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追日》教案(通用12篇)
《夸父追日》教案 篇1
這次公開課我講的是三年級語文下冊《夸父追日》。這篇課文是本冊的最后一篇,時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
1了解課文內容,體會神話傳說的神奇。
2.交流從故事中得到的收獲。
3.培養學生的獨立預讀能力。
教學過程中,我采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己思考問題,并學會總結,這也有助于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這節課基本上完成了教學任務,但也存在很多不足,我做以下總結:
1課前準備不足,課前音樂因為設備出現故障,耽誤時間,做好的因為沒有到教室的的電腦上檢查,結果出現格式錯誤的問題。
2.教學過程中提出問題,給孩子的思考時間有點短,可能因為我的內容安排的有點多有關,
3.講課的過程中沒有及時板書,
4.PP她的背景色很重。
5.整節課的氣氛稍顯平淡,最后提出問題稍有難度,因為時間關系沒有小組討論。
6.形式上不夠豐富多彩。
《夸父追日》教案 篇2
一、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故事。
2、在品讀語言文字中感受故事的神奇,體會夸父追求光明的決心和堅持不懈的精神。
3、積累文中的優美詞語。
4、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體會神話傳說的神奇,增加中華傳統文化的積累。
三、課程資源準備與開發:幻燈片
四、教學過程:
(一)猜猜神話故事中的人物:
1、課件逐一出示:
(1)他開辟了天地,并用身軀化作世間萬物。——盤古
(2)他帶領百姓戰勝洪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
(3)他為民除害,射下了天上的九個太陽。——后羿
(4)她懷抱玉兔,在月宮遙望親人。——嫦娥
(5)她化作小鳥,把石子投入大海。——精衛
(6)她創造人類,使百姓獲得新生。——女媧
2、小結:這些神話故事和人物帶給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神奇)是的,神話故事帶給我們最大的感受莫過于神奇,因為這些神話故事是我們的老祖先幾千年來智慧的結晶,里面充滿神奇的想象。今天,我們再來學個神話故事。
(二)揭示課題
1、齊讀,說說主人公是誰?正音。
2、讀了課題,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預設:夸父為什么要追日?
夸父是怎樣追日的?
夸父追日的結果如何?
(三)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學生自由讀文章。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用橫線把能解答三個問題的有關語句畫下來。
2、檢查字詞。
追趕 手杖 虞淵 伏身 渭河 咕嘟咕嘟 霎時間 瀚海 頹然 拋出 長眠 金光普照 枝葉茂密 鮮果累累 追求光明 奮勇前行
(形式:小老師帶讀、齊讀)
3、能不能用自己簡單的話來連起來回答這三個問題?
這個神話主要寫了夸父( )太陽,( )虞淵,夸父倒下變成( ),他的手杖變成了( ),目的是( )。(指幾名學生說)
(四)品讀課文
過渡:現在我們詳細地來解決這三個問題。
為什么追?
1、夸父為什么要去追趕太陽,他心里是怎么想的?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一段,波浪線劃出句子。
2、交流:
課件出示:“每天夜里,太陽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⑴ 指名讀。
⑵ 引讀:
師:是呀,夸父對光明是那么的渴望,當夜幕降臨,夸父看到西沉的太陽,他心想──
生: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師: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四周一片漆黑,夸父久久不能入睡,他心想──
生: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⑶讀著這樣一段文字,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夸父?
我看到了一個( )的夸父。(追求光明)(板書)
4〕同學們,來吧!讓我們一起讀出夸父的心聲,呼出他對光明的渴望!
生齊讀:“我不喜歡……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怎樣追?
過渡:是呀,在字里行間,我們不禁被夸父追求光明的信念感動了,更被這些神奇的文字深深地吸引著,讓我們再次隨著這些神奇的語言文字走進故事2~4節。
1、四人小組默讀2~4節,邊讀邊討論夸父追日的神奇在哪里,又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波浪線劃出有關句子,并寫上批注。
2、交流句子一:
課件出示:“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
⑴指名讀,夸父“神”在哪里?(跑步速度快)
⑵從哪里體會到?(抓“一眨眼”“像風似的奔跑”體會夸父速度快)
提示:爸爸的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如果以每小時100公里來計算,兩千里得開多少小時?(10小時)整整要開10小時,可是夸父一眨眼就跑完了,真神啊!把這份感受讀出來吧。
〔3〕創設情境:夸父,你為什么跑得這么快,這么急?
預設:因為太陽就要落山了。
3、是呀,因為夸父心中始終記著這樣一個目標:
課件再次出示: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生齊讀)
4、不知不覺中,一個“神”已深深印在我們心頭,夸父還“神”在哪里?
“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黃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時間兩條大河都給他喝干了,可是還沒止住口渴。”
⑴指名讀,夸父“神”在哪里?
⑵抓關鍵詞“霎時間”體會夸父喝水的速度之快。給“霎時間”換個詞:一眨眼、一瞬間、一剎那、轉眼間……
⑶夸父喝水不僅速度快,而且——從哪里可以看出來?(“兩條大河都給他喝干了”,感受夸父喝的水多。)
⑷指導朗讀,表現出夸父喝水快,量多。(指幾名學生讀)
⑸盡管如此,可夸父還是沒有止住口渴,因為他實在是——(太渴了!)
〔6〕出示:就在這時候,夸父的喉嚨干得直冒煙。他實在是太渴、太累了。
〔7〕從哪個詞看出他真的是很渴很渴?
〔8〕齊讀第三自然段,體會夸父那種口渴難忍的感受。
5、是呀,他實在是太渴,太累了,但他有沒有準備放棄追日?因為他心中始終有一個目標支撐著他。
課件再次出示: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生齊讀)
讀到這里,你又看到了一個( )的夸父。(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6、夸父還“神”哪里:
出示:“他還沒到大澤,就像一座大山頹然倒了下來,大地和山河都因為他的倒下而發出巨響。這時,太陽正在虞淵落下去,把最后幾縷金色的光輝塞在夸父的臉上。夸父遺憾地看著西沉的太陽,長嘆一聲,便把手杖奮力向前一拋,閉上眼睛長眠了。”
⑴指名讀,夸父遺憾什么?(沒有追到太陽、沒有把光明留住)
⑵他心不甘呀,他把自己的遺憾、對光明的渴望都化作這最后的奮力“一拋”上。此時,這一拋,都拋出了什么?(這一拋,拋出了一大片枝葉茂密、鮮果累累的桃林。這一拋,還拋出了鮮美的桃子。)
⑶引導:同學們,傳說夸父是古代部落的一個首領,這個部落特別奇怪。一年中只有兩個月,天上是有太陽,其余的十個月,人們只能生活在黑暗之中。所以夸父是那么想把太陽留住。你說,這一拋,夸父還想拋出什么?(根據生回答板書:希望、光明……)
⑷指名讀。
⑸想象他當時倒下時的情景,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山崩地裂、地動山搖……)是呀,大地和山河在為他的倒下而發出巨響,連太陽也把最后幾縷金色的光輝送給這位追求光明的勇士。讓我們帶著滿心的敬意讀讀夸父的最后一瞬間。(齊讀)
⑹讀著讀著,你又看到了一個( )的夸父。(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7〕小結:追求光明、堅持不懈、無私奉獻……這就是夸父精神。
結果
1、第二天早晨,當太陽從東方升起時,……(學生續讀)
2、同學們,如果你就是那個追尋光明的人,當你吃著鮮美的桃子,看著茂密的桃樹林時,你有什么想對夸父說的呢?(佩服夸父的決心及毅力、還有做事不半途而廢的精神;永遠秉持著有恒心、有毅力,不畏艱難的精神……)
(五)拓展延伸:
1、《夸父追日》這則神話故事出自我國的一部古典名著——《海外北經》,想看看這本書中是如何寫這個故事的嗎?
出示: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2、以晉代詩人陶淵明稱贊夸父的古詩(齊讀):
夸父誕宏志,乃與日竟走。余跡寄鄧林,功竟在身后。
3、總結,引導課外閱讀
“功竟在身后”,是呀,同學們,精彩神奇的神話故事,帶給我們不僅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多的則是一種催人奮進的精神,一個發人深省的深刻道理,或許還是一個個催人淚下的真情故事。即將下課,老師送給大家一份小小的禮物,這份禮物或許并不值錢,但是如果你能好好運用的話,將會是無價之寶。
課件出示:中國神話、希臘神話、歐洲神話、阿拉伯神話等書的封面。
《夸父追日》教案 篇3
教材簡說 夸父追日也是我最早的著名神話之一,講的是夸父追趕太陽、長眠虞淵的故事。他表現的不僅是表面上的與日逐走,還有很強的象征意義,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對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壯志。本篇神話弘揚了一種奉獻精神和犧牲精神。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體會神話傳說的神奇,增加中華傳統文化的積累。
學習目標
1、了解課文內容,體會神話傳說的神奇。
2、交流從故事中得到的收獲。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教學重、難點
體會神話傳說的神奇,增加中華傳統文化的積累。
教學過程
一、古詩引題。
1、出示古詩,學生朗讀。(說說陶淵明寫的古詩與哪個神話有關?)
夸父誕宏志,乃與日竟走。
余跡寄鄧林,功竟在身后。
2、揭題〈夸父追日〉。
(對,古代有這么一個人,他為了讓光明永遠普照大地,于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他給我們留下了一個神奇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夸父追日〉。
二、自主讀書,感知大意
1、自主試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拼讀一下,讀不通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字詞。
手杖虞淵伏身渭河
瀚海頹然拋出咕嘟
雄心壯志奉獻精神
求光明奮勇前行
(形式:齊讀、個別讀、領讀等)
3、默讀填空。
神話寫了夸父太陽,虞淵,
夸父倒下變成,他的手杖,
目的是。
(一篇略讀課文,要體現略讀的要求,應以學生的自學為主,教學時,應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默讀、朗讀、思考或同學討論交流來讀懂課文。遇到難讀的字音、不理解的詞語自己查工具書解決。初讀課文后,應重點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合作讀書,感情朗讀,感受神話。
1、同桌輪讀,練習讀正確、讀流利。(評價:給你認為讀的好的同桌加顆星。)
2、小組內評讀喜歡的段落,交流讀書感受。
3、感受神話的想象和神奇。
⑴、出示古文《夸父追日》與課文進行對比,感受課文的魅力。
《海外北經》里寫道: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理解其意。)
⑵、找一找課文中豐富又夸張、神奇又富有想象的句子。
如:“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形容夸父奔跑的速度快;
“伏下身子,去喝黃河、渭河里的水。”寫夸父為了解渴。
⑶、感受夸父精神。
從夸父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四、復述課文,評價補充。
1、小組內練習講故事,可以自己講,可以合作講。
2、各組推選代表和合作講故事,評選故事大王。
五、總結。
再讀古詩,你想對夸父說什么?
六、課外拓展。
1、繪制一幅夸父變成大山、手杖變成桃林的圖畫。
2、繼續收集神話傳說故事。
評課:
金姝娟:《夸父追日》是承《盤古開天辟地》后又一堂有關神話故事主題的課,兩堂課相比較而言,《夸父追日》在上法上又有了突破,較新穎。把有關夸父追日的古詩、古文、神話故事三者相結合,自然引入該教學的內容,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為發言鋪設了平臺,讓學生真正體會了神話傳說的神奇與魅力。要是在課文總結時,再回到古文、古詩中進行二次提升,那對神話的理解、體會會更上一個層次。
諸葛紅:該堂課學生學得較扎實,生字、朗讀等基礎知識讓學生扎扎實實地過。如在引入古文時先了解其意,可能對以后的教學起更大的作用。
虞蔚英:整堂課容量較大,學生接受的信息量較多,又由于引入的切入口較到位,學生的發言有個性,出現了許多亮點。
自我反思:
自從上了《盤古開天辟地》后,我似乎被以前的上法框住了頭腦,所以不敢再去上相關主題的課文,怕沒創新,怕形式古板,上不出味道。
當翻開教學用書,細細閱讀,突然有關夸父追日的古詩和古文印入眼簾,使我有了靈感,何不將古詩、古文和神話故事三者結合,自然、不露痕跡地將學生引入體會神話的神奇和夸張的想象中,讓學生覺得有話可訴,激發學生的興趣。于是就有了以上的教學設計。今天一試效果還真不錯,出乎意料之外,對于今天的收獲可真是慶幸,我也從中得到了啟示:
1、教學設計盡量充分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
2、在教學過程中,除重視語文基礎外,還應拓展教學時空,應憑借教材中的創新性因素,充分挖掘教材,給學生營造適合的空間,發展他們的求異思維。
《夸父追日》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感受夸父的執著、奉獻精神。
3.會復述這個故事。
4.知識點梳理復述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在遙遠的古代,有這么一個人,他為了讓光明永遠普照大地,于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他能追上太陽嗎?他給我們留下一個怎樣神奇的故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夸父追日》。
二、自主讀書,感知大意
1.自主試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拼讀一下,讀不通的句子多讀幾遍。
2.自主練讀: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并想一想喜歡的原因。
3.默讀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合作讀書,感情朗讀,復述課文
1.小組內輪讀,練習讀正確、讀流利。
2.小組內評讀喜歡的段落,交流讀書感受。
3.小組內練習講這個故事,可以自己講,可以合作講。
四、全班交流,評價補充
1.隨機抽查每組一至兩名同學朗讀喜歡的段落,交流喜歡的原因,其他同學評價補充。
2.各組推選代表或合作講故事,評選故事大王。
五、課外拓展
1.繪制一幅夸父變成大山、手杖變成桃林的圖畫。
2.繼續收集神話傳說故事。
六、課后反思
可以將本課的古文版本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感受一下,觸碰一下我們的傳統文化。
《夸父追日》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感受夸父的執著、奉獻精神。
3、會復述這個故事。
教學準備
將學生的座位按學習小組排列成“馬蹄形”。
教學重難點
1、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感受夸父的執著、奉獻精神。
3、會復述這個故事。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在遙遠的古代,有這么一個人,他為了讓光明永遠普照大地,于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他能追上太陽嗎?他給我們留下一個怎樣神奇的故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夸父追日》。
自主讀書,感知大意
1、自主試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拼讀一下,讀不通的句子多讀幾遍。
2、自主練讀: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并想一想喜歡的原因。
3、默讀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讀書,感情朗讀,復述課文
1、小組內輪讀,練習讀正確、讀流利。
2、小組內評讀喜歡的段落,交流讀書感受。
3、小組內練習講這個故事,可以自己講,可以合作講。
全班交流,評價補充
1、隨機抽查每組一至兩名同學朗讀喜歡的段落,交流喜歡的原因,其他同學評價補充。
2、各組推選代表或合作講故事,評選故事大王。
課外拓展
1、繪制一幅夸父變成大山、手杖變成桃林的圖畫。
2、繼續收集神話傳說故事。
板書
夸父追日
神奇的想象
生動的故事·美好的愿望
為什么追?
怎么追?勇敢追求
《夸父追日》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感受夸父的執著,奉獻精神。
3、會復述這個故事。
教學過程:
一、神話傳說導入,增強神秘感。
師描述: 有一個巨人族,名叫夸父,住在遙遠北方一座名叫“成都載天”的大山上。他們個個都是身材高大、力大無比,耳朵上掛著兩條黃蛇,手中握著兩條黃蛇。看樣子很可怕,其實他們性情溫順善良,都為創造美好的生活而勤奮努力。北方天氣寒冷,冬季漫長,夏季雖暖但卻很短,每天太陽從東方升起,山頭的積雪還沒有溶化,又匆匆從西邊落下去了。夸父族的人想,要是能把太陽追回來,讓它永久高懸在成都載天的上空,不斷地給大地光和熱,那該多好啊!于是他們從本族中推選出一名英雄,去追趕太陽,他的名字就叫“夸父”。板書:夸父
夸父被推選出來,心中十分高興,他決心不辜負全族父老的希望,跟太陽賽跑,把它追回來,讓寒冷的北方和江南一樣溫暖。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個神話故事——夸父追日。補全課題:追日
出示課文插圖(此圖給人一種強烈的震撼力),看圖感受,讀課題。
二、自主讀書,感知大意。
1、自主試讀
遇到難讀的字音,不理解的詞語自己借助工具書解決。
2、自主練讀
目標:將課文讀正確、流利
形式1:自由練讀
形式2:小組內輪流練習
展示自主練讀情況:可以指名個別逐段朗讀,也可以指名小組輪流朗讀。其他同學認真傾聽,這些同學是否將課文讀得一字不差了?
3、自主品讀
(1)閉上眼睛想一想:課文哪個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者)你喜歡讀課文哪幾個段?簡單交流,不說原因。
(2)印象深刻的地方(或:你喜歡讀的段),請你多讀幾遍,并想一想喜歡的原因。
(3)小組內評讀喜歡的段,交流感受。
(4)全班交流,隨機抽查每組一至二名同學朗讀喜歡的段落,交流喜歡的原因,其他同學評價補充。
預設交流點:
學生:我喜歡讀第一段話——……夸父心想:“每天夜里,太陽躲到 哪 里 去了呢?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這段話讓我 感受到了夸父喜歡光明,不喜歡黑暗。他想讓太陽永遠光照在天空中。
學生:從:“我不喜歡----喜歡---我要---把它---叫它---讓大地永遠---”這些詞語里,我感受到了夸父的口氣很堅決,好象一定要把太陽追上,把他抓住,固定在天空中。
老師:同學們講得真好,那誰愿意幫夸父把心里的這種想法表達一下?(感情朗讀這段話。)
學生:夸父的執著還可以從下面的段落中看出來。(該生讀)于是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
學生:“像風似的奔跑,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看出夸父跑得很快,恨不得馬上將那個太陽抓住。
學生:還可以從課文插圖上感受到,夸父的動作,夸父的神情,有一種勢不可擋的力量。
老師:(倘若學生沒注意到插圖,由老師引導學生看圖,圖文結合,有助于感悟。)
老師:這種力量就是夸父對光明的執著追求。那么誰想讀一讀這段話呢?
學生朗讀。
老師:如果讓你用一個詞來說說夸父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會說什么?
學生:自強不息。
學生:熱愛光明。
學生:意志堅強------
學生:課文有一處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夸父遺憾地看著西沉的太陽,長嘆一聲,便把手杖奮力向前一拋,閉上眼睛長眠了。我覺得好遺憾!
學生: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老師:結果是遺憾,但夸父追趕太陽的過程足以讓我們敬佩!
學生:再讀課文。
學生:我仿佛看到了課文最后一段所描述的景象(讀出)
老師建議可以將這幅圖繪制下來。
4、學生交流:從這個故事中我想到了什么?我想把它寫下來。
三、再讀思考,復述課文。
自由默讀課文,思考:如果讓你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你打算怎么說?
小組內練習講這個故事,可以自己講,也可以合作講。
各組推選代表或合作上臺講故事。
評議,選出“故事大王”。
四、課外拓展。
繼續收集、閱讀神話傳說故事,并結合語文園地中的口語交際,開展一次神話傳說故事會。
教學反思:
對于神話、傳說一類的文章,孩子們學習起來很有興趣和熱情,在導課時提問孩子你都知道哪些神話故事?天啊,這可真是炸了鍋了,結果很多孩子都把手舉的高高的爭著來回答問題。后來又提出了問題:你覺得課文中哪些部分最能打動你?孩子們回答起來頭頭是道,突然間想到參加了這次考試之后,休息一個暑假,明年孩子們就四年級了,呵呵,回想他們剛上三年級時候的模樣,覺得現在無論從回答問題、課堂表現、自律程度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這群小毛頭接下來還要接受各方面的各種考驗啊。教育最成功的就是不教育。現在這班孩子中,有一部分已經可以做到自我教育了,但是還有一部分,特別是男孩子還要依靠老師的督促才能夠認真的學習,相信這將是下學期我教學的重點了,怎樣讓這些孩子也能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也也能認真的學習,一方面要樹立他們心中的道德感,同時要進行鍛煉強化,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更好的發展、學習。
《夸父追日》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內容,體會夸父追日的精神。
2、能夠復述故事。
教學重點:能復述故事的主要內容,感受夸父的執著、奉獻精神。
教學難點:能復述故事的主要內容,感受夸父的執著、奉獻精神。
課時安排:1課時
第一課時
一、圖片導入,揭示課題
1、(今天是老師第一次給孩子們上課,你們肯定都見過我,但未必知道我姓什么吧?對,我姓胡,是一年級三班的老師,很高興能有這次機會和你們共同學習和交流,希望我們能度過一堂愉快輕松的語文課。)下面老師帶來了幾幅圖片,你們看一看 ,能說出這是誰在干什么嗎?
2、孩子們知道的可真多,他們都是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去學習另一個神話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夸父(師板書)
3、指名讀,正音,(一聲)。
4、揭題:夸父追日。
指名讀---同桌讀---齊讀
5、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或者想從題目中知道些什么嗎?
預設:夸父為什么要追日?(生每找到一個答案全班要齊讀)
夸父是怎樣追日的?
夸父追日的結果如何?原因
[設計意圖:通過談話,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板書經過
二、初讀課文 結果
過渡語:
同學們真能干,緊緊抓住“追日”這兩個字,提出了幾個有價值的問題,下面你們就帶著這幾個問題,自由讀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同桌之間交流不理解的字詞,找出問題的答案,并批注。
1、學生自由讀。
2、首先請一位同學來教教我們這些詞語。
有不理解的詞語嗎?頹然:敗興的樣子,本來很有希望但事與愿違,非常遺憾沮喪。
3、下面我們來解決黑板上的這些問題。
①夸父為什么要追日是課文的?
②寫夸父怎樣追日的是哪個自然段?
③齊讀夸父追日的結果,也就是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
三、復述教學
1、過渡語:剛才孩子們通過自己的思考,大膽的提出問題,并快速的解決了問題,其實這個故事就是由這幾個部分組成的,原因、經過、結果。我們請一個小朋友將這些問題的答案有序的串連起來,簡單的講一講這個故事。
2、生一復述課文內容。
師:請同學來評一下,你覺得他說的怎么樣。
生評價。
師:這個孩子評得不錯,我們來填幾個空。(出示填空幻燈片)
3、剛才孩子們也就是將故事的主要內容復述了一遍。我們來看一下什么是復述課文呢?(出示課件)它的概念即是就是用自己的話和課文中學過的主要詞句,把課文內容有條理地敘述出來。 要求:用普通話復述,聲音響亮,口齒清楚,語句通順;有中心,有條理。復述的方式有三種:詳細復述、簡要復述和創造性復述。
⑴簡要復述是抓住主要內容,理清故事順序,刪去課文中一些描述性文字以及次要情節,可以簡單到對課文前因后果的概括。
⑵詳細復述是你復述時的內容順序、段落層次、重點部分以及情節發展應與原文大體一致。
⑶創造性復述,這是一種比較有趣的復述。是要在原文基礎上發揮想像,重新加以組織,譬如改變人稱、改變敘述順序、合理擴充故事情節等等。
4、剛才老師孩子讓孩子們復述了一遍課文,你們說是那種復述方法呢?(簡要復述)非常好,看來孩子們是理解了老師所講的這三種復述方式,現在,以小組為單位,自己選擇一種方式來復述這篇課文,每組的記錄員做好大概內容的記錄。我建議孩子們多用創造性的復述,盡情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對你們喜歡的一個情節甚至是一個段落加以擴充想象。比如他追日過程中還遇到了哪些困難,妖魔鬼怪,他倒下之后他的哪些部分變成了什么。復述時,可以加上適當的動作、面部表情,聲音要抑揚頓挫有高有低,或者兩個人以對話的方式,這樣你講的故事就更有味道了,比一比誰講得更好!
4、下面就請小組代表來展示一下你們的討論結果吧。
5、請小評委來評一評,你認為他講得怎樣,可以說不合理的,你認為應該怎么修改。
四、孩子們說得真棒,看來孩子們對課文內容是非常熟悉了,其實這個故事是出自先秦一部重要的文籍,叫?《三海經》,里面有很多神話傳說,你們可以下來看一看。他的原文是這樣寫的:(出示原文),我們齊讀一遍,讀完之后看一下下面的翻譯。
三、說了也復述了這么多,你們認為夸父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生自由回答:堅持不懈、執著、不怕犧牲等等。
孩子們說得真好,我希望孩子們在追求自己的理想時,也應該有跨父一樣的執著精神。下來之后將這個故事用自己的復述方式講給你的家人朋友聽,并畫一畫你所復述的《夸父追日》。
《夸父追日》教案 篇8
本課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內容,學習體會神話傳說的神奇。
2.感受夸父的巨人形象,體會夸父身上所折射出來的培養堅強不息精神,培養堅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
3.培養自主閱讀能力。
教學重點:體會夸父身上的精神和優秀品質。
教學難點:培養堅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準備:
1、自制我媒體課件
2、布置學生閱讀神話故事
教學過程:
一、引 題
1、同學們喜歡讀神話故事嗎?你讀過哪些神話故事呢?
(女媧補天、女媧造人、夸父逐日、后異射日、 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精衛填海、百鳥朝鳳、盤古開天)
2、中國的神話傳說是最悠久的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神話故事《夸父追日》
3、板書:夸父追日、
4、看了這個課題你有什么想問的呢?
(夸父為什么要追日?他是怎么追的?后來追到了嗎?)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正確,把句子讀通順,難詞、難句要多讀幾遍。
2、課件檢查詞語咕嘟咕嘟 頹然 遺憾 霎時間、長眠追尋光明奮勇前行 :追趕太陽 虞淵 喉嚨直冒煙 渭河 瀚海 一眨眼
三、細讀課文
(一)追日的具體原因
1、剛才同學們提的問題非常有價值,通過剛才的朗讀你從故事中知道了夸父為什么要追日呢?
出示句子: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a、 指定學生讀,師范讀,你是怎么理解的?
b、 補充資料:
c、夸父僅僅是為了自己喜歡光明而追日嗎?是為了整片神州大地的光明。
d、教師引讀課文:
看著西沉的太陽漸漸遠去,但他還是不忘心中的目標,夸父心想。指定學生讀
為了追求內心渴望的光明,即使要以生命為代價,夸父的決心毫不動搖。男同學讀
2、讀著這樣一段文字,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夸父?(勇敢追求光明 堅定的信念)
師:把勇敢的,有著堅定信念的夸父用朗讀表示出來,齊讀。
(二)追日的過程
1、夸父是怎么追日的呢?
a、課件出示句子:于是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
①指定學生說體會(跑步速度的神奇)
②抓“一眨眼”和“兩千里”體會夸父速度快。
③夸父風一樣的速度不是微風,而是什么風?
用你的朗讀表示出來。
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相當于一眨眼就從杭州跑到了北京。
師:把這份感受讀出來吧
2、這就是神話故事的傳奇色彩。課文還有哪些地方也讓我們感受到神話的這種神奇魅力?自由讀讀課文找出來。
交流:
a、課件出示: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黃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時間兩條大河都給他喝干了,可是還沒止住口渴。
①指定學生談理解(口渴程度的神奇)
②你平時口渴最多能喝多少?喝水的聲音呢?夸父喝水的聲音是“咕嘟咕嘟”的聲音
拓展黃河、渭河資料(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長度5464千米,將近橫跨整個中國,渭河是黃河的最大支流,這樣的兩條大河夸父霎時間把他喝干了)
③誰來讀讀;浩浩蕩蕩的黃河水,渭河水被夸父喝得點滴不剩,可結果還是沒止住渴呀,誰再來讀讀。
評價:巨人喝水,那真是飲干江河水。。
一起來把這句話讀一讀,感受神話故事的這種傳奇色彩。
b、還有呢?
課件出示:他還沒到大澤,就像一座大山頹然倒了下來,大地和山河都因為他的倒下而發出巨響。
①、談體會(體重的神奇)夸父倒下的聲音令人震耳(欲聾)、山崩(地裂)、地動(山搖)
②、讓我們一起來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③看到夸父的倒下,你的心情如何?(傷心、悲痛……)
④感到悲痛的不僅僅是我們,還有——(巨人族的族人、大地、山河,甚至被他追逐的太陽。)
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句話。(用悲傷的語氣去讀不要跟同學說,創造這種意境即可)
c、 課件出示:夸父遺憾地看著西沉的太陽,長嘆一聲,便把手杖奮力向前一拋,閉上眼睛長眠了。
①他在遺憾什么?他在深深地嘆息什么?
生自由回答(無可奈何,沒有追到太陽、沒有把光明留住)
②你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③盡管夸父已經筋疲力盡,盡管他已經不能再站起來,但是他并沒有屈服,他用盡最后一口氣,奮力將自己的手杖向前拋去。這一拋拋出的是?
課件(出示一片桃林,樹上味道鮮美的桃子,給追尋光明的人解渴,使他們精神百倍,奮勇前行)
四、拓展延伸
1、倒下的夸父變成了一座大山,他的手杖化成了一片桃林。
2、如果你就是那個追尋光明的人。當你吃著鮮美的桃子,看著茂密的桃林,你有什么想對夸父說的?
請你把它寫下來。交流
3、學到這,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夸父?(自強不息、頑強拼搏)
①夸父不僅僅是留給我們巨人形象,他更是一個精神上的巨人。他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決心和堅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一直被全人類、全民族延續著。
4、同學們,神話故事里充滿神奇的想象,只要我們繼續暢游在神話故事里就會感受到更多神話人物的勇氣和智慧。抽空到書店找一本,踏上神奇之旅繼續去感受,和同學交流。
5、推薦讀物:《夸父追日》這則神話故事出自我國的一部古典名著——《海外北經》
《夸父追日》教案 篇9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女媧補天》,誰能用幾個字對這個故事進行評價?四個字的、三個字的,兩個字的也行,一個字的也行。
生:兩個字的──神奇。一個字的──神。
生:兩個字的──傳說。
師:有點意思,你的意思是說,女媧補天是個神話傳說對吧!假如加上他的“神奇”就是“女媧補天是個神奇的傳說”,就更好了。
生:四個字的──無私奉獻。
師:誰無私奉獻?
生:女媧。
師:她奉獻了什么?
生:她奉獻了自身的愛,把天上的大窟窿補上了,拯救了人類。
師:說的精彩!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個神話故事。假如用一個字來形容的話,也可以用你說的`,你說的,再加上你說的。
生:神奇的傳說。
師:對!但是,是否也有無私奉獻的意思,大家讀完以后,說不定也有點證據。
現在,老師要寫課題啦,假如愿意,大家可以拿起筆來跟著我一起書寫。(教師板書課題,寫完后巡視)寫字的姿勢很好,速度可以適當的加快一些。三年級了,我發現個別同學還在用鉛筆,最好不用鉛筆。
師:有沒有人知道這個《夸父追日》在古代的文章里是怎樣寫的?
生:(無人舉手)
師:沒人知道,那有沒有人知道,《夸父追日》是從哪本書上選來的,用現在的時髦的話說,是從哪里“瀏覽”下來的?
生:《神話故事》。
師:你說的是你手上的《神話故事》。那你書上的神話故事是從哪來的?
生:出版社。(眾笑)
師:出版社是一個單位。咱們現在說的應該是古代的一個出版社,這個古代的出版社出版的是一本什么書?不知道吧?我來告訴大家。可以拿筆記下來,寫在哪兒呢?就寫在課文題目的下邊。
(板書《山海經》)
假如各位有興趣的話,你也可以上網去查,只要你在“搜索”欄里輸上“山海經”這三個字就能出現《山海經》的原文,不過都是古文!這是一本寫地理方面的書,寫了這里的山如何,那里的水怎樣,還記載了許許多多的神話故事。書里邊僅寥寥幾十個字就把這個非常神奇的故事神奇地講出來了!想不想讀一讀?!
生:想!
師:好。(出示古文: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缺乏,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現在請大家自身讀一讀。
生:(讀書)
師:誰敢勇敢的站起來讀一讀,注意,讀錯了沒關系。要都讀對了我倒覺得不太高興。你來。
生:讀。(比較流利)
師:應該說讀的非常好。三年級啊!這可是古文啊!知道這是什么人學的嗎?起碼是初中。誰來再讀一下,要讀出比他更高的水平。
生:(學生好多人舉手)我讀!我讀!
師:那好,這樣吧,愿意讀的站起來讀,不愿意讀的坐著聽他們讀。“夸父與日逐走……”起──
生:(齊讀古文)。
師:究竟什么叫“逐走”?什么叫“渴欲得飲”?什么叫“河”?什么叫“渭”?什么是“大澤”?什么是“鄧林”?可能有的同學讀完了已經大致知道了。不知道的也沒關系,我相信讀完了咱們書上的課文,很多同學都能夠理解,其實這里邊最難最難的只有一個,(生插話:鄧林)對了,鄧林。是不是姓鄧家的樹林啊?
生:(笑)不是。
師:咱們暫且不論他,打開書自由讀,看看你讀懂了什么?那些地方能能夠和這古代的文章對上號。
生:(自由讀書。)
師:剛才我問了一下,很多同學已經知道了什么叫鄧林,很會動腦筋哦!接著讀,仔細讀,看看還有什么新發現。
生:(又開始讀書。)
師:哎!好了好了,有兩個同學,一個男同學一個女同學,比我還“牛”,短短時間內,他們說已經知道了古文的全部意思。
生:(插嘴)我也知道!
師:你也知道,你也是。那誰敢站起來說說這段古文的意思?。這就是古文翻譯啊!說錯了,我“獎勵”他兩巴掌,還敢不敢?
生:敢!
師:誰來?陳永釗,你來。
生:他追著太陽一起走,到了太陽里邊,很想喝水。他喝了黃河渭河的水,還疑惑渴,就到北方找大河的水喝,但還沒到,他就渴死了。他臨死前,把手里的拐杖一拋就變成了桃林。
師:99分,為什么扣一分?他說夸父“進入太陽里面”,媽呀,我可不敢!(笑聲)
生:那就變成水了。
師:變成氣啦!就這一個“入日”他沒搞懂。
生:我知道,入曰( yuē )。
師:那個字念“ yuē ”嗎?咱們不是學過,瘦“日”──
生:扁曰。
師:對呀!
生:我知道什么意思。
師:你知道?說。說錯了沒關系。
生:因為夸父追到日的時候,看見太陽他就跳上去了。
師:看見太陽就跳上去啦?哈,還是進入了,那還有命在嗎?(笑聲)還是不對。
生:他離太陽很近但是沒有跳到太陽里面。
師:厲害,厲害!和我知道的一點點差不多了。
生:準備抱住太陽。
師:想象的好──正要抱住太陽突然口渴了。反正“入日”決不是跑到太陽里面去了。我現在宣布,后海小學三⑵班一大半的同學具有初中三年級的語文水平!
生:耶──!
師:小朋友們,給自身鼓掌!
生:(熱烈鼓掌)
師:好了,小朋友們,古文有什么了不起的?!是吧!
生:是──!
師:我非常希望大家上網查到“女媧補天”的古文。然后把它讀熟了,意思搞懂了,能不能做到?
生:能──!
師:君子一言──
生:駟馬難追!
師:明天上午交到我的──(伸開手掌)
生:(齊)手掌心。
師:好,那咱們先不看《山海經》中的“夸父追日”,繼續來研究咱們語文書中的“夸父追日”。剛才有同學用兩個詞概括了書上的內容──“神奇”,現在我請大家做一件事,就是拿你的筆,把你認為最“神奇”地方劃下來,不光要劃,還要想一想,說一說,你為什么就劃這一句,不劃其他的地方。先同學之間說一說;你要是有興趣,你也可以和我說一說。有問題我愿意隨時為您服務。開始啦!
生:(讀書、考慮。)
師:(巡視)我看有的同學劃好了,但沒畫完整,只是劃了一句,其實有很多句。
師:有兩個同學劃的那一句還不是最“神奇”的地方。同桌之間小組之間互相看看,看看劃的一樣不一樣。
師:好了,劃的比較集中的地方是“夸父喝水”,也就是古文上的“渴欲得飲,飲于河、渭”,夠神奇;還有的同學劃在那兒,也就是《山海經》里的“棄其杖,化為鄧林”。有同學問我,怪了,怎么把手杖一扔就能變成“鄧林”?(有生舉手)來你說。
生:因為手上的是桃木。
《夸父追日》教案 篇10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故事內容,感受夸父的執著、奉獻精神。
3、體會神話故事的神奇,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閱讀神話故事。
【教學重點】抓住一系列詞句去讀,從讀中體會神話故事的神奇。感受夸父的高大形象和無私奉獻、永不放棄的精神。
【教學流程預設】
一、神話故事引入(猜猜神話故事中的人物)
(一)師說句子,生根據句子猜人物。
1、他開辟了天地,并用身軀化作世間萬物。(盤古)
2、他為民除害,射下了天上的九個太陽。(后羿)
3、她懷抱玉兔,在月宮遙望親人。(嫦娥)
4、她化作小鳥,把石子投入大海。(精衛)
5、她創造人類,使百姓獲得新生。(女媧)
(二)小結:這些神話故事和人物帶給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神奇)
(三)是的神話故事帶給我們最大的感受莫過于神奇,因為這些神話故事是我們的老祖先幾千年來智慧的結晶,里面充滿神奇的想象。
二、出示課題。
1、指名讀——齊讀課題,把課題讀正確。
2、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一讀課文,要求:借助拼音把生字學會,也可舉手請老師幫忙,把課文讀通順。
2、生字、詞語學習。
出示:手杖、虞淵、伏下、渭河、咕嘟、瀚海、頹然、遺憾、向前一拋、
鮮果累累、幾縷光輝
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3、二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夸父為什么要追日?從文中找出句子用橫線劃一劃。
(1)、出示:每天夜里,太陽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2)、請同學們自由讀讀這段話,想想你讀明白了什么?
(3)、反饋交流。
(4)朗讀練習。
四、感受神奇,細讀2、3、4自然段
(一)夸父是怎樣追日的呢?請同學們細細品讀第2、3、4自然段,把你覺得最神奇的地方用橫波浪線劃一劃,在多讀幾遍。
(二)交流反饋:
預設一:
于是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
1、這段話中你覺得神奇的是什么?為什么?
(像風似的奔跑、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提起長腿、邁開大步)
2、通過這些關鍵的詞句,明白夸父追趕太陽的速度之快。朗讀訓練,讀出這種感覺。
3、通過“提起長腿,邁開大步”,理解夸父身材的高大。
4、用朗讀來表現速度之快和身材高大。
預設二:
霎時間兩條大河都給他喝干了,可是還沒止住口渴。
1、通過“霎時間”感受到夸父喝水的速度之快。給“霎時間”換個詞,意思不變:一眨眼、一瞬間、一剎那、轉眼間、……
2、“兩條大訶都給他喝干了”,感受夸父喝的水多。
3、通過朗讀,表現出夸父喝水快,量大。
4、盡管如此,可是夸父還是沒有止住口渴,因為他實在是——太渴了!
5、從哪里看出他真的很渴很渴?(直冒煙)
6、出示:就在這時候,夸父的喉嚨干得直冒眼他實在是太渴、太累了。
7、讀好這句話,體會夸父那種口渴難耐的感受。
8、整體感知這一段,連起來朗讀第3 自然段。
預設三:
那大澤,又叫“瀚海”,有上千里寬。他還沒到大澤,就像一座大山頹然倒了下來,大地和山河都因為他的倒下而發出巨響。
1、從“上千里寬”來體會距離的遠。
2、通過“一座大山、頹然”來感受夸父身材的高大,想象大山倒下時候的情景,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山崩地裂、地動山搖……
3、朗讀這一段,讀出“大、氣勢恢弘、悲壯”的感覺。
4、同學們,神話故事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神奇的感受,還有更值得我們思考的東西,因此,學習神話故事,我們還要學會思考。
五、感悟夸父的精神
(一)山一樣的夸父倒下了,就在他倒下的那一刻,他做了什么?請同學們讀讀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話。
(二)出示:“夸父遺憾地看著西沉的太陽,長嘆一聲,便把手杖奮力向前一拋,閉上眼睛長眠了。”
(三)你有什么想問的嗎?(夸父為什么要把手杖奮力向前一拋?)
(四)請同學們默讀第5自然段,看看能否找到答案。
1、出示:樹上味道鮮美的桃子,給尋找光明的人解渴,使他們精神百倍,奮勇前行。
2、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
3、思考:夸父奮力拋下的僅僅是一根手杖嗎?他拋下的是——(希望、精神、勇往直前的力量、追求光明……)
六、小練筆
(一)寫下此時想對夸父說的話。
(二)相互交流。
七、小結,引導課外閱讀
同學們,精彩神奇的神話故事,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多的則是一種催人奮進的精神,一個發人深省的深刻道理,或許還是一個個催任淚下的真情故事。在這兒,老師推薦幾本書:《中國神話》、《希臘神話》、《歐洲神話》、《阿拉伯神話》,請同學們去看一看,你將會受益無窮。
《夸父追日》教案 篇11
《夸父追日》課文原文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名叫夸父的巨人。他看見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在西方落下,接著就是漫長的黑夜,直到第二天早晨太陽才又從東方升起。夸父心想:“每天夜里,太陽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于是夸父拿著手杖(zhàng),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他一直追到虞(yú)淵(yuān),也就是太陽落下去的地方。還沒等太陽落下去,夸父就追到了。一團又紅又亮的火球,照著他的全身,他無比歡喜地舉起兩條巨大的手臂,想把這團火球抓住。
就在這時候,夸父的喉嚨干得直冒煙。他實在是太渴、太累了。夸父伏(fú)下身子,去喝黃河、渭(wèi)河里的水。咕(gū)嘟(du)咕嘟,霎時間兩條大河都給他喝干了,可是還沒止住口渴。
夸父又向北方跑去,想去喝大澤里的水。那大澤,又叫“瀚(hàn)海”,有上千里寬。他還沒到大澤,就像一座大山頹(tuí)然倒了下來,大地和山河都因為他的倒下而發出巨響。這時,太陽正在虞淵落下去,把最后幾縷金色的光輝灑在夸父的臉上。夸父遺憾地看著西沉的太陽,長嘆一聲,便把手杖奮力向前一拋(pāo),閉上眼睛長眠了。
第二天早晨,當太陽從東方升起,金光普照大地的時候,昨天倒在原野的夸父,已經變成了一座大山。山的南邊,有一大片枝葉茂密、鮮果累累的桃林,那是夸父的手杖變成的。樹上味道鮮美的桃子,給追尋光明的人解渴,使他們精神百倍,奮勇前行。
《夸父追日》語文教案
學習目標
1、通過課文中的拼音,能夠認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大意,感受夸父不畏艱難,甘于奉獻的偉大精神。
學習重點:
通過課文中的拼音,能夠認12個生字。
學習難點:
感受夸父不畏艱難,甘于奉獻的偉大精神。
學習流程
一、課前積累
同學們,太陽!對每個人來說都很熟悉,誰能用一個詞語來描寫一下太陽?(生列舉)。
老師也積累了一些,出示詞語積累,齊讀,
旭日東升 赤日炎炎 噴薄欲出 日上三竿 烈日當空
艷陽高照 夕陽西下 陽光明媚 光芒萬丈 光芒四射
生自由讀一分鐘,盡量記住它,齊背
二、激情引入
可惜太陽不能永遠地停留在天上,漸漸地,它要下山了,取而代之的是茫茫的黑夜,于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人,他想把太陽永遠地留在天上,他的名字叫——(生:夸父!)
師生 板書課題
三、明確目標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請同學們自由讀閱讀提示,并畫出本課的學習要求。
找一生說學習要求,學生齊讀。
同學們,有沒有信心和自己的學習小組出色地完成這兩個任務?
四、借助課文的拼音,自學生字詞
1、請學生自由大聲讀文一遍,標出生詞,
2、同桌交流自己畫的詞。
3、同學們讀得真好,老師要考考你,這些字怎么念?
出示字詞,指明讀,齊讀
手杖 虞淵 伏下 渭河 咕嘟咕嘟 瀚海
頹然 一拋 遺憾 臂 霎 大澤
五、探究課文
1、《夸父追日》是一篇神話故事!
同學們都知道神話故事是古代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因為當時人們無法征服自然,所以便把許多美好的愿望加在了神話人物的'身上。你們知道嗎?(神秘地、夸張地)在神話故事中,據說夸父身高二十幾米,他的兩條腿就有十幾米那么長、有七八層樓那么高呢!
那他為什么要去追趕太陽,而最后到底追上了沒有?讓我們一起學習課文。
2、請同學們先看黑板上的問題,帶著這些問題,默讀全文,并和你小組的其他同學交流學習結果。教師巡視、指導。
(1) 熟讀第一段,想一想:夸父為什么要追日?
(2)朗讀2、3、4段,你從文中哪些地方能感受出夸父追日的神奇?
(3)你覺得神話人物夸父是個怎樣的人?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3、展示匯報
(1)生匯報,師總結 :夸父心中有一個目標,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多么美好的愿望啊,同學們,誰能讀一讀?
指名2人,生評價,全班齊讀。
(2)同學們讀得真好!接著再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夸父追日的情景吧!
生匯報展示
例:夸父能一口氣喝光黃河、渭河里的水,真神!
夸父一下子能跑兩千里,真神!(豎起大拇指)
夸父倒下變成了一座大山,他的手杖變成一片桃林,真神!(有感情地,也豎起了大拇指
(3)師:學到這里,你們覺得神話人物夸父是個怎樣的人?生匯報
生1:夸父是個追求光明的人!
生2:夸父是個執著的人!
生3:夸父是個奮勇前行的人!
生4:夸父是個堅持不懈的人……
師總結:看來你們都覺得他是一個“向往光明、堅持不懈、奮勇前行、甘于奉獻”的人!(板書)這是你們對他的贊美。贊美夸父留給后人的是一種執著不已、奮勇前行的精神。同學們,請帶著這種贊美之意,再次讀一遍吧!讓我們記住這個神話中的英雄-----夸父!
師生齊讀
六、課堂回顧
同學們,你們出色的完成了這些問題!下面我們再來回顧一下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請你用“這一課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我從故事中想到了什么”這個句式來,總結本節課。
指名說2人
七、拓展延伸
小練筆
第八單元的文章是神奇的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學了這組課文,你肯定有許多的感受,請你拿起筆,用最生動的文字寫出你的想法?
展示2人
八、板書設計:
夸 父 追 日
向往光明
堅持不懈
奮勇前行
甘于奉獻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
《夸父追日》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最后一篇閱讀課文。這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著名神話之一,也是一則趣味性很強的神話故事,充滿了奇特的想象。故事講述了一個頂天立地的傳奇英雄夸父,為了讓人們能時刻享受到太陽的亮光,決定把太陽搬到地上來。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最后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學習此文,學生的興趣點會在何處呢?針對這一問題,我設計了如下思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一、自學課文,抓住主要內容。
課堂以感受故事的神奇為線索。首先解題導入,談談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么?而后研讀故事,說說讀了這個故事后的感受,具體找找哪些句子描寫十分神奇。
教學時,我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默讀、朗讀、思考或與同學討論來讀懂課文。遇到難讀的字音,不理解的詞語,通過自己動手借助工具書查找答案。
在初讀課文后,我又進一步要求學生深入思考,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要求學生圍繞夸父追日的故事把課文的層次理清,并根據課文導讀提出的要求,讓學生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緊接著深化理解,讓學生找到故事中最感人的句子,進一步認識神話人物“夸父”。
最后讓學生再思考:從夸父的身上你學到了什么?
二、感受神話的想象和神奇。
從神話故事的神奇處著眼,循著學生的興趣點,以學生的原需求出發,把對故事的認識和感受寓于讀故事中的神奇句子中,讓學生感受課文,把原文中簡寫的幾處神奇的地方,通過豐富又夸張的想象具體化。如:課文用“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形容夸父奔跑的速度快;寫夸父為了解渴,“伏下身子,去喝黃河、渭河里的水”“霎時間兩條大河都給他喝干了”等等,都形象、夸張了寫出了當時夸父的神力,同時使學生對夸父這個神奇的人物由衷地產生敬佩之情。
由于我把主動權留給了學生,所以這堂課的氣氛始終非常活躍,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目的,教學效果理想。我想主要是由于教師找準了學生對教材內容的興趣點,設計合理,學生學習興趣極強,因此對課文探究深度遠遠超過平時。
《夸父追日》教案 篇12
一、教材簡說
夸父追日也是我國最早的著名神話之一,講的是夸父追趕太陽、長眠虞淵的故事。它表現的不僅是表面上的與日逐走,還有很強烈的象征意義,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對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壯志。本篇神話弘揚了一種奉獻精神和犧牲精神。詩人陶淵明曾寫詩贊道:“夸父誕宏志,乃與日競走。”“余跡寄鄧林,功竟在身后。”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體會神話傳說的神奇,增加中華傳統文化的積累。
二、學習目標
1、了解課文內容,體會神話傳說的神奇。
2、交流從故事中得到的收獲。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三、教學建議
1、自學課文,抓住主要內容。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要體現略讀的要求,應以學生的自學為主。教學時,應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默讀、朗讀、思考或與同學討論交流來讀懂課文。遇到難讀的字音、不理解的詞語自己查工具書解決。初讀課文后,應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課文圍繞夸父追日的故事展開,可以劃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寫了夸父為什么要追趕太陽的原因。從夸父的心中所想,可以強烈感受到他對光明的向往和追趕太陽、抓住太陽的宏大志向;第二部分(第二、三、四自然段),描寫了夸父追趕太陽,最后長眠在“虞淵”的壯舉。從表面結果上看,夸父是心想事未成,在遺憾的長嘆中閉上眼睛,其實從夸父的追趕過程中已充分體現出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民族精神;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寫倒下的夸父變成一座大山,他的手杖化成一大片桃林。目的是給追尋光明的人解渴,激勵他們精神百倍、奮勇前進,去完成夸父未竟的事業,使夸父的精神世代相傳。最后,可引導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有感情的朗讀,進一步體會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貴。
2、感受神話的想象和神奇。
夸父追日神話最早見于《山海經》,在其中的《海外北經》里寫道:“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對照原文,可以看出課文出色的改寫。課文把原文中簡寫的幾處神奇的地方,通過豐富又夸張的想象具體化了。如,課文用“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形容夸父奔跑的速度快;寫夸父為了解渴,“伏下身子,去喝黃河、渭河里的水。”“霎時間兩條大河都給他喝干了”等等,教學時,可引導學生認真揣摩體會,進一步感受神話的神奇魅力。
3、小練筆的指導。
課后的泡泡,實際上是一則小練筆,也是一種讀書方法的引導。要提示學生:學習本組課文,不能只停留在注意故事情節的有趣、好玩上,應該多想想課文為什么要這樣寫,從課文內容中能想到些什么,并多與身邊的人交流看法,慢慢就會有一些感悟,再提起筆來就有話可說了。這種讀書的方法可以遷移到其他組(冊)的學習中。