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物》教學反思(通用2篇)
《禮物》教學反思 篇1
《禮物》教學反思
《禮物》是一首短小樸實的兒童詩。文章以第一人稱“我”的口吻,向讀者介紹了親人們在去年、今年送“我”的禮物,以及“我”通過這些禮物懂得了什么,即禮物的含義:表達了親人們對“我”的關愛與期望,體現了長輩對晚輩的深深情誼與殷殷期望。
本文語言流暢、樸實,教學時,我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自由讀,小組讀,指名讀,男女賽讀,齊讀,討論交流,理解“禮物”的含義。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后,我讓學生再讀課文前四個自然段感悟這幾個小節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然后,我讓學生仿照這種寫法寫一段話。仿寫時,我先讓學生在小組里說說,然后動筆編寫,最后,全班交流,相互點評、修改。有個學生這樣編:“去年兒童節,老師送我一本筆記本,望著精致的筆記本,我懂得了要努力學習。”
通過編寫詩歌,學生的想象力、表達能力都得到了培養。
《禮物》教學反思——開學第一課
一般而言,開學的第一節課都不好上,不僅是學生的狀態不佳,升入新的年級了,教學的模式和教學目標都要相應調整,再加上我們小班在搞積分的實驗,這節課有點朦朦朧朧的。本課的重點是要理解“品讀、廣博”等詞語,我仍然采用了自主理解的方法,先復習理解詞語的方法,例如“找近義詞”、“分解詞語”、“聯系上下文”等方法,學生自主探究,然后給予指導。情感目標上還需要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親人對自己的關心與關愛,但是文章的朗讀還是沒有夠。這也就引出了一個問題,三年級下冊的課表并不要求所有的段落都要朗讀或者齊讀,可以才去默讀的方式理解文章的中心,那么哪些重點段落才是需要反復誦讀的,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在有限的時間里,我們要找出文中的精華,還要花大量的時間去解決形近字、多音字、生字組詞、理解詞語等等。我認為可以給學生大致拋出一些問題,要求學生自主探究,遇到困難了老師一點點的給方法,不要一次性給完,不能抹殺了孩子的創造和想象能力。在理解“廣博”這一詞語的時候,有學生就提到了世界很大,那么世界上的知識很多,很淵博,其實這也是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詞語的能力,不能一味抹殺或者直接告知標答。培養學生質疑還是要從自瀆、默讀中入手。
《禮物》教學反思 篇2
公儀休拒收禮物教學反思
今天教學的課文是個劇本——《公儀休拒收禮物》,于是我便琢磨著怎樣讓孩子在這一課接受一些戲劇的熏陶。
翻閱了教參,充斥我眼球的是大量的關于公儀休的人物分析,什么清正廉明、秉公執法……一系列的優良品質,總感覺這些已在《祁黃羊》一課有了滲透,本課無須贅述,因為孩子們是能夠體會到的。
于是,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對劇本的解讀上,我讓孩子們說說:“今天的課文與往日學習的課文有何不一般?”他們爭先恐后的說:
“不知道怎么讀。”
“感覺都是對話,希望讀的時候有同學配合。”
“文章開頭怎么會有時間、地點、人物這些亂七八糟的內容?”
“課文中間居然會時不時的出現方括號和小括號!”
聽了那么多的疑惑,我神秘的告訴孩子:“這就是演員演戲時用的劇本,我們今天就先來認識它,下節課我們就來學當演員,把它搬上舞臺。”孩子們得意的幾乎有些忘我,很想體驗這個妙趣橫生的行當。用期盼的眼神望著我,希望我能給他們指點迷津,于是,我不緊不慢的將戲劇知識簡介了一番,我發現他們聽得很是帶勁。接著我拋出了第一個問題:“公儀休愛吃魚嗎?”答案顯而易見,“愛!”孩子們異口同聲的回答。“何以見得?”他們又仔細研讀了教材,找到了相關語句加以驗證。
見時機成熟,我開始讓孩子們品讀語言,當公儀休對子明說:“子明,你來了很久了吧!”時,心情是怎樣的,是喜是悲,通過分析他們一致認為公儀休心情棒極了,因為他已是酒足飯飽,又品嘗了自己心儀以久的美味,自然心以物喜。那他在說:“吃過了,魚的味道真是太好了時,又會伴以怎樣的動作呢?”有孩子說:“他會把舌頭在唇邊舔過。”(這孩子又模擬了一下),引來了哄堂大笑,馬上又有孩子反駁說:“他堂堂一個宰相,舉止怎么會如此粗魯呢,這種舔舌頭的動作只適合演個三歲的娃娃。”“那公儀休會怎么表現呢,你們自己在座位上模仿模仿!”一會兒工夫,有的孩子說公儀休會邊擄胡子邊咂嘴,有的說公儀休會手搖羽扇搖頭回味,有的說公儀休會咽了口口水瞇著雙眼……
這時我們班的一個小男生忽然大發感慨:“老師,我說當個好演員真難!”“是呀,作為一名演員就一定要細細揣摩劇中人物的性格身份,如果弄錯了,也是要鬧笑話的呀!”我意味深長的對孩子們說。
接著我們又分析了子明的動作,他見到老師時是怎么起身的,為什么要起身而不是轉身等等,孩子們研究的興趣盎然,下課鈴聲打響的時候,我們班可愛的茅春霖情不自禁的驚呼:“這節課也太快了吧!”是呀,這課讓我和孩子們都收獲頗豐。
公儀休拒收禮物教學反思
看了大家的評課,心里還是抱有很多遺憾的,沒有充分的利用四十分鐘,展示一節完整的課,這是最大的敗筆。大家評的課,讓我感受到能成為中心組的成員是非常驕傲的,大家也給了我很大的鼓勵。我也能通過這次的課從大家的身上學到更多的東西。我也把我的課后反思整理好了,打算寫一篇日志記錄。
這次的主題是“讓個性化的花盛開在閱讀教學中”所以我選擇了這課,比較新穎特別的獨幕劇,新課標指出,教師應千方百計地營造寬松的教學環境,給學生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在深入閱讀時,要留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調動各種感官,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學生在良好的個性化閱讀氛圍中,會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覺,于是才能積極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賞析課文,使閱讀成為個人化的行為,只有學生主動、自由地個性化閱讀,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我在設計這一課的時候,讓學生找找公儀休愛吃魚的句子,讀讀,品詞“品味”“心滿意足”等,做動作,反復品詞品句來體現這一特性;以及理解“滿臉堆笑”這一詞,通過演,讀,從而讓學生形成自己對課文的獨特感受。
在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中采用各種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充分展開想象,如管家無可奈何的走了,心里是怎么想的? 充分的彰顯學生個性化的閱讀。分角色讀公儀休與學生的對話;演一演獨幕劇等;
個人認為這節課最大的不足就是缺乏對學生多讀多想的引導,所以才能體會不到公儀休清正廉潔,所以很多環節都蜻蜓點水。我以后要深挖教材讓學生細細的去讀,好好的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