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陪伴和接納是孩子做好的禮物
中心一天的活動結束,回家的路上,聽著丁丁談論著自己和涵涵的小故事。涵涵和媽媽在出去玩時說:媽媽,我不給你買大黃蜂了,我要給丁蕾老師買。分享這個故事時,不自覺的笑容就爬滿了丁丁老師的臉頰,那份笑里的滿足和幸福感達到頂點。很多時候我都很羨慕丁丁對職業的幸福感,每次在總結時,丁丁說:看著這群孩子,總結著他們的進步,感覺真好!
而這種幸福感確實是自己很難得到的,原因自己或多或少也清楚。直到那晚和孔老師交流,才慢慢清理好自己的思路。是的,工作里我會很辛苦地準備一些東西,關注孩子們的成長,9月份準備孩子上課的一些內容可以從早上6點忙到晚上11點,而這些更多的是源于一份責任。但捫心自問:自己終究是沒有從心底接納,對于他們的一些問題始終不解?因為他們和我童年的生活模式差別太大。
自己童年的成長是布滿創傷的歷程,每當回憶起自己的童年,不自覺的淚水就會泛濫,直到今天我都不能清楚地理解那淚水代表的含義,究竟是什么?委屈?無奈?或者是自己不敢想象的潛意識的仇恨。在自己童年的生活里,對于自己作為“人”的尊重就爺爺奶奶來說,是比較難做到的。記不得多少次自己畫的畫、借的書被撕掉燒火、帶回家的小寵物直接埋掉;每次吃飯時帶著政治任務和老奶奶一起搶一小碗的菜,盤子里的不允許動;每次交學費時,都會百般為難;哄姑姑家的小弟弟時,盡管小心翼翼,還是摔倒,又免不了一頓指責……
曾經孔老師問我:你恨你的父母嗎?自己從心里并沒有怨過他們,因為父親和母親都過得比較辛苦,即使離開時媽媽也和不懂事的自己商量。在小妹訴說自己挨訓、羨慕我不在爸媽身邊時,父親會認同我的感受:其實你姐姐過得很苦!自己在12歲再次回到家里時,爸媽對自己的愛護讓當時的自己有一種置身天堂的幸福感。
自己成長經歷告訴自己:對于教育,不需要懂得太多,孩子在什么成長階段會有什么樣的具體表現這是次要的,重要的是陪伴在孩子身邊,從心底接納孩子,陪伴他快樂成長將會是他們一生最珍貴的禮物。這份禮物也可以從其他渠道獲得,但對于孩子來說必然是一場更為艱辛的奮斗,通常要經過一生的鏖戰,而且常常以失敗告終。
勇敢地回憶自己的童年是自己不再逃避走出的第一步,也感謝童年時期的自己,那個堅強的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