.

  2.交流讀:

  先聽錄音朗讀,同學再練習朗讀,并交流讀.

  松下/問/童子,(滿懷期望)

  言師/采藥/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

  云深/不知/處.(無可奈何)

  五,演一演,體驗情感.

  1,四人小組自由演,注意詩句內容,合理對話.

  2.指名表演,相互評價.

  六,試背古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指名背一背《尋隱者不遇》

  2,說說這首詩所描繪的詩境和表達的情感是什么

  二,示題,學習新詩.

  1,板書課題:所見.讀題釋題:"見"什么意思

  2,簡介詩人:

  這首詩是清代大詩人袁枚寫的,詩里寫的內容都是詩人袁枚親眼所看見的.

  3,自由讀詩,看看袁枚都看見了什么 借助拼音多讀幾遍,讀通詩句.(學生自由讀)

  指名讀詩,相機指導讀準生字:蟬,振,聲,意,欲

  三,感受情景,領悟詩意.

  1,讀詩,感受情境:

  一天,詩人袁枚在郊外散步,走著走著,他停下了腳步,他看到了什么呢

  找出詩句讀,指名你從哪些詞句中知道袁牧看到了什么

  2,出示: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指名讀.

  同桌交流一下,牧童工騎牛的情境,用自已的話說一說.

  相機指導理解"振","林樾". (林樾就是茂密的樹林)

  3,詩句又給我們描繪了怎樣一個情境

  出示詩句: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指名讀詩句,小組交流一下詩意.

  指名來做一做動作.并說說一牧童所做的事是什么

  (小牧童正唱著歌,忽然聽到知了的叫聲,他馬上閉上嘴巴,跳下牛背,站在樹下,屏住呼吸,踮起腳尖,輕一點,撲上去)

  4,結果怎樣 想象交流.

  四,課后作業(yè):

  1,背誦《所見》

  2,把《所見》編成一個故事演給家長看,爭取得一個小演員的稱號.

  板書:

  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滿懷期望)

  言師/采藥/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

  云深/不知/處.(無可奈何)

  [課后反思]

  hxw工作室教學設計

  古詩教學采用了"四讀法",即一讀,讀順詩句;二讀,了解大意;三讀,體會情景;四讀,情感流露.這樣朗讀目標明確,感悟要求清楚,大多學生都能按學法在小組合作中完成學習任務,自主學習的效果也較明顯.

《古詩兩首》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

  3、學會本課7個生字;會寫“忙”字。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習生字。

  2、難點: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或投影儀,生字卡片。

  學習指導 學習輔導 學習評價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揭題。

  2、解題:

  小朋友們看了題目,你能猜到這首詩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

  (春季)

  那它寫的是一天中的哪一段時間呢?

  (告訴學生“曉”就是“早晨”的意思,“春曉”就是春天的早上。)

  二、初讀古詩

  1、自由讀課文:

  ⑴ 自己讀一遍課文,遇到生字拼一拼音節(jié)再讀。

  ⑵ 再讀一課文,用“  ”畫出生字,多讀幾遍,記住字音。

  ⑶ 把課文連貫地讀一遍。

  2、檢查自讀:

  ⑴ 抽讀生字卡片。

  ⑵ 指名個別讀。

  ⑶ 齊讀課文。

  三、再讀指導

  1、結合彩圖,了解詩意。

  2、指導讀第一句:

  ⑴ 生試讀。

  ⑵ 指名讀。

  ⑶ 全班讀。

  3、指導讀第二句。

  4、把1、2句連起來讀。

  5、男女生分組讀。

  四、熟讀成誦

  1、看圖試背。  2、分組比一比,看誰背得又快又好。

  3、全班齊背:

  ⑴ 學生猜猜這首詩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再讀題。

  ⑵ 學生自由讀課文,并按要求畫生字,讀生字,把課文連貫地讀一遍。

  ⑶ 學生結合彩圖,了解詩意。

  ⑷ 師指導讀第一、二句:

  采用多種形式讀句子。

  ⑸ 分組比賽背誦,全班齊背。

  五、學習生字

  1、抽讀生字卡片,鞏固字音。

  2、自學生字,記憶字形:

  小組自學生字,記憶字形。老師巡堂指導書寫。

  3、指導書寫。

  【板書設計】

  春曉

  春眠 / 不覺曉,

  處處 / 聞啼鳥。 (圖)

  夜來 / 風雨聲,

  花落 / 知多少。 

  第二課時

  一、導入、揭題

  1、復習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學了一首描寫春天美景的詩。誰來背一背。

  背誦古詩。

  2、揭題:

  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贊美春天的古詩《村居》,小朋友們會在詩中找到更多的樂趣。多么美好的二月天呀!孩子們都感到了春姑娘的召喚了嗎?找找去吧!

  3、解題,引導看圖:

  《村居》詩中寫的是作者在農村居住時親眼看見的春天的美麗情景。那么詩人看到了什么呢?

  導入課文,揭題,解題,看了題目,你們看到什么景象。再讀題。

  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二、看圖,說一說,聽范讀,整體感知詩意

  1、出示掛圖或投影,說一說畫面的內容:

  學生根據掛圖,說一說畫面的內容。

  指導學生按順序觀察。

  2、聽錄音范讀,想想,作者詩中是怎樣描寫所看見的景物的呢?

  三、初讀課文,識字,讀正確流利

  1、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正確、流暢。

  2、在文中畫出生字,多讀幾遍,同桌互讀。

  3、用卡片檢查生字,指導識字。

  4、檢查指導讀課文,讀流利。

  5、讀了課文,你讀懂了哪一句詩,還有哪里讀不明白的,可以和同桌或小組里的小伙伴商量商量。

  四、教師指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了解詩句大意,并指導有感情朗讀

  1、動作表演讀詩。

  2、“拂堤”用手體味“拂”,體味“楊柳枝”的軟、長。

  3、理解“散”是“放”的意思,啟發(fā)學生想象當時孩子放紙鳶的情景。

  4、加動作自己試讀,學生評議指導。

  5、比賽讀。

  五、看圖練習背誦

  學生看圖畫,邊想象畫面,練習背古詩。

  六、小結

  表揚能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提出問題的學生。

  表揚認真觀察,積極思考、開動腦筋的孩子。你真棒!你真的很棒!

  【板書設計】

  村居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圖)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古詩兩首》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認識“客、何”等8個生字。會寫“舟、乘”等6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

  3、懂得熱愛家鄉(xiāng),珍惜友情。

  重點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已經學了很多古詩,誰愿意把喜歡的古詩背給大家聽?

  2、揭示課題。

  二、初讀感知

  1、范讀

  2、學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3、說說自己從詩中讀懂了什么?

  三、朗讀感悟

  1、聽老師范讀,說說自己從老師那里聽出了什么?

  2、自讀課文,體會詩中的感情,讀出詩的韻味。

  3、在小組內交流自己讀詩的體會。

  4、展示讀課文

  5、背誦這首古詩,看誰先背下來。

  四、認讀生字,指導寫字

  1、出示要求會認的字,學生集體認讀。

  2、指導書寫

  五、拓展練習

  “我”回到了故鄉(xiāng),見到了親人,會說些什么?

  第二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

  1、出示圖片。他們在干什么?誰送別誰?詩人離開時心情怎么樣?

  2、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另一首古詩《贈汪倫》

  二、自由朗讀,初步感悟

  1、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學習要認的字。

  3、同桌互相讀全文。

  三、熟讀

  1、自己試著按節(jié)奏讀

  2、指名讀

  3、有韻味地讀一讀。讀出詩人與朋友依依不舍的離別之情。

  4、請同學讀。

  5、指名讀

  6、學生自由背誦。

  四、指導書寫

  1、自己邊讀邊畫出要求會寫的字。

  2、指名讀。你準備如何記住它?

  3、練習書寫。

《古詩兩首》教案 篇13

  教學內容

  古詩兩首(早發(fā)白帝城)教學目標知識目標:學會本首詩的3個生字(其中1個多音字“還huán  ”)及新詞。能力目標:1. 能看注釋,查字典,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思想: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景色,感受詩人對大自然景物的喜愛,對壯麗山河的贊美。體會詩人的情感。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情感目標:感受祖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體會詩情畫意。重點能看注釋,查字典,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難點感受詩人對大自然景物的喜愛,對壯麗山河的贊美,體會詩人的情感。課前準備教師投影

  教         學        過        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具     體    內     容

  復   備一、談話引入,激發(fā)興趣。二、檢查預習情況。三、細讀課文,突破重難點。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許多古詩了,你能背一背嗎?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李白的著名詩篇《早發(fā)白帝城》板書課題《早發(fā)白帝城》1.同學們在課前都做了預習,下面我們以起來讀一讀生字和詞語.2.出示生字卡片查字詞(讀準多音字的讀音)zhāo    huán   chóng朝辭  一日還  萬重山  江陵   猿聲你知道這些字詞的意思嗎?3.請你邊讀邊想---你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學生可能會提出的問題:1.為什么早晨離開白帝城會是在彩云間?2.一天就能回到千里以外的江陵?這些問題說的是哪句詩?(結合收集材料學習)了解詩句的意思:1.“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2.你知道“白帝城”和“江陵”的地理位置嗎?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勢高峻,高聳入云。詩人在霞光出現(xiàn)的時候,懷著興奮的心情,匆匆離開四、總結全文,發(fā)散拓展。五、學習生字。六、作業(yè)。白帝城。僅用一天的時間就會到千里以外的江陵,表現(xiàn)出白帝城之高,船行速之快,行期之短,也表現(xiàn)出他喜悅的心情。3.朗讀這兩句。4.“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5.如果你置身于這樣的情境中,你有何感受?出示相關的課件或圖片,體會詩的意境。6.朗讀這兩句。1.再讀這首詩,邊讀邊想象,說說你從詩中看到的景物,聽到的聲音。2.從這首詩中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比較“陵”與“猿”這組字的區(qū)別。背誦、默寫古詩,收集李白詩句。課后小結板書設計               早發(fā)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作業(yè)實踐作業(yè)背誦古詩

《古詩兩首》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

  2、借助注釋,讀詩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人和朋友依依惜別之情,培養(yǎng)審美情趣。

  3、強化語感訓練,提高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準確理解詩意,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中情,讀出詩中情。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同學們,離上課還有幾分鐘,我們來玩?zhèn)游戲,輕松輕松。

  聽說我們班的同學背了很多古詩,我們來玩?zhèn)古詩對接的游戲,好嗎?

  我說上句,你接下句。看誰舉手最快,回答得最好:

  1、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2、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和汪倫送我情。

  3、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又快又好,果然名不虛傳啊!

  同桌玩一玩。

  二、導入

  1、剛才我們搶答的是哪兩位詩人的詩呀?

  (李白、孟浩然。)

  2、李白、孟浩然不只都是唐代的大詩人,他們又是一對好朋友,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與他倆有關的一首古詩。大家齊讀。

  3、詩的題目中有三個生字,給你1分鐘能記住嗎?趕快打開書本100頁。

  記住了嗎?來,跟老師一起來寫。

  hè鶴:注意左邊稍微寫窄一點。

  mèng孟:上面的“子”比較長。

  líng陵:左窄右寬,后鼻音。

  三、讀題獲信息

  1、一起來讀讀:

  來,隨著我的手勢再讀一遍,注意節(jié)奏。你看,注意了節(jié)奏,讀得好聽多了。

  2、讀了幾遍課題,你讀出了什么信息?

  3、說得真好,用你的朗讀告訴大家:

  李白,在何處/送何人/去何地。

  一幅多么清晰的送別畫面。

  同學們真會讀書,讀了幾遍詩題,就獲取了這么多信息。

  今天,我們就用這樣的方法,一起來欣賞這首古詩。

  四、讀準確、讀流利

  1、請同學們大聲地自由地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2、讀好了?請你讀給同桌聽聽,讓他說說你讀得怎樣。

  3、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聽。還有想讀的嗎?

  4、其他同學能讀好嗎?那我們一起來讀。

  五、讀詩知畫面

  1、有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畫面呢?請同學們借助注釋,自身讀讀詩,邊讀邊想象,你似乎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2、把你想到的畫面說給同桌聽聽。

  3、讀著讀著,你的腦海里依次出現(xiàn)了哪些畫面?

  (一生自由說。)

  情況一:

  (同學說前兩行或全部。)

  1、說得真好。你能把西辭說得更清楚些嗎?

  (生說。)

  來,看看示意圖,你會說得更好。你再來說說。

  你還想說。

  孟浩然在西邊的黃鶴樓辭別了李白,然后乘著船,沿著長江順流而下,向東邊的揚州駛去。

  2、你看,畫面動起來了。送別是在煙花三月的一天。

  煙花三月是一幅怎樣美麗的畫面呢?請你展開想象的翅膀。

  (同學不時地說,使畫面說豐滿。)

  (生想象不出:你看到了什么景物?什么顏色?什么形狀?怎么動的?)

  真是一副美不勝收的江南春景!你的想象真豐富。

  3、誰能完整地把這些畫面描繪一下。

  4、說得真好!你能想著這些畫面,讀讀前兩行詩嗎?

  5、繁花似錦的春天,正是詩人們游山玩水、飲酒賦詩的好時候,而好朋友卻要離開我了。我們也一邊想著畫面,一邊讀讀這兩行詩。

  情況二:

  (同學說后兩行。)

  1、你還想到了什么畫面?

  2、(說到“唯見、望”。)

  望著滾滾東去的長江水,李白他會想些什么呢?他似乎要把自身的一片情意托付給江水,陪送友人。人雖分,心相隨,多么真摯的友情啊!

  3、(說到“孤帆”。)

  江面上真的只有孟浩然乘坐的那只小船嗎?(不是)

  (如答不出來:長江是當時的水上交通要道啊,每天來往的船只絡繹不絕,李白久久遙望江面,難道真的只看到孟浩然乘坐的那只船嗎?)

  那為什么說“孤”呢?

  (孤獨寂寞的心情。)

  哦,你把人物的內心活動也想象出來了,畫面也活了。

  你還能加入什么想象把畫面想得更活呢?

  4、誰能完整地把這些畫面描繪一下。

  5、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內心的想象,讓送別的畫面更加豐滿起來了。

  那你能想著畫面,讀讀后兩行詩嗎?

  6、我們也像他那樣,一邊想著畫面,一邊讀這兩行詩。

  五、讀詩悟情感

  1、是啊,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中有情,我們想象著畫面,再讀整首詩,看看我們能感受到什么?

  情況一:

  (我體會到了他們依依不舍的感情。)

  那帶著你的體會,讀讀這首詩。老師給你配點音樂。

  情況二:誰還有不同的體會。請你讀讀。

  哦,你的朗讀展現(xiàn)了一個溫情的送別局面。

  情況三:你是想說還是想讀?

  2、請同學們再讀讀整首詩,讀出你獨特的感受。

  3、真摯的情誼成績了千古名篇。讓我們把它背下來吧。

  (自由讀背。)

  能背的同學站起來,我們一起背,(課件音樂)

  多美的人間真情啊!

  五、讀詩遷方法

  1、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通過“讀古詩、想畫面、體會情感”這種方法欣賞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現(xiàn)在,我們就用這種欣賞古詩的方法獨自欣賞《送元二使安西》。(課件)音樂。

  2、來,先把它讀正確。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3、請同學們自由欣賞這首詩,借助注釋,邊讀邊想象,你似乎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體會到怎樣的情感。

  4、同桌交流交流。

  5、誰想談談?

  (生自由談。)

  6、你想著畫面,帶著你的體會,讀一讀這首詩。

  7、能不能試背一下:

  不一樣的景,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送別里卻蘊涵著同樣的深情。

  五、結束

  1、時間過得真快,我們也要分別了。同學們,戴老師真舍不得你們哪!你們今天表示得太出色了,我想送一句詩給你們:

  你們的確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在這離別之際,你們有什么話想對我說嗎?用一句送別詩,或者自身想說的話都可以。

  2、同學們,今天我們記住的不只是這優(yōu)美的詩句,更難忘記的是人間美好的真情:

  你能把這樣深情的送別詩改編成一個感人的小故事嗎?

  出示課件:

  作業(yè):發(fā)揮你的想象,從兩首詩中任選一首,把它改編成一個感人的送別小故事。

《古詩兩首》教案 篇15

  教學目的

  1、會認4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詩歌,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背誦其它寫秋的古詩。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背誦《贈劉景文》。

  2、導語;豐收的秋天令人欣喜,秋天的山林又是一番怎樣的景像呢?

  3、出示教學掛圖。

  4、講楓林美。(要求用上學過的詞匯)層林盡染疊翠流金

  5、詩人是怎樣描繪這美景呢?

  6、自由讀詩《山行》

  7、找出生字。

  二、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認讀。

  2、組詞認讀。

  石徑、斜坡、楓林、于是

  3、出示生字果樹一棵測認讀情況。

  4、指導書寫。

  于、首、楓(注意“首”字下面是“自”而不是“白”)

  三、學習詩歌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

  2、聽錄音,畫出節(jié)奏、

  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3、自由讀詩、齊讀后找出疑難之處。

  4、略知詩意。

  (1)課件演示山路彎彎曲曲伸向深山的情況。詩意;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走向秋天的深山。

  (2)提問:秋天的山里有什么呢?(看圖)有寒冷的秋風、飄飄的白云、幾戶人家、火紅的楓林

  (3)詩人登上寒冷的山坐在石頭上是為了看什么?(火紅的楓林)

  (4)引導:能否讀出詩人愛看楓林的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5)出示春花與楓葉比較圖。誰紅?楓葉比二月花(春花)還紅。

  (6)了解“二月”之意;二月即春天。

  (7)教師在學生講后歸納詩意。

  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登上秋天的深山,

  在飄著白云的地方居住著人家。

  停下車是因為愛這傍晚的楓林,

  秋天的霜染過的楓葉比春天的花還紅。

  (8)出示平時的楓葉與經霜的楓葉進行對比、認識霜葉紅的原因。

  5、朗讀詩歌。

  (1)這時候的楓林像什么?(火炬、花海)

  (2)這么美的楓林該怎么讀?(讀出快樂、歡喜……)

  6、齊誦詩歌。

  注意重讀以下詞語:寒山、石徑斜、生處、楓林晚、二月花

  7、背誦禱歌。

  四、拓展學習

  一、背誦課外搜集的寫秋的侍

  作業(yè)設計

  一、背誦古詩

  二、看拼音寫詞語。

  yi shou fengling yu shi

  ( ) ( ) ( )

《古詩兩首》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碧玉、妝成、裁出、剪刀、萬紫千紅”等詞。

  2、背誦兩首詩,能用自身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3、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學重難點】

  大體了解詩句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記背詩句。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回憶你記憶中的春天是怎樣的,給大家說一說。

  二、檢查預習

  1、自讀生字,在文中為生字注音。

  2、抽讀。

  3、小老師教寫生字。

  易錯音:妝、濱、裁。

  易混淆:詠泳、濱賓、載裁、紫緊。

  4、抽讀、齊聲讀。

  三、學習《詠柳》

  1、簡介賀知章:唐朝詩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鄉(xiāng)偶書》《采蓮》。

  2、解題:

  春天里的柳樹是怎樣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樣的?能用語言或學過的詩句來形容嗎?(自由說)看看古代的詩人是怎樣描述春天景色的。齊讀課題。

  詠柳:詠即贊美。

  3、詩人是怎樣贊美柳樹的呢?大家自讀古詩,說說你讀懂了什么。(結合注釋讀),不懂的作上記號。

  4、交流匯報1、2句:

  ⑴碧玉:綠色的玉。

  妝:打扮。

  一樹:滿樹。

  萬條:枝條多。

  絳:一種絲帶。

  前兩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樹上,長滿了翠綠的新葉,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裝飾打扮的一樣。

  ⑵考慮: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這樣的比喻好嗎?(引導同學想象,春天萬物復蘇,柳樹也會發(fā)出新葉,新葉剛長出來的顏色,光澤接近碧玉)

  ⑶朗讀。

  5、交流匯報3、4句:

  ⑴細葉:細細的嫩葉。

  似:好像。

  裁:裁剪。

  這兩句的意思是:這細細的嫩葉是誰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二月春風這把剪刀裁出來的呀!

  ⑵考慮:

  這兩句采用了什么樣的形式?(自問自答)把什么比作什么?你從這個比喻中體會到什么?

  ⑶指導朗讀。

  6、朗讀全詩,感悟詩境。

  前兩句寫柳,后兩句由寫柳過渡到寫春,從整首詩的描寫中,你休會到詩人對柳,對春抱著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反復朗誦,體會詩人贊美柳樹,歌頌奏的感情。

  四、深情朗讀

  語速適中,情感豐滿,基調高昂,注意停頓。

  五、背誦全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復習《詠柳》,并集體背誦,引入《春日》。

  二、解題

  1、朱熹: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

  2、春日即在春天里。

  三、初讀,初通詩意

  1、自讀全詩,再抽讀。

  2、分小組討論學習;讀懂了什么,不懂的作上記號,勾出不理解的詞。

  3、交流:

  提出不懂的詞,板書,查閱字典理解。

  勝日:即晴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

  尋芳:游覽、賞玩美好的風景。

  泗水:水名。

  濱:水邊。

  光景:風光景色。

  一時:形容時間很短。

  新:新鮮、奇麗。

  4、由詞意考慮:

  詩人在什么樣的天氣,到什么地方去游覽,他的心情怎樣?你從哪兒讀出來的。

  5、整理出前兩句的意思:

  在天氣睛朗的日子里,詩人到泗水邊上死對頭觀賞風景,那里風光無限,一時之間許多新鮮奇麗的景色映入眼簾。

  6、說說你從一二句中體會到了什么?再指導朗讀。

  7、運用同樣的方法學習3、4句。

  自讀、勾出不懂的詞,討論,交流解詞,再解意。

  等閑:平常、隨便。

  識得:認識。

  東風:春風。

  萬紫千紅:形容百花爭艷的景色。

  總是:都是。

  詩意:平常人們都知道有春風,可春風究竟是什么樣的呢?只有在見到了萬紫千紅的景色后,才明了是春風帶來了這無邊的景色。

  指導朗讀3、4句,說說體會,引導同學理解包括在詩歌中的哲理。

  四、再讀,感悟詩境

  聯(lián)系詩意,說說自已的理解,體會詩人對春天的贊美之情。

  五、指導朗讀、背誦

《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6篇) 相關內容:
  • 《 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6篇)

    古詩兩首預習提示《石灰吟》、《墨梅》這兩首七言絕句都是詠物詩,是兩位詩人的代表作及優(yōu)秀品質的寫照。認真讀讀詩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詩意,體會古詩含著的意思。教學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 《古詩兩首》教案(通用14篇)

    教學目標:1、會認“廬”等9個生字,會寫“吳”等12個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3、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 《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6篇)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學會4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解釋詩中帶點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觀書有感》所描繪的景象。...

  • 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2篇)

    教學過程:一、導入1、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賀知章寫的另一首《回鄉(xiāng)偶書》。2、板書課題、解題。二、學習《回鄉(xiāng)偶書》。1、簡介作者及背景。那么誰來介紹一下這首的作者?2、齊讀、指名讀。...

  • 《21.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7篇)

    預習提示:《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讀讀詩句看看杜甫為何喜極涕淚 《示兒》是陸游臨終前所寫的一首詩,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是什么呢 這兩首詩都是愛國詩,它們的表達方式相同嗎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目標:1.掌握本...

  • 《22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借助注解,理解詩句意思。2、想象詩所描寫的情景,體會詩的意境。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背誦古詩。教學重點理解詩意,體會詩的意境。教學準備教師:詩文畫面課件或掛圖、懷舊音樂帶、相關古詩。...

  • 《古詩兩首: 》教案(精選14篇)

    【課文】春曉唐·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村居清高鼎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一、看拼音寫詞語ɡǔshī zhúlín tónɡnián huánɡhé ɡuānbì lìzhènɡ( ) ( ) ( ) ( ) ( ) ( )二、按課...

  • 《29古詩兩首》教案(通用12篇)

    【教學目標】1、會認4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碧玉、妝成、裁出、剪刀、萬紫千紅”等詞。2、背誦兩首詩,能用自身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3、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 《4 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4篇)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教學重難點】識字和朗讀背誦課文。...

  • 《24、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3篇)

    【課文】春曉唐·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村居清高鼎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一、看拼音寫詞語ɡǔshī zhúlín tónɡnián huánɡhé ɡuānbì lìzhènɡ( ) ( ) ( ) ( ) ( ) ( )二、按課...

  • 《 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 學會本課生字。2. 朗讀、背誦兩首古詩,并默寫。3. 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景象,感受詩人的心情,引發(fā)學習古詩的愿望。...

  • 《1、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3、喜歡背誦古詩,有條件的,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教學時間:二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認識6個生字。會寫6個字。...

  • 《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5篇)

    一.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2.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對恬靜生活的向往。二.教學時間:1課時。三.教學過程:(一)揭題。(二)出示兩首詩歌。鹿柴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 《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4篇)

    一、教材簡說雨后的早晨,從香甜的春睡中醒來,推開窗戶,撲進的不只僅是清新的空氣,更有那清脆的鳥鳴,淡淡的花香,濃濃的春意。那漂落的花瓣,令人惋惜;那被春雨浸潤著的芳草綠葉,令人振奮。...

  • 《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7篇)

    課題:《古詩兩首》教材簡析:蘇教版的第5冊《古詩兩首》中收集了《山行》、《楓橋夜泊》,在研究了教材之后發(fā)現(xiàn),這兩首古詩都是唐代著名詩人的作品,作者分別是杜牧和張繼,這兩首都是描寫秋天景色的,于是我想到了不按常規(guī)教學,而是選...

  • 教案模板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粉嫩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文中字幕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播放 | 热99在线| 亚洲免费黄色片 | 中国激情网 | 丰满少妇被猛烈进入 | 在线观看免费av的网址 | 一区二区片 | 久久超碰极品视觉盛宴 | 中文字幕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绿巨人 | 娇小TEEN乱子伦精品 | 精品亚洲aⅴ在线观看 | 欧美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 永夜星河在线免费观看 | 午夜看片网 | 国产破苞第一次 | 九色com | 国产小呦泬泬99精品 |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欧美性色网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精品 | 国产午夜三级一区二区三桃花影视 | 久久三级无码网站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视色 | 国产骚妇自慰在线 | 久久久SS麻豆欧美国产日韩 |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网图片 | 免费网站v片在线亚洲 | 4444亚洲人成无码网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色戒 | 欧美制服第一页 | 成人做爰9片免费看网站 | wwwwxxxx亚洲| 久久久女女女女999久久 | 亚洲精品国品乱码久久久久 | 成人免费a级毛片无码片在线播放 | 波多野结衣爽到高潮大喷 |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 成年男人露jiji网站自慰 | av蜜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